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四年級《頤和園》課文內容

課文1.87W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頤和園》課文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四年級《頤和園》課文內容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進了顧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擡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鬱的樹叢,掩映着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硃紅的宮牆。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裏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着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着數不清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玩賞。

附:《頤和園》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語教材第七冊第18課《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裏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教材。

課文移步換景。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着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特點,從內容介紹,最後抓住長廊兩旁景色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擡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雲殿壯觀的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和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讚美之情。

【選編意圖】

1、瞭解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激發民族自豪感。

2、瞭解並學習本課按空間變換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2、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3、培養學生蒐集、運用資料,積累語言的能力。

4、理解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2、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設計】

一、照片引入,激情引趣

(展示本班學生在頤和園內所拍攝的照片,透過學生介紹照片的背景,激發學生了解頤和園的興趣,從而引出課題。)

1、出示照片:

同學們,你們認識照片上的小男孩嗎?大家一定想知道這些照片是從哪拍的。

2、生介紹自己遊覽頤和園的情況:

出課題並板書:

頤和園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8課《頤和園》。

二、交流資料,預習反饋

1、導語: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課前老師佈置大家查找有關頤和園的資料,誰願意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講講。

2、學生交流資料。

(透過資料的交流,使學生對頤和園的認識較爲全面,同時對學生查找的資料及時予以肯定,激發學生查找資料的熱情。)

三、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中利用圖片、電教手段等創設一個旅遊的環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

1、導語:

的確,頤和園不僅在中國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耳聽爲虛,眼見爲實。你們想不想到頤和園去看一看?那好,就和老師一起走進頤和園。

2、頤和園的課件,配樂範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的景色美。

3、回答:

頤和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四、整體入手,理清順序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再次感受頤和園的美,思考:

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引導學生明確作者是按照遊覽順序來寫的。)

2、快速瀏覽課文:

看看是否能用上書中的語句說一說作者的遊覽順序或者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來說明。

(充分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

3、小組交流:

學生可以畫遊覽示意圖,可以用書中的語句來概括。利用示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這些遊覽點學習作者按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方法。同時抓住進了、繞過、來到、走完、登上、下來這些寫遊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度連接的表達方式,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五、抓住特點,感受美麗

理清了遊覽順序,可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到景物的特點,從而感受到頤和園的美麗。

1、透過初步的學習,我們對頤和園有了一定的瞭解,誰能說說頤和園的那一處景物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那一處景物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爲主線,既有利於引導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也可以讓學生感受作者抓住景物特點來描寫的方法。)

2、再讀課文:

注意反覆朗讀描寫給自己深刻印象的景物段落。

3、小組學習交流,師引導:

把給你印象深刻的景物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大家也和你有同樣的感受。可以朗讀,也可以做小導遊給大家介紹,還可以以遊客的身份說一說。如果把你查找到的資料也融入進去就更好了。

4、全班範圍彙報:

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形式來表達,如果採用朗讀的方式,讀後可讓學生評議:

他讀得怎麼樣?爲什麼怎麼讀?

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如果學生採用導遊的方式,可讓學生以遊客的身份提出問題,共同研討,並從中滲透導遊的技巧。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全體學生動起來,教師只是組織、點撥。

⑴ 長廊:

師引導:透過導遊的介紹(朗讀)長廊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抓住重點詞句:一眼望不到頭,700多米、273間、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等等。)

怎樣讀才能讓我們感受到長廊很長?我們都來讀一讀。

(從中體會作者運用具體的數字介紹長廊長的特點寫法。)

⑵ 佛香閣:

師引導:

(學生介紹)出示圖片:

我們來到萬壽山腳下,誰能指出哪座建築是佛香閣?你怎麼認定就是它?

(體會作者抓住佛香閣建築上的特點來介紹景物的寫法。)

還可以透過看圖理解聳立一詞。

⑶ 佛香閣前:

師引導學生理解: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一句中作者運用鏡子和碧玉作比喻,突出昆明湖靜、綠的特點。

指導朗讀:

綠的樹,紅的牆,古色古香的建築,靜靜的湖面,遊動的船,真是太美了!我們再來讀一讀,注意讀出自己的感受。

⑷ 昆明湖(十七孔橋):

師引導學生想象十七孔橋的獅子形態,理解姿態不一的含義,可聯繫學過的《盧溝橋的獅子》一課來想象。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注意滲透導遊技巧,重點詞句的理解,朗讀和寫作的指導及想象能力的培養。)

六、組織資料,再次交流

導語:頤和園內還有許多美麗的景色,透過查找資料大家還要介紹哪些呢?給大家介紹介紹。

(在此安排資料的再次交流,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做到課內外知識的融合。)

七、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總結: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讓人說也說不盡。現在,我們的遊覽即將結束,如果讓你在頤和園的留言冊上寫下自己的感受,你會寫些什麼呢?

【教學設計特點】

1、努力改變串講串問的課堂教學模式,避免平鋪直敘,在理清順序之後,抓住重點進行教學。以朗讀爲主要手段,摒棄了不必要的分析過程,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2、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全員參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努力體現民主學風和對學生個性的尊重。

3、重視資料的運用和語言的積累,體現新課標的精神。如課內外結合和讀、說、寫結合的安排,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努力符合素質教育的思想,可操作性強。

教學反思

1、在教學中,教師應首先進入情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從而將學生學生引入到情境中去。

2、關注全體學生,注重教師自身的引導作用,從而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3、在教學中,注重滲透對學生的語言訓練,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準備,在學生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時,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力求使學生達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