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五年級上冊語文《黃鶴樓送別》說課稿

說課稿3.02W

一.教材簡析

五年級上冊語文《黃鶴樓送別》說課稿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爲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 教學目標

根據2001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蘇教版“文包詩”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並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

四、 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五、 教學思路:

在傳統教學手段的執行之下,本課教學目標需三教時達成,但由於本課憑藉電腦課件輔助教學,加之,本課件製作採用網頁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網頁式多媒體課件支援下,本課可採用兩課時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覆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這裏,我着重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說說你對李白和孟浩然的瞭解,背一揹他們的詩。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詩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書(依依惜別)

2、課件出示詩句,配樂範讀,並讓學生說說“你認爲學習這首詩可以透過什麼方法?”

3、初步理解詩句,分4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句子,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和語句。

第三步:說: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着把全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4、師生共同小結:讀通順並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課文一、二兩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拔“你已經知道這裏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並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依依惜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友誼永不絕,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並分角色表演,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品讀談體會。

3、感悟三、四兩句,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詩句,並分讀、看、悟、品四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句子。

二看,看課件演示。

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能談談你認爲讀得好的經驗嗎?”並配樂朗讀。

四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撥學生品讀。

4、師生共同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昇華理解,嘗試背誦。

這一部分教學先以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引導學生相互挑戰朗讀,並根據自願配上音樂激勵,在稍作準備後讓學生嘗試背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五)自我總結,拓展延伸。

1.蒐集送別的詩。

2.蒐集和朋友有關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