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小學低年級語文說課稿

說課稿3.37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低年級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低年級語文說課稿

小學低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的地位和作用

《我站在祖國地圖前》是語文S版六年制小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首一首讚美祖國的詩歌。作者看祖國地圖時,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讚美了祖國土地的遼闊、山河的壯麗,展望了祖國的美好前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能理解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採用指導朗讀、利用文字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祖國的美麗和偉大,引導學生由境入情,感受祖國的雄偉和山河的壯麗,激發學生熱愛我們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沙漠”、“海灣”、“健康”、“三峽”、“泰山”、“宏偉”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

2、理解每一小節內容展開想象,理解詩句意思,

情感態度目標

1、以問題爲線索,理解我站在祖國地圖前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透過感情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並激發學生熱愛我們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懂得現在應好好學習,將來長大後建設祖國。

三、說教學對象

四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讀書的方法,如:默讀時邊讀邊想,不動筆墨不讀書,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學生的思維活躍,想象力較豐富,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有所欠缺。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以學生的充分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爲主,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透過讀、看、想等方式,逐步深入學習課文。

爲了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特點,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培養人的情感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達到情感昇華”。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引導學習,掌握學法,重點段落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教師指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而且在學習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朗讀訓練是詩歌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朗讀訓練中,我將結合文字,男女賽讀,自由讀,齊讀,表演讀等不同形式地讓學生朗讀,體會詩歌語言文字的優美,感悟作者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所以,本節課我將充分利用課外知識,拓展文字,激發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真正做到課內課外學語文,用語文。同時,我將透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教學方法:

1、複習匯入法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根據學生的遺忘規律,因此每一節課的複習必不可少。

2、自主學習法

將課堂交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新課改的主題。學生自主學習,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學習。

3、合作探究法

小組學習讓學生由被動變爲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是在分組討論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組內成員相互合作,小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資訊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沒有情感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圖

問題引人,激發興趣→複習匯入,溫故知新→指導學文,掌握學法→自主學習,品詞品句→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總結全文,拓展延伸→深化主題,結束全文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一)匯入新課:(3—5分鐘)

展示祖國地圖,激情匯入。以創設問題情境匯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確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1、複習生字新詞匯入新課

2、深入學習,品詞品句體會情感。這個分析課文的過程中,我透過朗讀,讓學生感受珠穆朗瑪峯的峯勢雄偉;南沙羣島的多、美、迷人;五嶽的雄、奇;三峽的險要;泰山的雄偉壯觀。配上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解,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時我還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認真品讀精美詞句。

當然,語文課堂中也不可缺少說句寫句練習,這個環節,我會貫穿在學文之中,讓學生想象自己站在祖國地圖前會想些什麼,這樣不僅對學生進行了雙向思維的訓練,而且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題。這個環節我會讓學生結合自身,談談自己將如何報答祖國。

(四)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七、說教學評價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本科教材內容有一定增減。

教學策略: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這些策略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讓學生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爲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小學低年級語文說課稿2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以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爲引子,喚起作者及人們對愛的思考:長輩對子女付出多少愛,孩子又給予多少關心,從而激發了作者再次抱母親入睡這樣一種感恩的行爲。所以說,這是一篇愛的反思性的文學作品,它引發了所有讀者對於愛的反思。基於這樣的思考,我談兩點體會;

一、找準切入點。

我認爲,每一篇課文都存在一個視窗,可以讓讀者由此進入文字的深處,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作用。在設計時,我扣住“難過”“慚愧”這兩個表示作者抱母親時內心感受的詞語引發探究:“我”爲什麼難過?爲什麼愧疚?進而探究母親的“力大無窮”,一指母親肩上的重擔,二指生活的重擔。對“翻山越嶺”這個詞再三斟酌,感悟母親的艱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在認真解讀文字後,我認爲文章的作者不僅僅是因爲感受到了母親的艱辛而感動,更重要的是他爲自己的不知道而愧疚、難過。試上時,我發現,孩子記憶中父母的關愛幾乎都是自己生病了的事,因爲太過深刻,可這畢竟是偶發事件。事實上,父母的關愛更多的則在平時的點滴。所以,在課堂最後,我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中父母的哪些關愛是我們根本沒在意,甚至都不知道?喚起學生記憶中那些被遺忘的事情,讓他們意識到,我們現在應當每天及時發現愛、回報愛,這些是爲了將來在父母老去的時候能少一點難過、少一點愧疚。這樣“大問題大空間”的設計,相信學生的回答就不僅是泛泛而談,而是真正落到實處。

二、彰顯語文味。

語文課就是朗讀、感悟、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寫一手好字,說一段好話,寫一篇好文。首先是朗讀能力的訓練,好的朗讀就是說話,文章就是作者內心想說的話,我們的朗讀就是在替作者說生活中的話。課堂上,我分幾個層次引導學生朗讀:特別是在朗讀我記憶中的母親那一段的時候,先是在理解“肩上的重擔”時,讀出重,接着在感受了母親“生活的重擔”後讀出艱辛,最後在讀完母親那句“提那些事幹什麼,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之後再讀那段話,讀出母親的無私,而作爲兒女,卻應該是時刻刻銘記在心。透過這樣有坡度的朗讀,帶領孩子們逐步走進文字深處,走進我和母親的內心,並且融合自己的獨特體驗再表現出來。其實是感悟與對話,好的對話應該是學生與課文、與作者由內而外的互動,教師是智慧的點撥,點燃喚醒學生,觸發學生的想象,讓他們有話說,想表達,會表達。比如在最後回憶父母的恩情時,我把說話的時間留給孩子,適當點撥“此刻,當你回憶起這些,你的心情如何?”“父母對你如此呵護,可你卻…”,讓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爲,並且大膽表達出來。

其實這堂課最初的設計並非如此,爲了尋求亮點,我最初在翻山越嶺這個“翻”字上做了點文章,因爲“翻”在說文解字中,左邊的“番”是多次反覆的意思,而右邊的“羽”是鳥兒的翅膀,“翻”字的意思是鳥兒多次拍打翅膀飛翔。課堂上我用鳥來比喻母親,雙翼的重擔凸顯母親翻山越嶺的艱辛。但是課上下來發現,孩子們印象最深的變成了這隻鳥兒,語文失去了它的本真,所以最終只選擇了它“反覆、多次”這一層面的意思。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朗讀訓練還應該落實得更紮實些,時間關係,還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批評指正。

小學低年級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課文內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美德爲題材,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悟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爲專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但能刻苦學習,胸懷大志,以天下爲己任。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爲三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紹范仲淹在我國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主要介紹了范仲淹刻苦讀書的四個小故事,分別是隻身苦學、劃粥割齏、拒餚、閉門不出。第三部分講范仲淹的遠大志向和從政以後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後人對他的讚頌。本課透過突出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深入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透過相關語句的品讀,領會人物的美德。

(2)學習作者是怎樣透過對人物言行的刻畫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

(3)總結全文,拓展延伸,啓迪學生向范仲淹學習,立下遠大志向,刻苦讀書。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自然段。

3、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二、說學情

從課文結構與內容來看,學生可以讀懂課文內容,但由於學生身處優越的家庭環境,大多缺乏刻苦學習的品質,時常有立志而無長志的心理,因此“理解並體會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領悟作者的寫作特點,對於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困難。綜合這一系列學情,我精心設計了各部分教學環節,相信可以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心理學家陳爾壽說:“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因此,整節課我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四、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力求爲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並在讀中感悟,想象說話,感悟其精神,學習其品質。

五、說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師活動: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活動:收集歷名人胸懷天下、刻苦讀書的故事。

設計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透過學生的收集活動,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爲整節課打好知識基礎。

(二)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1、聽寫下列詞語和句子。

詞語:傑出、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餚、咽不下、毫不介意、和衣而眠、於收不忍、朝廷、千載難逢、粗茶淡飯、爭先恐後。

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而樂。”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教師: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剛聽寫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指名回答。(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享樂之後再享樂)體現了什麼呢?(板書:憂國憂民)那下面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出示)“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3、教師指導:“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是范仲淹寫的,說的是白雲中的山巍峨,江水浩浩蕩蕩,而先生的風度儀態,像山水那樣高尚清遠。而後人則用這一詞句來讚頌范仲淹。

4、教師:範先生像山水那樣高尚清遠的風度儀態指的是什麼呢?(“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而樂。”)

5、全班齊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而樂。”

6、教師匯入: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而樂。”是范仲淹的志向和抱負,他併爲此而刻苦讀書。(板書:刻苦讀書)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他是怎樣刻苦讀書的。

設計理念:透過聽寫檢測學生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以及積累詞語的情況,並從聽寫的相關詞句中,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而樂。”的高風亮節。

(三)品讀語句,體會品質

1、教師指名反饋: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圍繞范仲淹的刻苦讀書寫了四件事情。誰能簡單地說一說這四件事情?

設計理念:學生結合上節課的小標題以及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敘述,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1)畫出文中具體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語句,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自己讀了具體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語句後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讀具體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語句。

3、集體反饋

故事1、“隻身苦學”(板書)

“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飢。”

引導學生讀這一句時,我就引導他們在感受的同時發揮想象,想象范仲淹獨自一人在外求學,還會有哪些情況出現,他又會怎樣解決呢?從而引導學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讀中體會范仲淹隻身求學的艱苦。最後教師提問:“同學們,隻身求學如此的艱難,但范仲淹苦讀詩書不曾放棄,你可知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故事2、“劃粥割齏” (板書)

“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之後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並把鹹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1)教師:對於這句話描述的情形,文中用了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學生讀:劃粥割齏)

(2)教師:這說明了什麼呢?(范仲淹的生活極其艱苦、清貧)

(3)教師:范仲淹的生活極其艱苦、清貧,但他毫不介意,他——(學生讀句子)

“然而,范仲淹對這種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發憤苦讀,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雞鳴即起,攻讀詩書,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據說,他曾五年未解

“書院的師生也都放下書本,跑去觀看。”

“可是,范仲淹卻閉門不出,仍像往常一樣埋頭苦讀。”

“但范仲淹只隨口說了句“將來再見也不晚”,連頭也沒擡又繼續讀書。“

透過其他師生和范仲淹對見皇帝的不同表現,體會范仲淹的自信、刻苦,並使學生懂得“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整個教學過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爲主線貫穿,有詳有略,並注意感情朗讀。

4、學習六、七自然段,領悟文章的寫作特點。

首先教師語言過渡:“同學們,此時此刻,你認爲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之後,教師不急於做出判斷,轉入第六自然段的學習“有人曾經問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說:??”教師出示范仲淹說的話,學生讀後談感受,這時再回到剛纔的問題,你認爲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留下你認爲最合適的詞語。然後教師追問:“此時,在我們的頭腦中浮現出了一個一心爲國,全心爲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麼了解到人物的這些品質的呢?”從而總結出作者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精神的寫作特點。

設計理念:本環節的教學,堅持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儘量讓學生充分解讀文字、感悟文字的基礎上,品讀句子,領會人物的特點。教學的隨機性比較大,教育師應當尊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理解和感悟,重點在引導學生大膽地交流自己在讀描述范仲淹言行語句中的鹹受,在談感受中進一步完善對人物的認識,特別是精神品質的領會。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師:同學們,范仲淹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使他如願走上了治國愛民的從政道路,實現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和抱負。

2、啓發學生髮散思維:同學們,瞭解了范仲淹從求學到從政的歷程,你們受到了什麼啓發呢?(引導學生說:人應該樹立遠大的志向和抱負,併爲之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3、教師:從范仲淹身上,我們學到了很多優秀的品質,希望同學們也要從小樹立自己的理想,併爲之奮鬥。《少年中國說》中詩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齊誦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設計理念:透過展示名人故事交流了學習成果,透過交流寫法和課後練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受到思想教育。

(五)作業佈置

1、交流寫法: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用典型事例刻畫人物形象。

2、課後小練筆:寫自己熟悉的一個人,選取典型事例,透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自然段。

六、說板書設計

設計本課的板書,我抓住課文重點,採用簡潔的文字,使人一看便對文章內容一目瞭然。

如:

范仲淹的故事

隻身求學

劃粥割齏

憂國憂民→刻苦讀書謝餚

閉門不出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始終堅持“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學理念,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課程理念,採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思。

最後,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我提供寶貴的意見,以讓我繼續努力改進!謝謝大家!

小學低年級語文說課稿4

說教材:

本課是S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組“巾幗英雄”主題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居里夫人一生中所擁有過的三克鐳的來歷,以及在這過程中體現出的這個科學家的偉大人格。作者藉着三克鐳,將居里夫人的大公無私,獻身科學,展現在了讀者眼前。

三維目標:

1、知能目標

透過學習,體會課文是怎樣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

2、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反覆讀書,抓住居里夫人的言行,領會她的人格的偉大和精神的崇高。

3、情意目標

體會居里夫人一心爲全人類作貢獻、大公無私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

瞭解居里夫人三克鐳的故事。

教學難點:

理解居里夫人在自傳中說的一段話,進而理解她人格的偉大和精神的崇高。

說學情:

本課的學習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已經擁有了初步的看法和見解。本課內容表面上淺顯易懂,但實際上,對於文中所出現的兩類人,學生們很容易產生一邊倒現象,認可第二類,否認第一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要引導學生,讓他們知道,第二類人,是極其偉大的,但也應該肯定第一類人,他們也很偉大。

教法

《課標》總目標的第七條表述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的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學過程:

1.透過課題知內容

2.抓住內容理思路

3.沿着思路悟情感

4.據情感明中心

5.圍繞中心學寫法

說學法:

閱讀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心腦結合的過程,是理解、揣摩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稱其爲“讀”。所以,“讀”並不光表現在抑揚頓挫的聲音,也有靜思默想的默讀。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有默讀整體感知,也有齊讀集體感悟;既有文字的欣賞,又有默默的品味。透過主體的“閱”,學生才能將文字的語言“翻譯”成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把別人的東西裝進自己的“倉庫”。

學生透過反覆朗讀課文來找答案,然後再感情朗讀,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時,注意結合本單元讀寫訓練重點,“要注意作者是怎樣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使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質的飛躍,體現了個性化的學習。

說程序:

一、透過課題知內容

讀一讀課題,說一說:

1、這是一篇寫什麼的課文?主要寫誰?你對她瞭解多少?

2、鐳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

3、課文講了居里夫人的什麼事?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嗎?

二、抓住內容理思路

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

1、課文是以什麼爲線索來寫的?

2、居里夫人的三克鐳是怎麼來的?

三、沿着思路悟情感

(一)抽生分別朗讀1-4自然段,瞭解第一克鐳的故事

說一說:

1、第一克鐳是誰發現的?

2、爲什麼十八年後居里夫人卻買不起一克鐳?

3、出示重點語句,議一議:

從句中找出一對意思相反的詞語。

從帶點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居里夫人由於放棄了專利而買不起鐳,有人卻因此腰纏萬貫,課文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課文第一自然段也有一處類似的對比,請用你喜歡的符號勾畫出來。

(二)默讀5-6自然段,瞭解第二、第三克鐳的故事

小組合作學習: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

第二、第三克鐳是怎麼來的?居里夫人分別用它做什麼用途?

麥隆內夫人回美國向十個女百萬富翁募捐時碰了壁,“碰了壁”是什麼意思?課文這樣寫有什麼作用?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從美國公衆捐贈的兩克鐳以及居里夫人的工作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三)教師示範朗讀7-8自然段,瞭解三克鐳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

1、用橫線畫出一句反問句,並改成陳述句;用波浪線畫出一句雙重否定句,並改成陳述句。

2、居里夫人的“固執”表現在什麼地方?

3、“他們說的並非沒有道理”其道理何在?請用雙橫線標示;“我仍相信我們夫婦是對的”是針對文中哪句話說的?其理由何在?請用雙波浪線標示。

4、“這個問題”指哪個問題?兩個“他們”分別指的是誰?“我”“我們”分別指的是誰? “勇於實踐的人”和“夢想着”分別指的是誰?

5、細心品讀下面兩句話,想一想、說一說,你體會到了什麼?

“人類需要勇於實踐的人,他們能從工作中取得極大的收穫,既不忘記大衆的利益,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需要醉心於事業的大公無私的人。”

6、“這三克鐳,展示了一位科學家偉大的人格”,說一說,居里夫人具有怎樣偉大的人格?

四、根據情感明中心

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一想:

1、課文講了關於居里夫人的什麼事?

2、你覺得居里夫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3、教師小結

課文透過鐳的發現者--居里夫人一生曾擁有過三克鐳的故事的記敘,表現了她一心爲全人類作貢獻,醉心於科學研究事業,大公無私的偉大人格。

五、圍繞中心學寫法

1、找出課文裏哪些事情表現了居里夫人對人類貢獻巨大?

2、找出課文裏哪些事情顯示出居里夫人經濟的困頓?

3、體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領會作者是怎樣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課堂作業:

1、熟讀課文,仔細領會居里夫人的偉大人格。

2、完成課後作業第三題。

3、用“既/又”造句。

板書設計:

居里夫人的三克鐳

第一克鐳:居里夫婦發現放棄專利爲人類貢獻

第二克鐳:美國公衆捐贈科學研究醉心於事業

第三克鐳:美國公衆捐贈治療癌症爲大衆造福

偉大人格:大公無私

板書設計簡單又清晰,緊扣文字,透過文章中的詞來展示人物的品質。

小學低年級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四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數據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衣着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衆多、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學習這篇課文,是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透過學習課文,瞭解“舉世無雙的秦陵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激發民族自豪感。

2、獨立認識本課生字,理解“惟妙惟肖”等詞語。

3、感情朗讀課文,從感受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入手認同它的舉世無雙、歷史價值。

4、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並學習運用。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學習課文,瞭解“舉世無雙的秦陵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激發民族自豪感。教學難點是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並學習運用。

二、說教法

1、有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運用於教學,可以使抽象、複雜的內容變得更加形象、具體、生動,能給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多媒體的恰當介入,會給課堂一個全新的感受。所以在課前,我多方蒐集可用的圖片,並且在音樂的選擇,語言的設計上作了一些思考,以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2、注重自讀感悟、少講析

課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做好引導。在語文教學中,“精講多讀”是非常必要的。教學時,我選擇了以學生自己輕聲讀爲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讀、齊讀、有選擇地讀、師生配合讀這些讀書形式。朗讀有“正確、流利、有感情”三級目標的要求,四年級的學生在正確流利這方面沒有大問題,但要有感情的朗讀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讀,還運用配樂把朗讀課文變爲一種欣賞。在這充分接觸文字的基礎上,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

三、說學法

(一)介紹背景,激趣匯入

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祕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在開課時首先對兵馬俑做了簡單的介紹,爲學生接下來在閱讀中感悟文字打下伏筆。

(二)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兵馬俑究竟有哪些特點,文中一句話概括的好,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第三自然段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同時又起到了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讓學生透過瀏覽課文的形式再次接觸文字,直奔重點,抓出兵馬俑的三個特點: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

(三)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重點指導學生從“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19120平方米,差不多有50多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7000個。”這句話中感悟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結合課文中的數據“50多個籃球場”、“7000個兵馬俑”,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

(四)瞭解兵馬俑的多種類型,感受他們威武的氣勢。

1、課文介紹了兵馬俑的哪幾種類型,輕讀相關部分,找一找。

2、在學生了解了兵馬俑的各種類型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閱讀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認真讀一讀那一段,然後結合自己的想象交流讀後的感受。

(五)走近兵馬俑,感受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爲精美的藝術精品。

1、在學生談完自己的感受後,再次讀一讀這一段,看看兵馬俑都有着什麼樣的神態,然後師生配合讀。透過多次對這段文字不同形式的朗讀,挖掘學生的想象空間。

2、還有的兵馬俑會是什麼樣子,它們又在想着什麼呢?請學生也用“有的好像”來說一說。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擴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六)總結談話,激發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1、再次看兵馬俑圖片,感受它的特點。

2、出示各國領導人瀏覽了兵馬俑後說的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說板書設計

恰當的運用板書,不僅能加強內容的直觀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總起:舉世無雙享譽世界

分述:規模宏大(列數據)

17、秦陵兵馬俑類型衆多個性鮮明(聯想)

總結: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