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初三端午節話題作文600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三端午節話題作文6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三端午節話題作文600字

初三端午節話題作文600字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瀰漫着清新的糉葉香。這一天人們要吃糉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糉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備包糉子。

這不,一大早糉子就似變魔術般被包好,煮熟了。這時心急的小孩子望着冒着熱氣的糉子會吵着要吃,而大人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終於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剝開糉葉,那好看的,黏黏的糉露了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糉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後,小孩子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着說:“吃吧,吃吧,多吃幾個啊!”因爲這一年裏只這一個端午,也只有這一天包出的糉子,吃到人們嘴裏,纔會有不同於往日的味道。

說到端午吃糉子,這裏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因爲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後投江了。後人爲了紀念他,選擇在這一天包糉子投進江裏。後來這一習俗廣爲流傳,直到今天。

端午的這天不只吃糉子,還有別的活動。南方的一些城市這天會舉行龍舟比賽。這一天大人,小孩兒紛紛涌向比賽的地方,這個比賽可是人們盼望已久的。而在我們這裏這一天不僅家家包糉子吃,還會買些艾葉放在家裏。更好趣的是街上會有賣小飾品的,這些飾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瓏的,袋子上還繡着精緻的五毒圖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這些小飾品都很可愛,惹得過往的人駐足觀看,非要買上一個才心滿意足離開。

端午快臨近了,我深深地期盼着。那清甜的糉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紮下了根,我熱切地盼望着它的到來。

初三端午節話題作文600字2

今天是端午節了,媽媽要給我編五絲線,還要包糉子呢!

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後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說:“要愛惜,等戴上後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裏。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透過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糉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後又熟練地摺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紮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糉子放到了鍋裏,蒸上了十五分鐘。蒸好的糉子放到盤子裏,還沒等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着盤子聞了又聞,着急的等待着糉子降溫。過了一會兒,終於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裏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爲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鬍子。

糉子吃完了,爸爸說:“端午節是有說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蠟、詩人節等等。”

媽媽說:“除了吃糉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不僅僅吃到了糉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初三端午節話題作文600字3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我的家鄉地處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區,按說是過北方形式的端午節,但由於我們這裏是山水相間,有北國小江南之稱,也就有了獨特的端午習俗,既吃糉子、戴香包、插艾葉、喝雄黃酒,又有北方少見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的龍舟賽。

家鄉民俗認爲,五月爲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清晨去採帶露水“五味草”。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雞蛋或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喝雄黃酒。

“孩子,端午節了!起牀咯!去洗洗臉吧!”“哦,”我應答了一聲。剛洗完臉,就來到廚房找吃的。可倒黴的是,一來到廚房就給媽媽拉着幫忙裹糉子了。吃完飯後,我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龍舟。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羣衆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說也是爲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端午節,我是不會忘記您的,我愛您!

初三端午節話題作文600字4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今年的端午節也不例外,最重要地是,今年我要趁這個機會,跟奶奶學習包糉子。

首先我們要準備的東西有:米、精肉、花生、細繩、糉葉和調羹等,東西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包了。

只見奶奶先拿起一張糉葉,熟練地將糉葉捲成漏斗形。我認真地觀察着,簡直太簡單了嘛,還沒等奶奶教我,我就急不可待地包起來了。可是等我自己卷的時候,看似簡單的事情,無論我怎麼卷,就是不成樣子,我有點不耐煩了。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奶奶的話,我非常羞愧,臉紅得像蘋果。我重新坐到餐桌邊,奶奶又耐着性子對我說:“天豪,彆着急,左手拿住糉葉,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糉葉,再用右手把它捲成一個漏斗形。”奶奶一邊講解一邊示範。在她的再三指導下,我終於把糉葉折成漏斗形了。接着,開始放糯米、精肉,最後,奶奶教我把糉葉層層包裹、穿過糉子,用細繩打成一個結,這樣,一個不太像樣的糉子終於在我手中“誕生”了,我興奮不已。奶奶還告訴我其他糉子的形狀和品種,在奶奶的鼓勵下,我又接二連三地包了好幾個。

接着,奶奶把糉子放進鍋裏開始煮,等到屋子裏飄滿了糉子的清香時,我知道我們包的糉子新鮮出爐啦。我迫不及待地找到我包的糉子(奶奶給我做了記號),津津有味地吃着,感覺有一種成就感。

今年的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糉子,還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不能放棄的道理。真是一個讓我快樂的端午節啊!

標籤:初三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