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清晨,誰在爲我們忙碌》教科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59W

一、教材分析

《清晨,誰在爲我們忙碌》教科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說課稿範文

當我們開啟教科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謝謝你,家鄉的勞動者》,會看到這樣一個主題--《清晨,誰在爲我們忙碌》。這一主題它體現了《課程標準》中"觀察周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尊重並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等內容標準。主題又分爲走在上學路上,看不見的手,小棉襖找媽媽三部分。

"走在上學路上"爲師生提供了一個關於勞動者的話題,圖文並茂,充滿生活的氣息。以清晨爲時間的切入點,向我們呈現了一定時間勞動者忙碌的身影。教材的畫面是以城市的生活爲素材而呈現的,然而,我的學生是在農村小鎮長大的,課文中提到的交警、公共汽車司機、清潔工人等,確實是非常可愛的勞動者,可這些離他們的生活太遠了。新課程標準倡導:"透過學習者自身的生活經驗來學習,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學習道德。",因此,我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設計了《勞動節快樂》這一活動內容。

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初步瞭解身邊的勞動者及其與人們生活的聯繫

2、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各行各業勞動者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的方便,尊重並感謝他們。

三、教學手段

本課注重發揮多媒體形象直觀的功能,向學生呈現一幅幅來源於他們生活的畫面,激發學生對勞動者的尊重之情,課內課外結合,透過組織街頭採訪,讓學生深入生活,深入社會,昇華情感。

四、教法學法

"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這是新課程標準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在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用談話法、提問法敲開學生的心門,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觀察、認識、探索、體驗和發現生活,感悟道德。

學生是整堂課的主人,他們在整堂課中自主地學習,合作地學習,探究地學習。

五、過程分析

一)設計理念

幫助學生參與社會--本活動將透過調查採訪身邊的勞動者,引導他們關注社會,培養他們參與社會的能力,在活動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生活化--藉助資訊技術的"平臺",呈現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氣氛輕鬆自然。

二)教學流程圖

教法情境匯入--調查瞭解--呈現問題--引導釋疑--總結昇華

學法感受--彙報--交流--反思感受--合作探究

目的調動情感--激活經驗--促進體驗--深入體驗--內化情感

三)教學流程

1、情景匯入

師:同學們,看(出示鮮花),漂亮嗎?今天清晨,我特地到花店買了幾朵花,因爲五月一日就要到了,大家知道五月一日是什麼節日嗎?我想把這些鮮花送給那些勞動着的人,送給誰呢?學完這節課,大家就幫老師拿個主意,好嗎?

幫老師拿主意,學生馬上會興致盎然,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期待。送鮮花給勞動者的創意,營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同時,也爲後面活動的開展作了鋪墊。

2、交流體驗

多媒體呈現交流內容:1)今天早上你吃了什麼?

2)今天早上你是怎麼來到學校的?

3)一路上,你都看見了哪些在忙碌的人們呢?(各組彙報交流結果)

這些內容是學生每天上學是會經歷的,學生能很快順利地完成,老師從中初步瞭解學生的情況,並自然地引出本活動的主角--身邊的勞動者。

3、藉助多媒體,深入體驗

怎樣引導學生從熟視無睹的現象和事物中,發現問題,提升心靈的體驗呢?調查之後,我做了如下引導:

1)師:同學們,當你們吃着香噴噴的早餐,坐着車準時的來到學校安心地學習時,當我們的周圍一天天發生着可喜的變化時,你可曾想過,是誰在爲我們服務,你可曾觀察過這些勞動者呢?現在,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這些每天爲我們服務的勞動者吧!

2)觀看課件(播放課件)

師:讓我們和娜娜同學一起走近身邊的這些可愛的勞動者吧!

這是一段錄象,以學生娜娜在上學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等鮮活內容爲線索。同時,透過娜娜引導學生思考、體驗。

情境1忙碌的母親

天矇矇亮時,娜娜的媽媽已經起牀引火,黑暗中火光照亮了媽媽的臉,接着媽媽給娜娜做早餐、梳頭,臨走時,理理她的衣服,摸摸她的頭,然後,娜娜在媽媽的叮嚀中上學去。

這一個個真實的鏡頭,定會喚起學生的許多美好的記憶,他們會深深地感受到媽媽爲了讓我們安心學習,一大早就開始忙碌,有這樣的好媽媽,我真幸福啊!

情境2餵雞的老奶奶

經過鄰居家,她看到了餵雞的.老奶奶。

老奶奶,一大早就開始忙碌,盼着雞多下蛋,好留着給孫子們吃。

從老奶奶的身上,學生最能感受到勞動者的質樸與勤勞,也會看到自己奶奶的影子,想起:我吃的雞蛋都是奶奶給的呢!

情境3田間勞動者

接着,她看到了田間一身水一身泥的農民。

透過娜娜和犁田人的對話及鏡頭裏勞動者裹滿泥巴的褲腿,還有打秧、插田、施肥等一個個生動的勞動場面,來告訴學生,糧食要經過這麼多人的辛勤勞動才能得來,真是來之不易呀!

情境4開拖拉機的叔叔

娜娜來到公路上,見到了一位開着拖拉機在路上顛簸的叔叔。

娜娜引導學生思考:這麼早,去運什麼呢?幫人運磚頭建房子還是到供銷社運農藥化肥呢?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便會發現,這些平凡的開着拖拉機的叔叔,還真爲我們做了不少事情呢!

情境5中巴車司機等

娜娜還看到了還有起早貪黑的中巴車司機。

學生從中知道,是這些平凡的叔叔,爲農村小鎮的交通提供了便利。

情境6學校裏的老師

這是學生們再熟悉不過的一些場面了,有了老師的辛勤勞動,纔有了我們的健康成長。

這些源於學生的生活,又不是學生生活的簡單翻版,學生會感覺親切自然,這些經過錘鍊的有教育意義的內容讓學生去感受,會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反思、體驗

接着,多媒體顯示問題:

①清晨,誰在爲我們忙碌?

②設想:如果沒有這些勞動者,會怎樣?(以一個具體的職業說說)

用課件呈現生活經歷,聚焦現實生活不是目的,目的在於引起學生對已有生活進行道德反思,由感知生活經歷上升到形成生活經驗,從而實現個人的發展。由此,我設計了以上問題,並藉助多媒體的優勢,爲第二個問題設計了沒有清潔工,垃圾堆積成山的畫面(放映課件),形象地告訴學生,清潔工人的勞動多麼重要呀,使學生的體驗更深。

5、總結昇華

①說一說

你還知道哪些在默默爲我們服務的辛勤的勞動者呢?

②看一看

爲了我們生活的安寧幸福,有許多的人在爲我們忙碌着……(多媒體顯示各行各業勞動者勞動的鏡頭,如:醫生、警察、清潔工、建築工、修理工等,在輕柔的音樂聲中,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勞動者的給我們生活提供的便利。)

5)走向生活,結束新課

①師:現在大家認爲這些花該送給誰呢?爲什麼?(學生談體會和感想,放背景和音樂)

②那現在就讓我們走向街頭,去尋找採訪這些勞動者,好嗎?送上鮮花的同時,別忘了送上一句"勞動節快樂"(課件顯示"勞動節快樂"字樣,老師發採訪表格)

採訪對象

採訪時間、地點

採訪感受

道德學習的本質是一種體驗學習,在激起學生對勞動者的感激與尊重後,讓學生談感受,談體會,這時,學生的情感再一次掀起波瀾,在調查採訪中,相信學生會獲得更多更真實的體驗,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6、課後延伸

課後,與學校廣播站聯繫,開辦一期"五一"特別節目,把本次活動再次推向課外!

採訪調查後,以廣播的形式把他們的成果向學校,同學展示,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和認同感,教育就真正深入人心了!

六、評價分析

這是一堂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活動課,開發多樣化的課程資源,來有效地爲教學服務。內容和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了學生的需要,形式生動活潑,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型。課堂在看似平淡的兒童日常生活中,挖掘有教育意義的素材,這些生活事件的選取,在我校學生的生活中有一定的典範性,整堂課緊緊圍繞他們的生活,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真實的生活,並把課堂開放到社會,以活動的形式,使學生深深地體驗到,爲了我們生活的安寧、幸福,有許許多多的人在爲我們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