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我的叔叔于勒的說課稿

說課稿2.84W

篇一:《我的叔叔于勒》說課稿

一、 教材簡介:

我的叔叔于勒的說課稿

《我的叔叔于勒》選自短篇小說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國十九世際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善於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有典型意義的片斷,小中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作品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佈局謀篇獨具匠心。這篇小說講述了菲利普夫婦得知因亂花錢而被他們趕走的弟弟于勒在國外發了大財後,開始熱切地盼望他歸來,可當他們在遊船上邂逅了淪爲窮水手的于勒後卻視他爲災難,由盼轉爲害怕而急於躲避,以至改乘另一條船回家的故事。作者透過菲利普夫婦對親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截然不同的變化,批判了勢利、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醜惡靈魂,也揭露了金錢至上、人情如紙的不良社會現象。

二、 教學目標:

在速讀的基礎上精讀,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是教學重點。能力的遷移是難點。

【設定原因】

1。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是這篇小說的一大特色。作者透過了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對比揭示了小說的主題。

2。把這篇課文設定在八年級上速讀(三)的《“諾曼底”號遇難記》之後,是由於前一課透過先速讀後精讀的方式達成了讓學生透過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學要求。而且補充了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的閱讀。文中的警官奧楚篾洛夫由於狗主人的變化而多次變色,從而鮮明地刻畫出一個沙皇俄國時期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揭示了當時權勢金錢籠罩下的社會狀況。而這一點與本文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兩文都在人物自身語言的客觀體現和感情流露方面進行了前後對比,給以辛辣諷刺,刻畫了巧言厚顏的“這一個”。這就更有利於學生在學習中理解課文內容與把握其主題思想,也更容易體悟對比手法在刻畫人物方面的有效作用。

四、教學環節:

(一)匯入:

同學們還記得前不久剛學過的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嗎?文中的沙俄警官奧楚篾洛夫因狗主人的不同而前後數次變色,形象地刻畫出了一個沙俄時代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看文中是否也有如此善變的人呢?

【說明】

用《變色龍》引入課文是爲了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關注課文中主要人物“善變”的這一特點,抓住本文的綱,可以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情節結構和語言文字都有全方位的理解,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課文。

(二)初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 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 文中哪些人物也很善變?怎麼變?爲什麼變?

【說明】

本環節的作用首先是引導學生透過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來來複述課文,既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又明確了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善變的菲利普夫婦而非於勒叔叔。

(三)重點閱讀人物語言。

1。 散讀文中菲利普夫婦的語言,比較其前後內容、語氣的不同。

2。 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

3。 透過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的對比,作者刻畫出了菲利普夫婦怎樣的性格特徵?

4。 小結:作者透過把菲利普夫婦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進行對照比較,從而突出地反映了他們的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性格特徵。可見,對比手法的運用對於刻畫人物是十分有效的。除了語言對比,還有行爲對比、肖像對比等等,也可以是人物與人物間的對比。

【說明】

首先,本環節透過採用個人朗讀爲主、分角色朗讀爲輔的方法,讓學生透過朗讀來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引領學生體會課文透過菲利普夫婦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描寫形象地塑造出一對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形象人物。體悟語言對比對於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效作用。

(四)再讀課文,找出其他運用對比之處,談談其作用。

再次默讀課文,小組討論,選代表發言。

【說明】

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透過討論來自行找出文中運用對比的地方,並體會其作用。是上一環節的再現,但難度有所提高。在本文中除了運用了人物的語言對比之外,還有人物的行爲的對比,也有惜墨如今的環境對比。特別是文中的“我”處處顯露出對叔叔的同情,“我”的善良與富含親情與菲利普夫婦巧妙對比,使善者更善、惡者更惡,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

(五)小說主題的探討。

【說明】

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背後是作品的主題思想。作者的情節設定、人物塑造、技巧的運用都離不開作者的寫作目的。所以,必須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作品後感知課文主題。

(六)總結:

運用對比手法寫人,在文學作品中很普遍。無論是同一人物的言行對比,還是不同人物的間的對比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法,它的運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鮮明、更突出。同學們如果在閱讀中能注意到這一點將有利於我們把握人物形象,如果在平時作文中也能有意識地運用這一技巧,將會使文章增色不少。

【說明】

再次強調對比手法的作用,並明確教學目的。

(七)作業:

課外閱讀契訶夫的《胖子與瘦子》,選擇完成一項作業。

A、透過列表簡略說明瘦子對胖子的稱呼、態度發生了那些變化,並分析其好處。

B、從對比手法的運用方面寫讀書感受。

【說明】

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兩位昔日同窗的偶遇後,瘦子得知對方身份前後的不同表現的對比,成功塑造了瘦子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醜惡形象。這一閱讀作業是課堂學習的極好再現,也是能力的遷移。A作業的設定僅要求學生能找出文中的對比之處,並思考其作用。能再次體悟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突出作用。而B作業的設定是文章賞析的嘗試,難度更高一些。

【附】

教法:

1。 整體感知法:

2。 自主討論法:

學法指導:

1。 朗讀法。

2。 討論法。

3。 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來理解對比手法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篇二:我的叔叔于勒

一、教材和學生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第五冊第四單元(小說單元)的一篇小說。課文是十九世紀著名的世界短篇小說家莫泊桑的優秀短篇小說。小說寫的是法國的濱海城市哈佛爾的一個普通家庭的凡人凡事。哥哥菲利普是個小公務員,一家生活十分拮据,因嫌棄浪蕩子的弟弟于勒而送他到美洲去碰運氣。當收到于勒發了大財並願意回來跟哥哥同住的信後,菲利普夫婦一家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他回來。當菲利普一家到附近的哲而賽島去旅行,在船上意外的發現了重又潦倒落魄的、靠賣牡蠣爲生的于勒時,夫婦驚惶、恐懼,急忙躲開。小說用菲利普的小兒子自述的口氣寫成,所以題目叫《我的叔叔于勒》。

小說透過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態度,有力地表現了“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馬克思、恩格斯語)的主題。馬克思、恩格斯的話可謂一針見血。然而今天來看這部小說所表現的主題遠非僅此而已,小說也真實的反映了當時像菲利普夫婦一樣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們生活的辛酸。再者,小說所揭示的這種異化了的人和人的關係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存在,人和人之間究竟應該如何相處,至今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小說圍繞于勒命運的變化安排情節,跌宕曲折,富於懸念;另外小說透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來揭示人物心裏,細膩地刻畫人物性格。

小說語言樸實,易懂。

課前瞭解到學生思想比較活躍,對小說所反映地問題很容易結合自己的認知經驗來理解。學生也是初次學習小說,比較感興趣。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教材無論是細膩的人物刻畫,還是巧妙的情節安排,還是深刻的主題揭示,都是值得學習、鑑賞和探討的。然而課只有四十分鐘,註定要有所捨棄,註定要有所側重。我想,學生初次學習小說,是應該讓其瞭解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瞭解小說的三要素。另外,讀小說,不僅能得到藝術的享受,更應該能從中得到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感悟。

鑑於以上的理解,我制定一下教學目標:

1。藉助小說的閱讀方法來歸納本文情節,分析人物性格。

2。認識本文所揭示的主題。

這兩個目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其中如何調動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經驗發揮想象對主題進行討論是難點。

三、教法、學法說明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感知討論、點撥討論、梳理啓迪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努力使課堂開放、民主而有活力,儘可能多地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儘可能少的體現教師是學習的主導。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課題

簡介作者

開頭的樸實並不影響之後的精彩。

(二)瞭解課文

初步感知

不瞭解課文怎麼去理解它?課上的任務又怎麼能放在課下?所以儘管課文很長,我一定堅持要留給學生讀課文的時間。方式可以和學生商量。“你第一次讀了這篇小說,感受最深的是哪一點?”既是留給學生表達感受的時機,也是瞭解學生認知水平的機會。此時的表達最真實,最感性。

(三)根據學生剛纔的表達,教給學生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同時梳理一下剛纔學生的發言,讓其瞭解、判斷自己理解這篇小說的程度。

(四)藉助馬克思、恩格斯對小說主題的揭示的這句話來理解小說的主題。同時,理解主題的過程也是學生按照剛纔學到的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來重新閱讀小說的過程。要想弄清楚主題,就要對小說中多個人物的語言、行爲、神態,小說的情節安排,甚至不甚明顯的環境描寫進行深入地討論。當然,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先不會告訴這句話是誰說的。

小說意在揭示什麼主題?

有人這樣理解這篇小說所揭示的主題:這部小說表現了“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對於這種理解你是A。同意;B。不同意;C。不完全同意;D。不理解

1。分組討論

2。代表發言

3。教師梳理

學生在討論中,要儘可能的讓學生去想,去說,儘可能少的.感覺到教師的存在;但在學生需要提示、幫助的時候,要能及時地抓住你的手。

這裏教師的梳理至關重要。在學生討論深入、爭論熱烈、期待老師表態的時候,教師的點撥效果會更好。一部偉大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促使人思考;一堂課可貴的也是能促進學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這也許是課堂“留白”的藝術罷。

五、板書設計

板書:

菲利普夫婦

于勒

“我”

人物

憎恨害怕

奉爲福星

深惡痛絕

(趕)

(盼)

(躲)

情節

生活拮据

環境

可悲?

可憐?

深思?

篇三:《我的叔叔于勒》主題多角度教學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我的叔叔于勒》。透過認真準備,我確立了以下及個方面的說課內容: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本單元教學重在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小說,學生透過對小說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同時引發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對於養成閱讀小說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小說透過菲利普夫婦對其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態度變化,尖銳地指出了金錢左右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使是親兄弟也概莫能外。作者用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節,表現一個普通的主題,表達得深刻,給人啓發,耐人尋味。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掌握字詞,

②、理清的情節結構,

③、瞭解人物之間的關係。

能力目標:

①、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②、整體感知,理清脈絡,把握構思巧妙地故事情節

③、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④、把握的主題,啓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見解。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3、教材的重點難點:

◇重點、

準確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理解主題思想。

【突破方法】:設定問題情境,對比于勒的稱呼變化,體會於勒的地位變化,進而牽出小說的情節發展線索:趕一一盼一讚一見——躲。尋根究底色,挖掘變化的根源,學生自然而然歸納出結論:金錢。這樣步步深入,自然而然地突破了的重點。

◇難點:

開闊思維,多角度把握的主題,啓發與鼓勵學生髮現獨特的見解。

【突破方法】:透過小組活動,讓學生深入小說,透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對主題進行讀角度探究。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初三學生擁有閱讀小說的生活體驗,學生對學習小說大都有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很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說之後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這有利於調動廣大同學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過對主題的把握比較單一。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文字,聯繫時代背景與生活實際,從情節或者人物的多個角度體味的思想內涵,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

2、教學設想:解讀《我的叔叔于勒》的路徑有很多,但人們普遍認爲萬變不離一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如果站位稍高,從故事的人物羣中抽身出來再看,我們會發現,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值得挖掘。教學過程中,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再以人物爲中心,在情節發展的動態中分析人物,再進一步揭示小說主題。我讓學生自己瞭解小說的人物以及相互關係,人物稱呼以及態度的變化,進而挖掘小說的主題,並且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多角度分析小說的多元化主題。

3、教法指導:

(1)整體感知法: 這是一節智慧技能訓練課,重在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設計情境促進知識的遷移,因而整體感知是重中之重。我採用默讀法讓學生進行整體把握。

(2)啓發式教學法:教師以精要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多方面設計學生樂於探究的話題,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分析、理解小說主題。

(3)發現探究法:透過以學生爲主體的小組合作互學形式,重點探究小說的主題。課堂如果只讓學生獨自思考,部分學生會無得,因此要組織學生討論,促成學生對話,思想在碰撞中產生,知識在交流中生成。這就是以學爲本,以學論教。

三、說學法:

1、設計理念:精心設計教學情景,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運用閱讀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來掌握知識並深化對教材的認知。關注學生學習的需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來構建立體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講述過程中,運用圖片和材料等教學手段,再現豐富多彩的人文畫卷,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於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其展開討論,一則可加深印象,二則可提高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

2、學法指導:

過程:理解——品味——感悟 。

學生學習本文,首先應該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逐步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課文,要求學生圈劃出稱呼變化的詞語,進行一定的分析;並且抓住一個“變”字,透過變化的對比,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的能力,鼓勵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最後感悟課文,感受作品中的主題。

具體方法:

①。 圈點勾畫法:不動筆墨不讀書,要做好標記

②。 合作探究法:對本文設計採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以分析情節爲突破口,探討小說多元化的主題。

③、比較法:于勒三次變化的身世,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前後迥異的態度變化等,讓學生在對比分析中深入理解主題。

④、辯論法:引導學生對主題多角度的分析與把握,圍繞文字內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探究作品主題,鍛鍊口頭表達能力。

⑤、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預習交流———整體感知————多角度探究主題————拓展延伸

(一)匯入新課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高老頭》中說“沒有一個諷刺作家能寫盡金銀珠寶底下的醜惡。”的確,金錢能夠影響到人與人的關係,這不僅在過去,在國外,即使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也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關於金錢對資本主義社會人際關係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曾有過精彩論述。(看大屏幕)由此可見,資本主義社會維繫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便是純粹的金錢。金錢能使親密無間的人形同陌路。法國優秀的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以他卓越的成就準確犀利的闡釋了這種關係。今天,我們一起走近他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去體會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吧。(大屏幕)

【這一環節能夠激盪出學生內心的波瀾,有利於學生醞釀感情,進入小說的情境中去。】

(二)預習交流

1、字詞情況(小組展示預習情況)

2、走進作者一小組說,其餘小組補充,最後看大屏幕加深印象。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一個環節:自學

1、快速閱讀課文,明確人物關係,熟悉小說主要內容,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2、掃讀課文,勾畫圈點,找出課文前後對於勒稱呼的詞語。

第二個環節:合作交流。學生小組討論,之後陳述,然後大屏幕展示。

第三個環節:看投影,根據情節複述小說。

【這個步驟主要是在理清情節的基礎上把握情節變化的動因,也爲下面的領悟小說的主題作鋪墊。】

(四)再讀課文,多角度探究主題

第一個環節:再讀課文,深入思考

1、找出課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前前後後對於勒不同的稱呼。(用文中的相關詞語作答)

2、給這些稱呼分類,看看哪些稱呼是在大致相同的情況下說的,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第二個環節:交流閱讀成果。

第三個環節:探究主旨

第四個環節,多角度探究小說主題。首先明確要求(站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從情節上或者文中的不同人物入手。)小組討論合作交流之後小組成員展示。

【這步主要是爲了引導學生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發揚個性、創造性,進行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

(五)拓展延伸

1、名人對金錢的評價:

羅蘭:凡事若在金錢利益上着眼,就難免在人情道義上有幾分刻薄。

三毛: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其他: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錢能使鬼推磨

請同學們發表一下自己對金錢的看法!

2、想像一下,如果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展開聯想,試着加以描述。

【學生在完成對於情節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題的理解之後,再進步就是把握小說的語言,抓住小說寫人的手法,利用改寫,既可以遷移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進一步加深對小說的主題的理解,因此,對於小說仿寫,就出現了可喜的一些創新思維。】

(六)教師小結

同學們, 法國作家莫泊桑的這篇小說以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變化爲引線,精彩的情節發展猶如一把利劍,劈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對人性的扭曲。一節課的時間是短暫的,而作品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永久的。希望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能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做一個擁有美好心靈的人。

(七)佈置作業:想象作文完成。

五、說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下,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設計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爲此,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透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幾個教學活動,積極營造了民主的教學氛圍,並且創設情景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究,既培養了能力,也發展了個性品質,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更重要的是透過對本課的學習可以適當延伸遷移,將感情認識和理性思考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認識到:在新課程下,教師要由課程的執行者轉變爲課程的建構者,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開發教育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建構適合實際教學情景的課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