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說課稿模板集合5篇

說課稿1.09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模板集合5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第二段的教學內容。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在三年級初步熟悉分數的基礎上,先是教學分數的意義、熟悉分數單位;然後以對分數單位的熟悉爲基礎,熟悉真分數和假分數,拓展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二、說學情:

學生在前一階段所熟悉的分數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而且這些分數表示的都是一個數量中的一部分和這個數量的關係。本節課上,學生需要熟悉分子與分母相等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以及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

三、說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學情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和把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加深對分數熟悉的理解。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語言表達等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探索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把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了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說教學重點:

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難點:概括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

五、說設計理念:

(一)自主探索,以學生髮展爲本。

考慮到學生已有的分數的初步熟悉,本節課在教學思路上突出學生學的過程,力求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概括理解真分數、假分數的意義,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操作實踐,以學生活動爲主線。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本節課以實踐操作爲切入點,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對學生思維能力發展起着極大的推動作用,學生透過做分數、觀察、分類、合作交流等實際活動中,熟悉、理解了新知,使學生能具體的感受真分數、假分數。

六、說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分類、比較、交流等活動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思維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七、說教學程序:

(一)複習匯入:什麼叫分數?什麼是分數單位?

[我以複習上節課的知識匯入,爲本節課的教學作鋪墊。]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匯入。

教師講述《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要求同學們認真聽,把藏在故事中的分數找出來。

[學生都愛聽故事,這樣能引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2、教學例2。

(二)教學例2:

1、怎麼在圓中塗色來表示它們?

2、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3、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都是什麼?

4、每個分數裏各有幾個1/4。

5、分母是4的分數還有嗎?

6、我們應該怎樣塗色表示5/4?

(1)只用一個圓(單位“1”)表示,夠不夠?

(2)一個單位“1”不夠,那怎麼辦?

(3)5/4怎麼理解?5/4裏有幾個1/4?

[你們能把5/4表示出來嗎?這樣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3、教學例3:

(1)電腦依次出示例3的圖形和分數。

(2)讓學生說說怎麼塗色,看誰說得最好。

(3)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都是什麼?

(4)每個分數裏各有幾個1/5?

(5)表示10個1/5用了幾個圓?表示13個1/5用了幾個圓?

[用比賽的形式,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指導分類,揭示概念:

(1)觀察、比較大屏幕上的分數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們能給它們分類嗎?

①同桌討論分類方法。

②把分類結果記錄下來。

(2)彙報分類結果,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學生互評。

(3)揭示概念:

①把它們分爲哪兩類?真分數和假分數有什麼特點。

②什麼是真分數?什麼是假分數?指名概括、全班齊讀。

③如何判定一個分數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

(4)練習:師生操練。

[安排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分類,讓學生概括出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概念,內容安排合理,體現了知識間的內在邏輯。]

5、真分數、假分數與1的大小關係:

(1)透過觀察大屏幕上的真分數和圖,看看真分數與1的大小關係。

(2)你發現了什麼?你是如何理解的?

(3)透過觀察大屏幕上的假分數和圖,看看假分數與1的大小關係。

(4)你發現了什麼?你是如何理解的?

[透過數形結合可以讓學生很明瞭的發現真分數、假分數與1的關係。]

(三)課堂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師問:應把什麼看作單位“1“。

2、寫出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數,再寫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數,在小組裏交流。

3、在( )裏填上“>”“<”或“=”

3/8( )11/8 12/12( )1

5/7( )4/7 12/13( )10/13

①學生填寫。

②師問:你是怎麼比較的?

[在練習的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用真分數或假分數說一句話?

[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五)佈置作業:小組合作,以本節課所學知識爲主,爲下節課設計一組複習題。

[課外作業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動手、動口、動腦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八、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這個板書簡潔明瞭,突出本課的重難點。]

真分數和假分數

真分數:分子<分母、真分數<1

假分數:分子≥分母、假分數≥1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西湖》。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課出自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第二課。

1、本節課分四個部分內容,分別是:朗讀、書寫、思考回答問題以及背誦。

2、本節課貫穿了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閱讀與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合理

知識鏈的重要環節。

3、本節課聯繫了寫景和與抒情,在以後學習語文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4、本節課是在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情感的關鍵。

接下來我要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

等詞造句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透過朗讀品味,瞭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能力目標:1、透過講練結合,培養學生預讀與體會情感的能力。

2、分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透過設定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學習態度。

2、透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增強學生

的求知慾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當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並且瞭解了教學目標之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那我們再看看這篇的重點難點是:

重點: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難點: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範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

則。

3、採用類比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

知識的成功與喜悅感。

4、透過“教”“學”“放”“收”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學相長,本節課我所採用的學法主要有兩個。

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 教師層層深入,啓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

優扶差,滿足不同。”

最後我們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等。 我將本節課分爲三個部分。

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匯入部分,主要是複習和引入新課。

用約20分鐘時間進行正體部分。主要是透過講練結合的方式完成對讀、寫、思考等幾部分的學習。

最後,用約5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小結和作業。

以上爲我這節課的思路。

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

首先複習舊課,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知識,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1、講授重點

即就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相互影響,在經濟的基礎上。我首先帶領學生分析課本上的活動探究,透過瞭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活動,對對其進行歸類爲文化活動、經濟活動、政治活動,從而匯出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經濟、政治和文化。然後透過展示一些圖片資料,舉例說明,綜合探究,得出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決定,又反作用於政治和經濟。這個問題是本課重點,因此,同時我又啓發學生自主提問,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分組討論不同文化對經濟和政治不同影響和作用,分析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生學的主體作用。

2、課堂小結

透過簡單快速地梳理一下本堂課所學知識,可以讓學生思路更加清晰,鞏固所學知識,進而深化認識;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3、作業佈置

透過不值一兩個思考題給學生課後思考分析,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也能鍛鍊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知識運用的能力。

4、說板書設計

我將我的板書設計已經在說教學過程中寫好了,如黑板所示。這種大綱式的板書清晰明瞭,使學生能更加明白本框知識的結構思路及聯繫,更易於學生消化知識。

5、說教後反思

該堂課總體上講得還行,把知識講得較清楚,而且幫學生補充了較多知識點。同時突出了重難點,使學生能更好的把握本課知識。但是上課所舉事例較多缺乏趣味性,很難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習缺乏激情,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學習效率不高。所以,以後要多收集些比較有趣味性的事例和材料,促進教學發展。

說課稿 篇4

【說教學內容】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41頁的內容。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運算過程時,是從數的組成角度去理解這些簡單的加減口算,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的認識,鞏固100以內數的組成,同時也爲後面正式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做準備。教材透過看圖解決問題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並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和想法,最後透過練習鞏固算法。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數的認識,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

(2)鞏固數的組成概念,滲透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初步瞭解加法交換律。

(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用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研究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運算方法的過程,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數學,體驗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用數學的樂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究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計算方法,增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自主探究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習慣。

【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能夠正確地比較迅速地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難點:理解算式的含義、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突破方法:討論交流與實踐操作想結合的方法。

【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圖,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爲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材料,以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我主要採用創設小明買牛奶的情境、然後透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體會算法多樣化,在進行計算時,我在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計算的方法,一方面使計算有理有據,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教材安排這些計算以加深對數的認識的意圖。幫助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初步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說教學過程】

1.在複習上利用小棒演示覆習數的組成,爲下面學習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進行必要的鋪墊。

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情境圖出示,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圖中看到什麼?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啓發學生根據圖意列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尤其是透過擺一擺,從具體的實物中抽象出計算方法,(預設學生提出的問題:問一共買了多少個?問花了多少錢?剩下多少了?)然後教師選擇30+3和32-2,這兩道算式作例題討論計算方法,把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這個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從圖中收集資訊和組織語言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對於例題中30+2=32和32-2=30這兩道算式,我採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自己探索算法(學生可能出現的算法:(1)30+2也就是把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32;32-2就是從3個十合2個一里去掉2個一,還剩3個十;

(2)還可能出現列數數的算法,對於這種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揚,還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數的組成上來)。再讓同桌討論交流算法,得出算理。讓學生體會算法多樣化。在學生交流計算方法時,有的學生可能還是藉助學具,有的不是從數的組成的角度說計算過程,在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圖意,引導學生理解算理,啓發學生結合圖意從數的組成角度來解釋。然後讓學生獨立解決“試一試”中的兩道題,培養他們的遷移學習能力。(這個環節主要使學生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把認知的過程還給學生,實現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3.在練習的設計上,我採用了邊教學邊練習的方法,透過練習鞏固今天的新知。

4.組織好練習、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練習要講究練習方式,講究實效。例如:本節課採用看圖寫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決實際問題等練習。這些練習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練系中提高了計算能力。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題,可以讓學生透過擺小棒來加深對數的組成和十位這個數位的理解,同時也爲練習第二題打下了基礎。第二題我創設了動物王國舉行跳舞大賽,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讓他們學會從圖中提取資訊,可以直接知道參賽的小兔子有多少,從而很快的解決問題。

【說反思】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是人教版第二冊中第41頁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在掌握了100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我透過100以內數的組成爲加減法計算奠定基礎,透過拼擺和看圖列式滲透加法交換律和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整體效果不太好。

1. 從我個人的教學素養方面說,不夠成熟,有人聽課老覺得慌。

2. 從教學準備上說,準備不夠充分,課件打不開,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3. 從教學環節設計上說設計不夠緊密,沒有真正做到關注讓學生去活動。

4. 從突破重點上說,沒有對算法進行加強,在解決30+2的例題後,讓學生動手操作抽象出算法時,應多指名學生說說,以加強對算法的理解,這樣就不至於感到操作和算法沒有銜接,像兩層皮,由此造成教學難點沒有突破

5. 從教學效果上說,學生雖然會很快算出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得數,但沒有真正理解算法。

6. 從發揮學生的探究意識上,教師過於着急,雖給了學生探究的機會但沒有給學生探究的時間。

透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收穫了。要上好一節課,作爲教師一定要深入

瞭解編者的意圖,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全面的瞭解。我想,只有善於研究,勇於探索,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才會有更多的收穫。

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一)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等待散場》是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第三單元微型小說兩篇中的其中一則。單元導語明確指出:“學習本單元,要用心體會作者巧妙的構思和細緻的描寫,領略作品語言的獨特魅力,去觸摸小說人物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去體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提高欣賞短篇小說的能力,並嘗試微型小說的寫作。”故要求學生透過本文的學習能理解作品蘊含的感情,瞭解作者的意圖,並能從人物、情節、環境等方面來分析作品主題,明確其情節構思上的獨到之處,並嘗試創作微型小說。在小說的教與學中,學生不僅可以建構有關小說的知識體系,掌握鑑賞小說的技巧,還可以比較深入地瞭解社會、關注人生。

(二) 教學目標

學生已經學習了《祝福》和《項鍊》這兩篇短篇小說,已掌握了小說的相關知識並基本具備了一定的獨立閱讀分析能力。要理解這篇小說的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在分析小說的典型環境、寫作技巧,多元化主題解讀等方面,相信會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的指引和點撥。基於以上認識,教者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體會微型小說結構的精巧。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細節描寫入手,探討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歸納小說主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深入瞭解文字,培養學生想象能力,養成自覺思考、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透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對純真人性的讚美和追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歸納小說故事情節,感知人物形象,理解典型環境的作用;

教學難點:理解小說典型環境的作用;探究品味小說豐富的生活底蘊。

二、說教法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於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入課文,進行體悟感受,並幫助其樹立主體意識,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究,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廣度,以進一步培養其閱讀分析的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1、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帶着問題逐步引導,逐漸深入,有利於推進情節,有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對引導學生領悟主題也有一定的幫助。

2、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走進課堂,走進文字,走進語文學習的樂趣之中。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啓發引導。教師適當的點撥有利於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三、說學法

教學的過程是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雙向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勾通,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爲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據此,教者確定了以下學法:

1、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

採取粗讀的方法,整體感知。透過仔細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讀的方法更好地走入文字、跳出文字。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學生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自己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學生在問題和任務的推動下,以主動的姿態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感性體驗。

3、讀寫結合法

從閱讀中學習寫作,以讀帶寫,以寫促讀,透過讀寫結合掌握小說閱讀的技巧和寫作的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印製閱讀材料《“書法家”》《永遠的蝴蝶》

(二)、匯入

愛情是文學的永恆主題。在必修一中,我們就曾學過不少的愛情詩,特別深刻地體會到古人那份堅貞不渝的愛情,如《孔雀東南飛》中“蒲葦韌如絲,盤石無轉移”,《上邪》中“山無陵,江水爲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然而在浮躁的今天,愛情已經成了“快餐”,“閃婚”“閃離”司空見慣,難道現代愛情已經禁受不住考驗了嗎,劉心武先生的《等待散場》抑或可以給我們些許啓發。

(三)、具體分析,突破重點

1、 快速閱讀課文,概括故事情節,分析情節特點(學生歸納,教師明確)

明確:開端 “我”遲到巧遇青年 發展 願讓票卻遭到拒絕

高潮 遇女郎見兩情相依 結局 沉浸在永恆的旋律

情節特點:情節曲折,三個誤會,兩個巧合。

2、 細讀文章,感知人物形象(學生自主交流,歸納人物形象)

(1)從小夥子的角度來看

提問:他爲什麼不去看,而是讓女朋友去看?當“我”無償把票讓給他時,他還是不願進去,而是毅然拒絕?

明確:他們只有一張票;小夥子其實很想看,所以他看到一個人過來,就急不可耐地問“我”有沒有票,可見其矛盾的心理;但他很愛他的女朋友,爲了女朋友,爲了愛情,他寧可犧牲自己的愛好,在雨中等待散場,表現了小夥子對愛情的忠貞、執着;“我”無償將票讓給他,“他接過去,仔細地看了一下排數座號,退給了我”,可見小夥子還是很想看《天鵝湖》的,但是票的座位或許與女郎的不在一塊,更加上小夥子在外面等她,他怕散場後女郎找不到他,可見他是一個執著誠摯、恪守承諾、關愛女友、對愛情充滿信心和幻想、堅貞樸實的人(板書)。

(2)從妙齡女郎的角度來看

提問:妙齡女郎爲什麼不坐在座位上舒服地欣賞芭蕾舞劇,而要站在門廊裏等待散場?女郎 “咬緊嘴脣”,“眼裏閃出異樣的光”,爲什麼,有何作用?

明確:1)她牽掛在外面等她的小夥子,爲了不辜負小夥子的一片心意,她只好一直呆在劇院裏,因此,她放棄了自己喜愛的芭蕾舞劇,根本無心認真觀看錶演,心中一直等待散場,可見她是一個溫婉可人、善解人意姑娘(板書),表現了他們愛情的純真。

2)“忽然咬緊嘴脣,眼裏閃出異樣的光……”給讀者遐想的空間,讓讀者去揣摩理解人物內心的思想鬥爭,可能女郎從這次等待中看到了小夥子的內心和人格,心裏充滿了喜悅之情。

溫馨提示:學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應依據文字對進行分析,要做到有理有據,切不可憑空捏造。

3、 再讀文章,理解典型環境的作用

(1)、小說將故事安排在雨天進行,這有何作用?

點撥:①找出描寫雨的句子——小雨 細雨如酥 霏霏細雨 雨絲 ②爲何不設定成“傾盆大雨”呢?

明確:渲染溫馨浪漫、朦朧纏綿的活動氛圍;烘托人物的深情厚誼,凸現人物愛意之深。

(2)、文章選擇《天鵝湖》作爲背景有何作用和寓意呢? “永恆的旋律”指的是什麼?

點撥:①作者爲何不以我們熟悉的《梁祝》作爲背景呢?②簡述《天鵝湖》與《梁祝》的故事。

(點撥意圖:學生透過這兩個故事的情節對比,就能更好地理解選擇《天鵝湖》作爲背景的原因。)

明確:一方面,《天鵝湖》是故事的起因,它見證了男女主人公的純潔愛情,每一場音樂都極出色地完成了對場景的抒寫和對戲劇矛盾的推動以及對各個角色性格和內心的刻劃,具有深刻的交響性,是經典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浪漫色彩的舞劇音樂;另一方面,《天鵝湖》的故事情節也暗喻了小夥子與妙齡女郎的愛情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永恆的旋律”指的是:一是《天鵝湖》表現的無私、偉大、純潔的愛情,是作者真實聽到的。二是小夥子和女朋友之間永恆感人的愛情,讚美了美好的人性。

小結:鑑賞小說,必須抓住小說的三要素,並理清三要素之間的聯繫,如環境描寫,既可推動故事的情節,又可烘托人物形象。

4、學生自由發問,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作答。

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給予學生自由發問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促使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文字探究與交流

1、 關於“我”

(1)、“我”是誰,擔任什麼角色,有什麼作用?

明確:“我”是小說的敘述者,是小說塑造的一個人物;是旁觀者的角色;起線索的作用,以“我”與小夥子的接觸以及在劇場內所見到的姑娘聯繫在一起,將在劇場外等待散場的小夥子和在劇場內等待散場的姑娘之間的純真的愛情表現出來。

(2)、“我”是一個狂熱的芭蕾舞迷,爲什麼“我”要將票讓給小夥子呢?

明確:“我”被小夥子感動了,想成全他,可能“我”從他行爲中看到自己年輕的影子,想起自己的甜蜜而純真的愛情,因此在感情上產生了共鳴,“我”要將票讓給他;同時也襯托了男女主人公的純真愛情。

2、小說的主題思想往往並非是唯一的,那麼在《等待散場》中除了愛情主題之外,我們還可以品味到哪些生活底蘊(生活的內容、內情)?(分小組討論,允許多元化、個性化解讀)

明確:①小說借平凡的人與事,表達了對純潔美好愛情的讚美、追求與嚮往。

②讚美了“我”的善解人意、成人之美、具有人情味,讚美人性中的善。

③告訴人們生活中有曲折的、缺憾的、不完滿的、苦澀與甜蜜相伴的。

……

設計意圖:對小說主題多元化的解讀,可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積極的鑑賞態度,發展獨立的閱讀能力。

(五)、拓展延伸,推薦閱讀

推薦書目:《“書法家”》《永遠的蝴蝶》《那團雲霧》《最後一片樹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以讀帶寫)

(六)、結語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愛情是美好的。然而,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天鵝湖》中王子與白天鵝的愛情終於衝破惡魔的阻撓而圓滿,所有的愛情童話都有一個美妙的結局,我們幻想中的愛情畢竟是美麗動人的,可是現實世界中的愛情能象童話世界裏的愛情一樣美麗圓滿嗎?我們在座的同學,風華正茂,正處於青春的騷動和幻想中,也許每個人心底都埋藏了一個童話故事一樣美麗的帶着玫瑰色的夢想,對未來充滿了幻想和希望。可是,現實與理想總是相差甚遠,我想成功的愛情還必須要有事業做保障,對於大家來說就是要抓緊時間好好學習,讓愛的力量促使我們不斷達到事業的高峯。

(七)、作業:創作一篇微型小說,題目是《散場以後》(以寫促讀)

(八)、板書設計:

小說故事情節:開端 “我”遲到巧遇青年 發展 願讓票卻遭到拒絕

高潮 遇女郎見兩情相依 結局 沉浸在永恆的旋律

小夥子:執著誠摯、恪守承諾、關愛女友 姑娘:溫婉可人、善解人意、牽掛男友

情節曲折,三個誤會,兩個巧合。

(九)、教學反思:小說是一種內容豐富的體裁,在教學的實踐中,我們既要參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掌握好各個知識點;更要靈活教學,激發學生閱讀小說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素質,培養好學生對小說的分析綜合和鑑賞評價能力。

標籤:說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