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癭庵《癭庵詩集》介紹

癭庵《癭庵詩集》介紹

《癭庵詩集》,附有《癭庵詩外集》,一函一冊。此書爲清末民初著名詩人、劇作家羅惇曧的詩集。

羅惇曧 (1880-1924),廣東順德人。字掞東,號癭庵,晚年號癭公,以號行。與陳千秋、梁啓超等同爲康有爲弟子。羅惇曧素負詩名,在萬木草堂弟子中有詩伯之稱,與樑鼎芬、黃節、曾習經合稱嶺南近代四家。此外,羅惇曧擅長書法,留心輯存當代史料。他還熱心京劇藝術,創作和改編大量的劇本,對程派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羅惇曧收程硯秋爲義子,資助培養程硯秋之事,一時傳爲佳話。有《癭庵詩集》、《菊部叢譚》、《太平天國戰記》、《戊戌德宗之密詔》、《庚子國變記》等。

羅惇曧生前立下遺囑,墓碑上只寫詩人羅癭公之墓,可見他對詩歌的偏愛。羅惇曧臨終前將自己的詩歌託付給詩人曾習經選定。曾習經(1867-1926),廣東揭陽人。字剛甫,號蟄庵居士。光緒進士,是嶺南近代四家中最受羅惇曧推崇的一位。曾習經亦不負友人之託,在臨終前選定了二百餘首詩,定爲《癭庵詩集》。羅惇曧一生作詩頗多,惟不求其傳。曾有《答客問》一詩云:作書覓句事不廢,聊遣興耳安用傳。民國十七年(1928)番禺葉恭綽刊刻羅惇曧詩集時,依其遺志,選用的就是曾習經選定的集子。此外,葉恭綽還把羅惇曧在病中的幾篇詩作附在《癭庵詩集》後,並從曾習經刊落的'詩稿中選出部分詩歌編爲《癭庵詩外集》,一併付梓刊刻。民國十七年(1928)五月刊刻告成。

《癭庵詩集》的書籤爲陳三立題寫,並有三立印章。扉頁書名爲諸宗元所題,亦有宗元印章。書前有民國十七年(1928)正月十二日黃節的序文以及同年夏天葉恭綽的序文。書版每半頁九行,行十八字,間有雙行小字。左右雙欄,黑口,單魚尾。版式開闊,疏朗清秀。

羅惇曧一生詩風發生了三次變化。早年學習溫庭筠、李商隱,詩風與晚唐相近,但是詩集中收入早年的詩作並不多。入京之後,轉向學習宋代詩人梅堯臣、蘇舜欽、王安石等,詩意深遠。民國之後,學習白居易陸游,詩風又變,造境沖淡瀟灑,別具蕭然之致。《癭庵詩集》中多作者言志之作,如羅惇曧決意退出官場後有詩曰:擾擾名利趨苦惱,紛紛蠻觸自爭持。終年聽曲行呤處,盡是先生快活時。(《擾擾》)另如:有客叩門屢不值,每向吾友三嘆息。謂我昏然廢百事,苦伴歌郎忘日夕。(《答客問》)詩集中還有大量的詩作記載了作者與當時著名的詩人、畫家、藝人的交往以及他們之間的深情厚意。如《正月十三夜,置酒齋中,賈郎璧雲、梅郎蘭芳、姚郎玉芙、尚郎小云、程郎豔秋並集,以詩紀之》一詩,僅從題目即可想見當時名流匯聚,主勤客雅,從容談笑之情景。

標籤: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