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彙編3篇

說課稿2.21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說課稿彙編3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情況

1、教材分析

《陽光下的物體》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在陽光下”單元的第5課。透過本單元前面幾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光的特性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用鏡面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在此基礎上,本課透過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明白物體與反光能力、吸熱能力三者之間的關係。有了這些知識基礎後,下一課《光強與光弱》接着研究不同強度的光與物體溫度的關係。整個單元來看,本課是前面幾課的延伸,也是後一節課的鋪墊,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從教材的安排可以清晰看到,本課分爲“觀察反射”“測量溫度變化”2個部分。前一部分的學習是爲了後面開展研究做鋪墊,這兩個部分是層層遞進,緊密相連的。

2、教材處理

(1)把第一部分“觀察反射”的活動安排在課前,佈置學生利用課後的時間觀察這8種物體的反光能力,完成記錄表。課堂上,直接彙報交流觀察結果。

一、說教材的分析與處理情況

說明:用數字1-8表示反光能力,數字越小,

反光能力越差;數字越大,反光能力越強。

表1:“不同物體的反光能力”記錄表

(2)把各種顏色的紙都做成紙筒,插上溫度計,然後隨機分發給各小組進行測量和記錄。

實驗裝置

(3)縮短觀察總時間。預實驗表明,溫度計的讀數在15分鐘內已經有很明顯的區別和變化,足以幫助學生髮現物體顏色與吸熱能力的關係,節省下來的5分鐘留給彙報交流環節將更有意義。

3、實施效果

對教材內容進行修改和整合後,學生在課前和課堂上都有充足的時間去開展實驗活動,所有小組都能按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正確記錄實驗數據。這樣就保證了後面的數據分析環節得以順利進行,同時有效鍛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1、教學目標(以學生爲主體、以探究爲核心)

知識與技能

(1)能用所給的材料自行觀察不同物體的反光情況。

(2)能說出不同物體的反光能力不同。

(3)能正確使用溫度計,對紙筒溫度的變化進行細緻的連續的觀察,認真採集、記錄相關的數據。

(4)能運用表格、折線圖等多種方式分析整理數據。

(5)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物體的顏色與反光能力、吸熱能力三者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6)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不同顏色紙筒溫度變化進行預測、觀測、記錄、比較和分析,發現物體的顏色與反光能力、吸熱能力三者的關係。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7)透過小組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

2、達標情況分析

從觀察記錄表和彙報交流的情況來看,學生能從實驗中發現不同物體的反光能力不同,而且能提出自己的猜測和解釋;(目標1、2、7)

從學生實驗操作的表現,實驗數據的記錄來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使用溫度計,對紙筒溫度的變化進行細緻的連續的觀察,認真採集、記錄相關的數據;(目標3、6、7)

從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彙報交流環節來看,學生能夠在表格、折線圖的幫助下比較分析數據,說出物體的顏色與反光能力、吸熱能力三者的關係。 (目標4、5、6)

從拓展延伸的環節來看,學生能把所學到的新知識進行遷移應用,懂得根據季節來選擇衣服的顏色,能夠列舉一些生活中巧妙應用物體顏色的例子。

總體來說,學生基本能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但也存在兩點不足。一是個別小組沒有在課前按要求完成“觀察不同物體的反光能力”的記錄,二是部分小組的分工不是很合理,出現個別學生無所事事的情況。對於合作性較差的小組,教師應在實驗時給予更多的監督和指導,保證學生全員參與。

三、教法與學法的運用情況

1、教學與學法

爲了讓“以學生爲主體,以探究爲核心”的教學理念得到真正的體現,提高學生與他人的協同、合作能力,本節課我採用了“自主觀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觀察、討論,教師只作適當的點撥和小結。

2、運用情況分析

大部分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兩個實驗的操作和數據記錄。也能夠透過小組間的交流和討論,從實驗數據中發現物體的反光能力與顏色有關。

四、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1、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本課探究活動的關鍵之處在於透過實驗數據的記錄和分析來獲得科學知識,但是本校的五年級學生大部分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不強,因此我把教學重難點定爲:透過分析整理數據,探究出物體的顏色與反光能力、吸熱能力三者的關係。

2、落實情況分析

爲了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順利完成數據的記錄和分析,我讓學生用數字1-8來表示物體的反光能力。全班在統一的指揮下同步記錄各種顏色紙筒的溫度變化。

爲了幫助學生分析和比較數據,我把各組的實驗數據彙總到同一個表格,並且根據excel表格的數據處理功能,自動生成氣溫變化折線圖,用直觀的方式把實驗結果呈現給學生。

表4:“各種顏色紙筒溫度變化”數據彙總表

五、教學過程的實施情況

情境引入

觀察比較不同物體的反光能力

測量不同顏色紙筒的溫度變化

拓展延伸

教學環節

1、情境引入(1分鐘)

創設問題情景:在白天即使沒有太陽光直接照射的室內,也是亮的,這是爲什麼?這些光是從哪兒來的呢?由此引出物體具有發光能力。目的是讓學生回憶前面的舊知識——光可以透過物體的反射而改變傳播線路,爲這節課的研究做鋪墊。

實施情況:學生能夠結合生活經驗,用物體對光的反射來解釋這一現象。

2、觀察比較不同物體的反光能力(8分鐘)

(1)學生彙報交流課前的觀察結果,知道不同的物體反光能力不同。

(2)猜測物體的反光能力存在差異的原因。

實施情況:學生所觀察的8種材料具有明顯的差異。材料的這種結構性和針對性,很好地提示學生進一步分析陽光下物體反射光的本領與物體的哪些特性有關。大部分學生能夠想到物體的反光能力可能與顏色、透明度、材質有關。

3、測量不同顏色紙筒的溫度變化(用了32分鐘)

(1)提出問題。物體的顏色與反光能力之間有什麼關係?

(2)猜想假設。哪種顏色的紙筒升溫快?

(3)實驗驗證。明確實驗方法和注意事項,到陽光下測量記錄不同顏色紙筒的溫度變化。

(4)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彙總各小組的實驗數據,在表格、折線圖的幫助下比較分析數據,發現物體的顏色與反光能力、吸熱能力三者的關係。

(5)小結並板書。

實施情況:

學生能夠經歷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excel表格的應用節約了學生的整理數據時間,折線圖的方式也使實驗結果更加直觀,學生能順利地從數據中提取資訊,得出結論。

但是這個環節花費時間較長,如果學生的紀律情況不好,就會直接影響後面的環節。由於實驗需要,學生需要從實驗室轉移到學校廣場開展實驗,來回集隊和安排各小組的活動位置上,花費了至少5分鐘時間,也間接導致這節課拖延了3分鐘。

4、拓展延伸(用了2分鐘)

運用剛學的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達到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實施情況:親身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物體的顏色對物體反光能力和吸熱能力的影響,能根據季節變化選擇不同顏色的衣服,也能列舉出一些生活中巧妙應用物體顏色的例子。比如室內牆壁的粉刷一般採用反光能力強的白色或者其他較淺的顏色,提高室內亮度。黑板則採用反光能力差的黑色,避免出現反光現象。

六、教學反思

1、教材的修改和整合,節省了一些時間。

教材修改和整合後,學生在課前在和課堂上都有充足的時間去開展實驗活動,獲得豐富地親身體驗,也能在活動前後留有時間去思考和交流爲什麼要這樣做,做完實驗後發現了什麼。避免出現活動有餘,思維不足的現象。

2、實驗方法的改進提高了實驗效率。

(1)對於紙筒內溫度計的安放,我發現教材有點誤導,溫度計的玻璃泡應該接觸到紙筒的表面才行。對此,我是做了對比實驗的。如果溫度計的玻璃泡懸空,那麼測的應該是空氣的溫度,不是紙的溫度,而且實際測量顯示溫差很小,甚至沒有變化。應該讓玻璃泡接觸到紙筒的表面,才能測出紙筒的溫度變化,因此我用透明膠帶把溫度計的玻璃泡固定在紙筒內壁。這樣改動之後,溫度計的溫度很快就上升了,15分鐘內可以看到明顯的區別和變化,也大大節約了活動的時間。

(2)爲了方便比較,我把8種不同顏色卡紙都做成紙筒,隨機分發給各小組,測量記錄好數據後,再統一輸入到彙總表,利用excel表格的圖表功能直接生成溫度變化折線圖,讓實驗結果可視化直觀化。雖然學生在四年級的時候已經學習過氣溫變化折線圖的繪製,但是由於課堂時間緊湊,沒有讓學生自行繪製,而是直接由電腦生成。

3、不足之處

整節課拖延了3分鐘,其中課堂的第三部分 “測量不同顏色紙筒的溫度變化”花費了32分鐘,原因在於轉移活動地點時,來回集隊和安排各小組的活動位置上,秩序有些混亂,花費了至少5分鐘時間。

爲了避免這種情況,我覺得如果學校條件允許的話,這節課的前面幾個環節最好在室外進行。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就直接搬小凳子到操場的的背陰處等候上課,直到學生完成實驗數據的記錄,再集隊回課室利用多媒體輔助彙總和分析數據。當然,所有的活動前提是要保證學生的秩序和安全。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送東陽馬生序》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課,本單元入選的古詩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優秀篇章。無論是寫景、寓理,還是抒情無一不表現出古代賢人的意趣和志向。

本課是作者給同鄉 馬 君則寫的贈言。作者敘述了自己在求學生涯中的艱難經歷和學習態度,旨在勉勵 馬 君則專心學習、刻苦攻讀,以期學有所成。

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歷史地辯證地認識課文思想內容,讓學生對照課文聯繫自己的實際,體會古今教育制度的改革,從而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努力學習。

新課改指出,語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觀”,提倡“對教材的重新整合”,因此我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及八年級學生實際,安排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強化背誦。

第二課時在鑑賞本文對比手法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探討古今教育制度的變革;激勵學生珍惜現有條件,勤奮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