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搭配中的學問》的說課稿

說課稿1.75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搭配中的學問》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搭配中的學問》的說課稿

《搭配中的學問》的說課稿1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搭配中的學問》。美國華盛頓圖書館的牆上寫有這麼一句話:從書本看到的,你能記住10%;親耳聽到的,你能記住20%;而親身經歷所得到的,你能記住80%。爲了讓學生能從教學實踐中主動獲取新知,這節課我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設計了“玩”中學、“做”中學、“樂”中學的多樣活動。

一、領悟教材編寫意圖,把握課程三維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中特別強調要加強實踐活動,《搭配中的學問》是三年級上冊的四個專題活動之一。本節課的教學重在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這種能力對學生今後的學習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能夠把物體進行簡單的組合,但他們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感性層面,無法做到有序搭配。爲此,我設計了以配菜爲主題的情境教學,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使學生掌握搭配的知識。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搭配的方法,培養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運用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爲此,我根據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和本班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訓練學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聯繫實際、透過配菜,訓練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有序的思考問題,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初步學會解決最簡最基本的排列組合問題,並且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教具學具:課件、(衣服、菜名)小卡片。

二、對教材的創新處理,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教學內容的創新處理——創設生活情境,引發探究慾望

新課程標準指出“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透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爲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的材料與環境”。這是一節實踐活動課。這節課我緊緊圍繞學校“餐廳盒飯配餐”這一情境,透過讓學生配菜,瞭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爲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了招聘服務員、聘配菜部經理的活動。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小組討論、彙報都興致勃勃,參與熱情很高。還有就是:服裝搭配、朋友握手、動物園參觀路線、猜老師電話號碼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達到了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的目的。

2、教學方法的創新處理——關注探究過程,實現自主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願意在活動中學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獲得充分釋放。如在這五個情境中我擬定透過連一連(配餐)、擺一擺、配一配(服裝搭配);做一做(朋友握手)、畫一畫(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用符號、字母等表示出路線的搭配過程)的過程,從搭配材料的數目上力爭體現從簡單逐漸到複雜的過程等一系列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科的靈感,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從而實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師生的互動方式的改革與創新。

總之,在本課中,努力貫徹新課標,本着以學生髮展爲主的`原則,重視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透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感知的學習方式來經歷、體驗搭配中的學問。爲了讓學生掌握搭配的方法及突破學習的難點,本節課採用了課件輔助教學的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實施評價主體多元化和關注個體差異。把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作爲課堂教學的評價內容,力求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體現新課程理念,精心設計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感知搭配

新課開始,我把搭配這個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放置在一個廣闊的生活背景中,透過談話的形式,用輕鬆的與主題相關的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使學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普遍性。於是我用談話引入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並揭示課題:

師:國慶長假小朋友們過得快樂嗎?你們一定品嚐了許多美食,請小朋友們說說看。排骨、魚這些都是什麼菜?土豆、冬瓜又是什麼菜?這麼多的食物,怎樣搭配來吃才能更有營養、更健康呢?對了!在飲食中注意葷素的搭配,才能更有營養,更健康。搭配中有不少的數學知識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搭配中的學問》吧。(板書課題:搭配中的學問)

在這一環節中,圍繞學校餐廳配菜搭配這一主題,我設計了相關的實踐活動。爲在這裏,教師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以同桌二人爲一小組,透過想一想,擺一擺,配一配,記一記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教師只是在關鍵處啓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從始至終參與學習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

活動一:搭配星期一的菜譜

師:學校餐廳開餐了,今天(星期一)盒飯中的菜只限一個葷菜和一個素菜。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菜搭配好,今日菜譜:(課件出示星期一的菜譜)

1)師:星期一的菜譜是怎樣的?廚師對配菜有什麼要求?

(點擊課件出要求:一份盒飯含一個葷菜和一個素菜。)

師:那麼星期一有多少種不同的配菜方法?(邊點課件邊問)

2)學生嘗試解決

3)反饋交流

活動二:搭配星期三的菜譜

(課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譜)

師:一份盒飯只能有一個葷菜和一個素菜。請大家看一看有幾種不同的配菜方法。請同學們自己想一想,擺一擺,配一配,然後在小組中交流,並把配菜方法記錄下來。如有困難的同學請你舉手,或來老師身邊和老師一起合作。如能幫助學校餐廳搭配好全部的菜,你將被聘請爲學校餐廳的服務員。

師小結:透過剛纔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個葷菜和兩個素菜可以有幾種配菜方法呢?(生:有2種)

⑴請同學們想一想、擺一擺、並把配菜方法記錄下來,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⑵在小組中交流討論,選出最好的一份記錄向全班同學彙報。

老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讓學生說一說這兩種搭配方法有什麼異同?然後老師小結:

第一種:有兩個葷菜,搭配時先選一個葷菜,接着把所有素菜分別與它搭配,配出兩種;

再選另一個葷菜,接着在把所有素菜分別與它搭配,配出兩種;

第二種:有兩個素菜,搭配時先選一個素菜,接着把所有葷菜分別與它搭配,配出兩種。再選另一個素菜,接着在把所有葷菜分別與它搭配,配出兩種;(要求每位同學發言後對着全班同學說:你們對我的發言有什麼意見?)

在這個環節要解決的問題是:a、搭配的有序性。透過小組成員說一說:“爲什麼你覺得這份記錄好?”發現: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複、不遺漏。或透過比較有序與無序的兩份記錄發現: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複、不遺漏。b、搭配的兩種不同的方法:用葷菜配素菜和用素菜來配葷菜。如果學生只說出一種搭配方法,老師要引導學生:“有不同意見嗎?還可以怎樣配?”最後老師評價:剛纔這兩個小組的同學說得都挺好,已被聘請爲學校餐廳服務員。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彙報,可能會出現找不全、重複的情況,教師適時引導,使學生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地把每一種搭配都找出來。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有序地進行搭配後,透過四人的小組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後,讓學生根據剛纔得出的答案尋求搭配中的規律,將學生的認識進一步昇華。

活動三:搭配星期五的菜譜

師:看來大家都學會了配菜,後天我店將推出二葷三素的菜,誰能一次配成所有的菜,將被聘請爲學校餐廳配菜部經理。(出示星期五的菜譜)

師:星期五有幾種不同的配菜方法?你是怎樣想的?用什麼方法?

可能出現的情況:a、口述配菜方法b、用乘法和加法:“你是怎樣想的?”2X3是用葷菜來配素菜。3X2是用素菜來配葷菜。3+3用一個用葷菜來配素菜,再用另一個葷菜來配素菜。

師:你們同意xxx同學的配菜方法嗎?

師:透過剛纔的配菜,xxx同學已被聘請爲學校餐廳配菜部經理,請xxx同學領取聘書。

(重視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透過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充分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3、運用知識,拓展搭配

在配菜搭配結束後,爲了給學生一個綜合運用新知識的空間,我讓學生用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比如:服裝搭配、與朋友握手、設計動物園參觀的路線,是學生身邊經常發生的事情。使練習充滿了情趣,用生活激活了學生的記憶,鞏固了所學知識。課末談本次學習的感受,將課本知識轉化爲個人能力。這樣使學生不僅拓展了知識,同時實現了學科間的整合。

活動一:服裝搭配。

1、XX同學當了學校餐廳配菜部經理,他的媽媽可高興啦!並帶他去買新衣服,你看(課件出示圖片)衣櫃裏放着二件上衣和2件下裝,她應該怎樣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擺一擺、配一配,怎樣想才能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呢?四人小組交流方案。然後指名回答。(透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進行鞏固,使學生透過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出搭配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獲得充分釋放。)

活動二:朋友握手

剛纔XX同學穿上漂亮衣服到了公園,碰到朋友們,三個人見面他們很友好的每二個人握一次手,三個人一共握幾次手呢?

師:四人小組中分別扮演自己的角色,實際握一握手,看看一共要握幾次。怎樣才能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呢?(師巡視指導,小組彙報,出示課件驗證。這樣做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科的靈感,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活動三:動物園參觀路線。

師:同學們今天在課堂上都有非凡的表現,學會了不同的搭配方法。爲了獎勵大家,本週末將帶大家到動物園去參觀。願意嗎?(出示課件:由學校到動物園的路線圖。)

說一說:圖中你獲得了那些數學資訊?

反饋交流:共有幾條路可以走,你用的是什麼方法?你是怎樣思考的?

師:剛纔這位同學的回答你聽明白了嗎?每條路既沒有路名,又沒有其它標誌,同學們很難把路線表述清楚,你有好辦法嗎?

生:標上路名,或者用字母、數字來代替。(課件出示標出)

數一數:指導學生“用字母表示搭配過程”的方法,學生數後在小組交流,教師板書:

A→CA→DA→EB→CB→DB→E

(使學生了解到去動物園一共有6條路可以走)

4、全課總結體驗成功

⑴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到了哪些數學方法?

2、你認爲我們班上哪位同學表現得最出色?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樣?

⑵佈置課外作業: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的搭配現象。

總之,教育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鼓舞和喚醒,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敢於衝出傳統教育的束縛,讓一個個充滿生命靈性的學生在我們的課堂裏自由的放飛,自由的發展。

《搭配中的學問》的說課稿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數學上冊第26-2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學習有順序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探索規律。

2、方法過程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中事物搭配規律和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體驗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習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學難點:探索並歸納出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會解決實際問題。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今天有許多位老師來到了我們教室和大家一起上課,我想用握手的方式對他們表示歡迎,誰願意幫老師想想辦法,怎樣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呢?

2、揭示課題。

師:下面我們就用這中有序的、不重複、不遺漏的思考辦法來學習新課——“搭配中的學問”。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笑笑的生日

1、穿衣搭配:一件T恤,一條牛仔褲,一條休閒褲,如何搭配出一套衣服?有幾種搭配方法?

2、早餐搭配:

飲料:牛奶 豆漿

早點:麪包 油條

飲料和早點各選一份,有幾種搭配辦法?先自己想想,然後四人一小組交流。

彙報。板書搭配方法,強調有序搭配。啓發說出不同的方法。

3、去動物園的路線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

彙報,再次強調有序搭配,才能不重複、不遺漏。

4、照相的搭配。

5、找搭配的規律。

6、師小結。

三、鞏固練習

1、石頭、剪子、布的遊戲。

2、猜電話號碼。

四、總結

《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知識是組合簡單的知識,但對學生來說,教師不能直接講解乘法原理,於是要求學生在進行搭配時要做到有順序,就能夠保證計數時不重複不遺漏——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因此,爲了突破重難點,我從多方面想辦法:

一、教學設計整體化,內容生活化。

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把我教學內容的例題、課後練習的題目串成一個故事情節,讓學生在幫笑笑搭配衣服、搭配早餐、搭配路線中,讓學生處處感受生活中的數學,處處利用生活中的經驗,處處感到新鮮,處處感到有趣,又處處增長知識。學生不僅玩得高興,而且也學得開心。

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衣服搭配、早餐的搭配、路線的搭配是學生身邊經常發生的事情,透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透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從無序思維過渡到有序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明晰化、條理化,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爲了讓學生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我讓學生先動手操作,然後到黑板上進行展示,再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然而,本節課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不少問題:比如,學生彙報時,沒能多找一些學生彙報,應該讓學生在多種方法的比較中自己發現如何有序搭配的方法、對於組合規律的拓展沒能講解透徹,少數學生仍是一知半解,還應多舉例分析,多讓學生自主探索。

《搭配中的學問》的說課稿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實踐活動課《搭配中的學問》。

教學目標:

1、在搭配活動中,初步掌握搭配的規律,訓練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透過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掌握搭配的方法。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的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能夠進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有序的思考問題,做到即不重複又不遺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搭配。

1、談話匯入:同學們,老師的家鄉位於連綿起伏的小興安嶺腳下,碧波盪漾,溢彩流光的黑龍江畔,鬱鬱蔥蔥、層巒疊翠的森林裏。這裏一年四季景色優美,有春季的雪中花,夏季的清涼池,秋日的五花山色,隆冬的`潔白世界。這裏物產豐富,可以說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一座美麗的大花園。

師:老師就來自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你們想去嗎?(想)

師:好,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老師的家鄉看一看。

2、感受搭配。

師:爲了避免同學們在旅途時飢餓,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可口的食物(出示課件)要想在旅途中即不渴又不餓,我們把這些食物進行合理的搭配;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請同學們以同桌爲單位進行討論,並在記錄卡上做好記錄。請同學們比較這幾種搭配方法,哪一種更好一些,爲什麼?

生:說理由。

3、引出課題:他這樣搭配即做到了按一定的順序,又不重複,不遺漏。這就是本節課所要研究的內容——搭配中的學問。(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索搭配。

1、服裝搭配。

既然是一個班級去旅遊觀光,在穿着上就即要整齊美觀,又要舒服。(出示課件)這是老師爲你們精心準備的五件服裝。我們同學能夠把所有的不同穿法都搭配出來嗎?

生:能。

師:好,不要着急!你們看在每個小組的材料袋中老師爲大家準備了一些操作學具。先聽聽要求:組內同學先認真的研究一下,怎樣搭配,併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分工合作,開始行動吧!

2、發現方法。

師:下面哪個小組的代表願意把你們的搭配方法介紹給大家。

生:彙報

生1:我們小組是從衣服入手,爲了更加直觀,我們採用連線的方法。(用每件衣服分別和兩條褲子進行搭配。)

生2:我們小組是從褲子入手,採用了用字母表示的方法。(用每條褲子分別和三件衣服進行搭配。)

生3:……

小結:這樣搭配即做到了按一定的順序,又不重複,不遺漏。

三、聯繫生活、正確搭配。

1、觀察路線圖。

從蘿北到太平溝有幾種不同的路線可走。請看路線圖(出示課件:蘿北到太平溝路線圖)

2、搭配路線。

師:請同學們同桌爲一組,搭配一下從蘿北到太平溝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路線?

生:彙報。(六種方法)

師:同學們還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來記錄搭配的路線嗎?(字母、數字等)

生比較:由車站——收費站——延興——太平溝這條路最近,我們就選擇這條路線吧!現在就去欣賞太平溝的美麗景色。(出示:太平溝風光錄像)

3、發現規律。

師:同學們再次遊覽了太平溝風光,在這一日遊中遇到了三次需要搭配的問題(出示課件:食物、服裝、路線)。現在我們就來觀察一下,搭配時除了要按一定的順序外,在搭配方法的數量上有沒有規律呢?

你這麼快就有答案了!別急,給其他同學一些思考的時間好嗎?

(生思考、彙報)

生彙報

生1:我是用3×2知道了有幾種方法。

生2:我是用2×3知道了有幾種方法。

小結:經過這麼多的搭配活動,我們可以用計算的方法知道有幾種搭配方法。這真是一個重要的發現,你們可真了不起。

四、知識拓展、強化搭配。

1、詞語搭配。

觀光太平溝之後,同學們的感想一定不同,請你們再用大屏幕上的詞語連成一句話,(出示課件:詞語搭配)做到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先試一試。(生自由讀)

下面我們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比賽讀,看看哪個小組做到了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而且正確流利,聲音洪亮。

流連忘返

大開眼界

太平溝鄉一遊 一飽眼福

森林公園一行 讓人 回味無窮

物產豐富

龍江寶地 地肥水美

大豆之鄉 真是 遍地糧倉

景色迷人

(恭喜優勝組,其他小組的同學其實也答對了,但要注意提快速度,我們繼續努力好嗎?)

2、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搭配事例。

師:在生活當中你還遇到過哪些關於搭配的問題?你是怎樣搭配的?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搭配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其實還有很多的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每天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善於動腦筋,找規律,就能夠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

六、板書設計:

搭配中的學問

有序

不重複

不遺漏

《搭配中的學問》的說課稿4

一、教學目標

1、聯繫實際、透過配菜,訓練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使學生初步學會解決最簡單、最基本的排列組合問題,並且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聯繫實際、透過配菜,訓練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解決最簡單、最基本的排列組合問題,並且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四、教具準備

課件、投影儀、菜名小卡片。

課堂結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引:國慶長假小朋友們過得高興嗎?必定品嚐了許多美食,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嗎?

問:排骨、魚這些都是什麼菜?土豆、冬瓜又是什麼菜?

(根據學生的回答的情況做相應的調整,如果不明白教師啓發學生分清葷菜和素菜。)

問:這麼多的食物,怎樣搭配來吃才能更有營養、更健康?

師:對了!在飲食中注意葷素的搭配,才能更有營養,更健康。搭配中有不少的數學知識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搭配中的學問》吧!請小朋友把書翻開26頁。

(出示課件:課題並板書課題)

自由回答

生:葷素的搭配才能更有營養,更健康。

使學生明確:葷菜與素菜之間的區別,爲“配菜”做好鋪墊。

瞭解在飲食中要注意合理的搭配。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新知。

1、 搭配星期一的菜譜

(出示星期一的菜譜)

1) 問:學校餐廳開餐了,星期一的菜譜是怎樣的?

問:廚師對配菜有什麼要求?

(點擊課件出要求:一份盒飯含一個葷菜和一個素菜。)

問:那麼星期一有多少種不同的配菜方法?(邊點課件邊問)

2) 學生嘗試解決

3) 反饋交流

a、你有多少種不同的配菜方法?有不同意見嗎?

b、你是怎樣搭配的?有沒有不同意見?

4) 板書(用不同顏分葷菜和素菜)

白菜 白菜

肉丸子 或

冬瓜 冬瓜

(使學生明確無論是葷菜配素菜還是素菜配葷菜都只有兩種不同的配菜方法。)

2、 搭配星期三的菜譜

(出示星期三的菜譜)

引:小朋友們搭配得真好!星期三有幾種葷菜?幾種素菜?

師:仍然按照一份葷菜和一份素菜的搭配,又有多少種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1) 請同學們自己想一想,擺一擺,配一配,並把配菜方法記錄下來。

2) 四人小組共同討論交流,選出最好的一份記錄。

3) 反饋交流

問:哪個小組先說?

(發言的同學問一問:你對我們的發言有什麼意見?)

請小組代表帶上記錄用投影的方式邊看記錄邊發言。

要解決的問題:

a、搭配的有序性。 透過小組成員說一說:“爲什麼你覺得這份記錄好?”發現:搭配要按必定的順序,才能不重複、不脫漏。或透過比較有序與無序的兩份記錄發現:搭配要按必定的順序,才能不重複、不脫漏。

b、搭配的兩種不同的方法:用葷菜配素菜和用素菜來配葷菜。情況:如果只說出一種搭配方法:引導“有不同意見嗎?還可以怎樣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