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成語

關於成語誤用的幾個方面

成語1.63W

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表現力。廣義的成語使用涉及認讀、書寫、表達三個方面。十餘年來,全國高考語文試卷都是從字音、字形、詞義三個角度考查考生認識與運用成語的能力。高考語文強調在動態語境中考查學生使用成語的能力。具體地講,就是本着詞不離句的原則,結合語境在成語分析中的重要性,既考查成語的意義,又結合上下文考查成語的感情色彩、適用對象、語義輕重等。下面是筆者總結出的使用成語時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關於成語誤用的幾個方面

一、感情色彩不明

成語的感情色彩可分爲褒義、中性、貶義三種。使用成語過程中,必須辨明感情色彩,否則就會誤用。

例句:當年中國音樂家往外走,現在世界著名音樂大師趨之若鶩地進入中國。

分析:趨之若鶩多比喻許多人爭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有明顯的貶義,用在世界著名音樂大師身上顯然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

例句:南京大屠殺是有口皆碑的歷史事實,決不允許日本篡改歷史。

分析: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稱讚的好事物。因此,例句中的'有口皆碑是褒詞貶用。

二、望文生義

成語的意義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相關的典故。此外,成語中個別詞語的意義很豐富,如果不整體把握成語的意思,不知道成語的來源,只從字面上去附會,不仔細辨析,就會造成錯誤的理解。

例句:各部門要有全局觀念,那種目無全牛而忽視整體的做法是不對的。

分析:目無全牛出自《莊子養生主》,形容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例句卻把它理解成了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例句:他不是有意的,況且他還不滿十六週歲,我認爲他罪不容誅。

分析:罪不容誅指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補償,例句卻把它理解成了犯的罪夠不上判死刑。

三、適用對象不當

有些成語有特定的使用對象,如果把用於甲對象的成語想當然地用於乙對象,就會構成張冠李戴的錯誤。

例句:姐妹倆從小青梅竹馬,形影不離,長大了連工作都在一個單位。

分析:姐妹倆的關係不能用青梅竹馬形容。因爲,青梅竹馬只適用於男女兩小無猜。其源於李白的詩句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例句:畢業前夕,我們五個要好的同學相約漂流大峽谷,共享天倫之樂。

分析:天倫之樂指同一家庭的親人團聚的快樂,不能用於同學或同事。

四、不合語境

運用成語時,如果忽略整個句子的語境,成語的使用就會與句子的語境不協調,有時甚至還會出現前後矛盾的情況。

例句:爲了讓分別10年的同學不期而遇,我們相約組織了這臺同學情晚會。

分析:不期而遇特指沒有相約而遇見。例句中,同學情晚會是特意組織的,所以不合語境。

例句:初春的校園裏,篝火晚會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闌珊的氛圍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歡樂圍繞在每個人的身邊。

分析:春意闌珊是春意將盡、春意衰落的意思,與句中初春的校園矛盾。

五、詞義輕重失當

例句:剛一起跑,高三⑵班的夏豐就滑倒了,他爬起來奮力追趕,離終點20米時終於成爲後起之秀,奪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分析:後起之秀指後出現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用在例句中大詞小用了。

例句:洪水沖垮了李老漢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難過,村前村後哀鴻遍野。

分析:哀鴻遍野比喻舊社會到處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用在例句中程度太強了。

六、語意重複

成語往往都包含着豐富的內容,如果句子中再出現與之表意相同的詞語,就會犯語意重複的錯誤。

例句:少年時就到關外謀生的四爺老大歸來還是孑然一身的單身漢。

分析:孑然一身指孤孤單單一個人,與句子中的單身漢重複。

例句:不懂裝懂,自以爲是,視高科技爲兒戲,必然會被專家譏笑而貽笑大方。

分析:貽笑大方指讓內行笑話,與句子中的專家重複。

七、謙敬錯位

有些成語是謙詞,只能對自己,有些成語是敬詞,只能對別人,如果辨別不準成語的謙敬,就會導致謙敬錯位。

例句:會議開始時氣氛有些沉悶,多虧張教授拋磚引玉的一番話,大家的發言才活躍起來。

分析:拋磚引玉是謙詞,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成熟的意見,只能用在自己身上。

例句:使用我廠生產的裝飾材料裝飾您的居室,保您蓬蓽生輝。

分析:蓬蓽生輝是謙詞,表示因別人到自己家裏來,或張掛了別人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不能用於對方。

標籤:誤用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