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推薦】數學說課稿小學範文集錦七篇

說課稿7.04K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小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數學說課稿小學範文集錦七篇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

我確立的小課題是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這節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一節綜合應用課《自行車裏的數學》,主要研究兩個問題:一是普通車的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關係;二是變速自行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新課程理念,我確立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運用所學的圓排列組合比例等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自行車裏的問題,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繫。

2.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3.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

教學重點:探究自行車的速度與什麼有關,有怎樣的關係。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爲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我在小組的組建,成員的分工,以及合作學習技能的培養三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1.在組建小組時,考慮到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把活潑好動和沉默寡言的分到一組,學習好的和學習上有困難的分到一組,使小組成員之間能夠互相彌補。

2.每個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各負其責,把每個小組的六個成員編上號,(1)號是組長,(2)號是首席發言人,(3)號是聲音調控員,(4)號是計算員,(5)號是記錄員,(6)號協同計算員計算。

3.在合作學習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比如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有不懂的問題虛心求助於別人;組長善於組織學習並協調成員之間的關係。

這就是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點想法,具體的做法會體現在教學中。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2

教材分析:

1、位置內容:

本節課位於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74——76頁,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萬以內數的連加”。因爲內容較多,我設計用兩課時完成這個內容的教學,這是第一課時。本節教學是在學生一年級學習了百以內數的連加,在本冊第六單元又學習了萬以內數的加法基礎上進行,因此本節課在讓學生進行算法多樣化後,我將重點放在連加的豎式計算方法上。此外,還注意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的能力。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能力,探索萬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能力目標:發展從表格中獲取資訊,提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運用連加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教學重點:

探索萬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4、教學難點:

運用連加等有關知識,正確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複習舊知:

我分爲我會說、口算、豎式計算三部分,分別複習百以內數的連加,以及豎式計算中的注意點,一步步喚起學生回憶,爲本節教學萬以內數連加的估算和計算作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景引出課題,出示教師隊跳繩統計表,組織學生尋找數學資訊並提出加法問題。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三位老師一共跳了多少下?

這樣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獲取數學資訊,提出問題的能力,而且解決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這裏針對學生剛提出的問題指名列式並估算結果,然後組織小組討論得出多樣化的算法。在學生提出用豎式計算時,可能出現三種書寫方法。在這裏我安排了一個比較環節,引導學生對比三種書寫方法,對書寫格式進行正確區分。

此處讓學生先估算結果,發展了他們的估算能力。然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探究算法,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了他們傾聽交流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而且探索萬以內數連加的算法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自己討論得出算法,也有利於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反饋練習。此時出示各小組跳繩情況統計表,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各組成績,展示彙報,說出計算過程。在講評中特別強調豎式計算連加時應注意的問題。

這個環節作爲學習新知後的一個反饋練習,可以讓學生鞏固、熟練所學知識,而且對豎式計算連加的格式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鞏固練習:

這個環節我分爲兩個層次進行,先出示幾道判斷題,讓學生透過找錯誤,改正錯誤,加深對豎式計算連加的正確書寫格式。然後再出示四道計算題,讓學生任選一道獨立列豎式進行計算。有了前邊幾道判斷題作基礎,再讓學生獨立計算,準確性自然會提高。

四、聯繫生活,實踐應用:

創設商場購物的情景,讓學生運用萬以內數連加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設計這樣的題,目的在於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全課總結:

以“你有什麼收穫?”讓學生談學習後的體會,總結全課。

板書設計:

重點突出,內容全面,既有估算又體現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更加清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3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熟練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與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本節課是將已有知識遷移到兩、三位數乘法的'計算學習中。計算上難度不是很大,所以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但學生可能會在估計積的範圍和建立各種算法間內在聯繫上出現問題,特別是算法中出現的表格法要讓學生建立與其他方法的聯繫上會比較難。

三、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境估計兩、三位數乘法的積的範圍。

2.探索兩、三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並樂於與同伴交流算法。

3.培養計算興趣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利用乘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三、教材處理

在理解尊 重教材的基礎上,適當整合並創造性使用教材:

1、在情境創設中加入翟志剛的視頻圖片。

2、變基礎練習試一試“先估後算“爲”先算後估“。【出示】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重點掌握豎式計算法。

2、教學難點

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豎式在情境中的算理及與各種算法間的聯繫。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因這個內容是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延伸。所以在教法上,我採取自主探索、觀察比較的同時結合實際操作、思考等輔助教學方式。

學法:從學生目前階段已有的知識結構看,對豎式計算的方法已經能夠掌握。因而在學法上,我將採取引導及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

六、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作業紙、板帖卡片、直尺。

學生準備 教材、練習本、筆、尺

七、教學流程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我從四個環節設計了教學流程: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閱兵式方陣圖,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爲新知學習做好熱身鋪墊。

2、出示主題圖和翟志剛的視頻圖片,引出課題——衛星執行時間。圍繞“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繞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讓學生根據資訊提出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從而引出衛星繞21圈需要多少時間。

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如:1、(圈數爲一位數或整十數)需要多少時間?【可直接解決,引導學生再次體會乘法意義,並口算結果。】

2、繞156圈需要多少時間?……【本節課不能解決或是不適合這節課解決的,暫時放入問題銀行。等等】

如學生提不出我們所需要的數據時,可以及時的將所需解決的問題直接由教師提出!但一定要先處理三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並板書副標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二)、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1、結合情境進行估算。

2、具體計算,探索計算方法。

(1)獨立計算。

(2)同桌交流。

(3)全班共享

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算法:

① 口算(乘法分配律)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②口算(分解乘數)114×21=114×7×3=798×3=2394

【如果把21換成23,不能分解成兩個一位數相乘的形式,引導理解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

③豎式筆算

學生介紹,教師適時指導學生表達並輔助板書。理解列豎式計算的思路。

④ 表格口算

如出現這種算法的,教師引導學生表達,表格中每一個數據的。

【對於這種方法不要求全部的學生都掌握,這樣學起來就不會很吃力了。】

(4)自讀教材

如果教材中呈現的四種方法沒有全部出現時,教師引導學生看書自學,再由看懂的同學來彙報介紹,這樣不僅充分的利用了教材,讓學生有了看書的機會,又同時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

⒊對照比較,總結方法。

透過比較優化算法。比較豎式與口算、表格計算法,發現計算道理一樣,但豎式又具有書寫簡潔的特點,適用於所有的乘法,建議學生一定要認真學習豎式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應用提升。

基礎練習

1、先算一算,再估一估(書上34頁試一試中的兩道題)。

2.豎式計算。(書上練一練的第1題)

3、我是森林醫生。

提高練習

①練一練第3題

②P34練一練第4題

(四)、總結收穫,拓展延伸。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穫?你認爲自己哪裏掌握的比較好?哪裏還需要加強?能說一說乘法豎式計算要注意什麼嗎?

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對自己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有更高的期望,提高計算技能。

八、板書設計

恰當的板書設計有利於學生把握本課知識的重、難點。雖然基本清晰地呈現了豎式計算的過程,表明了算理,但規範的豎式書寫板書及課題仍是必不可少的。再是例題中獲得的資訊,也要以簡明的形式呈現在黑板上,有利於學生把握提問與解答的關鍵。

附板書設計:

衛星執行時間——兩、三位數乘法

人造衛星繞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繞地球21圈需要多長時間?(2200——2400)

114x21=2394(分)

114×20=2280 1 1 4 1 1 4 ×3 ×7

114×1=114 × 2 1 =342 ×7

2280+114=2394 ———— =2394

1 1 4

2 2 8

————

2 3 9 4

答:繞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4

一、說教材

《倒數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第十一冊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示乘積是1的分數乘法,從而引出分數的含義,並舉例說明倒數的特點。例1教學求一個數的方法。從教材的內容來看,比較簡單。數學知識的聯繫性很廣泛,比如本冊將要學習的《分數除法》就要運用到倒數的知識。

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倒數的意義.

2.能正確的求出一個數的倒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倒數並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小數與整數求倒數的方法

在於讓學生在經歷中體驗、在做中發現、在活動中理解倒數的意義,能正確的求一個數的倒數,滲透辨證唯物主義關於事物都是普遍聯繫觀念的啓蒙教育。

教材內容在編排上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但教學重點難點比較突出,求1、0、小數、帶分數的倒數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基於教材內容比較單調,那麼只有在教法上體現新、奇、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想學,要學。

首先,根據小學生一般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發展的思維特點,我將在教學中聯繫小學生熟悉的身邊的實際,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同時把要解決的問題透過聯繫實際,幫助學生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樑,可以達到理解掌握新知識,培養學生興趣的目的,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

比如讓學生先理解“互相成爲好朋友”就是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的意思,朋友必須建立在兩個人的基礎上的,那麼有了這樣具體形象思維的理解,學生對倒數有互相依存的特點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就有了比較直觀的理解了。

其次,我將在教學中始終扮演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比如教材中只是簡單的出示幾個乘積是1的分數乘法,然後就引出倒數的含義、特點,學習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其實這樣的匯入根本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點牽着學生鼻子走的味道。我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寫出等於1的算式,看看自己能寫出幾種不同類型的式子,然後學生彙報、分類,要讓學生自己說出等於1的乘法算式有特色,有怎樣的特色,並且讓學生自己給這些有特色的算式中的因數起個名。這樣學生就對倒數的意義中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有了徹底的理解。

三、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如何體現學生的主人意識,我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應始終在合作中發現問題,在合作中探討問題,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的合作中進行恰當的學習活動,有時也能產生思想的碰撞、人格的昇華……這樣才能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意識。

四、說教學思路

本課主要圍繞“匯入、探究、深討、練習、小結”四個環節進行。

(一)談話匯入,初步感知。

和學生談談“老師和大家互相成爲好朋友的”意思,在談話中讓學生理解“互相”應該是雙方面的,這句話可以理解成“老師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師的朋友”。這樣學生對馬上接觸到的“互爲倒數”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接下來告訴同學人與人之間有着相互的關係,同樣在我們數學中數與數之間也有着相互關係,比如8是4的倍數,4是8的因數,比如2和3是互質關係,等等,今天我們要繼續研究兩個數之間的有趣關係。這樣就比較自然的過渡到新課的學習中。

(二)經歷體驗,探究發現。

讓每一個學生寫幾個等於1的算式,並且小組合作進行分類,分類時大部分學生可能都會以加、減、乘、除來分類,(也有可能會出現其它情況的分類方法)然後讓學生找出比較有特色的一類,當學生找出乘法算式等於1的這一類的比較有特色時,要及時讓學生說出它們的特色體現在哪裏,再讓學生寫出幾個和這些算式類似的算式,根據特點,給它們取名字。由此引出課題和倒數的意義。

(三)加強合作,深入探討。

以小組爲單位,找出還有哪些數有倒數,怎樣來求這些數的倒數。這一環節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求整數、帶分數、小數的倒數,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帶分數、小數的倒數必須要先變形,再換位。在探討中,如有學生提出1和0的倒數,那麼要作爲重點進行研究,總結出: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如沒有學生提出,教師可稍加提示,比如:有沒有哪些數的倒數是它本身呢?是不是所有的數都有倒數呢?

(四)加強練習,鞏固提高。

本節課的練習形式多樣化,主要有合作練習和獨立練習兩種形式,在練習中碰到的問題及時解決。

(五)課堂小結,談談感受。

讓學生談談上了這堂課的感受,這堂課最讓你感到高興的是什麼?最讓你值得自豪的是什麼?要啓發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既是課堂小結,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的人文培養。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早上好,根據評委老師的要求,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真分數和假分數》。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認識分數》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概括了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包括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以及初步探索並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拓展對分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分3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1課時即教材第38頁例2、例3,39頁練一練。

學生在前一階段所認識的分數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而且這些分數表示的都是一個數量中一部分與這個數量的關係。例2利用學生對分數意義和分數單位的已有認識,透過在圖形裏塗色,先後引出對4/4和5/4的認識。例3讓學生透過在圖形裏塗色進一步豐富對假分數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材引導學生對上面例題中的分數進行分類,結合學生分類後的交流,明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含義。“練一練”安排了兩道題,第1題是讓學生用分數表示每組中的塗色部分,鞏固對假分數的認識,第2題是讓學生讀分數,並說出題中的分數哪些是真分數,哪些是假分數。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具體情況以及高年級學生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把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語言表達等能力。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把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斷真分數和假分數。

四、說教法學法

布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 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這種內在力量顯示出來,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對數學產生深刻的興趣。本課教學中透過讓學生塗一途、說一說、分一分、比一比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操作中學習,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學習,以教師爲引導、學生爲主體。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全新地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學習作爲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愈來愈受到重視。所以在設計“真分數和假分數”這一課時,我力圖把研究帶入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學到知識、發展能力。

分數教學有兩個最基本的概念,一個是分數的意義,一個是分數的單位.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這兩個概念,學習分數就可以舉一反三,因此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首先幫助學生從分數意義上理解和掌握新課的內容。透過讓學生敘述分數的意義,回答分數的分數單位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等內容,爲學生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奠定基礎。例2透過讓學生塗色的操作,使學生經歷假分數的產生過程。教學時,讓學生根據制定的分數塗色,思考:分別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幾份?要表示這樣的幾份?每個分數中各有幾個1/4?從而使學生由“1/4裏有1個1/4,3/4裏有3個1/4”順利類推出4/4裏有4個1/4?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表示5個1/4要用兩個圓,先在第一個圓中塗出4份,再在另一個圓中塗出同樣的一份,把這兩個圓中塗色部分合在一起就能表示5個1/4。同時還要明確:5個1/4應該寫成5/4.

教學例3時,可以先讓學生按要求在每組圖形裏塗色,再要求說說塗色時的思考過程。要讓學生說清楚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每個分數中各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以使學生進一步豐富對假分數的感知。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作用.用提問的方式啓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學生比較例2、例3中每個分數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提出“你能根據分子和分母的大小關係給這些數分分類嗎?”然後依據學生的分類,引導學生在已經掌握的分數概念的基礎上,透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從特殊到一般,理解並掌握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自己得出應用的判斷和結論。通常人們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把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板書)。

練一練1,透過塗色,讓學生從圖形中感受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師在這時要進一步追問“你能說說這些分數的分數意義以及分數單位嗎?”第一個圖形還可以問“誰能把沒塗色的部分用分數表示?”讓學生初步感受3/5和2/5合在一起就是“1”,爲六年級學習相關應用題做鋪墊。在練一練第2題中,還可以進行搶答,下列句子表述的對不對,“分子比分母小的都是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大的都是都是假分數”“假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一樣大”,這些搶答可以讓學生思維活躍並且鞏固學生對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理解。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夠將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用精要的書面語言展示給學生,將教師的教學思路以直觀、清晰的形式教給學生,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板書時要做到了書之有用,本節課板書把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區分以圖示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清晰明瞭。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6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52至53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的退位減法、兩位數減一位數和兩位數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筆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它是以後學習多位數減法的重要基礎。

二、說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三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透過情景的創設,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礎上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說教學重點: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筆算三位數不退位減的算理,能正確用豎式計算,並驗算。

說教學難點:理解三位數減三位數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四、說教法。

針對本節課抽象性較強,算理比較複雜,而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相對較弱的特點,教學時應採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探究新知。教師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等,並使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爲一體。

首先出示舊知,以回憶只是爲目的,引起大家的注意,之後出示大家熟悉的動畫片人物。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7

這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初步探索並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既是進一步理解分數意義的需要,也是學習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以及學習分數與小數互化等知識的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會用分數表示有關單位換算的結果;

2.能列式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探索分數與除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教學難點:具體體會每一個商的由來和表示的含義。

 教學過程:整個教學過程共安排4個環節完成。

 一、複習鋪墊。出示情境圖:把8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 ,每人可以分得多少塊?如何列式,爲什麼?

 二、探索新知:分成以下6個層次完成。

第1層,分析問題,列出算式。我首先把剛纔的情境圖變爲:把3塊餅平均分4個小朋友,每個人分得多少塊?學生很容易將複習題的解題方法遷移過來,列出算式3 4,老師適時板書出來。

第2層,動手操作,探究結果。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發現每人分到的餅不滿1塊時,可以用分數表示。這個分數是多少呢?接着讓學生根據課前準備的圓形卡片,在小組內動手做一做。

第3層,組織交流分法,得出答案。可能會出現兩種分法。一種是一塊一塊地分,每人每次分到1/4塊,3個1/4塊是3/4塊。第2種分法,3塊一起分,每人分得3塊的1/4,即3/4塊。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兩種分法用電腦動畫逐個演示。並相機完成板書:3 4=3/4.

第4層,自主探究。在此基礎上,我提出“把3塊餅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塊?"讓學生自主探索。並讓學生將探索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並在組織交流時適時板書:3 5=3/5.

第5層,歸納總結。這時,我指着板書內容提出問題:觀察黑板上的兩個等式,你發現分數與除法有什麼關係?同時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在學生充分交流後老師小結:被除數相當於分子,除數相當於分母。然後板書:被除數 除數=被除數/除數。最後,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分數與除法關係的字母表達式,並讓同學們討論爲什麼分母不能爲0,讓其明白其中的道理,板書:a b=a/b.

第6層,嘗試練習。先試做“試一試”的題目。反饋時讓學生說說是怎麼想的?

接着讓學生獨立做練一練的兩組題。第一題要讓學生比較一下每組的上下兩題有什麼不同,進一步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第二組繼續讓學生說說是怎麼想的。

三、鞏固新知。這一環節共安排5組習題。

1、做練習八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在小組裏說說,再指名口答。

2、做練習八的第二題。獨立填寫,集體訂正。

3、做練習八的第三題。讓部分學生說說是怎麼向的。

4、做練習八的第四題。要讓學生說出題中的問題有什麼不同。

5、做練習八的第五題。讓學生聯繫分數的意義填空,再引導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列出算式。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麼收穫和感想?先讓學生說一說,老師在適時補充: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其實數學上很多知識之間都是有聯繫的,同學們不但要會做題,更要思考這些知識間的內在聯繫,這樣你就會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