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詩兩首》說課稿

說課稿2.31W

一、說教材

《詩兩首》說課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詩兩首》中的第一篇,本單元選編的是四首中國現當代詩歌,要求學生能在瞭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的情況下透過反覆誦讀詩歌,把握其中豐富的意象,領悟詩歌獨特的意境和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說重點難點

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資源創設情境,並透過誦讀分析詩歌的意象,深入體會詩歌的情感。意象的品讀是學習詩歌的關鍵,所以我把品讀詩歌的意象作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學情

高一的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多篇現當代詩歌,對詩歌的誦讀技巧並不陌生,所以學習起來不是很吃力。高一的新生正處在學習角色的轉變期,從初中的學習內容轉變到高中的學習內容上,對許多課文藝術手法和藝術技巧總是處於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中,這就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才能使學生們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學會正確分析鑑賞的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雨巷》是現代派大師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本單元以《雨巷》爲例子給學生展示了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基於此,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品讀詩之韻律,品味詩之意象,領悟詩之意境,體悟詩之真情。

(二)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人論事,體悟作者情懷,引發共鳴,逐漸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四、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高中語文新課改明確提出新的教學理念: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雨巷》是一首新詩。因而在教學中,我採取以下教法:

1.情景匯入法:情景的創設一直以來都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提倡的一種手段,它能拉近讀者與文字的時空的距離,也爲教學的開展,尤其是詩歌的教學,做了感情上的鋪墊。

2.導讀與誦讀法: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既可讓學生深入文字體會詩歌的情感又可以讓學生充分欣賞詩歌的音樂美,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當然必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功夫,學生在對詩歌的理解上教師要多加點撥和引導。

3.拓展與遷移法:“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透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透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說學法

新詩的學習對於高一的新生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因此我將引導學生學會用以下的方法來學習詩歌。

1.自主誦讀法:詩歌是一種凝鍊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透過反覆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所以我想,誦讀是學習詩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2.聯想與想象法:《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3.合作與探究法: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於一個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限制,他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人知識經驗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

總之,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新詩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所以我決定用一課時來完成我的教學任務,針對本課重點我採用誦讀法來引導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點,針對學習的難點我用聯想與想象,討論與交流的方法來突破課文的難點引導學生把握鑑賞詩歌的重要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詩歌教學的基本模式就是鑑賞。鑑賞的主體是學生,鑑賞的方法是誦讀感知,因此在教學中我堅持“以讀促賞,以賞促讀”的原則,實施三個教學環節:初讀,賞讀,美讀。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在匯入環節,我採用情境匯入法,以一段故事設定懸念,引發學生學習新詩的興趣。匯入語設計如下:1928年,一個悶熱的夏天。當時任《小說月報》編輯的葉聖陶收到了一位詩人的詩,詩名叫《雨巷》。葉聖陶一看,這首詩寫得那麼溫婉哀愁,新詩裏帶着古典美美,就非常喜歡,當即發表了這首詩,還稱該詩的作者爲“雨巷詩人”。這首新詩的作者,當年才22歲,他的名字叫戴望舒。今天呢,我們就來學習“雨巷詩人”戴望舒的這首成名作《雨巷》。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是詩歌閱讀的第一步,也是整個鑑賞過程的基礎。一般來講,這一環節要對學生提出以下要求:藉助閱讀資料瞭解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況,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時能初步傳情達意,總體感知詩歌意境,等等,這一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自己去獨立地“發現、摘取”。讓學生自告奮勇地讀出自己內心的“雨巷”。

學生讀完後,我的點評顯得尤爲重要,需句句切中學生的優缺點,在讀的實踐中使學生對詩歌有初步的感悟。我的示範朗讀環節不僅僅是我在讀,我認爲更深刻的含義是挑戰自我,因爲教師有感情的示範朗讀對學生也是一種引導和激勵。整體感知環節就是要把握學生初讀詩歌的.“原始感受”,並讓學生把這種感受和自己生活當中曾經親身經歷過的人、事聯繫起來,深刻體悟。基於這樣的想法,我把初讀環節分爲兩個部分:

1、學生讀:

我提出三點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能初步地傳情達意。師生共同點評學生朗誦情況,訂正讀音。

2、教師範讀:

要求學生談談初讀這首詩的感受,並舉出自己生活當中曾經有過的這種感受。

(三)細品賞讀,研討鑑賞

詩歌都帶有作者的審美情感傾向,表達了作者的審美理想。我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指向,挖掘文字中的審美情感,使學生從作者再現的秀麗的自然美和蘊涵的精神美中受到強烈的感染。

這一環節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從意象、手法、思想內涵、詩歌的語言幾個方面分小組充分展開交流討論,先小組後全班。學情不同,對同一首詩歌的感受也有很大不同,學生交流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提高的過程。在交流討論中,我會適時點撥和板書,比方說我設計了“你認爲哪一節寫得最精彩”這一問題,就是歷求突破傳統課堂按部就班的教學流程,尊重學生髮現的權利,讓學生們暢所欲言,發表自己內心的想法。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需緊緊抓住語言這一核心,透過各種形式的讀,使學生陶醉於詩歌的意境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分析意象。

1、學生默讀,佈置思考問題:結合自己讀詩的感受,任意選擇一個角度鑑賞本詩。

2、分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在小組內交換見解。

3、各小組派一代表發言。

此環節我會特別注重對重點的點撥,賞析任何一點,都要突出“讀”。點撥:

(1)意象的選擇。

a.油紙傘。(課件:用油紙傘的圖片來激發學生的感受)

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祕、迷濛的感覺,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暮春時節,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悽清,詩人塑造了一個“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

b.雨巷。(圖片展示來激發感受)

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c.丁香。(用古詩展示來激發感受)

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來源於“丁香”二字。 丁香開在暮春時節,很容易引發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的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爲高潔、美麗、憂傷的代稱。《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源於南唐李璟詞《攤破浣溪沙丁香空結雨中愁》:“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峽暮,接天流。”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

(2)象徵的手法

聯繫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討論象徵手法。

a.雨巷:黑暗壓抑的現實;大革命失敗後,革命事業陷入低谷;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b.我:一個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一個苦悶的、人生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本詩可理解爲愛情詩,“我”是一個失戀者的形象,表現失戀後仍苦苦追求的執著情感。

c.丁香般的姑娘: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後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可理解爲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可理解爲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

(3)詩歌的主題。

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可理解爲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後,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還可理解爲詩人追尋生活中美好理想的心路歷程

(4)詩歌的音樂美。

全詩迴盪着一種深沉的舒緩悠揚的旋律。

a.復沓的妙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這些句式的運用形成了詩歌迴環疊唱、情感遞進的效果。首尾兩節運用復沓,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b.疊詞的運用。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往彷徨”;有進在詩節的他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詞的重疊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

c.押韻。全詩一共七節,每一節都是六行,每一節押韻兩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詩行裏又重複一次韻腳,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迴盪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四)美讀回顧,外化拓展

這是在初讀、賞讀的內化基礎上的外化。學生能否在朗讀詩歌時傳情達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詩歌的理解程度。理解深透,內化率高,學生讀得就好;反之,就不能充分傳情達意。外化的形式可以是讀,也可以是寫。所以,在這個環節當中,我讓學生把詩歌改寫成散文。“詩能養人”,我很欣賞這句話,它時時讓我感動。怎樣透過課堂讓學生汲取詩歌營養,這是語文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

1、學生再次自讀課文,領悟詩中蘊含的情感。

2、讓學生歸納鑑賞本詩的收穫。

3、佈置作業,以“邂逅雨巷”爲題,把這首詩改寫成300字左右的散文或記敘文。

標籤:兩首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