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描寫邊塞詩句王昌齡

王昌齡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下面是描寫邊塞詩句王昌齡,歡迎參考閱讀!

描寫邊塞詩句王昌齡

1、《從軍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2、《從軍行·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3、《從軍行·其三》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4、《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從軍行·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6、《從軍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7、《從軍行·其七》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8、《塞下曲·其一》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9、《塞下曲·其二》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10、《塞下曲·其三》

奉詔甘泉宮,總徵天下兵。

朝廷備禮出,郡國豫郊迎。

紛紛幾萬人,去者無全生。

臣願節宮廄,分以賜邊城。

11、《塞下曲·其四》

邊頭何慘慘,已葬霍將軍。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聞。

功勳多被黜,兵馬亦尋分。

更遣黃龍戍,唯當哭塞雲。

12、《出塞》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1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裏金刀血未乾。

附:王昌齡介紹

王昌齡( 698- 約757 ), 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 727 )進士,爲校書郎,開元二十二年( 734 )中博學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故世稱王江寧。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

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是一代七絕聖手。其詩多爲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其詩《從軍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 也有以感時、宮怨、送別爲題材的佳作。

詳細介紹:

王昌齡(698~約756),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 (727)登進士第,任祕書省校書郎。曾與孟浩然交遊,“二人數年同筆硯”(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應博學宏詞科登第,授□水(今河南鞏縣東北)縣尉。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貶謫嶺南,途經襄陽時,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經湖南嶽陽,他有送李白詩《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嶺南北返長安,並於同年冬天被任命爲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世稱王江寧。在江寧數年,又受謗毀,被貶爲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寄予深切的同情與懷念。安史亂起,王昌齡由貶所赴江寧,爲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詩在生前就負盛名,人稱“詩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寧”.他的七絕前人往往以之與李白並稱。今存《王昌齡集》2卷,輯入《唐人小集》、《唐詩二十六家》,《王昌齡詩集》 3卷,輯入《唐百家詩》。《全唐詩》編錄其詩爲 4卷。又《新唐書·藝文志》着錄王昌齡《詩格》2卷、《詩中密旨》1卷。現在所見到的.《詩格》與《詩中密旨》,收於明人所編的《格致叢書》。但前人也有懷疑不是王昌齡作的(《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五司空圖《詩品》提要、卷一九七《吟窗雜錄》提要)。考唐時日本僧人遍照金剛所作《文鏡祕府論》已述及王昌齡評詩之語。在遍照金剛所作的《獻書表》中也說到《王昌齡詩格》 1卷(《唐文續拾》卷十六),可見王昌齡確曾作過《詩格》。至於現存的《詩格》和《詩中密旨》是否即王昌齡原着,則尚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