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集錦八篇

說課稿1.6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說課稿集錦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鼕鼕寫字》是長春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書中,第三單元的第二課。這是一篇記敘兒童生活的現代文,文章篇幅短小,卻充滿童真童趣。文章的語言親切自然,貼近學生生活。鼕鼕寫字寫得不好看,找了種種理由,從“紙不好”到“筆不好”,再到“位子不好”,結果用了姐姐的紙、筆和位子,可是還沒有寫出好看的字來。最後姐姐用自己的行動告訴鼕鼕:要想把字寫好,必須認認真真,一筆一筆地寫。課文透過一件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以小見大,教育學生要養成認認真真寫字、認認真真做事的好習慣。這篇短文共有兩個自然段,第1個自然段主要寫鼕鼕寫字寫不好,在爲自己寫不好字找理由。第2自然段寫的是姐姐爲鼕鼕做示範,鼕鼕明白了:認認真真、一筆一筆地才能寫出好看的字來。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讀準字音,瞭解字義;認識1個新的部首;會寫8個字,

要認認真真地寫,把字寫正確,做到結構勻稱。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鼕鼕後來說的話的含義,學會認認真真寫字並養成認真做事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重難點

運用多種識字方法生動有效地識記生字是教學重點,正確的書寫本課生字是教學難點。

一、說教學過程

主要分爲(一)激趣匯入(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三)巧設問題,學習生字(四)多種方法,鞏固識字

(一)激趣匯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在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透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透過老師的範讀,以及學生的自由讀讓學生能將課文初讀,讀通順,遇到不認識的字互相請教或藉助漢語拼音來學習。

(三)巧設問題,學習生字

在教學過程中我從課文中提出四個問題:

1、透過讀課文誰知道鼕鼕開始寫的字寫得怎麼樣?他找了幾個理由?分別是什麼理由?

2、姐姐是如何寫字的?

3、鼕鼕看到了姐姐認認真真寫字的樣子,終於知道了什麼?

4、鼕鼕是怎麼學習姐姐寫字的?

透過四個問題的提出,相機提出生字進行學習分析。

(四)多種方法,鞏固識字

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學生的認字規律,由易到難,先將字帶音透過多種方式,如師領讀,生領讀,開火車讀,男生讀,女生讀等方法進行識記,再去掉拼音讀,最後再出示詞語讓學生熟記,透過鞏固使學生能更加深刻地記憶生字。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享受心安理得》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文章,雖語言平實,但讀來令人感動。課文采用分總的結構,先具體敘述了三件“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事情,再從中總結出道理,告訴人們怎樣才能“享受心安理得”。課文條理清晰,通俗易懂,學生容易理解。文章敘述的三件事情也是有內在聯繫的,從作者“耳聞目睹”到”親身感受”再到“身體力行”層層推進,讀者的思想隨着作者的心理變化逐漸深入。課文以作者在歐洲所見到、感受到的三件事詮釋了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理念,教育學生懂得只有隨時隨地爲別人着想,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二、說學情

學生已養成了課前預習的習慣,識字能力比較強,不需要在課堂上花費太多的時間,但對於容易寫錯的,讀錯的字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中作些指導。對於詞語意思的理解,學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不過對於一些重點詞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目的在於幫助學生依託文字,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在閱讀方面,學生也有了初步感知課文的能力,但大多數同學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不強,語言表達能力也很欠缺,因此對於課文的理解常常浮於表面,品析詞句更是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透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聯繫上下文、說話訓練等多種方法,帶領學生走進文字,領悟文章的中心。由於本班學生基礎較差,因此,創造性複述課文難度較大,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還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訓練。還應重視對兩頭的兼顧,充分進行個別化教學,使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均有提高。

三、說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詳見教學設計)的制定除理解與積累詞語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等常規目標外,目標2重在對學生進行概括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結構,把握課文脈絡,爲進一步學習課文服務。目標3結合品詞品句,體會隨時隨地地爲別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與人方便,與己方便”這是透過本課學習,需要學生明白的道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抓關鍵詞、聯繫上下文、說話訓練等多種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課文,領悟文章的中心。目標4選擇最感動的一件事發揮想象嘗試創造性地複述。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四項基本功,由於種種原因,學生的說話訓練被忽視了。本單元是創造性複述單元。教師應該肯花時間、捨得放時間,讓學生進行復述。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說教學設計

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於教案設計部分),着力體現以下幾點:

(一)抓住課題爲線索,展開教學。

本文的課題《享受心安理得》直接表明了作者寫作的意圖,濃縮了課文的精華,揭示了課文的主旨。因而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抓住課題進行學習,這是分析課文的要訣,也是理解課文的捷徑。在教學設計中圍繞“心安理得”一詞展開,先讓學生理解文章結尾處一句中心句“當你能做到隨時隨地爲別人着想時,就自然可以毫無愧色地享受他人給你帶來的好處,享受心安理得。”再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在這三件事中,人們享受了什麼?並藉助表格幫助學生概括這三件事,理清課文脈絡。然後重點研讀三件事,體會“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含義。這樣本課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教學重點也較爲突出,教學內容就不會零散,而變得更爲集中。

(二)抓住重點句子品讀,理解主旨。

閱讀教學是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透過品讀,從而突破重點和難點。整篇課文教學以文章結尾處一句中心句“當你能做到隨時隨地爲別人着想時,就自然可以毫無愧色地享受他人給你帶來的好處,享受心安理得。”爲主線將三件事一一串連。在課文教學中,突出一句話,抓住一個詞,圍繞這句話,這個詞,分析課文,並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加深理解,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與人方便,與己方便”這是透過本課學習,需要學生明白的道理。在教學的過程中,透過抓關鍵詞、重點句、聯繫上下文、說話訓練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加深理解,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邊讀邊悟,領悟文章的中心。

(三)先扶後放,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文三件事情都是寫人們怎樣隨時隨地爲別人着想,享受心安理得的,所以在指導學完第一件事後,我讓學生四人小組按照上面的步驟進行合作學習,再進行大組交流。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及自主探究的精神。要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老師要肯花時間,放時間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閱讀,這樣經過多次反覆的訓練,使其轉化爲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掌握了讀書的方法,由會讀書逐漸養成了喜讀書、好讀書的習慣,養成了一種自能讀書的能力。

(四)開展語言實踐活動

一堂語文課應該能將閱讀與表達緊密結合在一起。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力求將閱讀訓練與表達訓練能合理展開,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選擇最感動的一件事發揮想象嘗試創造性地複述。於是在學第三件事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假如你就是那個登山忘了帶雨具的人,在暴風雨中突然發現作者留下的雨具,心情怎樣?你會怎樣想?你又會怎樣把“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理念傳下去呢?展開想象複述第三件事。這一方面將文字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另一方面,促使學生在創造性複述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九年制義務教育第四冊第六單元第十二課《不懂就要問》第二課時。

二、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作用和特點:

《不懂就要問》是第四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記敘了孫中山小時候在學習時請求先生講解課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紹了他勇於提出問題,主張不懂就要問的認真學習的精神。它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透過學生學習,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精神。它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寫人不離開記事,在事情的發展過程中,運用人物的語言和當時的環境來表現人物優秀品質是課文突出的特點。由教材的地位和特點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標:

在思想品德方面:透過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孫中山小時候勤學好問的精神。

在知識方面:理解課文內容,理解“私塾”、“嚇呆”、“鴉雀無聲”等詞語。

在能力方面:透過引導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教學重難點:

理解“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句話的道理 。

教具準備:

小黑板、掛圖、錄音機、磁帶、投影機和投影片。

三、說教法

我在設計教學時,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兒童的認知規律設定了“以讀爲主”的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時,緊緊圍繞 “讀”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使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悟,讀有所得,真正嚐到讀的甜頭。堅持以“啓發式”教學理論爲指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從實際情況出發,採用直觀演示、動作演示、生動語言、激勵性的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勤於動腦,善於思考、自覺地獲取知識。

同時,注意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四、說學法

1、看書學習的指導:透過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朗讀課文的指導:透過對課文中一些句子進行指導朗讀,初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學習方法的指導:透過小結學習自然段的方法,用遷移規律學習其他自然段,使學生弄懂學習自然段的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我在教學《不懂就要問》前佈置學生做以下預備工作:讀一讀,想一想課文主要寫誰的一件什麼事?再讀一讀,數一數這一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什麼?我之所以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到這兩點,是因爲爲了培養學生有預習的一般意義而且在教學中提高質量、增強密度。

在教學過程中,爲了能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從以下幾點進行設計。

★以情激思。

運用情感教學,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的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處處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積極主動性。

1、巧妙匯入新課,激發閱讀興趣。

我是這樣匯入的,“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孫中山先生的故事嗎?”這樣,學生的興趣就來了,我接着提出要求“請同學們坐端正,仔細聽,並想一想:課文除了寫孫中山;還寫了誰?文章主要寫一件什麼事?”學生一聽就會連忙坐好,想聽想學。這樣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習的興趣也被激發了,爲進一步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運用掛圖、生動的語言、手勢等貫穿於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情感,便於接受。

如在教學每一段之前都設計了一些過渡語,設疑置趣、設疑置欲,自然地過渡。在教學第三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圖畫,仔細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等,這樣把學生的思維由課堂引到了孫中山在私墊讀書的情景。使學生的學習處於興奮狀態,樂於學習和接受,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學中,透過做一做"“搖頭晃腦”、“拿着……”的動作表演,激發學生的情感。

★以讀促思。

在教學中要巧設問題,引導思考,同時要體現一個“讀”字,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整節課裏,我讓學生在讀中思疑,讀中釋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總之,初讀、細讀、賞讀,層層深入;個人讀、分組讀、齊讀,形式多變;還要進行朗讀方面的指導。如指導學生朗讀“你會背了嗎?”要讀出生氣而又大聲的口氣。“先生,你剛纔講的是什麼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要讀出誠懇、迫切的心情。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雜交文體的文章。爲什麼這麼說呢,從全文看,有完整的記敘要素,是記敘文。而內容上主要是介紹科學知識的。因而是一篇“運用記敘的框架,藉助對話來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課文主要談了北極旅鼠身上的幾大奧祕,北極旅鼠和一般的老鼠外形上沒有多大差別,“但人們研究了好幾個世紀,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祕”。它的第一大奧祕是繁殖能力強。第二大奧祕是一旦繁殖過多,就會千方百計吸引天敵的注意,主動透過天敵控制種羣數量。第三大奧祕是死亡大遷移,浩浩蕩蕩,無所畏懼。到底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無從知道,或許是自然正用一隻無形的手控制着這一切,這就揭示出自然的奧妙無窮。由此我們也真正體會到《敬畏自然》中所論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義不止於此,旅鼠保持種羣數量的方式也給我們人類敲響了警鐘:“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學習這篇文章,一要引導學生比較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在寫法上的不同,二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求知慾和探究學習的慾望。三要與其他課文相參照,把各部分內容串聯起來作全面深入的理解,達到融會貫通,激發學生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樹立環保意識。這既是本單元訓練目標的體現,又是新課標精神的體現。本文是一篇自讀課,安排一課時

根據本單元目標和本文內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瞭解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祕

2.體味本文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獨特寫法

3.學會仔細地觀察,深入地思考,生動地描摹,得體地表達。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熱愛自然,探究自然無盡的奧祕。

依據上述教學目標與課文內容,我又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1.概括旅鼠的三大奧祕,整體把握文意。

2.領會文章給我們的啓示。

3.把“理解文章主旨”作爲本課的第三個重點,也是難點。

二、教學方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運用多媒體展示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引導法等。

據新課標強調:“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2.學習方法上,指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組學習爲主,要求他們課前查閱資料並整理、預習課文,同時教給他們跳讀、勾畫、批註、分析與思考等方法,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因爲初二的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還比較欠缺,所以要不斷地訓練。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解讀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三、教學設想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結合課文內容,我的教學設想是:以課文內容爲載體,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培養他們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引導他們多角度思考問題,使他們具備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還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又能使他們關注社會問題,探索自然奧祕,加強學科間的聯繫與思考,激發想像,發展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概括;言說;啓迪)

(一)激趣導課

我想可以由旅鼠的故鄉——北極入手,讓學生根據預先查找的資料說說北極,說說旅鼠,說說大自然的未解之謎,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好奇心。

(二)整體感知

1、學習本文,我認爲首先要抓住題目瞭解旅鼠到底有哪些難解之迷,可以讓學生歸納旅鼠的幾大奧祕:

它的第一大奧祕是繁殖能力強。雖然是哺乳動物卻有和細菌相似的繁殖能力。在分析這個奧祕時可以思考:作者爲了說明旅鼠的繁殖能力,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好處是什麼?從而讓學生明確:作者用一系列數字說明旅鼠繁殖能力極強,這些數字準確說明了旅鼠繁殖數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奧祕。而且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條理十分清楚,有詳有略,每一處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第二大奧祕是能夠根據條件控制繁殖。一旦繁殖過多,就會千方百計吸引天敵的注意,主動透過天敵控制種羣數量。第三大奧祕是死亡大遷移,週期性的進行“死亡大變遷”。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2、接着可以討論旅鼠的幾大奧祕的原因。這個問題課文沒有明確回答,設定這個問題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也可以引導他們瞭解旅鼠是集體觀念很強的動物,旅鼠有這種本能。從而也瞭解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

(三)探究思考

主要探究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內容,二是寫法。

內容上重要設定兩個問題:

1、旅鼠的奇特行爲給我們人類什麼啓示?

2、“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討論一下,這樣說對不對?爲什麼?(中國馬寅初在建國初期的憂患,美國阿西摩夫在1972年的預見。

爲什麼設定這兩個問題呢,一是對文章進一步的深入分析,文章並不僅僅在寫旅鼠,而且從不同的角度看,可以給我們不同的啓示。

二是人口問題,是全球第一號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師:美國科普作家、未來學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來寫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萬或每年7000萬人的速度增長着……完全有理由擔心,到公元20xx年,全球人口將超過60億……如果地球人口繼續像現在這樣每過35年就增加一倍,那麼,到公元2570年人口將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類機體的總質量就會等於地球的質量……到公元7000年,人類的質量就會等於已知宇宙的質量!……看來很明顯,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惡果。

3、瞭解寫法。因爲這篇課文的寫法很特殊,應該瞭解一下。

可以先問學生本文記敘了一件什麼事情?先用記敘的要素來衡量。記敘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見是地地道道的記敘文體。可是這篇記敘文很特殊,它所敘述的故事跟一般記敘文敘述生活故事不一樣,講的全是關於旅鼠的知識。這篇“記敘文”還有一個特點,通篇幾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對話,而且丹尼斯的話大段大段的,講的都是旅鼠的奧祕,用了許多說明性的語言。這樣看來,說這篇文章是“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生動有趣地介紹知識的科學小品”是不錯的。從文體上可以說,是說明文和記敘文雜交品種,或者叫做跨文體的文體。可見,介紹知識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應該努力創新,應該考慮怎樣講效果更好,怎樣才能吸引讀者,讓人喜歡。

(四)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自然界的哪些動物有奇特的現象?

2、“人們研究了好幾個世紀,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祕。”對此,你怎麼看的?

(五)領悟創作

1、以“我是旅鼠”的身份來自我介紹。

2、“……之謎”

說課稿 篇5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直線的點斜式方程》,下面我將從教學內容、教法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教學流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直線的點斜式方程》選自蘇教版數學必修二,其主要內容是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們將邁出探究解析幾何學知識的第一步,在“數”和“形”之間建立聯繫。這爲後續學習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係等內容,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具有一定直觀感知能力,也具備一次函數和直線的斜率等知識儲備,但還沒有嘗試過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同時分析論證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概念的推導過程中可能會比較困難。

二、教學方法:

其次,關於教學方法,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導積極主動、勇於交流的學習方式,因此是本節主要課採用“設問-探索-歸納-定論”的探究式教學,結合分組討論的環節,營造“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樂學課堂。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分爲三個維度:

在知識與技能方面:能敘述直線點斜式方程與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能運用點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解決問題;

在過程與方法方面:體會直線方程與一次函數之間的關係,培養數形結合、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

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透過獨立思考與分組討論,培養探究意識及合作精神,激發努力思考、獲得新知的學習熱情。

四、教學重難點:

由於本節課是首次學習直線方程的表示方法,因此把直線的點斜式方程與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設定爲教學重點。

同時,直線點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導過程超出了學生對代數和幾何知識的原有認知水平,因此教學難點便設定爲直線的點斜式方程與斜截式方程的推導。

五、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再來詳細介紹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1、以舊帶新,設問激疑:

第一個環節是以舊帶新,設問激疑。在回顧之前學習的直線的斜率知識後,我將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已知一條直線的斜率及直線上一個點的座標能否確定直線方程?透過這一問題,激發起學們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2、探究問題,獲得新知:

第二個環節是探究問題,獲得新知。我在ppt上展示2組直線方程及其圖象,並提出幾個問題,如圖中直線的斜率是什麼?

圖中定點的座標是什麼?

如何用已知的斜率和座標來表示直線?

這一過程中,透過問題鏈來引導學生用已知點的座標表示直線斜率,再將所得的關係式轉化爲直線方程,完成對直線點斜式方程的推導。類比相同方法也完成對直線斜截式方程的推導,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3、分組討論,內化提高:

第三個環節是分組討論,內化提高。我將給出幾組針對新知識的細節,具有啓發性的問題,如座標軸所在的直線方程是什麼?

是否所有的直線都具有點斜式方程?

透過分組討論的環節,培養了學生們的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從而達到了情感與態度的教學

說課稿 篇6

一、教學內容:質數和合數。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執教本課時,我設計了利用小正方形拼擺長方形的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教學活動中,透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究並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總之,要透過學生親自參與實踐活動體驗概念從形象到抽象的過程,使知識得到內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實驗操作能使物質的外部操作(物化)過渡到智力的內部認識活動,從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認識內化,便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對實際事物進行感知性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正是建立數學概念,逐步發展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徑。

《質數與合數》是《因數和倍數》這一單元的最後一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因數和倍數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學生後續學習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學習約分、通分以及中學進一步學習數論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在數學知識整體結構和學生學習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引導

學生按其所含因數的數量的不同進行分類,從而使學生建立起質數與合數的概念,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三、學情分析:

透過因數倍數以及2、3、5的倍數特徵的學習和研究,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並且積累了一些探索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這些都爲他們自主探索“質數、合數”的概念,實現知識的'正遷移和數學模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學生對分類歸納的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尚未形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未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培養。

四、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概念,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過程和方法: 讓學生能透過觀察、實驗,經歷質數和合數的認識和辨別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能夠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並能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養成敢於探索科學之謎的精神,充分展示數學自身的魅力。

五、教學方式:探究性學習

教學手段:小組合作學習

六、教學流程

(一)、故事匯入,激發興趣1、哥德巴赫在1742年6月7日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的一封信中提到所謂“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與當時的數學家常有書信往來) ,歐拉在回信中說,他相信這個猜想是正確的,但他不能證明。從此,這道數學難題引起了幾乎所有數學家的注意,至今這個猜想還未被證明。大家想知道這個猜想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質數和合數的問題你們就會知道這個偉大的猜想了,好嗎?

(二)、動手操作,觀察探究

1、出示學習目標。

2、擺正方形

①教師示範用正方形拼擺長方形

師:黑板上有4個小正方形,教師用這4個小正方形拼擺成長方形,有以下兩種拼擺方式:

① 長方形

② 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設計意圖】:教師示範給孩子的活動提供方向。

②宣佈比賽規則

師:今天我們開展一次拼擺長方形的比賽,現在用你們小組所擁有的正方形拼擺長方形,哪個小組所拼擺出的長方形多,哪個小組就獲勝。 課前準備的學具: 1組:3個正方形 2組:5個正方形 3組:7個正方形4組:9個正方形 5組:11個正方形 6組:12個正方形 7組:18個正方形 8組:24個正方形

【設計意圖】:因爲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學具袋中到底有多少個小正方形,所以在此故意設計了比賽拼擺長方形的不公平的比賽規則,讓學生明白所拼擺的長方形的種類的多少是由正方形塊數的因數個數決定的,爲了學習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做了鋪墊。

③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拼擺長方形(教師巡視),並將資訊記錄在表格中。

說課稿 篇7

教材簡析:《稱象》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講曹衝小時候稱象的故事,教育我們應該多觀察、遇事多動腦筋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節課的設計我是在學生透過快兩年的語文學習基礎上,已經具有初步理解詞句能力、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的基礎,以繼續抓好詞句教學、落實訓練重點爲目的進行教學設計的。

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知識基礎,我將本節課教學目標確定爲:

1、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知道多音字“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曹衝稱象的過程,懂得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生活中問題。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曹衝稱象的過程,懂得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生活中問題。

教法:由於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在學習曹衝稱象的方法時,我利用了簡單幫助學生理解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的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本課教學我主要採用多層次朗讀法、啓發式教學法,使學生在以讀代講中理解詞句,引導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以“見過別人稱東西嗎?”的談話方式匯入新課,並相機指導寫“稱”字,目的是使學生“無意識”地進入的學習情境中,再說生字教學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請孩子們自由地、小聲地讀課文,並藉助拼音解決不認識的字詞,然後教師出示生詞和生字,指名認讀,並正音,我覺得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字詞教學落到了實處。接着再讀課文,並提出要求: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這一步,我按照閱讀教學從“整體---部份---整體”的程序進行設計,使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激發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把握。

(三)理解曹衝稱象的過程,並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由於理解曹衝稱象的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課文教學我直奔重點,透過讓學生默讀,說曹衝稱象的步驟,找動詞和表示先後順序的詞,透過層層設疑,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逐步加深,同時活躍學生思維。接着再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口述曹衝的稱象方法,老師演示操作過程。電腦形象地表現課文內容,課文的文字表達是反映圖中的事物。這一操作過程就是突破難點的過程。以讀爲主,我採用多種朗讀的形式,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增長詞彙的作用,也是突出本節課教學重點的手段。接着拋出:“曹操有什麼反應?”引出對第五自然段的學習,同時引出“果然”一詞。幫助學生理解。

(四)瞭解曹衝稱象的原因。

用曹衝爲什麼要去稱象呢引出描寫大象大的句子,進而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五) 比較曹沖和官員們稱象的方法。

這一環節我啓發學生把官員們提出的稱像方法與曹衝提出的稱像方法進行對比,讓學生透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我便對本節課進行了小結。

(六)課堂作業

我設計了連線的練習,對量詞和名詞的恰當搭配進行鞏固。

課後,我覺得對於指導學生的感情朗讀方面還很不到位,以及多次朗讀之間是否具有層次性和一定的深度,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我應該感到自豪纔對》是蘇教版語文課本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語言淺顯易懂,看似平淡卻含義深刻的童話故事。

透過講述小駱駝因小紅馬嘲笑他難看而委屈,到沙漠裏親身體驗後,發現自己的駝峯、腳掌和睫毛都很有用,而認識到自己應該感到自豪纔對的故事,賦予我們這樣的道理:我們要辨證地看待事物,判斷事物的美醜,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實質,看其有沒有用處,對於自己,更要樹立起自信。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簡潔、富有情趣,寓動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童話故事中,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好教材。但三年級的孩子對駱駝和沙漠缺少一定的認識,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基於以上教材特點和學情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考慮,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條理地講述這個故事。

2、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重要詞語。

3、懂得駱駝的駝峯、腳掌、睫毛在沙漠裏的特殊用處,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其中,教學重點是:

(1)感悟課文內容,知道駱駝的駝峯、腳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處。

(2)充分理解小駱駝的情感變化。教學難點是: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悟課文蘊涵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爲了較好的實踐新課標的理念,達到教學目標完成的最優化效果,我預定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三、說教法

如何讓三年級的學生透過這童趣橫生,扣人心絃的故事,去自然而然,比較到位地感悟文章賦予我們的深刻道理呢?根據文章及學生特點,我決定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創設與課文相匹配的情境,以情爲基點,以讀爲主線,以悟爲手段,真正走進小駱駝的這個角色中,再在步步推移地比一比,看一看,讀一讀,問一問等學習活動中,揣摩體會小駱駝的心路歷程,情感變化,從而在角色體驗中感悟:判斷事物的美醜,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實質,看其有沒有用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匯入。

(二)、入情入境,角色體驗,感悟“自豪”。

第一步:外表比較,體驗“委屈”。

1、創設這樣的情境:一天,小駱駝在小溪邊照“鏡子”,小紅馬看見了(點擊課件,書上插圖),小紅馬對小駱駝說了什麼嗎?

出示填空:你的(腳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長着(兩層睫毛),背上還有(兩個肉疙瘩),多難看呀!

(1)引導學生看圖,瞭解小駱駝腳掌、眼睫毛和駝峯不美的外形特點。

(2)觀察小紅馬的神態,抓住“噴着響鼻”看出小紅馬看不起小駱駝。

2、想象:假如你是小駱駝,對小紅馬的嘲笑,你會想些什麼呢?

3、指導讀,讀出小紅馬“噴着響鼻”瞧不起的態度,嘲笑的語氣以及小駱駝委屈、自卑的內心。

4、聽了這些話,小駱駝十分委屈,於是它把這些話告訴了媽媽,駱駝媽媽是怎麼說的?指名讀,讀出疼愛的語氣。

過渡:正因爲小紅馬說它難看,所以小駱駝覺得挺委屈的。於是,媽媽決定和小駱駝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第二步:沙漠之行,深感“自豪”

1、瞭解沙漠

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看到了怎樣的沙漠”引導閱讀,並劃出有關描寫沙漠的句子。組織交流時,我將抓住“茫茫、無邊無際、鬆散、鋪天蓋地”指導學生透過朗讀體會沙漠的特點,並結合自己的瞭解說說對沙漠的印象,然後播放一段沙漠的錄象,藉助課件媒介幫助學生感受沙漠的惡劣環境,建立對沙漠的瞭解,感受在沙漠生存的極其不易。

小結並過渡:雖然沙漠裏的氣候如此乾燥,環境這麼惡劣,可小駱駝和它的媽媽還是愉快地結束了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駱駝還有了新的想法。

2、引導質疑

點擊課件——(最後一節)讀讀這一節,思考一下,你特別想知道什麼?(交流篩選後點擊課件——兩個問題:(駱駝的駝峯、腳掌、眼毛在沙漠裏各有什麼作用?小駱駝因爲什麼事而深感自豪?)

3、走進沙漠

請同桌合作學習課文的第3、4小節,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

學生交流,隨機出示:(點擊駱駝相應部位,出現文字)

A、駝峯:點擊課件:駝峯和文字

望着無邊無際的沙漠,小駱駝擔心地問媽媽:“再走下去,我們餓了怎麼辦呢?”媽媽說:“我們背上的那兩個肉疙瘩叫駝峯,裏面貯存着養料,足夠我們路上用的了。” (板書:貯存養料 )

同桌分角色讀,男女生讀(讀出小駱駝的擔心和媽媽的自豪)

B、腳掌:點擊課件:腳掌和文字

媽媽又指着腳下鬆散的沙子,對小駱駝說:“多虧我們的腳掌長得又大又厚,如果我們的腳也像小紅馬那樣,陷進沙子裏怎麼拔得出來呢?”

引導學生讀出媽媽自豪的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