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有關數學說課稿3篇

說課稿1.18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數學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數學說課稿3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今天我將要爲大家說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減法第一課時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㈠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略

㈡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並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

在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及運算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師生合作,聯繫實際,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感受加法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㈢教學重點:有理數加法法則。

㈣教學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下面,爲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㈤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於本節課的特點,應着重採用活動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㈥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理論:記憶加法法則;

2、實踐:足球賽記分動筆動手;

3、能力:加法運算能力

㈦教學準備:課件或章前足球賽圖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孕育新知

活動一:觀摩足球賽:

足球比賽中贏球個數與輸球個數是相反意義的量.若我們規定贏球爲“正”,輸球爲“負”.比如,贏3球記爲3,輸2球記爲-2.學校足球隊在一場比賽中的勝負可能有以下各種不同的情形:

(1)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贏了2球,那(3)(2)=5.①

(2)上半場輸了2球,下半場輸了1球,那麼全場共輸了3球.也就是(-2)(-1)=-3.②現在,請同學們說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場贏3球,下半場輸2球,全場贏球,也就是

(3)(-2)=1;③

上半場輸了3球,下半場贏了2球,全場輸了1球,也就是

(-3)(2)=-1;④

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不輸不贏,全場仍贏3球,也就是

(3)0=3;⑤

上半場輸了2球,下半場兩隊都沒有進球,全場仍輸2球,也就是(-2)0=-2;

上半場打平,下半場也打平,全場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⑥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活動二:現在我們大家仔細觀察比較這7個算式,看能不能從這些算式中得到啓發,想辦法歸納出進行有理數加法的法則?也就是結果的符號怎麼定?絕對值怎麼算?

這裏,先讓學生思考2~3分鐘,再由學生自己歸納出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爲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活動三:

應用舉例變式練習

例1計算下列算式的結果,並說明理由:

(1)(4)(7);(2)(-4)(-7);

(3)(4)(-7);(4)(9)(-4);

(5)(4)(-4);(6)(9)(-2);

(7)(-9)(2);(8)(-9)0;

(9)0(2);(10)00.

學生逐題口答後,教師小結:

進行有理數加法,先要判斷兩個加數是同號還是異號,有一個加數是否爲零;再根據兩個加數符號的具體情況,選用某一條加法法則.進行計算時,通常應該先確定“和”的符號,再計算“和”的絕對值.

解:(1)(-3)(-9)(兩個加數同號,用加法法則的第2條計算)

=-(39)(和取負號,把絕對值相加)

=-12.

活動四:教學22頁例1、例2(詳見課本)

三、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活動五:練習:23頁1.2

四、歸納小結,昇華新知

同學們分組討論,學習了哪些知識?並交流。

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爲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五、迴歸實踐,再用新知

作業:31頁:課外作業選做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又能夠使學生獲得基本技能!

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題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在掌握了它的特徵的基礎上學習的,它是進一步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知識之一。因此,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探索過程,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後繼學習的重要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教材的編排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基礎上學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動手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來計算面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按照新課程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經歷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公式。(說明:這裏強調“過程”,即:讓學生親身經歷三角形面積公式探索與獲得的'過程,而不是要教師直接把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方法講明給學生,讓學生處於接受的狀態。這樣設計,符合了新課程學生的現代學習觀。)

(2)透過多種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3)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學習活動,透過圖形的拼擺,滲透圖形轉化的數學思想,在探索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會根據公式進行計算。難點是理解三角形的底、高和麪積與拼合而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麪積之間的關係。

四、說教法學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課的教學採用:

1、實驗法

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比聽教師講解新知識記憶更加深刻,興趣更加濃厚。因此,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時,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

2、課件演示,配合啓發。

學生動手實驗,交流彙報之後,再看課件演示,教師給予點撥,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理解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揭示課題

1、請學生回憶並指名學生說明上節課同學們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過程。(設計意圖:要求學生完整地說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並繼續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計算面積,爲新知識的學習作好鋪墊。對於表達不清楚、不完整的同學,教師顯示課件,啓發其完整的表達,並給予鼓勵。)

2、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三角形的面積

(二)探索新知

出示問題:怎樣把三角形的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

1、小組合作,動手拼擺,填寫實驗報告單。(說明:學生準備直角、鈍角和銳角三角形各兩個,且兩個直角、兩個鈍角和兩個銳角三角形的形狀分別完全一樣。設計意圖:教師爲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創設了一個問題情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之中感悟出“形狀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是拼擺的前提,透過學生親手拼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也有助於“用兩個形狀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等概念的建立。)

2、小組代表彙報實驗成果,並演示拼擺的操作過程,說明拼擺的方法。“我的發現”這一欄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大膽地發言,說出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教師給予鼓勵。(設計意圖:讓學生彙報實驗成果,教師給予表揚肯定,使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設定“我的發現”這一開放性的問題,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3、課件演示三角形拼擺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動手拼擺,再播放課件演示這一順序必須把握好。先讓學生自由做實驗,有利於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自由發揮,而不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彙報實驗成果之後,再觀看課件演示,這就更形象、更直觀,更生動的展現了圖形拼擺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4、小組合做,討論問題(課件出示問題)。

問題: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

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

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

學生藉助手中的圖形討論問題。

小組代表彙報討論學習成果。

教師結合課件補充,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討論、交流中發現三角形的底、高和麪積與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麪積的關係,幫助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三)鞏固拓展

1、課件出示兩道基本題的練習。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指名學生上黑板板演。

課件演示規範的板演過程。(設計意圖:基本題的設計,鞏固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

2、課件出示兩道拓展題的練習。(判斷題,可以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完成。“解決問題”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三角板,實際動手量出三角板的底和高,再計算面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利於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提到。)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經過大家親自實驗,歸納推匯出了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公式,真了不起!但請大家仔細想想,這節課,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設計意圖:一堂課的學習,不能讓學生產生錯覺,認爲把本節課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產生了疑問,纔會積極地去探究。)

六、說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字母表示:s=ah÷2

數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教材先讓學生認識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再讓學生經歷按指定的比把一個簡單圖形放大和縮小的操作過程,藉助圖形的直觀變化,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比例的內涵。同時教材將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貫穿整個單元的始終。這樣的安排,既突出體現了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利於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協同發展,也能爲以後學習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圖形的相似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比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過程與方法的目標:透過觀察、理解,動手操作體驗圖形擴大或縮小的過程;掌握圖形擴大或縮小的方法。

情感目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3、教學重點:

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縮小。

4、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二、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中,利用長方形圖片放大的具體情境匯入,讓學生直觀感受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中安排了一些有利於學生探究的觀察、操作、交流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引導學生透過分析,以及數據的比較,體會圖形的相似,感受圖形放大和縮小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設計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間,增強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的學習之前,學生對於比的意義和性質以及有關平面圖形等內容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而且學生對於圖形的放大與縮小並不陌生,對生活中應用放大與縮小的實例也有一定的瞭解,如:洗照片、放大鏡等等。但是對於圖形基本形狀不變的基礎上進行放大或縮小的具體方法不明確。課前已經自學了相關內容,對圖形按相同的比放縮有初步的認識。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結構,教學中主要採用情境匯入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讓學生自主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並以同桌爲小組進行交流討論。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景,並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地觀察、分析、思考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動手操作指導,讓學生積極參與討到討論和交流活動中來,增強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四、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

首先讓學生思考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再出示兩張圖片:一張很小,看不清楚,放大就能看清楚;另一張很大,也看不清楚,縮小才能看清楚。

這一環節中首先以談話的形式對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知識進行復習,再讓學生從兩張圖片的放大和縮小中初步感受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再感知把圖形放大和縮小是有一定規律的,到底存在什麼變化規律?既引入新課,又激發了學生探索求知的慾望。

(二)自主學習,探索發現

首先出示由一張圖放大後得到的兩張圖,讓學生體會相似,感知放大現象。再出示放大前後長方形長與寬的數據,引導學生髮現:長方形圖片放大後與放大前相比,長和寬都是原來的2倍,讓學生認識圖形的放大。接着透過把長方形畫按1:2的比縮小,使學生初步理解什麼是圖形的縮小。然後透過教學把長方形按比例放大和縮小,讓學生理解按幾比幾的比放大或縮小的含義,說出放大或縮小後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和原來的關係,各應該畫多少格,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放大或縮小後的圖形。最後引導學生把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進行比較,透過交流,使學生認識到放大和縮小是圖形的各部分按指定的比發生變化,而且這個比是不變的;放大前後或縮小前後的圖形形狀沒有變,只是大小變了。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透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的意義,並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比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達標檢測

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九第2題,在畫一畫過程中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畫圖過程,畫完後再及時讓學生說根據什麼來畫,及時引導學生反思、總結。這樣學生在思考後操作,在操作後再思考,讓學生形成技能,養成勤于思考、關於思考的學習習慣。

(五)總結評價

首先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應用圖形放大和縮小的例子,再整理圖形放大和縮小後相關知識。

在學生有了實際畫的經驗後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用到圖形放縮知識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的聯繫,進一步感受相似形的實際意義。在自由交流中對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標籤:數學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