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快樂婆婆和憂傷婆婆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說課稿5.25K

各位老師:大家好!

快樂婆婆和憂傷婆婆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語言《快樂婆婆和憂傷婆婆》

一 說教材

我們都希望孩子每一天都能擁有快樂、舒暢的心情,更希望他們有一雙發現快樂、尋找快樂的眼睛。大班下學期是孩子在幼兒園中的最後一段生活。從哭泣的走入幼兒園到歡笑着告別幼兒園。是每個孩子的成長階段。在這最後一段時光裏,幼兒的生活充滿了離別和嚮往。我們老師要以積極的心態鼓勵孩子邁入新生活,爲新的小學生活做好準備。

故事《快樂婆婆與和憂傷婆婆》展現了:同樣的事情會引起人們不同的想法和心情。整個活動始終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爲依託。孩子們能夠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語言表達對兩位婆婆的理解。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看待事情上也培養了良好的心態,感受快樂帶給大家的美妙感受。

二 說重難點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好的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我這節課的重點是孩子能夠用已有生活經驗和語言表達對快樂婆婆和憂傷婆婆的理解,而培養孩子以良好的心態去看待事情作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 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從情感,認知,能力三方面來確定了本次活動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具體目標是:

1 對快樂婆婆和憂傷婆婆的性格產生了解及興趣。

2 能夠用生活經驗和語言表達對快樂婆婆和憂傷婆婆的理解。

3 在實際生活中能以良好的心態去看待事情。

四 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多媒體課件(故事情境圖 、能夠表現快樂和憂傷的音樂)

五 說教法學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着充分利用多種教育手段來刺激幼兒的聽說能力和感知能力。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以下教學法:

1.觀察法: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透過仔細觀察,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

2.講述法:透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在背景音樂下生動的講述故事,從而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3 .討論法: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共同討論:快樂婆婆與憂傷婆

婆都遇到了什麼事情?你同意她們的想法嗎?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啓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活動過程中,我會透過一個一個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含義。激發幼兒預測故事情節。

六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是透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規律以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目標要求。

七 說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語言能力和年齡特點,結合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圖片匯入 引起興趣——觀察討論  預測情節——完整欣賞 教師小結——故事昇華 遷移經驗

具體流程如下:

1.圖片匯入,引起興趣

引入時,我出示ppt圖片 ,讓幼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引導幼兒觀察畫中人物的表情以及畫面的顏色。提問:兩幅畫有什麼相同,還有什麼不同?兩位婆婆的表情怎麼樣?你是從那裏看出來的?

小結:兩幅圖中都有一模一樣的房子,房子裏都有一位老婆婆。兩位婆婆一位非常憂傷,一位非常快樂。從而引出本節活動《快樂婆婆和憂傷婆婆》 。

2.觀察討論,預測情節

逐幅出示畫面,引導幼兒對故事畫面進行大膽猜測,引發興趣。透過播放故事畫面,再次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以分段講述故事爲主要形式,透過一個一個的問題,找出了故事的重點,引導幼兒感受兩個人物的心理。

3.完整欣賞,教師小結

爲了讓幼兒對故事中兩位婆婆的不同性格產生興趣從而進一步理解故事含義。同時又爲了保持故事的流暢性和完整性。我再次把故事完整的講述後提問: 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哪位婆婆?爲什麼?要是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樣?給孩子創設一個想說敢說的'環境,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可讓孩子自己討論後進行交流。我會幫助幼兒總結:快樂婆婆每天都很開心,把快樂帶給大家。憂傷婆婆每天都是愁眉苦臉的。我們要學習快樂婆婆,把微笑掛在臉上。看誰笑得最燦爛。

4.假設情境,進行分析。

師生共同討論中昇華故事主題,遷移生活經驗。 當孩子體會到同樣的事情會引起人們不同的想法時,我會利用多媒體課件對孩子引導: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意外的事情,你會有怎樣的心情呢?下面和孩子一起觀看一些發生在生活中的圖片。讓孩子來說說自己遇到這些事情的心情是怎樣的。與此同時我會聯繫到孩子們的生活:再有幾個月就要上小學,成爲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你會以什麼樣的心情離開幼兒園,老師和同學們呢?在這個環節中我會給孩子充分討論,講述的時間。

小結:如:下雨了,有人會覺得很開心,因爲雨會把灰塵帶走,小樹苗,花朵們可以喝到很滋潤的雨水,而有的人卻很煩惱,因爲不得不帶雨傘,雨衣出門。上小學以後,我們將走進學校成爲一名小學生,我們會結識更多的好朋友,學到更多的知識。

最後鼓勵孩子以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新的生活。結束課堂。

活動延伸:

活動的結束是暫時的,依據教育方式的整合,爲了讓幼兒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資訊,而轉爲主動地吸收,我們整合了區域活動,在語言區域中提供有關道具,鼓勵幼兒進行創編以及表演。教師可引導:快樂婆婆和憂傷婆婆後來還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憂傷婆婆會有什麼變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