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推薦】二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3篇

說課稿5.15K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二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3篇

二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辨認方向》是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設計的活動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繫,爲學生提供了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爲後續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要讓學生能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對於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增加參與、體驗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

教學目標:

1. 在學生學會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新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3.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2.會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

三、說教學設想

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藉助多媒體創設有效的活動情境,促使學生理解深化四個新方向。

2.爲了讓學生更好的辨認八個方向,我設計了做“方向板”的活動,順勢利用“方向板”做實踐性練習。

3.爲了區分圖上方向和生活中的方向,我設計了在教室裏做一個大的方向板活動。

四、說教學準備

課件、方向板。

五、說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流程主要有以下以下 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 匯入新課

我首讓學生我們上節課學過哪些方向?再說一說自己的東、南、西、北方向分別是誰。

(二)實踐探究 激趣解疑

活動一:辨認平面圖上的方向。

1.觀察情景圖,複習四個方向。

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先請學生說一說:看平面圖的方法,隨機在黑板上畫方向標。然後讓學生彙報。

2.引出新方向

引導學生觀察動物園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學生的說法可能不一,有的可能說,動物園在學校的北面。有的可能說,動物園在學校的東面。教師可以藉機提出疑慮:“動物園又不會走,怎麼一會兒在這,一會兒在那兒呢?動物園到底在學校的哪個方向?你們好好想一想,想好後和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髮現:動物園在學校的東面和北面之間的位置,並鼓勵學生自己給東、北之間的方向起名字,從而瞭解到生活中的東北方向。進而指出:東與北之間的部分都叫做東北方向。

接着教師請學生在小組裏交流圖書館、少年宮、電影院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學校的東南方向有什麼?怎麼找東南方向?(先找東,再找南,之間的部分就是東南)

教師讓學生觀察圖書館、動物園、少年宮、電影院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給新認識的方向起名字,學

生親身經歷了認識生活中客觀事物的過程,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知識,注重了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的探究。

(三)聯繫生活 玩中強化

活動二:製作方向板

這樣不僅可以區分方向板上的8個方向和生活中的8個方向,而且對於四個新方向一目瞭然。再利用它做一些實踐活動的練習,從而體會到方向和位置一樣,都是相對的。要找好中心點才能確定方向。進而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反應能力。

活動三:把你的方向板和教室的方向保持一致,同桌或小組間進行你問我答的遊戲活動。

(四)聯繫生活 拓展應用

出示中國地圖,先來找找首都北京在哪裏?

我們的家鄉大致在北京的( )方向,實際是以北京爲中心,我們可以在那畫一個方向標,從而使問題一目瞭然。再找吉林、遼寧、四川分別在北京的( )方向。

(五)師生整理 體驗收穫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讓學生談兩點:

1.談收穫,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會了什麼。

2.讓學生自我評價,比如,問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說板書:

辨認方向

二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下冊48—49頁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用乘法口訣求商是數學計算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整個計算領域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掌握用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教學時呈現“56÷8”的計算思路,留出空白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56÷7”,再在主題圖“歡樂的節日”中提供兩組素材,引出“49÷7”“27÷9”,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透過以上教學,使學生真正掌握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並形成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技能。

(三)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2、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除法的求商。

3、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利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2、進一步掌握關於除法的基本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法學法

1、利用已有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算理,讓學生透過自我探究、討論、交流等方法掌握計算方法。

2、重點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把探究的機會留給學生。

3、透過多層次練習鞏固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再現舊知,做好鋪墊

1、組織口算練習。

4×55×87×99×4

7×36×89×58×8

7×83×69×96×7

2、組織將口訣補充完整。

()八五十六三()二十一

六()五十四七()六十三

二()一十八()七二十八

(複習乘法的相關口訣,爲學習除法的求商作鋪墊。)

(二)自主探究例1,獨立求商。

1、談話,引入新課:“六一”節快到了,明明和小夥伴在老師的帶領下忙着佈置教室呢!可是她們遇到了一些數學問題,大家幫他們解決好嗎?

2、教學例1

(1)出示教材中的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誰來說說他們遇到了什麼問題?

(2)引導學生解決該問題,並列出算術:這個問題大家能幫明明解決嗎?應該怎樣列式?

板書:56÷8

(3)引導學生得出除法的商,並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想法:56÷8,大家知道得多少嗎?可以怎樣思考得出它的商呢?

讓學生計算出商,先和同桌進行交流,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因爲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多讓一些學生起來說說想法。

板書56÷8=7

(4)引導學生解決另一個問題。

圖中,一個小朋友還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要掛7行呢?你能解決嗎?試一試,學生獨立列出算式,自行得出答案。說出自己的計算結果,並把求商的過程跟大家說一說。

3、小結: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不僅幫明明解決了數學問題,而且還進一步學會了利用乘法口訣來求商。在以後的除法計算中,只要大家能夠熟記口訣,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結果了。

(三)、學習效果測評。

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49頁“做一做”,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再說一說是怎樣求得商的。組織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50頁第1、2題。(透過練習鞏固用乘法口訣求商)

二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發展從情境圖中獲取資訊、提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設計

(一)談話匯入

師: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做了一個家庭理財調查,你們都調查好了嗎?

(前一天發給學生如下的調查表。)

本月家庭理財調查表

爸爸收入

媽媽收入

家庭生活費

計劃購買商品

元的

(評析 本環節旨在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做這個調查要幹什麼”引起學生對本節課的極大關注,爲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生:調查好了。

師:誰把自己調查的情況說給大家聽聽。

生1:媽媽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費是10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4000元的.電腦。

生2:媽媽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費是1200元,

劃購買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媽媽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費是9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調。

師:這幾個同學們做的調查非常好!有!有個叫小剛的同學也回家做了一個調查,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二)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屏幕顯示:小剛的媽媽說:“我的收入是412元。”小剛的爸爸說:“我的收入是586元。”小剛的媽媽說:“我們家每月的生活費是780元。”)

師:看到這裏,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1:小剛的爸爸比媽媽多收入多少錢?

生2:他們共收入多少錢?

生3:小剛家每月還剩多少錢?

師:你能估算出小剛家每月大約節餘多少錢嗎?小組討論後,自己解答。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你的估算結果?

師:同學們這麼快就估算出來了,那麼你們能實際算出小剛家每月可以節餘多少元嗎?請同學們做在練習本上。

(找一生說答案,全班訂正。師板書:412+586-780=998-780=218(元)。)

師:小剛家也有一個計劃。你們想知道嗎?

(看屏幕:小剛的媽媽說:“我想用節餘的錢買一臺價格是620元的洗衣機,幫媽媽算一算,需要攢幾個月?”小剛做思考狀。)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助小剛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能。

(評析課件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好勝心很強,對幫助小剛解決問題個個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積極思考的狀態中。)

師: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生1:620-218=402 402-218=184 攢3個月

生2:218+218=436 620-436=184 攢3個月

生3:218+218=436 436+218=654 攢3個月

師:透過討論,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決了問題,看看小剛說什麼?

(評析本環節的設計初衷是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由於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蔘與,課堂氣氛熱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算式,看看它與我們前兩節課所學的內容有什麼不同?

生:我們前兩節課學習的是連加、連減,而這個算式裏有加有減。

師:你觀察得可真細心。像這樣一個算式中有加有減,而且每個數都是三位數,這樣的運算我們就叫它“三位數加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三位數加減混合運算)剛纔,兩名同學用了不同的方法計算,你想提醒同學們在脫式或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生:豎式計算時要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生:要看是不是進位或退位。

師:你想得真周到。

生:脫式計算時,要從左往右算。

師:(小結)大家的建議都很好,很合理。我們來整理一下:脫式計算時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有括號先算括號裏的;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注意是否有進位或退位。不論用豎式還是脫式,我們都要細心計算,規範書寫。

(三)理解應用

師:老師也爲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感到高興,現在你就是你們家的小管家,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購買計劃中的商品,用每月節餘的錢,需要攢幾個月。數據多的同學可用計算器幫忙,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請小組成員或老師幫忙。

(評析此環節旨在鞏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果單純地出一道題,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但讓他們計算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了。另外,可以讓學生使用計算器,他們感到很高興,繼續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

(三)回顧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同學們用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答了問題,同時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財計劃,並掌握了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同學們的課上得非常好。

教學反思

課前,我先讓學生回家做一個調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起對本節課的極大關注。課堂上,學生精神高度集中,爲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幫小剛解決問題時,學生情緒高漲,因爲這就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只是平日從不參與,這次讓他們自己當“管家”,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就激發出來了。課堂上,小組討論氣氛熱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讓我爲之一振。由於取材於生活,學生感到很熟悉,因此表達起來非常流暢,把一個理財計劃說得井井有條。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的知識,相信將會令他們終身難忘。這節課,我感到學生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中,並不感到枯燥乏味,因爲問題情境很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並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我自己認爲這節課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目的,但由於學生的差異,個別學生的思考速度跟不上小組的討論,因此就乾脆放棄。另外,雖然在課前,我強調是近幾個月內的計劃,有些學生在計算時才知道要攢8~9個月,這樣在計算時就耽誤了時間。

透過反思,提醒我在今後備課中要關注每個細節,努力提高自身教學以及處理事件的能力,以便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更上一層樓。

案例點評

本課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1.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創設“買洗衣機”的情境,緊密聯繫了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感到非常熟悉、親切。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家庭的“理財”計劃中,使學生在理財的過程中,探索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使他們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百以內加減法已經爲學生萬以內加減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本節課,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透過小組合作交流,體現算法多樣化。學生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本節課還注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了熱情的幫助,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課堂中在充分讓學生合作探討的同時,要注意合理搭配每一環節的時間,把握住重點內容進行教學。

學生已經在一年級學習了百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本冊第六單元又學習了萬以內數的加減法。本節課在此基礎上,創設了“買洗衣機”的情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提倡方法多樣性。然後,再讓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本節課創設的“買洗衣機”的情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素材,學生感到非常熟悉。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家庭的“理財”計劃中,使學生在“理財”的過程中,探索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會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知識面比較豐富,對教材中的情境非常熟悉,幫小明解決問題時,學生情緒高漲,因爲這就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只是平日從不參與,這次讓他們自己當“管家”,學習興趣一下就激發出來了。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濃厚,敢想、敢說、敢問,思維活躍。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小組成員按每組4人進行合理搭配,有利於合作交流。課堂上,小組討論氣氛熱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知識,相信將會令他們終身難忘。

本課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問題

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創設“買洗衣機”的情境,緊密聯繫了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感到非常熟悉。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家庭的“理財”計劃中,使學生在理財的過程中,探索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使他們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解題策略多樣化

百以內加減法已經爲學生學習萬以內加減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本節課,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小組合作交流,體現解題策略多樣化。學生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透過解決“買洗衣機”這一問題,讓學生學會3位數的加減混合運算,並獲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着重體現了以下四個方面:

一、體現問題性

問題是開啓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匯入時,我說:“願意幫忙解決買洗衣機的問題嗎?”這種探討問題的資源來自於學生,縮短了數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

二、體現體驗性

本節課透過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透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活動與創造,這樣所學的知識記得深,記得牢。

三、體現合作性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着眼點。本節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4人小組合作探索“每月節餘的錢需要攢幾個月可以買一臺620元的洗衣機?”這個問題,在合作中小組長對組員的任務進行分工、安排;記錄員及時記錄每人的思考情況;發言員把小組中的想法在全班中反饋。學生在合作中體現了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探討氛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四、體現解題策略多樣化

解題策略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鼓勵學生多角度多策略解題主要包括下面三方面:(1)尊重學生獨立思考;(2)學生表達多樣化;(3)解題方法多樣化,但不是讓學生掌握多種解題方法。本節課中,我尊重學生自己的方法,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學得生動活潑,大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創新的火花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