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楊氏之子小學課文原文

課文1.78W

《楊氏之子》課文描述了楊氏子的聰慧,把楊氏子的稚氣和巧妙的回答描寫得惟妙惟肖!教導我們要學會隨機應變,用智慧解決問題。

楊氏之子小學課文原文

《楊氏之子》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② 聰惠③ 。孔君平詣④其父,父不在,乃⑤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揚梅。孔指以示⑥兒曰⑦:“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⑧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本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 ②甚:很。 ③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④詣:拜見。 ⑤乃:就,於是。 ⑥示:給……看。 ⑦曰:說。 ⑧未:沒有。

註釋譯文

⑴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⑵甚:很,非常。

⑶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⑷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人稱“孔廷尉”。

⑸詣:拜訪,拜見。

⑹乃:就;於是。聞:聽說。

⑺設:擺放,擺設。

⑻示:給……看。

(9)曰:說。

(10)未:沒有

(11)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

在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裏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楊氏之子》解讀

在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裏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端水果來招待孔君平,水果裏面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舉例如下: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雖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要採取以下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短文的意思:文中的"家禽”吳說的“家禽”嗎?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中體會九歲孩子的回答妙在什麼地方,交流對這個問題的體會。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對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麼不一樣,體會這個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機智。

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這回答巧妙在哪裏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不是我家的果,所以請您知道這個道理”這個意思,因爲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使孔君平無語可答了。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