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模板彙總5篇

說課稿1.19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說課稿模板彙總5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知識內容: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學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後,而對於分數與小數的混合運算該如何做呢?因而必須要全都是小數或全都是分數這樣才能進行計算。這節課就在這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以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也讓學生總結並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能判斷一個最簡分數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這樣就爲今後學習分數與小數的混合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體現了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透過習題練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積極探索分數與小數互化的規律。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使學生理解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把分數化成小數。

②使學生認識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能判斷一個最簡分數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2)能力目標:

在學生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過程的參與討論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點。

二、說學情:

根據本節教材特點,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透過“觀圖設疑,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總結規律,形成概念,知識運用”等環節,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三、說學法:

1.透過請同學回答說出九大行星如何比較它們的大小來激發學生興趣,提出數學問題;

2.結合課堂操練,逐步把握知識的本質,形成認知結構,總結規律。

四、說教法:

1、觀圖設疑,提出問題

幻燈片顯示出九大行星,請學生說出有哪九大行星?並提出:已知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徑分別是地球直徑的 ,問如何比較它們直徑的大小並指出哪個行星是最大的,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學習新課,這時學生的興趣已被調動。他們就能積極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帶着問題學習新課。

2、出示課題,自主探究

例1把下列分數化成有限小數,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將其結果保留三位小數。 學生完成後,在視頻臺上展示部分學生寫的作業,然後教師請學生看自己的作業的對錯,糾正並提問:

(1)把分數化成小數,其結果有幾種情況?(啓發學生說出有限小數與無限小數)

(2)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有什麼特點呢?(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並請學生代表回答,教師適時指導。)

3、總結規律、形成概念

透過學生積極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習,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總結出:有的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分數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數,請同學們再看一看什麼樣的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什麼樣的分數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數?啓發學生從分母的最小公倍數着手。 最後總結出: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素因數2和5,再無其它素因數,那麼這個分數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數,否則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題2,請把下列小數化成分數,說說你是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的? 0.06,0.4,1.8,2.45,1.465, 歸納:(學生爲主,教師點撥)

1、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後面寫幾個零作分母。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

2、小數化成分數後,能約分的要約分。常用的因數是2和5。 對於小數如何化成分數的題目,課前瞭解到學生在小學時已學過把小數如何化成分數的方法,因而以學生練習爲主,加以操練並鞏固,有錯誤的及時糾正。

4、學會運用,鞏固新知

例題3,將 ,0.54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今天學過的內容如何應用,是把小數化成分數好還是把分數化成小數比較大小好呢?最後回到今天剛開始的問題能解決嗎?哪個行星的直徑最大?可以透過什麼方法知道?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比較大小,開拓學生的思路。

反饋練習:

1、將下列小數化成分數:0.48、1.05、3.24 2、將下列分數化成小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將其保留三位小數)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透過以上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觀察、引導概括,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口、動腦爲主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的方法以及總結出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學會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爲以後學習分數與小數的混合運算作準備.本課首先從問有哪九大行星入手並從數據中如何比較它們的大小,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注意,並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以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爲出發點,調動學過的有關知識,讓學生親自參與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推理過程,體驗數學知識的聯繫,並在此基礎上,透過觀察、討論,從中發現能化成有限小數最簡分數的特點的規律,並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多個分數與小數的大小比較問題。

在學生參與了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推理過程,掌握了互化的方法後,重點放在總結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上,學生透過練習,歸納總結,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們使用的這套語文教材,注重聯繫生活,紮實、靈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多樣性和階段性,初一年級着重培養一般的閱讀能力。《雖有嘉餚》是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選排的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學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於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其中所講的很多原則與方法對於今天的人還有很多借鑑的價值。課文節選部分主要論述了“教”與“學”的關係,闡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啓發我們有益的學習方法。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依據新課標要求、教材特點,教學本課擬用一課時,教學目標爲:

知識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準確地翻譯全文,並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3)背誦,理解文章的內容。

這是根據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確定的。

能力目標:準確翻譯文句,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這是根據單元教學要求以及本課在整個初中語文知識能力體系中的作用而確立的。

情感態度與與價值觀目標:聯繫實際,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

這是根據課標要求體現以人爲本,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

另外,根據七年級文言文的教學特點與學習重點,我把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熟讀並背誦課文作爲本節課教學重點;把準確翻譯文句,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作爲本課難點。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本課所面對的是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和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可以透過自己閱讀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資訊。但是,讓他們從生 1

活經歷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別是藉助語文學習的經驗去觀照自己的實際生活,還有很大的困難。但七年級的學生有強烈的表達個人觀點的願望。另外,七年級的學生正處青春期,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和看法,並且有表達個人觀點的願望。所以,本節課我會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適當的點拔以及引導。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透過語言及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另外,我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宗旨,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參與性爲前提,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活動爲基本方式,中間採用朗讀領悟、合作討論、 拓展運用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質疑中學會創新,在比較閱讀中訓練思維,在老師引導下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

2、說教學手段

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特點,教具應具直觀、形象、生動、省時的特點,我在教學中選用了製作簡單的幻燈片。幻燈片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創設了情境,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

學法

1、"朗讀"法貫穿讀、說、析、品、評,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特別是感情豐富與含意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中體會文章的內容、神韻、風格。

2、品析語言法:本文構思巧妙,感情濃郁,因此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品析語言,使學生學會品析散文語言。

3、小組討論法:“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光。”採用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思維在交流中碰撞,真理在交流中突現,既發展言語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課前預習、"不動筆墨不讀書"、圈點勾畫、多摘抄積累、熟讀成誦等讀書習慣,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

第三遍小組內互讀互評,看誰讀得最清楚、流利。透過討論比較優劣找差距,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完成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其間教師要進行學法指導:(1).讀準每一個字音;(2).注意正確斷句;(3).儘量讀出感情。

採用花樣繁多,不同形式的朗讀,每一次的讀達到不同的目的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語感,豐富文化底蘊)

第三環節、細讀課文,疏通文意。

文言文應以誦讀爲教學突破口,在這一過程中,我將作爲教學的促進者、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討論,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並相機點撥、引導,以完成教學目標2:準確地翻譯全文,並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教師先進行學法指導:

(1).字詞句一一落實,儘量做到對譯;

(2).儘量翻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

首先學生自讀,結合書下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將課文逐句翻譯一遍。用筆圈點出不能準確把握的地方。然後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若仍不懂,則舉手問老師,全班同學一同解決。 老師用多媒體出示本課重點字詞及句子。最後由學生翻譯課文。

第四環節、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新課標指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分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1、你覺得這篇短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教學相長。人學習之後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後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纔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2、文章開頭寫“雖有嘉餚”有何作用?

從“佳餚”寫起,是爲了由“佳餚”、“至道”

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係的論述,有“佳餚”、“至道”作類比,教與學的關係就淺顯易懂了,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推理”。

3、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啓示?試結合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

1、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

2、“教學相長”還意味着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採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就可以“知困”而“自強”。

第五環節:反思總結,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總結學法。教是爲了不教,學會是爲了會學。學生正感受到“收穫”的滿足感時,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把“收穫”變爲創造。

首先,師生一起梳理文章脈絡,以填空題的形式概括文章主旨;

然後,總結本文的語言特點,1、多使用對偶句,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2、有較強的邏輯性。先是以類比強調學習,要實踐,接下來指出“學”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自反和自強),最後得出結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

最後,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課程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練習五》。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 複習鞏固本單元所學的萬以內數的讀、寫和數的順序,比較數的大小,數位順序和計數單位的進率。

2、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 在估數、猜數中,培養學生估數能力和數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正確讀數、寫數,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四、說教學策略

1、 學情分析:已經完成萬以內數的認識,讀寫。本節課是複習鞏固該單元知識,並形成數感。

2、 設計理念:藉助教具(計數器),選擇學生樂於接受,有娛樂性的內容,讓學生自主學習;透過合作探究倡導合作學習。

3、 教法:採用互動、合作

五、教學流程

(一) 基本練習

1、 數數:一個一個地數,從898到1000;一百一百地數,從800到1500;一十一十地數,從9960到10000.

2、 寫數: 三千零八( );九百三十( );七千( );八百五十六( );7個百4個十( );1個千1個百3個1( )。

3、填空

( )、399、( )、401;2400、2500、( )、( )、2800.

4、 在( )裏填上“<”或“>”

3856( )856 ; 500( )5000; 4130( )4050.

(二) 課堂練習設計

1、 在計數器上撥三位數,寫出2個並讀一讀;撥四位數寫出2個並讀一讀。第38頁第一題寫在書上。交流彙報。

2、 找規律,填一填(38頁第2題)

方法分析:先看前2個數,哪一數位上的數有變化,怎麼變化的?

3、307、754、371、7593讀這4個數,再說一說各數中“7”在什麼位上,各表示什麼?

4、連一連(38頁第4題)

5、第39頁5至8題

6、第40頁第9題

提示:先數一數一行有多少個字,大約有多少行,最接近後面3個數的哪個數。

(三) 思維訓練活動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收穫了什麼?

(五) 課後反思:

透過師生、生生互動,課堂練習的效率高,反饋快,糾錯及時;作業反饋仍然有幾個學生有問題,利用代管時間個別輔導。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數》第一節《數一數(一)》P19—20頁教學內容,在我校三年級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課教材內容《數一數(一)》,實際上就是對“千“的認識和感受,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來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進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數位間的十進關係,發展學生的數感。這是進一步學習 “萬”及以上數的認識和多位數四則運算的基礎知識,因此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掌握。

本課內容是普通學校教材,主要針對的是普通學校學生,主要包括了四個知識點,第一個問題由撥計數器的情境出發,從序數的角度,由千以內的數和一千之間的關係引出對“千”的認識。第二個問題結合拼擺小方塊的活動,體會“個”、“十”、“百”、“千”之間的十進關係,直觀感受“千”的大小。第三個問題就是結合數數活動進一步感受“千”的意義,掌握三位數的數數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試一試”,集合估計和對比想象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針對普通學生這是2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安排解決前三個問題,這對於我們聽障學生來說課時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課只有30分鐘,尤其是第三個問題數數更是難點,遇到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時的轉化更是難點,所以本節課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個問題,並且在教學第一個問題“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的內容,爲學生下節課學習數數分散了難點,提前做好了鋪墊。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體會“千”的由來,體會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即“滿十進一”的道理,初步發展位值概念和數感;掌握千以內三位數的組成;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藉助計數器的操作與課件的直觀演示活動,透過引導學生動手撥一撥、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擺一擺、塗一塗等方法,使學生充分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形成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並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以上三個目標密切聯繫,相輔相成。目標的確定適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

4、教學重點:

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義;理解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本課緊緊圍繞着重點,透過誘導準備、新知探究、遷移運用三個主要環節,讓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知識。

5、教學難點:

計數單位“千”概念的建立與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的理解。

因爲“千”是新的計數單位,又比較大,尤其聽障學生在生活中對千以內的數接觸較少,缺乏感性認識,比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生對幾個幾的理解不夠清楚,表達能力也較差,所以對四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的理解也是本課的難點,不給定義,只需理解就可。

二、說學生:

本班共7名學生,年齡在9——15歲之間。整體上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能力都較差,需要在老師的引導啓發下才能進行。其中A類生4名,有較強的學習意識,B類生3名,需要老師的不斷關注, 1名學生聽力特別好,語言清晰能正常的溝通交流。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本課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誘導啓發法、講解法。

本課創設了生活圖畫情境與問題情境,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較抽象,利用計數器與課件中方塊動畫的直觀演示,既直觀又生動,便於學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成爲學習的主人。三年級聽障學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課堂上必須透過老師不停的誘導、啓發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二)爲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體驗樂趣,發展創造性。本課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興趣盎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爲此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計數器、方格圖等

四、說教學思路:

本節課安排了五個環節。1、誘導準備;2、探究新知;3、遷移運用;4、回顧總結;5、拓展延伸。

(一)、誘導準備:

首先讓學生看圖讀話,感受生活中的大數,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以及學習大數的必要性;其次順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課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個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 99——100, 999——1000的變化過程

本環節藉助計數器上的撥珠活動,幫助學生從序數角度體會到“千”的由來,同時也強化了“滿十進一”的道理,這一環節有利於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位值概念的體會。同時這也是下一步學生具體數三位數時的一個難點,教學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幾十九加1、幾百幾十九加1的訓練,爲下一步數數分散難點提前做好鋪墊。

2、探究二:裏面有多少個?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己猜想,小組討論說說自己是怎麼樣想的,然後進行彙報,最後在老師的帶領下集體觀察課件演示活動,依次得出結論。

然後讓學生觀察並感受一千個笑臉圖、一千元人民幣、一千米的長度(學生親身跑過)來進一步體會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應用。

本環節主要藉助課件展示的數方塊活動讓學生認識“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發展學生的數感,並在活動中讓學生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爲今後學習三位數加減運算的計算方法做好鋪墊。

(三)、遷移運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題:看圖說數、用圖擺數和填空題。

這一環節緊緊圍繞本課重點,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的組成、理解數位間的關係及變化,觀察性、操作性較強,學生比較有興趣,達到了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回顧總結:

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說說透過本課學到了什麼,這既是對本課知識的一個回顧總結,也是發展學生語言表達的極好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最後,爲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我簡短地介紹一下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我設定了五個環節,分別是情境創設—數學活動—應用拓展—鞏固深化—總結迴歸。

1、情境創設: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示動態的兒童樂園,一方面是爲了切合教材,另一方面是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對於第一節數學課,透過有音樂的ppt,以兒童樂園遊玩作引子,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從上課開始便能全心投入,進入一個最佳學習狀態。

2、數學活動:我設計了兩個小部分。一是初步感知。二是數數交流。首先在初步感知裏,讓學生透過看圖,自由探索交流,目的是滿足其好奇心,讓他們能定下心來進入接下來的學習交流。二就是數數交流。就是讓他們從樂園裏找出與老師手上卡片物體數量一致的物體。由於這是一年級的第一節數學課,剛接觸學生,所以並不馬上能說很瞭解他們的學習水平。於是在我的教案裏,我設計了AB計劃。A計劃就是,如果答案有錯的話,說明有些同學還不沒掌握數數的方法。因此要展開討論,怎樣才能數得又對又快?讓學生思考,並請他們提議。最後總結一定要按順序數。B計劃就是,如果答案都全對的話,也不能太掉以輕心。因爲這隻能說明大家數數能力良好,但不一定就又對又快,因此設定一個“摘蘋果”遊戲,增強趣味性的同時也能檢測學生數數能力,並訓練其數數速度。

3、應用拓展:應用拓展這環節的目標是讓學生運用點子圖來數數,並初步體會其對應關係。因此我把這環節分成兩個個小部分。一是大笨象難題。二是猜猜小圈圈。大笨象難題裏,先在ppt裏展示一隻大象,然後又一隻,最後不斷疊加到10只。讓他們數數。這是爲了讓學生有更好的視覺刺激效果,從而引導他們把具象的東西轉化爲抽象的東西來清點就更快更準。接下來馬上就是猜猜小圈圈。先是準備5張畫了圈的卡片,然後讓他們看看黑板上的10幅圖裏,哪張圖片對應哪張卡片。在家教時發現學生作業上因爲畫圈大小不一而被老師扣分。所以我接下來就弄個小變式。請學生上黑板前對應其餘五張沒有圈圈卡的,補上圈圈。畫圈最後從他們畫圈的方法上加以指導,比如說圈圈都是多胞胎,個個都要一樣大小纔好看等等。

4、鞏固深化: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約15到25分鐘。加上孩子纔剛入學,則可能更難維持了。這時課上了一半,是注意力最易分散的時候。所以要採取適當的措施去維持。因此這裏設計了一個火車鑽山洞的遊戲,分組進行。運用遊戲法,寓教於樂,既集中了學生注意力,又能鍛鍊學生數學的口頭表達能力。

5、總結迴歸:第一節數學課,讓學生喜歡上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現在新課改對於數學其中的教學理念是數學生活化,因此上完本節課,就引導學生試着探索生活上的數學,讓學生從第一節課就能體會到數學的無處不在。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奇妙的肌理》是“設計應用”單元的課程。 教材從生活細處入手,構建活動內容

二、說地位

本課是蘇教版第14冊第九課內容 冊第九課內容。

新課標中指出“設計應用”領域既強調形成創意,又注意活動的功能目的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發現生活中的美,並且利用身邊的資源,創造美。

三、說目標:

1認知目標: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審美能力,明確 肌理的概念

2技能目標:強調嘗試不同方法表現肌理效果,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3情感目標:透過設計、製作、大膽創新,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興趣,增強學 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進一步 提升人文精神。

四、說重點與難點:

重點:發現、感悟自然界、生活中的肌理, 並學會創造肌理美。 並學會創造肌理美。

難點:用身邊的各種材料模仿肌理創造和再創造。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美術教學重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

1體驗法

2參觀 (欣賞)法

3發現、歸納法

學法

4肌理製作方法: (1)筆觸法(2)染色法 ) (3)吸附法(4)展示法

5合作、探究學習法

6評價方法:互評、師評

六、說學情: 說學情:

這一課爲初一美術課程,初中一年級學生, 好奇心、想象力豐富, 好奇心、想象力豐富,對特殊材料和特殊 效果非常感興趣,而且已經具備了基礎的 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肌理製作的方法即 富有創意,又具有較強的遊戲性,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的思維相當敏捷,並且具有極強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意識,理解能力強

七、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作品若干(中國畫 油畫 各一幅,肌理作品若干)

學生:分組選擇性攜帶:顏料 、樹葉、鹽, 捲紙等材料。

課程小結

本次旅遊調查問卷

肌理一定是平面的嗎?

只要是客觀的材料,用手就可以感知到肌理,是嗎?

物體的表面都有肌理,對還是錯?

在本次肌理之旅中,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羅曼羅蘭曾說過, 藝術是一種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

羅丹 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 少發現美

八、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 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

觸摸之旅 尋訪之旅 肌理之旅(質感) 感受之旅 創造之旅

九、自評

1 本節課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想象力和創作慾望、課堂活躍。

2整個課程以旅行的形式走訪了肌理世界, 提升了人文精神,強調了藝術與生活的聯繫,體現了課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