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節初一作文600字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分享的端午節作文,歡迎借鑑!

端午節初一作文600字

端午節初一作文600字一

端午節,是一個難忘的節日,更是因爲我過了一個別開生面而又非常開心的“網絡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一定有它迷人的傳說和多彩的慶祝活動。於是,我帶着滿心的好奇,早早的就開啟電腦,遊樂於端午的喜慶和神話境地。在這裏,我瞭解了,二千多年來中華各族人民歡慶節日的“龍舟競渡”、“吃糉子”、“佩香囊”、“懸艾草菖蒲”、“掛鐘馗像”等傳統習俗。我還了解了,端午節的由來和意義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紀念春秋時期的忠良伍子胥的忌辰,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和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的。

其實,讓我最掛心的,不知不覺當中推着我的思緒走的,還是想知道雅安災區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小同學小朋友們,他們的端午節有糉子吃嗎?過得快樂、幸福嗎?帶着這個牽掛,我再次走進網絡。在網絡上,我看到了琳琅滿目的活動場景:有的人透過電話交談獻上一份關懷,有的人悄悄爲災區小朋友送上端午節文具、勵志書籍、糉子等禮物,獻上心中的一份愛;有“牽手災區同齡人——端午創意活動”,萬名學生向災區同齡人發出了“撫慰信”,在千紙鶴上寫上自己對災區同齡人的美好祝願;廢墟邊上、帳篷裏,有做取名叫“傳遞愛”的遊戲的,大家齊動手,開展包愛心糉子的比賽活動……風雨後彩虹依舊燦爛,這些來自遠方充滿愛和希望的祝福,透過節日把全國人民與四川災區人民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同歡樂、同悲傷、同堅強。“同樣的節日同樣的愛”,看到這些,我那顆懸着的心終於安了下來,開心終於戰勝了憂心。

是啊,端午節寄託的是一種哀思,是對家國的眷念和對生命的關愛。“地震無情,人間有愛”,人性之美、同胞之情,我們中華民族崇高的傳統美德,在這次傳統節日中再次得到集中的體現和昇華。我欣喜,我自豪,仁愛之心得到無限傳遞,寶貴精神永駐人們心間!

午節,雖然沒有一家人一起去爬山、採野花、燒烤、吃農家宴的詩情畫意和閒情逸致,但它卻讓我最難忘!

端午節初一作文600字二

有人喜歡喜氣洋洋的春節,有人喜歡花好月圓的中秋節,也有人喜歡熱鬧非凡的國慶節,可我最喜歡那豐富多彩的端午節。

在農村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市的貨架上也多了各種各樣的糉子。有豆沙糉子,有肉糉,還有蛋黃糉等等,讓人見了饞涎欲滴呢!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包的糉子。我們家每年都會包糉子,媽媽再忙也會抽出時間包各種各樣的糉子。我最喜歡吃葡萄乾的餡,每當想起,嘴裏似乎還殘留着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記得每次我總笨拙的跟在媽媽後面學着包,可每次都以撒了米而告終。媽媽總是笑着說,男子漢哪裏做的了這些,快快洗手等着吃去。於是,我就只得退而求其次的守在鍋前,鍋裏先包好的糉子已經能聞到那淡淡的清香了。終於煮好了,一開啟蓋子,那香味就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出來,不顧熱的燙嘴大吃起來。

端午節那天是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我們不但有新衣服穿,小孩子還掛香包,扣長命縷。那香包裏放進了曬乾的艾葉,聞着有淡淡的清香,使人精神爲之一振;那長命縷由五色絲線組成,上面還會扣有小鈴鐺。媽媽說那五色的絲線裏傳遞着長輩對我們深深的祝福。每當媽媽幫我係長命縷時,我總會聽到媽媽一邊系,一邊小聲的說着什麼。當我問時媽媽總是摸着我的頭,笑着說,願媽媽寶貝永遠健康、聰明。

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賽龍舟。傳說,春秋時代的楚國大夫屈原被壞人陷害,被流放到了邊境。過了幾年,他的國家被侵略了,屈原悲痛不已,心如刀割,最後投江自盡了。漁夫們知道了,紛紛划着船來打撈他的身體,可惜沒撈着。於是,人們向河裏扔飯糰,糕點去餵魚蝦,希望它們不要去咬屈原的身體,這個美好的願望一直流傳至今。可惜我們這沒有大河,當然也就看不到這盛況。

今年的端午節又要到了,我好像又聞到了糉子那淡淡的清香。

端午節初一作文600字三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初一作文600字四

今天即是“十一”黃金週的假期,又是西樵鎮一年一度的賽龍舟大賽,來觀看龍舟賽的人們有200多名港澳鄉親和越南鄉親;有各地的領導;有本地一些民營企業主;有四面八方的羣衆前來助陣。今天下午我也到了官山涌旁觀看文間五人龍比賽。

文間五人龍比賽在中午12點開始。還沒有到12點,官山涌兩旁已經擠滿了密密麻麻的人,有的羣衆一家人在岸邊吃飯盒等比賽開始。看官山河涌,彩旗飄飄,橫幅高掛。

中午12點整,報名參加文間五人龍的參賽選手都一一到齊北江南莊隆慶沙河段。他們穿着整齊的衣服,下了船,準備比賽,過了一會兒,一聲槍響112只小龍舟爭先恐後地向官上涌扒去。只見他們有的擠得掉進河裏;有的搶先到了第一位……這時,在岸邊觀看的羣衆也情不自禁地跟着龍船前進。一剎間,原來擠滿人的岸邊只剩下了寥寥無幾。

下午1點,槍聲不絕。原來小船即將來到文強橋。不一會兒,果然陸續有經過預賽選拔的112只小龍舟陸續扒來,深秋的天氣有些涼意,在水中更是涼意浸身。參賽的龍手毫不畏懼,在歡呼聲和槍聲中,乘風破浪,你追我趕,力爭奪冠。看!他們劃得很整齊,總是一塊擡槳,一塊落下槳,連槳擡得高度都一樣。岸邊的觀衆都伸長脖子,看着這一場精彩的比賽,還高聲地喊:“加油,加油。”小龍艇像離弦之箭直射向前,濺起許多小浪花。經過,一個鐘頭左右,運動員個個還是同心協力地向前奮進,他們滿頭大漢,但他們仍咬着牙關,你追我趕。下午三點左右,經過兩個多小時耐力和毅力的較量,參賽的龍舟有的只省下了三個人或四個人,我想:可能有些人沒有了毅力。到衝龍門的時候,人們心情十分緊張,龍門後面不時傳來槍聲,這時97號的龍舟向龍門扒來,和別的參賽龍舟相差了很遠。最後97號的廣東金威達彩印有限公司奪得小龍舟冠軍。

比賽結束了,我想:一個人本領再大,也是微不足道的。只要大家齊心合力,向一個目標奮鬥,就一定能夠達到目的。

端午節初一作文600字五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可端午節又是怎麼來的呢?

最廣爲流傳的說法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爲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影響力。就拿我們中山來說吧,每到這一天,農村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小時候,外婆包的糉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蘊含着她對我無限的愛。還沒等糉子出籠,饞嘴的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現在,外婆已不在了,可每當我嚼着媽媽包的糉子,總會回味着那濃濃的親情……

標籤:端午節 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