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三個兒子第一課時說課稿

說課稿1.87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個兒子第一課時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個兒子第一課時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十三課《三個兒子》,我教學的是本課第一課時的內容。我先分析教材,然後從教學目標、教法學法、重難點、教學過程與板書設計這些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分析教材(首先,來談談我對課文的解讀。)

兒子,這個字眼在媽媽的心裏是神聖的。可是,媽媽這個字眼,在兒子的心裏是怎樣的呢?我們感動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而大力讚揚母愛的時候,是否應該引導孩子們讀讀“黃香溫席”、“臥冰求鯉”這些頌揚子孫孝心的文章呢?

本課中三個兒子面對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只有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沉甸甸的水桶。難怪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因爲他深知:這個沒有什麼特長的兒子卻能幫媽媽幹活,他纔是真正的兒子。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淺顯的文字中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爲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教學時,我沒有給二年級的孩子們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說文章內容,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這個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就可以了。

這篇課文在串連前後兩組教材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方法的小結運用,又將對下一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多讀多想,讀通課文”作好鋪墊。

二、學習目標

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學習目標:

1、方法性目標:

獨立閱讀課文,基本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能夠識記本課的6個生字。

2、情感性目標

讀懂故事,理解老爺爺爲什麼說只看見一個兒子的道理,懂得關心、孝順父母。

3、能力性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思維想象力,訓練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

三、重點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再加之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因此,我把“識記本課生字;透過朗讀體會課文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列爲教學重點。把“弄清老爺爺說的話,培養學生孝敬父母的意識”這個問題作爲教學的難點。

四、教法學法

教法:

談話激趣法:在學生交流身邊的事例基礎上,教師適時談話激趣,拔動學生心中的理智的琴絃,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課堂中,教師的談話也必不可少,或指導、或點拔、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體驗教學法:透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走進課文,當媽媽、當老爺爺、當兒子,透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字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學法:

1、聯繫生活法:

“語文的學習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自身與父母的關係說起,說平日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也談自己幫助父母的一些做法。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我着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這是本課教學設計的特色之一。

五、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爲大家介紹本課的教學過程。教學從以下幾個環節完成:

第一個環節: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透過出示一張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上的人物以及猜測他們的談話內容,匯入本課的教學。然後讓學生自己走入課本,初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圈出生字,自己識字,教師檢查識記情況。對生字的學習,我是採用邊出示拼音和生字邊識記的方法,讓學生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孩子。然後出示詞語幻燈片,讓學生認讀,達到鞏固生字的目的。其中對輕聲詞和“胳膊、晃盪”反覆認讀,對“沉甸甸”中的音變現象加以強調。

第二個環節:多元閱讀,理解課文(在此環節教學,是對課文內容的講解,透過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玩味。並根據課文結構把課文分爲四部分來教學。)

(一)教學1—7段,入情入境,活讀三位媽媽的話

首先,老師對學生識記生字的表現進行真誠的誇獎,並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就使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後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爲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這樣也就非常自然地匯入到了課文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談論自己的兒子的?要求學生用默讀的方法,快速地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字。學生首先會依據自己平日裏所觀察並感受到的媽媽這一角色的特點,去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學生們透過體會,知道對於前兩個媽媽應該是高興、得意、驕傲、自豪的去讀他們的話,而應該用謙虛、平和的語氣去讀第三個媽媽的話。在充分的閱讀實踐的基礎上,我提出了角色扮演的想法,三個大組的孩子分別扮演三位媽媽,我來做記者採訪他們,在充分的閱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正是因爲孩子們繪聲繪色的朗讀,讓我彷彿看見三位媽媽口中的不同的三個兒子(板書),下面的教學沒有按照課文的順序進行,而是先設定了一個懸念。

(二)設定懸念,出示老爺爺的話

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老爺爺的話,提出質疑:“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爲什麼只看到一個兒子呢?他們做了些什麼會讓老爺爺有這樣的想法呢?”

(三)動畫激趣,分析三個兒子的行動

相機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三個兒子的動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三個兒子的行動,並且根據動畫用“一個……一個……另一個”說一段完整的話,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在與課本上的句子進行對比,適時進行第9—11段的教學。

(四)讀中體會媽媽提水的辛苦

這時候再對學生拋出問題:爲什麼只有第三個兒子幫助媽媽提水呢?大多數孩子會說“因爲他體會到了媽媽提水的辛苦”,“爲什麼媽媽很辛苦呢?”“因爲水桶很沉。”“從課文中哪裏可以看出水桶很沉、媽媽很辛苦呢?”孩子可以一下子找到是課文的第八段,進而引出對第八段的教學。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爲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我在這裏設計了一個透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的環節。孩子們在仔細閱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探究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我適時的創設情境,讓孩子把這三位媽媽當成自己的媽媽,如果看到自己的媽媽這麼勞累的提着沉甸甸的水桶,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呢?透過這個補充句子的訓練,既達到了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的目的,又使學生的情感表達更上一個臺階。

最終回到老爺爺的問題上來,突破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纔是真正的兒子。孝順父母的孩子,纔是真正的孩子。

第三個環節: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繼而聯繫實際生活,“爸爸媽媽給了我們最偉大的愛,那我們又能爲爸爸媽媽做些什麼呢?”學生在以文字展開卓有成效的對話後,引導其說出心中的感受將變得水到渠成。讓孩子自己充分的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播放《感恩的心》這段音樂,在音樂中,我利用課件展示一些孝敬父母的實例,讓孩子透過圖片,達到直觀感受,明白原來孝敬父母就是從這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我們在享受父愛母愛的時候,要懂得珍惜,懂得回報,懂得感恩,繼而貫徹了情感性目標,達到情感的昇華。

第四個環節:佈置作業

最後,再讓學生完成彈性作業:回家後,認真地完成一件家務事,把做的、想的寫下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並以此帶動形成家庭“親情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