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數學課菱形說課稿

說課稿2.3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課菱形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課菱形說課稿

數學課菱形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華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數學第十六章《菱形的性質》的第一課時。

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要學習和研究的是菱形的概念及其性質,這是在學生已經學過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是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因爲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而後要學的正方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所以它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應用,又是後面學習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同時這節課的內容滲透着轉化、對比的數學思想,重在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因此,這節課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在對學生能力培養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和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質,並會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在操作和觀察的基礎上,發現菱形區別與平行四邊形的主要特徵,經歷菱形的性質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和觀察推理的能力。

3、情感態度: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透過欣賞觀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歸納總結,感受身邊的數學,感受合作學習的成功,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同時感受菱形的對稱性,獲得到數學的和諧美、對稱美。

(三)教材的重難點:

重點:菱形性質的探索。

難點:菱形性質的探索和應用。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方法:在教法上我採用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透過創設情景,匯入課題,出示導綱,合作互動,導學歸納,等環節。讓學生自己感受、理解和掌握概念的產生和由來,首先我設定了一組學生熟悉的圖片,讓學生在欣賞、觀察圖片的過程中,發現菱形的特點,得出菱形的概念。透過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剪裁等活動,得出菱形,進而透過類比的方法,歸納總結出菱形的性質,使學生加深對菱形與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區別,探索總結出菱形的所有性質。再根據菱形的性質學生繼續探索菱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在數學中的應用。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人人都有事幹,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勇於動手探索的習慣和能力。

學法指導:在知識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四邊形及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性質。在方法方面:學生已經積累了學習特殊四邊形性質的方法,即按“邊、角、對角線”的思路進行學習。因此,本節課自始終是讓學生依據導綱自學課本,學不會的可在小組內交流,(每個小組分別有好,中,差三類學生)。這樣可以讓優秀學生先自學,中等生學不會的可以請教。學困生學不會的可以讓優秀生指導他學。既提高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自學。

用圖片展示圖、看一看,提出概念。

我出示平行四邊形,提出問題1:是什麼圖形;(學生透過觀察後回答是平行四邊形;)接下來,我提出問題2繼續觀察;如果把它的一個角變爲直角,它變爲什麼圖形?(學生觀察後回答是矩形)。如果把這個平行四邊形變成鄰邊相等時就變成一個菱形。

(設計意圖):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有兩種,即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學生興趣肯定很高,同時也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有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得出另一類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菱形作好過渡。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也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引出菱形的概念,並板書課題

(二)合作互動

1、認識菱形

你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紙剪成一個菱形嗎?

小結: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菱形

【設計意圖】:引入菱形的定義,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2、菱形性質的探究

剪一剪:將一個矩形的紙對摺兩次,沿圖中虛線剪下,再開啟,就得到一個菱形。

探一探:

(1)菱形的四邊有在數量上有什麼關係?

(2)菱形的四個內角有什麼關係?

(3)菱形的對角線在位置上有什麼關係?

(4)菱形的每一組對角線是否平分一組對角?

(5)它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誰是對稱軸?它是中心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對稱中心在哪兒?

(6)從菱形的邊、角、對角線及對稱性上說說它具有的性質,它區別於矩形、平行四邊形特有的性質有哪些?

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能否有意識地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從四邊形的邊、角、對角線,對稱性方面進行合理的探索。老師要做適當的引導。透過對摺很容易發現菱形是軸對稱圖形,而且有兩條對稱軸BAC互相垂直,及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讓學生口頭表述出探究的結果。透過邊的重合發現邊是相等的等。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會先讓學困生說,中等生補充,優秀生做更全面的總結。最後老師在學生交流的的基礎上出示菱形的所有性質。

【設計意圖】:透過動手操作,經歷探究對圖形的對摺,即對軸對稱圖形的再認識,感受動手實驗的樂趣,培養猜想的意識,感受直觀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

3、菱形的面積計算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那麼能否利用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計算菱形的面積嗎?

思考:計算菱形的面積除了上述方法外,能不能把它轉化成四個直角三角形或兩個等腰三角形等,利用對角線計算菱形的'面積公式嗎?

[設計意圖]透過導綱中問題的一步步細化,不斷地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四個直角三角形,或兩個等腰三角形等方法推出菱形的面積。同時也滲透了數學中的轉化思想,培養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問題的能力。

4、例題:在菱形ABCD中,∠BAD=2∠B,試求出∠B的度數。並說明△ABC是等邊三角形。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在導綱中自己探究此題的解答方法,不明白的可在小組內交流意見。老師巡視指導,當發現學生有困難時,老師要點撥引導。若是個別學生有難度,則先找中等學生演板示範,再讓好學生點評,其他學生聽,最後引導學生總結方法以及對書寫格式的規範要求等。

(三)導學歸納

對自己說我有哪些收穫?(知識上,引導學生分別從定義,性質,計算等方面進行總結,在方法上你有什麼收穫?類比,轉化的數學思想。)對同學說有哪些溫馨提示?(注意書寫格式規範要求等)對老師說你還有哪些困惑?(心裏明白就不知如何書寫解答格式)

【設計意圖】透過小結讓學生理清本節課的知識結構,掌握菱形的兩條性質,感受探究過程中樂趣,體驗克服困難的過程,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四)反饋訓練

1、已知菱形的周長是12cm,那麼它的邊長是______。

2、菱形ABCD中∠BAD=60度,則∠ABD=_______。

3、菱形的兩條對角線長分別爲6cm和8cm,則菱形的邊長是()

4、菱形與矩形都具有的性質是()

A對角線相等。B對角線互相平分

C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D對角線互相垂直

5、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質()

A、四個角都相等B、四條邊都相等

C、對角線相等D、對角線互相平分

6、菱形的對角線具有的性質是()

A、互相平分但不垂直

B、互相平分且相等

C、互相平分且垂直

D、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7、菱形ABCD中,O是兩條對角線的交點,已知AB=5cm,AO=4cm,求兩對角線AC、BD的長。

A【設計意圖】: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運用菱形的性質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掌握菱形的應用,達到“學數學,用數學”的目的,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推理論證的能力。拔高訓練:四邊形ABCD是邊長爲13cm的菱形,其中對角線BD長10cm。

求:(1)、對角線AC的長度。

(2)、菱形ABCD的面積。

作業佈置

1、利用所學過的幾種四邊形設計一幅漂亮的圖案。

2、教材:P105頁練習第1,2題P115頁第8題

【設計意圖】:透過課外練習的佈置使學生能在課外時間裏也能加強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從而加深對菱形性質的理解。

四、板書設計

C、菱形的面積

1、菱形的定義

2、菱形的性質

(1)它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

(2)菱形的四條邊相等。

(3)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數學課菱形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九章第二節《菱形的性質》第一課時。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四邊形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尤其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它的用途和作用舉足輕重。而各種四邊形因各種因素,在外形、本質上也各具特點,爲了區別和掌握特殊四邊形的性質,平面幾何中作爲重點研究之一,教材把對菱形的研究也列爲重要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菱形的概念及菱形的性質,菱形以特殊的對稱美深受人們喜歡,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因此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菱形是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概念及性質之後的學習內容,具備了初步的觀察、操作和推理等活動經驗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課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繼續,又是後面學習正方形等知識的基礎,所以在知識的前後聯繫上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本節課滲透了“轉化、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學習平行四邊形和矩形的性質,透過與平行四邊形和矩形性質的類比,促進菱形性質的學習。而八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思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變化和提高,自學能力較強,能夠掌握基本的邏輯推理能力,透過類比學習加快知識的學習。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思維和年齡等實際情況,我制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理解菱形的定義及其性質並會初步運用菱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推理論證。

(2)過程與方法:在操作和觀察的基礎上,發現菱形區別於平行四邊形的主要特徵,建立菱形和掌握菱形的性質。

(3)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應用菱形的對稱性,獲得美的感受,透過師生共同探索菱形的性質的過程,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

2、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質,菱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

(2)教學難點

菱形性質的探究及靈活運用。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以探究式教學爲主。這樣可以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人人都有事幹,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勇於動手探求知識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而達到深刻的理解與靈活運用的目的。

2、學法:

(1)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師的指導、啓發下,學生嘗試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養成勤動手,勤鑽研的習慣。透過自主探究、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習慣。

四、說過程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提供材料,引導感受。

利用多媒體出示一組現實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的美麗圖片,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設計意圖:這些美麗的圖片來源於我們的生活,學生不喜歡枯燥的文字說教,利用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誘發學生對新知識的需求,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幾何圖形。

問題1:這些圖片中有我們學過的幾何圖形嗎?

問題2:這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嗎?

問題3:這些圖形和平行四邊形又有怎樣的不同呢?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學模型,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透過圖片的展示與變化,回顧前面學過的知識平行四邊形,另一方面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菱形。

2、教學演示,匯入新知。

回顧前面我們怎樣給矩形下的定義,從角的方面變化,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類比教學,利用多媒體演示,一條邊的變化過程,給出菱形的概念。

設計理念: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矩形的概念,性質和判定,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那麼特殊在什麼地方,從定義中可以看出來,這樣學生既可以發現矩形與菱形的區別,還可以發現矩形與菱形的聯繫。

3、動手實踐,激發興趣。

如何利用摺紙、剪切的方法,既快又準確的剪出一個菱形的紙片?

做法:將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摺、再對摺,然後沿圖中的虛線剪下,開啟即可。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4、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利用前面學生自己剪出來的菱形,讓學生帶着幾個問題進行仔細觀察,先獨立思考,然後再讓學生分組討論,互相交流。在巡視過程中,我給予適當的點撥,然後讓每個小組選出代表述說所發現的結論,小組和小組間進行補充、查漏補缺,取長補短。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得出正確的結論並感受數學學習的過程,經過學生的討論回答,最後我對學生所做的回答進行總結。

問題1:菱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說出它的對稱軸。

問題2:既然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那麼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外,還具有哪些特殊性質呢?

問題3:將菱形的對角線連接起有哪些相等的角呢?有哪些相等的邊,對角線有怎樣的關係?爲什麼?

問題4:菱形的面積公式又是怎樣的?爲什麼?設計意圖:本節課的難點就在這一環節上,在這一環節中,大膽的放手,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小組合作,各抒己見,互相補充,集大家智慧,分析圖形,使學生能從線段、角、角平分線、圖形的形狀、大小和麪積方面得到更多的結論。在這一環節中,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勤於探索,精於思考的好習慣,學生自己經過討論發現的特徵更易於理解記憶。

5、歸納總結,初步應用。

透過前面對菱形的性質的猜想與驗證,歸納出菱形的性質和麪積公式,我設計了三組題。

A組:(1)已知菱形的周長是12cm,則它的邊長是。(2)菱形的兩條對角線的長分別爲6cm和8cm,則菱形的周長爲,面積爲。

B組:教材例2,菱形花壇ABCD的周長爲80m,∠ABC=60度,沿着菱形的對角線修建了兩條小路AC和BD,求兩條小路的長和花壇的面積(分別精確到0.01m和0.1m2)

C組:已知,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點,且DE⊥AB,AE=2。求(1)∠ABC的度數;(2)對角線AC、BD的長;設計意圖:在這一部分我採用“講練結合法”,A組題是基礎題,使每個學生都能動手做,只需要簡單的運算;B組題作爲例題講解,規範學生的解題格式;C組題是本節課的拓展延伸題,使學有餘力的學生能夠提高自己。在學生解題時,教師給予適時點撥,鞏固所學知識,從而真正體現“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這一思想。

6、課堂小結,歸納要點。

師生合作,共同歸納,由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點進行歸納,老師進行引導、整理、歸納。

數學課菱形說課稿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菱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空間與圖形”的一部分。下面,我根據《新課程標準》對菱形學習的要求和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說說我對本節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縱觀整個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七年級教材已經設定了相交線、平行線、三角形、軸對稱圖形等相關知識,在本章前幾節課又編排了平行四邊形和矩形的概念、性質和判定等內容,這都爲本節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預設。本節主要內容包括菱形的概念、性質及其應用。它既是平行四邊形的延伸和特殊化,同時它也爲本章後面正方形的學習做了鋪墊。因此,菱形的學習在整章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在相交線、平行線、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軸對稱圖形等知識的基礎上,又經歷了平行四邊形、矩形性質和判定的探究應用,也是本節課知識的學習類比根據,學生對圖形有了較爲豐富的體驗和感受,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能力,但初中學生的年齡又決定他們抽象思維能力弱,不喜歡枯燥的文字說教。

二、教學目標分析

基於以上背景分析,結合新課標理念,我從四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理解菱形的定義及菱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

(2)探索並證明菱形的性質,並能運用菱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

(3)瞭解菱形是軸對稱圖形。

2、數學思考:

經歷探索菱形的定義、性質的過程,在簡單的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說理意識和主動探究的習慣;初步體會平移、軸對稱的有關知識在研究菱形中的運用。

3、解決問題:

能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探究推理菱形特殊性質,進而解決實際問題。

4、情感態度:

透過學習菱形,感受數學的美,體現數學在實踐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透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開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教學重點分析

基於本節課(菱形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是圍繞着菱形的性質和有關計算而展開的,菱形的性質在本節課中處於核心地位,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

1、菱形的定義及菱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係;

2、菱形性質的探索和推理證明;

3、菱形性質的運用;

4、菱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5、培養學生的說理意識和主動探究的習慣。

菱形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前提下定義的。從定義出發,首先應該肯定,菱形是平行四邊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特殊之處就是一組鄰邊相等。因此在教學在我們採用運動方式探索菱形的概念及性質,如用多媒體或教具演示,從平行四邊形到菱形的演變過程,得到菱形的概念,並理解菱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使學生對平行四邊形與菱形的關係形成深刻的印象。講解這個定義時,要抓住概念的本質,應突出兩條:強調菱形是平行四邊形;一組鄰邊相等。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共性),還具有它自己特殊的性質(個性)。

對於菱形性質的教學我採用摺紙製作菱形模型,學生合作探索、交流、發現、歸納、論證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說理意識和主動探究的習慣。

四、教學難點及突破難點的方法:

由於菱形並不是孤立存在,它既是平行四邊形的特例,還蘊涵着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所以我把菱形的性質和特殊三角形綜合運用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我突破難點的方法是用多媒體課件動畫顯示一個菱形被分割出4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兩對等腰三角形,讓學生直觀感受菱形被對角線分成了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或者兩個等腰三角形,使學生知道在菱形的計算或證明時常常將菱形問題轉化爲三角形的問題來解決。

五、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引入新課

(活動一)複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演變菱形。藉助箏形辨析菱形的概念。

設計意圖:

1、複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爲學習菱形性質做好類比。

2、探究菱形的概念,課件展現平行四邊形的一邊平移特化爲菱形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理解菱形是平行四邊形的特殊形式,深入理解菱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係。

(活動二)感受菱形。

設計意圖:在欣賞中爲學生在生活和空間與圖形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和傳統文化的薰陶。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只要留意就可以發現菱形,菱形的美是對稱、和諧、簡約的美。菱形很美,可以用來改變和裝點我們的生活,激發學生研究菱形的願望。

(二)類比探究論證歸納

(活動三)摺疊剪紙,目的:探究菱形的性質。

①我對摺紙活動做了這樣的處理:任一形狀的紙,先折。

②分組討論,探究菱形的性質,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③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菱形的性質驗證。

③嚴格邏輯推理證明以上的結論。

這個探究環節的設計,主要是遵循數學知識的循序漸進、邏旋上升式原則,按照學生從“直觀操作→直覺猜想→合情推理→邏輯推理論證”的認知規律來設定問題情境。在這裏,我會提供給學生較充足的學習時間,經歷探究對圖形的對摺,即對軸對稱圖形的再認識,感受動手實驗的樂趣,培養猜想的意識,感受直觀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開拓學生思維,使學生自主的去操作、去猜想、去驗證,透過學生間的交流、說理,得到菱形的性質。我會深入學生之中,觀察學生的探究方法,接受學生的質疑,鼓勵學生踊躍發言,並且幫助學生理解推理不同的驗證方法。期間教師根據學情做出適當的點撥,這樣做既能較好的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也更符合數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一教學理念。教師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並善於傾聽他人的見解,勇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在交流中獲得了方法,在實踐中得到了發展,學會運用類比、轉化的思想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我預測到:

(1)學生對菱形性質探究的方向不一定正確、合理,符合老師的預期,不一定能有意識地利用已有的知識儲備進行合理的研究,併合情地做出猜想。我根據課堂狀況隨時做好引導和指導,教會學生探究的方法,以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及時的完成。

(2)會對性質的探索口頭表述比較零碎,凌亂,所用的語言一定不夠恰當、準確,教師做好梳理點撥總結工作,並適時板書。另外學生容易遺漏每一組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做好點撥。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由菱形的軸對稱得到了菱形的性質,並對所實現的結論進行驗證,學生在探索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此時,我會適時利用課件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

(活動四)、例1,理解推導菱形面積公式,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自己探究菱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環節的教學我對教材做了適當變動,將菱形面積公式的探究設定爲例1,以題目的形式出現減輕學生對理論知識點學習的枯燥和心理壓力。

(三)建立模型提煉方法

(活動五)例2、菱形花壇ABCD的周長爲20m,∠ABC=60度,沿着菱形的對角線修建了兩條小路AC和BD,求兩條小路的長和花壇的面積(分別精確到0.01m和0.01m)

爲了滿足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的需求,拓寬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理念,我把課本的例題作爲一道提升能力的題,透過獨立思考,生生交流,選能力高的學生示範。這道題目能讓學生準確的利用菱形的性質,鞏固新知,第三次突出重點,分散難點。

這個環節我預測:學生因爲有了前面的基礎,能用不同方法計算出兩條小路的長,即菱形對角線的長,但出現計算√300的困難,由於沒有學習二次根式,還不會對它進行化簡,教師提示需要藉助計算器進行計算,取近似值即可。

經過整個環節,學生對菱形的性質已運用自如,透過體驗獲得了成功的滿足,並在挑戰中感受到了數學思維的美妙。

(四)階梯練習因材施教

(活動六)適度科學的練習,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標籤:數學課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