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山雨》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說課稿1.63W

作爲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山雨》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山雨》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山雨》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山雨》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第十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第六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課文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寫景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抒情,作者用如詩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圖,令人神往。課文中處處洋溢着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愛和深深的眷戀。本文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先寫山雨跟着山風、雲霧悄悄地來了,接着描繪了山雨來時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聽的雨聲,再寫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最後寫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餘音繚繞、回味無窮的餘韻。整篇文章首尾呼應,抒發了作者對山林雨景的讚美之情。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鮮明,非常適合朗讀。學生學習此類課文時也樂於朗讀。因此根據課文的語言特點以及大綱中對於閱讀教學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二類字,結合課文理解輕盈、奇妙、輕捷、餘韻等詞

2、能組織語言把自己對優美語句的感悟清楚地表達出來,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透過抓住重點詞句,感悟雨聲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教具準備:

山雨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爲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爲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採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透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多讀、多想像、多感受。因此首先我透過課件,讓學生在讀中想像如詩的山林雨景、欣賞優美抒情的語言。然後利用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如:想像讀、男女分讀、個人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等。一是充分的激發了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二是透過反覆的朗讀,在讀中悟情,讀中感受,透過朗讀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於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我爲學生構建了“初讀感知,默讀體會,品讀回味,入情入境”的課堂教學模式。五年級學生已經有四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是一篇閱讀課文,適合於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對本課的教學,我從“悟”字出發,以讀爲本,着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同時,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效率,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既能增強合作意識,又可以增進學生的情感溝通。同時使學生能主動思考,大膽表達,善於傾聽,互相學習,共享成果。

三、說教學過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要透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我設計了“三讀”教學,讀中悟情的課堂教學模式。“三讀”:即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默讀課文,深入體會;品讀課文,回味昇華。

(一)片段欣賞,激趣匯入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教學時,我先採用片段欣賞的方式,讓學生先欣賞一段課文中的句子,匯入課文。我設計這種匯入方式的主要意圖是使學生感受文字的優美,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課文的熱情,激發他們對課文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匯入課文後,接着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從整體上把握全文。

這是一篇如詩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山中雨景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儘量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注意讀準字音。

2、邊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子。

3、交流:讀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有哪些問題不能解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自主閱讀中思考,在自主閱讀中理解。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並透過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默讀課文,深入體會

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深入體會課文蘊含的情感。我認爲採用的默讀的方式更利於學生專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新課標(5—6年級階段)中也對默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我讓學生們採用默讀的方式再讀全文,並分小組合作學習解決自己提出來的問題,完成自學提示。我會先讓學生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透過課件出示自學提示。(在作者眼中山雨是美的,那就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作者是怎麼樣將山雨的美表現出來的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根據自己剛剛所提出來的問題,以及老師出示的自學提示,分小組合作,自學課文。)

(四)品讀課文,回味昇華

學生經過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默讀理清課文的順序體會文章思想之後,對課文的內容和蘊含的情感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接着,透過品讀課文,學習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進一步感受山雨中大自然的美。讓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溝通,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進一步昇華學生熱愛山雨的情感。

這個環節是教學中的重點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品讀要求練習朗讀1、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試着有感情的朗讀。2、美讀展示。鼓勵學生讀出個人的感受體驗。3、閱讀感受交流。能聯繫上下文,融入自己的體驗,想象如詩如畫的山林雨景,品味優美抒情的語言,感悟作者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多樣的讀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在讀中享受文字。比如:

(1)“沙啦啦,沙啦啦……”

(透過小組讀的形式,感受雨實實在在由遠而近的聲音)

(2)“像一曲無字的歌謠”,“像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這是作者由雨聲而產生的聯想,寫出了山雨聲音的神奇、美妙,給人無限的遐想。因此我採用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的方式來讀,然後說說自己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把自己的感受透過朗讀表達出來。)

(3)“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山林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的透明。”

(這一句展示了雨中山林的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我讓學生透過對“融化”“耀眼”“透明”這幾個詞的理解的基礎上來感受文中所表達的意境,然後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4)“丁—東—丁—東”

(這是山雨的餘韻,首先透過讓學生理解“餘韻”一詞,感受山雨後山林中餘音繚繞之美。然後讓學生用開火車的方式來讀這一句。)

接着,在學生的情感充分被調動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表達心中的情感。放一段音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表達自己對山雨的喜愛。可以用文字,可以透過朗讀課文,也可以畫畫,甚至是唱歌、跳舞。

這個環節抓住了學生對文章感興趣的地方,引導學生體驗文中的情景與作者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就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體現了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

(五)拓展文字,走向生活

最後,回顧在《華山的魅力》一課中所學的一句話“生活中處處都充滿着美,只要你去發現。”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你細心觀察、體會。讓我們做一個善於發現美的孩子吧!接着課件出示課外作業:1、寫一篇讚美自然景觀的習作。2、蒐集並閱讀描寫雨景的文章。

課程標準要求在課程內容上,注重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現實,因爲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真正實現“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標。因而我設計了“拓展文字,走向生活”這一環節。拓展課程時空,讓學習不再侷限於一堂課所學的內容,課後再次讓學生走入閱讀、表達中去,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閱讀實踐緊密聯繫起來,課內與課外互爲補充。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靈活運用課文所學的知識的能力。又能讓語文更加貼近生活。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個微型教案,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展示教學的總體思路。所以在設計板書時,必須緊扣課文主要內容,我在設計這節課文的板書時,反覆揣摩課文的字詞句後,確定了這節課的板書:

27、山雨

雨前

悄悄的來了

雨中

聲音神奇、顏色綠

雨後

山林幽靜

這樣的板書不僅抓住了文章的寫作順序,使板書比較有條理。而且還緊扣文中的幾個重點詞語,讓山雨的特點一目瞭然。

這就是我對於《山雨》一課的教學設計,整篇課文我都始終緊緊圍繞一個“讀”字,運用先整篇,後詞句層層深入的方法,將作者對山雨的情感透過初讀全文,整體感知;默讀感悟,深入體會;品讀回味,昇華情感幾個環節,慢慢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讓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享受。讀中學習。

《山雨》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山雨》一課。

說教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

課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寫山雨的。先寫山雨悄然而至,描繪了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聽的雨聲,接着突出描寫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最後寫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餘韻。在表達上,文章首尾呼應,重點寫了山雨的聲音和顏色,主次分明;摹聲狀物細緻入微,遣詞造句形象生動,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點;寄情於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動人,極富感染力。

說教學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新思想和語文課標的新理念,充分考慮了學生實際,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要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透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教學的難點是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

說學情分析: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而且透過這幾年的訓練,也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爲此,我創設了情境化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揣摩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說教學方法:

本課採取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爲主,老師組織教學,點撥賞讀部分,指導朗讀,引導適當拓展。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掌握雙基,發展能力。

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具體談談我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爲:教學的目標應當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情境,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進行探究性學習,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內部動機,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學習能力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首先利用課件出示了本課所描繪的山林雨景圖的視頻,幫助學生體驗當時的特殊情境。此時,教師相機引出課題。這樣,不但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透過初讀,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在梳理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再讀課文,品味賞析

1、自讀感悟。帶着“閱讀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這一問題,再讀課文,畫一畫有關句子,並體會作者蘊涵的情感及語言表達的特色。

2、組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描寫山雨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透過反覆朗讀,領悟作者透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想象和聯想,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後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上,教師無須進行過多的分析和講解。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讀書感悟的過程,將問題的解決和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讀指導上,勿作過多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只要能讀出自己對課文內容和作者感情的體驗即可,不要強調學生朗讀時的急緩輕重、抑揚頓挫的步調一致,否則反倒削弱課文的美感,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要保證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促使朗讀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讀,多想,多感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閱讀感受的交流在本課教學中尤爲重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鼓勵學生帶着個人的感受、體驗,從不同角度進行閱讀交流和作品欣賞。如,就描寫雨聲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從理解內容的角度體會到山雨的聲音動聽,雨聲越來越近,越來越響,越來越清晰連貫;有的可從領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爲作者愛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聲在他聽來纔會像“無字的歌謠、優雅的小曲”;有的可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發現: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雨聲的,並在多處用了比喻手法,如,“飄飄灑灑的雨絲……都帶着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出了雨聲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喜歡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讓學生運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話談閱讀感受,也可以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展示自己的閱讀體驗。

這個環節的教學過程的隨機性是很強的。教師應該特別注重課堂中的生成性,不斷調整教學策略,爲學生搭建一個自主的學習環境、有效的合作平臺、充分的發展空間。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本課的語言如詩般優美,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把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或抄寫下來,積累優美的句、段。

2、交流學生、教師收集的其他“寫雨”的詞語、語段或詩文。從中感受到:如果我們熱愛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處景物都會似人間仙境,用心去聆聽每一個聲音都會是天籟之音。

3、寫話:那麼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你可以用幾句話寫下來。

問題的解決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內容的完成,而是在總結、反思的基礎上又形成一個新的問題。這個環節讓學生在說、寫當中進一步感受到了山雨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同時,也達到了課程標準提出的讀寫聯繫、學用結合的要求,也是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一個體現。

最後,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板書設計。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山雨》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山雨》(板書),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情、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山雨》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的一篇略讀課文。第二單元訓練重點是“分清文章的主次”。《山雨》在表達上,文章首尾呼應,重點寫了山雨的聲音和雨中山雨的顏色,主次分明,摹聲狀物細緻入微,遣詞造句形象生動,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點;寄情於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動人,極富感染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1)結合課文理解輕盈、奇妙、輕捷、餘韻等詞;

(2)能組織語言把自己對優美語句的感悟清楚地表達出來,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透過抓住重點詞句,感悟雨聲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

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透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二、說教法

本課採取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爲主,老師組織教學,點撥賞讀部分,指導朗讀,引導適當拓展。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掌握雙基,發展能力。

三、說學情學法

《山雨》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而且透過這幾年的訓練爲此,也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

基於以上情況我創設了情境化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揣摩中發現問

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用“讀文想象,品味詞句”的方法來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新課開始,我這這樣匯入。昨天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訪問了“山裏的朋友”,感受了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的呢?

學生簡單交流後,我接着說: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就一定能發現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山雨》就是作家趙麗宏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後描繪的自然景觀。

教學從已知內容入手,意在溫故知新,既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對略讀課文的教學,已經達成一些共識:略讀課文在閱讀內容上應“不求甚解”,在閱讀技能培養上更強調運用。略的是教師的教,不能略的是學生的學。所以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我出示一下閱讀提示: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放聲地讀讀課文,將好詞佳句用橫線劃下來,多讀幾遍,並將課文讀通讀順。

2、交流同學們自主發現的好詞,集體品讀。

3、這篇文章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雨起、雨中、雨後)。

(三)熟讀精思,品味欣賞

在這一環節中,我以“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課件)這一問題爲切入點,來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突破教學重難點。具體分這樣兩個環節:

1、學習“雨起”,感知“悄悄”

來得突然——跟着一陣陣溼潤的山風,跟着一縷縷輕盈的雲霧,雨,悄悄地來了。

(1)自由讀這句話,感受雨來時帶來了怎樣的感覺?(悄悄然的、有節奏的)

(2)就帶着這種靜悄悄的韻味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雨中”,感悟神奇

(1)那課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樣的一番韻味呢?拿起書,輕聲地讀,體會山林中飄飄灑灑的山雨帶給你的感覺。

(2)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韻味?細讀課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觸的話語,將它們劃下來。

(3)討論:如何理解”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句話。

3、學習“雨後”,感受韻律

(1)學生自由朗讀文章的最後三個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彙報交流,自主朗讀。教師適時點撥。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我會這樣引導:孩子們,如果你們能熱愛身邊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處景物都會似人間仙境。用心去聆聽,每一個聲音都會是優雅的樂曲。那麼你願意把這有聲有色的雨景永遠留在心中嗎?從而引導學生積極背誦。

2、這是作者眼裏的雨,那麼我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

夜幕降臨,它那黑色的魔爪將大地籠罩。窗外的雨依然在下,那是一支不諧調的曲。昏暗的房間,潮溼的空氣,使我窒息。天空容不下雨,便讓它降臨大地,做人間的天使,但是,它卻讓我迷惘撩開窗簾,本想看看縹緲的景色,可是雨水,卻阻擋了我的視線,於是,我便看不到遠方。雨水,是在爲我哭訴嗎?呼之欲出的淚水,便在此刻,傾瀉。正如窗外的雨,不知何時纔會結束。

【設計意圖】透過對比閱讀,讓學生髮現:同樣是雨,不同的人、在不同心境時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也許就是境隨心生吧!但是,無論怎樣心境下的景,融入了聯想和想象,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都會使文章更精彩!

3、最後,我這樣結束本課的教學:同學們,有關雨的文章、精彩片段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下蒐集閱讀,看看作者運用什麼樣的方法表達了自己獨特感受。

五、說板書

這節課我設計的板書由主板書與副板書兩部分組成。主板書點明瞭文章的脈絡和着重描寫的句子理解,副板書是兩個最容易讀錯的詞。整個板書力爭簡潔明瞭,教學重點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