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翠鳥》小學語文說課稿

說課稿2.83W

一、說教材

《翠鳥》小學語文說課稿

〈一〉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教材小學六年制語文第六冊第十三課《翠鳥》。

〈二〉教材分析:

《翠鳥》是第六冊第四組文的首篇精讀課文,課文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翠鳥豔麗的羽毛、小巧玲瓏的外形及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再寫“我”在老魚翁的啓發下,體會到喜歡翠鳥應當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的念頭,表達了對喜愛翠鳥的思想感情。教學本文,旨在讓學生感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

〈三〉課時安排:

本課準備分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積累詞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自然段。

〈四〉教學目標:

1、瞭解翠鳥外形特點、活動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愛的自然段;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抓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難點: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

二、說教學理念

〈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說教學策略與學法

根據上述理念,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本節課採用情景教學法、朗讀法和引導探究法進行教學。一是透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藉助一定的情境與文字,與同學、老師展開對話,加深理解和體驗;二是關注學法指導,着重導讀第一段,相機滲透學法,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法精讀探究、合作交流,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閱讀能;三是重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教具準備:插圖、教學課件)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讀

1、談話引入,板書課題。

2、展示翠鳥圖,引導觀察,感受外形美。

3、圖文對照,閱讀感悟。

(1)讀一讀第一段課文中描寫翠鳥外形的句子。

(2)想一想文中描寫的翠鳥是什麼樣子的?

(3)說一說翠鳥的外形特點。

(4)品一品文中那些詞句用得好,好在哪裏。

4、指導感情朗讀。

5、小結學法。

[透過電教媒體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與文字展開對話,加深感悟、理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探究,注重過程指導和方法指導,既滲透了一般的方法指導,又體現了本課抓特點的方法指導,爲下面的自讀作好鋪墊。]

〈二〉自讀

〈1〉自讀2—3自然段。

1、出示自學提示,引導自學:

(1)自由讀2—3自然段,劃出描寫翠鳥捉魚動作的語句,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想一想,這些詞句突出翠鳥的什麼活動特點?那些詞句用得準確、生動?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1)學生自由發言;

(2)相機導引,學習佳句。

4、指導朗讀。

[本教學環節透過學法遷移,突出重點,擊破難點。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採取個體閱讀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透過自主讀書,充分地展開與文字的對話,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自讀4—5自然段。

1、默讀4—5段內容,想一想,老魚翁的話是什麼意思,爲什麼“我們的臉上有些發紅”?

2、交流明理。

[本環節着重體現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思活動及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三〉誦讀

1、配樂,學生感情朗讀全文。

[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讀書熱情,體現學習內容的整體迴歸和情感價值觀的整體提升。]

〈四〉作業

1、必做題:(1)讀一讀描寫翠鳥羽毛顏色、外形、捉魚動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2)選你喜歡的自然段背誦下來

2、選做題:(1)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內容,如,“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用彩色筆畫一幅畫。

(2)蒐集其它鳥類的資料,準備編輯手抄報

[作業的設定既兼顧全體也關注個體。體現學習的自主性,並透過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着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