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數學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的說課稿

說課稿1.63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數學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的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的說課稿

數學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的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簡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學生在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入冊掌握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認識。清楚了平行四邊形平行的底和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這一新知納入到已有的認識結構之中。有利於學生學會推導方法,爲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及過程。

二說教法

整個教學由複習引入、探究體驗、實踐應用幾個環節組成。在複習引入階段,使學生感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有內在的聯繫,並複習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特徵,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爲後面的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在探究與體驗階段,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數方格。讓學生體驗光靠數方格的方法太麻煩,必須尋求一個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更簡便的方法。由“爲什麼不同的圖形面積卻相等?”找出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係,進而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面積可能等於什麼?第二個層次,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我首先佈置了兩項任務:

1、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

2、平行四邊形與轉化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填好實驗報告單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目的更明確一些。然後,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老師注意巡視學生的操作,方法,並加以引導,把典型的方法幾下來,我提前考慮到有這麼幾種情況,接着,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老師多注意學生的語言的準確性強調“平移”。最後,有老師的一個問題:“在轉化的過程中,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學生結合報告單得出:面積沒變,形狀變了,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長方形的寬,從而很順暢的得出因爲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x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高。這樣學生透過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真正動了起來,親身經歷了公式的推導過程。第三個層次是自學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踐應用階段,分爲基礎聯繫和拓展練習。在基礎練習裏,首先完成了例1,直接利用公式計算面積,然後在此基礎上注重學生動手測量,讓學生主動去尋找計算面積所必須的條件,並根據這些條件去求面積。最後把平行四邊形變換姿勢,讓學生準確的找到底和高,並計算出面積,完成做一做1、2題。透過這一部分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面積公式的理解和應用。

在拓展練習裏,首先安排了判斷題,選擇題。透過辨析、選擇,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與底和高兩個因素有關,求面積用面積單位,求平行四邊形面積必須是一組對應的底和高等知識。接着出現了一道開放性題目:“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4平方釐米,他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數)。如果不限制小數呢?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把這節課推向了高潮。最後出現了一道思考題”長方形框架,長15釐米,高10釐米,周長和麪積分別是多少?拉成平行四邊形周長和麪積會怎樣?透過這一部分練習,使學生加深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理解與應用,達到熟練,靈活掌握的目的。

數學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的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西師版四年級下冊第97—98頁中的平行四邊形的知識。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平行四邊形的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徵,認識了平行與相交的基礎上,透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繼續認識平行四邊形,瞭解對邊分別平行和對邊相等的特徵,並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這部分的內容是以後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有利於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圖形與空間”的學習興趣。

三、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透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徵。

(2)透過操作活動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會畫高。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2)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徵。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難點: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明白底與高的對應關係。

五、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內容特點,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指導思想,教法中採用觀察、操作爲主,多媒體演示爲輔。教學中,引導學生操作和思考,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化靜爲動,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學習生的思維能力。

(二)說學法

根據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利用實際生活中的圖形,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總結→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使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水到渠成,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六、說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教學課件、三角板、直尺、平行四邊形紙片、長方形活動框、釘子板。

學具:以小組爲單位準備長方形活動框、直尺、三角板、水彩筆、方格紙、白紙、量角器、平行四邊形紙等。

七、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初步感知。

數學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選擇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

談話:同學們,我們在以前學習中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實際上我們生活中也經常看到平行四邊形,然後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發現平行四邊形。

(課件)問掛圖中哪裏有平行四邊形?課件演示。

老師提問:這些圖形都有什麼特徵呢?

二)、學生自主探究新知

1、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1)變魔術,拉一拉:

向學生出示一個長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對的兩個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動,邊拉動邊觀察木框的變化。老師向學生演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再到長方形的過程。

讓學生自己總結明白:長方形可以拉出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這就是平行四邊形的特性:不穩定,易變形。平行四邊形的這個特性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如鐵拉門,伸縮衣架等。

(2)、畫一畫,比一比。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變,老師將拉成的平行四邊形畫在黑板上,學生將拉成的平行四邊形畫在紙上。

老師問:畫的平行四邊形和學生們畫的平行四邊形是不是一樣的?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從實物抽象到圖形的過程。

引導學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去檢驗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學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出這種四邊形的對邊的特徵。(兩組對邊互相平行)

告訴學生,兩組對邊互相平行是平行四邊形的本質特徵。然後,給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板書)

出示課件,讓學生明白怎麼樣來畫平行四邊形

在方格紙上畫,在白紙上畫。

這個環節的設計,本着學生爲主體的思想,敢於放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點。

2、藉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設問: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對邊的長短又怎樣呢?它的四個內角又有什麼特徵呢?

以小組爲單位,學生對畫出的平行四邊形的邊的長短、內角進行測量。研究其位置關係和長度關係,大小關係。進行交流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性。

(1)不穩定性,易變形

(2)對邊互相平行的

(3)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4)兩組對角也分別相等

(5)四個內角的和是360度。

以上的發現老師一一板書

最後老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讓學生明白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因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兩組對邊也分別平等。

(出示課件)

練習:

根據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判斷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這個環節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手中材料,自己去發現和交流,從本質方面去描述平行四邊形,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結論。

3、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

師生共同操作,突破難點。

請學生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跟着老師一起操作,師邊做邊講折法。然後展開所得摺痕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說明與高垂直的邊就是底。請學生用筆和三角板畫出高並標上。再用同樣的方法折幾條高,觀察高有什特點。然後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出高與底的定義和特點。

課件演示

小結,任何一條邊都可以作底,這條底到對邊的距離就是高。高與上下兩條對邊是相互垂直的。

還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判斷這條摺痕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老師問:你還能在這個平行四邊形上折出另一條不同的高嗎?

在這個環節中,既體現了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又培養了動手、動腦能力。使難點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三)、鞏固練習

出示課件。透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平行四邊形的特性和性質。

四)、全課總結

讓學生從小養成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