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說課稿1.25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美麗的丹頂鶴》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本文文字優美,將丹頂鶴寫得栩栩如生,彷彿呼之欲出,引起讀者對丹頂鶴的喜愛,適合朗讀、欣賞。文章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滲透于丹頂鶴的描繪介紹之中,有利於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課文篇幅不長,層次清楚,內容生動,語言通俗易懂,識字寫字量適中,本課教學重點爲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寫字。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丹頂鶴對它們並不陌生,在動畫片中,連環畫中,動物世界中見得不少,但對文字的感悟有一定難度,對課文形象、思想、情感的自我感受、體驗,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二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部首“ 虎字頭、單耳刀” 兩個偏旁,瞭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嵌、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等。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圖文對照來展開合理想象,感受丹頂鶴的外形美和姿態美。

3、透過學習,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喜愛閱讀,在樂讀中懂得丹頂鶴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說教法

1.創設情境。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用圖畫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喚起學生對丹頂鶴美麗的色彩、體形、姿態的感悟,與課文內容產生共鳴,從而使他們如臨其境,極大地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以至其能聯繫生活,入情入境,盡情發揮想像,釋放自己的情感。

2.自主探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主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識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採用多種形式,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朗讀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3.朗讀感悟。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語言優美生動,適合朗讀欣賞,因此在教學中應用較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透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同時對學生的朗讀要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看圖匯入,直奔主題

出示丹頂鶴圖片,讓學生說說這些鳥的頭頂是什麼顏色的?紅色又稱“丹”,紅色的頂叫“丹頂”,所以這種鳥叫——丹頂鶴。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丹頂鶴的有關知識,瞭解他們的學情,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接着引出課題,並讓孩子們提出疑問,提高他們讀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初讀課文,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大意。接着進行自學檢查,分節指名朗讀,檢查學生是否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在檢查的過程中相機正音。

接着讓學生交流初讀課文後的感受,讀懂了什麼?哪些地方沒有讀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解疑。詞義等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合作解決,涉及課文理解的重要問題,設定懸念,放到品讀課文時解決。

(三)創設情景,品讀課文。

第二、三自然段中有四句話具體寫了丹頂鶴的色彩美、形體美、姿態美。這也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分爲以下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個環節: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丹頂鶴美在哪兒?《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生充分自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思考與大家進行彙報討論。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驗課文用詞的準確和語言的優美。這部分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三點:1、引導學生理解丹頂鶴的色彩美。羽毛是潔白的,脖子和翅膀邊兒是黑的,頭頂是紅色的,引導學生想象,丹頂鶴就像是一位穿着潔白婚紗、頭戴紅寶石的高貴的的公主,激發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2、體會用詞的準確、優美。如比較“翅膀是黑的”與“翅膀邊兒是黑的”,讓學生知道丹頂鶴色彩搭配得恰到好處,翅膀邊兒的一圈黑色就像是花邊,起着點綴的作用,如果把“邊兒”一詞漏掉了,丹頂鶴的美麗就要打折扣了。再如比較描寫頭頂紅色的兩句話:第一句它的頭頂就像嵌着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第二句她的頭頂是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透過句子的比較着重理解“鮮紅鮮紅的”,引導學生感受丹頂鶴鮮紅、富有光澤,理解比喻句在句子表達中的作用,進而體會丹頂鶴的高貴、美麗。3、指導朗讀,積累語言。

閱讀教學中,讀書、思考、議論是重要手段。讀是前提,思是基礎,議論是深化。以上環節力求做到這一點。而且,語言及詞彙的積累應該成爲學生的主動行爲,從低年級開始,教師要有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累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掌握一般的積累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積累能力和興趣。

第二個環節: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繼續在自讀的過程中感悟丹頂鶴美在哪兒?這部分教學抓住幾點:1、理解丹頂鶴的體形美。“三長”部分可引導學生做動作幫助理解,體味丹頂鶴體形修長,招人喜愛,再透過圖片進一步感受。2、姿態美。這部分是重點更是難點,教學時讓學生讀準句子後,出示詞語“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然後讓學生在課文插圖中找找哪幾丹頂鶴在引吭高歌,哪幾只在展翅飛翔。接着出示大量圖片,在音樂聲中帶領學生一起欣賞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的各種姿態,讓學生感受到不管什麼姿態的丹頂鶴都那麼美麗動人,理解“無論--------還---------,”“高雅”。高雅這個詞語很抽象,學生必須透過對丹頂鶴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的情態的體驗來感悟,所以,在這裏我應該充分藉助電教媒體等輔助手段再現丹頂鶴動態的美,並讓學生做出“展翅飛翔”的動作,從而讓學生悟出“高雅”一詞的豐富的內涵。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再次引導學生朗讀體會。

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元素,特別是低年級的課堂,學生的情緒很容易被調動起來。在整個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來讀、來感悟。每一個讀的環節都是先啓發學生自讀彙報,教師點撥激勵後再讀,個別讀後再引導齊讀,並注意調動全體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從自讀體會,到齊讀感悟、從感知到理解到內化,指導學生由讀懂到讀出感情,一步一步實施目標,教師主導作用在訓練過程中都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第三個環節:對姿態美的拓展延伸。出示幾張丹頂鶴其他姿態的圖片,如:水中捕食、翩翩起舞、悠閒散步、捕食幼鳥等,讓學生仿造課文用“無論——還是——”說話,既進行了說話訓練,又進一步體會了丹頂鶴的姿態美。

第四個環節:讓學生讀讀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瞭解丹頂鶴是一種侯鳥,每年春、夏、秋在第一故鄉黑龍江的扎龍自然保護區生活,冬天來臨就全家飛往南方江蘇鹽城的自然保護區生活。透過錄像,讓學生感受丹頂鶴在第二故鄉的生活,從而理解無憂無慮的意思,理解丹頂鶴的珍貴和人們對鳥類的保護。有時間的話可以放一下《一個真實的故事》的歌曲和動畫,讓學生了解人們爲了保護丹頂鶴甚至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四)知識拓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開闊視野,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補充知識,丹頂鶴還被人們稱作仙鶴,知道爲什麼嗎?對呀,傳說神仙太乙真人就是乘鶴而來,乘鶴而去。另外仙鶴還是一種長壽鳥,松鶴延年這個詞就是祝福人們健康長壽。

(五)佈置作業。

發給學生一張丹頂鶴的圖片,讓學生根據第二段的描寫給丹頂鶴圖顏色,圖好後給自己的爸爸媽媽介紹介紹美麗的丹頂鶴。一是鞏固知識,二是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專家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我的第一本書》。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我的第一本書》是新課標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這個單元主要講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當中一段難忘的經歷,他會讓我們體悟到人生奮鬥的意義,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與溫情。學習這個單元要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瞭解社會人生。《我的第一本書》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透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活樂趣。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是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文章似是信筆寫來,實際上每一個片段都耐人咀嚼。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對於農村孩子來說,這篇文章更容易引起共鳴;對於城裏的孩子來說,可能覺得離自己生活相距甚遠,但是可以透過文中所描寫的情境,展開想象,去感悟那個時代的生活境況。總之,在教學中,要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境引發體驗,使學生讀有所感,學有所悟,進而思考生活的苦難對於人生的深刻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重點字詞,瞭解、把握課文內容、品味語言。

2.能力目標:激活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含。

3.情感目標: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品評重點語句,滲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

2. 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以我決定本課採用採用合作探討的方法,加上老師的適當點撥。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

學生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對課文的解讀,引導學生感受文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學生自讀,圈點批註。

(四)說教學程序

新課匯入: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麼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可是詩人牛漢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誌不忘,因爲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後,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新知學習:

1.檢查預習,檢查有關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整體感知,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後指名複述課文大致內容,希望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涵。。

3.問題探究,讓學生將難以理解的語句找出來,合作探討,解決問題。

4.暢所欲言,設計問題:讀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難道僅僅是第一本書的故事嗎?這是進一步考查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5.佈置作業

課文小結

回顧本節課的要點,並檢查教學目標是否達標

佈置作業

語文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鑑於《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透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單元之前的象形識字課顯然已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對日、月、火、竹等會意字的組成部分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幾個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透過會意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以及瞭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上。本課出示了11個會意字,並以節奏明快、音韻和諧的韻文形式介紹了這幾個字的構字規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和朗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認了以下幾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明、鮮、塵、尖、滅、力、男、休、手、林、森、從、衆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透過自由讀、對讀、邊拍手邊讀等多種形式反覆讀,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會意字的構成規律,知道他們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漢字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塵的塵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爲達成這些目標,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因爲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但是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並不是完全地放任學生去自由活動,而是在教師有序指導下的自主探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從四方面着手讓學生進行探究:

一、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認的會意字,因爲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所以對於這些字學生很快就讀出並讀準了他們的字音,然後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字有什麼特點,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而日、月、魚、羊則都是我們學過的象形字,透過反覆的認讀,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日月明、魚羊鮮等這些朗朗上口的韻文。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了透過自己的努力,每個小朋友都能掌握識字規律。也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二、結構上的探究

讓學生看看明、鮮、男、森等生字同樣是由獨體字拼成的,他們拼的方法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結構分類,讓學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認一認,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結構,哪些是上下結構,哪些又是品字結構。使生字反覆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同時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三、筆畫上的探究

讓學生探究發現獨體字是不是簡單得相拼,學生很快就發現了一些部首的變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邊人的捺變成了豎,小土塵塵上面的小,豎鉤變成了豎等,再一次讓學生體會了構字規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編出來的韻文兒歌讀讀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四、字義上的探究

新的課程觀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杜威也主張在做中學,因此爲了更好得讓學生理解字義,我讓一高一矮兩個學生上來,高的當樹,矮的坐在樹旁邊,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這是休,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會意字,有讓學生知道了休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畫冒着熱氣的魚和羊肉串,讓學生體會鮮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拿出鉛筆來觀察,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鉛筆頭尖尾粗的特點,這樣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後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課沒有出現的意會字,如採、苗等,讓學生說說字義,透過討論解決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識字、理解字義活動中,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積累學習方法提高自學的能力。

五、拓展上的探究

本課課後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我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我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念成一段小韻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後,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着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着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最後,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表達的空間,有了展示才能的舞臺和自主發現的過程。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二年級上冊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課用淺顯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識,“因爲在宇宙飛船裏,水失去了重量。”也就是失重造成了睡覺、喝水、走路、洗澡這四件事都很奇特、有趣。這些有趣的事情對二年級的學生尤其是我班的孩子具有超強的吸引力。因此,我將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把課文讀好,使他們在瞭解一些航天知識的同時接受語言文字的訓練。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和學段的要求,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和課後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認識“舒”等14個生字。會寫“住”、“件”兩個同偏旁的字。

2、把課文讀通都順,不加字不減字。

3、初步瞭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識,知道太空生活有趣的原因,激發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1、認識“舒”等14個生字。會寫“住”、“件”兩個同偏旁的'字。

2、把課文讀通都順,不加字不減字。

教學難點:

3、初步瞭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識,知道太空生活有趣的原因,激發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四、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學生收集的有關太空的資料。自制生字卡。

五、說教法和學法:

以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以人爲本,着眼於學生的實際,將“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貫穿於教學始終。在教學中我採用精彩的視頻,激發了學生的探知慾望,讓學生說出所見的畫面,從讀課題中說出自己的發現,提出疑問,用不同形式的讀““小組說““模擬宇航員介紹,調動全班學生參與,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談出自己的感受,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在識字中,我先讓學生讀文自主識字,接着由句““詞““字的方式呈現,讓學生再次認讀,體現識字的層次性。接下來讓學生拿出自制的字詞卡互相測讀,尤其以魔方的形式師生互動,識字““組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說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1、播放美麗的太空畫面,讓學生觀看。

(鮮活而精彩的畫面能激發小學生的興趣,感受神奇,產生嚮往之情。)

2、學生自由彙報:你看到了什麼?

(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用語言的形式把看到的畫面表達出來。師尊重他們的個體感受,並鼓勵指導他們說較完整準確的話,激發其說話熱情。)

3、師激情:在茫茫的宇宙中,點綴着無數顆美麗的星球,它們看上去似乎彼此離得很近,但實際上卻相隔非常遙遠。在廣闊無垠的太空裏,藏着無窮的奧祕。看到如此美麗的太空畫面,你想說點兒什麼?指名談感想。師順勢利導:是啊,人人都想去太空遨遊一番,你們猜想一下,在太空中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呢?

4、學生自由說後,師匯入課題:如果在太空生活,許多事情都會變得非常稀奇而且還有點“古怪”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太空生活有關的課文。(板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學生齊讀課題。從課題中你有什麼發現?(學生自由說後)師追問: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學貴有疑,疑而促思。學生產生“想知道”的願望後,才能積極地去發現,去探索,能激發學生去透過讀書探究的迫切願望。)

2、學生帶着問題讀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小組內互相幫助解決。

(自主識字與小組合作的形式相結合,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學習效率。)

3、彙報讀文:採取個人展示讀、小組競賽讀、領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通順。

(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有更多的展示機會,能滿足低段學生好表現的慾望,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去讀書。)

(三)、再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快速找出含生字的句子讀幾遍,師相機出示相關句子,領讀、齊讀,師生共同正音。

2、從上述句中找出含生字的詞,去掉其餘部分,學生認讀生詞。

3、去掉上述詞中其餘部分,只留生字,讓學生認讀並自由組詞。

(由句““詞““字的認讀,根據難度不同,有層次地多次再現生字,讓學生隨文識字,既是新授,又是復現。在讀的過程中,生字不斷復現,自然也就成了熟字。)

4、學生拿出自制的字詞卡,互相測讀。

(生生互動,使課堂呈現出平等、和諧的氛圍,測讀形式更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慾望。)

5、師生合作認字:師拿出字詞魔方,任意翻轉各面,學生開火車認讀。

6、學生再讀文,讀通順,讀流利。齊讀或小組接龍讀。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也是學習活動的合作者。激趣益智的魔方識字和接龍讀書使枯燥的識字教學顯得生機盎然。師生互動讓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

(四)、合作學習,自主記憶: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記字的方法,看誰記的最多,方法最好。

2、學生彙報交流,師適當參與,給以啓發性的引導。如:“飄”字可利用編:順口溜的方式來識記形近字:“有風紅旗飄,金屬做飛鏢,踩水能漂洋,瓜來做成瓢。”從而牢牢地記住本課生字“飄”。

3、仿照“讀讀說說”給生字組詞。

(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肯定他們的個體體驗,以展示才能的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學生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讓識字方法異彩紛呈)

(五)、三讀課文,瞭解大意:

1、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以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書,不束縛、不牽引學生,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閃現與發展。)

2、學生自由彙報,師追問:課文講了幾件有趣的事?

師相機板書:睡覺、喝水、走路、洗澡。

3、再問:你知道這四件事有趣在什麼地方嗎?選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全篇)大聲朗讀。

(六)、指導書寫:“住”、“件”

(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讀寫結合,每節課要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朗讀,動手寫寫。)

1、引導學生髮現怎樣寫好字的方法。如:“件、住”兩字左窄右寬,“能、飄”二字左右大致相等……

2、師重點示範寫,學生認真看,注意速度和力度,不能太慢,也不能用力過大。

3、學生先描紅,後書寫。師提醒:一看二寫三對照。寫前看範字的位置,結構及筆畫差異;臨寫時要一氣呵成,不能寫一筆看一筆;寫完後再與範字對照,力求寫下一個字時有所進步。

(寫字教學,重在寫。掌握好的方法,能使記字、寫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一環節讓學生充分看““想““說,加深印象。教師的範寫與學生的認真觀察,能讓生較快地掌握寫字方法。)

七、說板書設計:

太空生活趣事多

睡覺喝水走路洗澡

住件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均與建築園林、名勝古蹟有關,旨在使學生透過學習這些展示人民大衆創造性智慧,包涵着豐富文化內涵的課文,掌握說明文和小品文的相關知識,開闊眼界,提高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激發他們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橋之美》爲自讀課文,位於講讀課文《中國石拱橋》之後。兩篇課文同是寫橋,但《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橋樑專家,而《橋之美》的作者吳冠中是畫家。他們分別從科學的角度和藝術的角度來寫橋。《中國石拱橋》已使學生初步瞭解了橋的歷史、形式、結構等知識,本文則重在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品味欣賞文中的橋之美。

二、教材內容的理解

《橋之美》是一篇美學小品,語言具有強烈的畫面感與抒情般的感染力。吳冠中先生將橋置於一個個構圖框中,發掘出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不同美學效果,給人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課文由橋的詩境美引出橋在繪畫上的形式美,再將橋自身的結構美與它的構圖美作對比,肯定強調了橋之美美在構圖,美在它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美學作用。接着以詩意的語言具體描繪了不同的橋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諧優美地融合的幾幅畫面。得出結論:“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三、學生情況的分析

當今的初中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個性鮮明,但是,大量的資訊使他們在接收時大塊朵頤多過細品慢賞,常常忽視周圍事物的美,對傳統文化的體會也不深。

教學時要結合教材,引導學生用新的審美視角去發掘美、品味美,開闊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學目標的設定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將教學目標分爲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大類,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要求,結合教材依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把握課文內容──橋之“美”美在哪

⑵ 形象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3、情感目標

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上述的分析,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一、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二、品味形象優美的語言。其中第一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

六、教學課時的安排

一課時

說明:本文是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爲自讀篇目。

【促進發展說教法】

要把課改真正地落到實處,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三個原則:

一、教,就是和學生一起學,重視學情的調查和學法的研究,教學相長;

二、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真正地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品味感悟,主動獲取知識,教師的任務是創造與課文相適應的課堂氛圍,並相機給與指導和啓發

三、教師不要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強加於學生

因此我確定教學方法如下:

1、比較閱讀法

《橋之美》位於《中國石拱橋》之後,兩篇文章作者的身份不同,寫作的角度也不同,透過比較既可以複習上一篇課文又可以自然匯入本文,大致把握本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即能有意識地去感知科普說明文與美學小品語言的區別,並啓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所以我採用比較閱讀法來匯入課文,具體做法如下:

⑴ 比較兩文作者的不同身份及由此產生的不同的寫作角度。

⑵ 抓住本文中心句比較兩文內容上的不同。

⑶ 比較兩文的語言。

2、語境解讀法

《橋之美》的語言畫面感很強,修辭靈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學習的重難點。因此在具體賞析課文時我選擇採用語境解讀法,使學生結合語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覆誦讀,整體把握,最終使學生既欣賞了橋之美又學習了語言之美。具體操作如下:

⑴ 在比較閱讀基礎上抓住文眼來析讀

文章的開篇部分往往有最簡練的文字作文眼來統攝全篇或交代線索以貫穿全文。本文題目中的“美”即爲文眼,析讀時引導學生順着“美”字將文中畫面一幅幅鋪展開來。

⑵ 誦讀、賞析、品味、想象。

⑶ 透過替換、刪除描寫的詞語、或更改修辭方法,細加推敲品讀,進一步把握文中語言的魅力

3、分組討論法

三、提高能力說學法

“最好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笛卡爾)

爲了提高學生欣賞品味語言的能力,在教讀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賞析的幾種方法:

1、聯繫:將詞放在句中品,將句放在文中悟。

2、替換:⑴ 比較替換字詞的不同效果

⑵ 抓住文中修辭,比較更換修辭或不用修辭的不同效果;

3、轉化:將文字與畫面或音樂結合,多角度品味。

4、討論:互相啓發。

四、優化組合說程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追求師生良性互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備好課但不事先設定所謂的嚴格的教學步驟,而是把課堂教給學生,教師要因勢利導,藝術地駕馭課堂,良好地把握以下教學節奏:

比較閱讀

語境解讀

討論品評

遷移拓展

具體做法如下:

1、導課:

⑴ 多媒體展示多幅橋的優美畫面,創設情境,渲染氣氛。

⑵ 複習《中國石拱橋》,出示結構示意圖,引起學生對比討論。

⑶ 出示《橋之美》中心句。

2、解讀

⑴ 抓住本文文眼及中心句“橋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討論:不同的橋是怎樣與不同的環境在相互聯繫對比協調中體現美感的。

⑵ 展示板書。

橋之美

小橋 流水、人家

烏鎮石橋 密密的葦叢

江南石橋 細柳拂絲

長橋臥龍 湖水蒼茫

風雨橋 飛泉瀑布

畫中橋 街頭市集

橋 環境

3、讀、賞第四、五兩段,品味語言的魅力,同時展示畫面。

4、展示音畫課件,誦讀課文第四、五兩段。

三、遷移拓展

⑴ 談談閱讀本文的啓示。

⑵ 教師總結: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本文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從事物之間的聯繫中尋求美或新的發現,不僅尋求美如此,做其它事也是如此。

【作業的精心設計】

選題完成作業,要求1與2型的作業各選一題完成:

1、⑴ 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橋名的由來,如西湖的斷橋名因何起。

⑵ 收集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等。

⑶ 收集有關橋的故事與傳說,如三國故事中的當陽橋。

2、⑴ 仔細觀察一座橋,從橋與不同環境的聯繫中發觀美,完成一篇作文

⑵ 許多事物都可以從它與周圍事物的關係中得到新的發現,請就此完成一篇作文。

五、展開想象說板書

在匯入部分與解讀部分各設計一幅板書

匯入部分:橋之美 中國石拱橋

吳冠中—畫家 茅以升—橋樑專家

構 歷史長

圖 形式美

美 結構巧

施工妙

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

說明:這一幅板書將兩篇文章的大體內容做了一個比較,使學生對兩文的區別一目瞭然,自然匯入課文。

解讀部分:

橋之美

小橋 流水、人家

烏鎮石橋 密密的葦叢

江南石橋 細柳拂絲

長橋臥龍 湖水蒼茫

風雨橋 飛泉瀑布

畫中橋 街頭市集

橋 環境

說明:這個板書提綱挈領,歸納出文章脈絡,列出了文中橋所處的不同環境;形似拱橋,形象生動,使學生直觀化感受到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內容

本單元共有七課,每一課都圍繞一個主題編排,所選擇的語料主要是學習古代漢語的經典篇章,並具有很高的認識和鑑賞價值。《人和》選錄四則短文,從不同方面闡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不僅從天時、地利、人和的比較中得出了人和最爲重要的結論,而且還從一般的社會成員與統治者兩個方面具體闡述了達到人和的具體辦法。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好文言知識,還應深入系統地瞭解孟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鑑。從而提升學生文言文的蒐集的材料能力,與全班同學進行欣賞,讓學生懂得“人和”的實質及重要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個人道德修養。

二、教學目標

1班是文科重點班,文言基礎較好,學習習慣也不錯,加上剛剛學習了《孟子》中的一些篇目,對孟子的思想主張和《孟子》的文章特點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主要學習第2、3則選文;

2、學習和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

3、引導學生體會孟子重視“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鑑意義。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閱讀並解讀選文,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

2、透過探究幾個關鍵性問題理解“人和”的內涵;

3、討論學習選文的論辯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體會孟子重視“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鑑意義;

2、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和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

2、引導學生體會孟子重視“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鑑意義。

三、教法學法

教學本文,我選擇了老師啓發引導下的“自主式學習模式”。這種自主式學習着眼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培養,學生活動體現自主性,教師活動重在激發思維性,課堂在於問題探索、交流、生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是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化爲“主動學習的探索者”的有效途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朗讀式:朗讀之於文言文,猶如活水之於游魚,必不可少。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引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率,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質疑式:對文章的詞句疏通、內容理解、寫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難提出問題進行探究。

四、教學環節

(一)名句積累

課件展示孟子名言2句,學生朗讀、翻譯、識記。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其進銳者,其退速。

(二)匯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家和萬事興》,此處以歌曲匯入。

(三)感知課文,梳理文言知識

個別朗讀與全班齊讀結合,教師給予點評。

學生自主梳理文言知識,教師歸納補充。(具體內容以課件展示)

(四)文字解讀

1、結合第1則選文,提問:孟子怎樣提出“人和”?從統治者的角度,孟子認爲應當怎樣做到“人和”?

2、提問:孟子認爲,一般社會成員應當如何營造“人和”的社會關係?

3、提問:孟子認爲,自己持身端正,天下人都會歸向他。那麼,持身端正的關鍵是什麼?

4、再讀課文,提問:幾則選文體現了怎樣的論辯技巧?

(五)合作探究

根據這節課的內容,聯繫學習與生活體驗,談談你對“人和”的理解。

(六)課堂小結

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術,出現不同字型的“和”,這是向全世界展示我們古老中國的千年文明,一個“和”字道出了華夏兒女立身處世的原則,也道出了我們對美好社會的憧憬。

(七)佈置作業

1、背誦重點語句,掌握文言知識。

2、以“人和”爲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八)板書設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排比

人和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對比

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 設喻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層層遞進

總之,本節課主要是透過創設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進而把握孟子“人和”的思想精華,並且讓學生挖掘其現實意義。

語文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透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透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爲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本課的學習目標是: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課文中的對話、感情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寓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說教法、學法:

“讀中悟,悟中讀”是我突破重難點的基本方法。在課堂中採用簡筆畫、貼圖、做實驗、講故事、表演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讀、想、說、做,調動各種感官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運用談話、質疑、想象、拓展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說教學程序、思路

一、談閱讀、導新課:

1、讀過哪些寓言、成語故事?知道了什麼?

(從課外閱讀入手,讓學生談讀後感受,既激發鼓勵了學生課外閱讀,瞭解了學生學情,又爲後面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做好鋪墊!)

2、今天學習一個有趣的寓言成語故事,相信學完之後你們一定也會有所收穫!

(再次爲突破難點作出提示,也給學生學習目標以引導。)

3、板書課題:坐井觀天、誰解釋一下課題?看了課題有什麼問題沒有?

(質疑課題,讓學生學會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讀中悟,悟中讀:

1、一起聽聽這個有趣的故事吧!教師範讀全文

(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感受到對於小學生而言,教師的範讀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繪聲繪色的朗讀感染學生,從而更加激發學生的讀文學文的興趣。)

2、同桌讀,比比誰讀得正確、通順。

3、生字寶寶出來和讀書認真的同學交朋友。

點名讀生字“沿、際、信”

提示容易寫錯的“沿”的“ ”,複習“際”的“ ”的筆畫

4、讀了課文之後,有沒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讀後質疑,培養學生善於動腦,善於思考,敢於質疑問難的思維習慣。)

5、理解“井沿”

師畫簡筆畫(一口井),點名貼圖(青蛙和小鳥),他們該待在什麼地方?

6、再讀課文2—7自然段,思考:青蛙和小鳥說些什麼?

(這是一個很自然、開放、跨度很大的問題,也是一個能看出學生水平的問題。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對於此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會照着書本念幾句青蛙和小鳥之間的對話,有的學生可能就能用一、兩句話概括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內容。比如:“青蛙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小鳥卻說天大得很。”又或“青蛙和小鳥在爭論天有多大。”也就是說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答。此問題對於老師而言也是一個更高的挑戰。要抓住學生的回答點,引申以下教學。)

①從課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天大?

理解“一百多裏、無邊無際”

(結合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小鳥都飛過了哪些地方?(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還可以說( )無邊無際?

指導2—5自然段感情朗讀,讀出天的“大”

②爲什麼青蛙和小鳥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做小實驗)

(溯源讓學生明白青蛙爲什麼笑小鳥,小鳥爲什麼笑青蛙?也爲學生讀好6、7自然段做好鋪墊。)

指導6、7自然段感情朗讀

7、聽聽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吧!

男女分角色朗讀對話

表演讀對話

三、明寓意、來拓展:

1、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

(想象思維、思維活度的訓練。)

2、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適時點明:我們平時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給學生一個理性的高度。)

3、教師講述《夜郎自大》的故事。

(此舉不僅是拓展,也給學生一個講故事的示範。)

你也來講講課外讀過的寓言、成語故事吧!

(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激勵學生課外閱讀。)

板書: 12 坐井觀天

小鳥 天 無邊無際 見多識廣

青蛙 天 井口大 眼界狹小

說設計理念:

列寧說:“兒童的本性是愛聽童話的——如果你給兒童講童話時,其中的雞兒、貓兒不會說人話,那麼兒童便不會對它發生興趣。”《坐井觀天》是一個寓言故事,也是一個成語故事,在學生眼裏它可能更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怎樣讓學生在興致盎然中有所發展呢?我力求老課文加入新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應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在課堂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勵課外閱讀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語感、加強積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揮想象,激活訓練學生思維,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有趣的童話故事裏飛翔,積澱厚實的語文素養,沉澱健全的人格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