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小學作文(通用10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小學作文(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小學作文(通用10篇)

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小學作文1

學了第三單元的課文,我印象最深的一篇課文就是《童年的發現》。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作者小時候的發現,我不禁回憶起了自己的一次科學嘗試。

那是一個雙休日,家長都上班去了,只留下我在家中,我便看起了書。在書中,我找到了樂趣,彷彿身旁有許多人物,我沉浸到了書中。突然,我看到了一篇文章,上面介紹了一個小實驗,我頓時來了興趣,想嘗試着做一下這個實驗。這個實驗是用水來製造彩虹,需要一個噴霧器,天氣必需是晴天才可以。我擡頭一看天,陽光普照大地,萬里無雲,真是一個好天氣,正好符合實驗條件。可是,我一想到噴霧器就犯難了,因爲我們家沒有空着的噴霧器,自然就沒有辦法做這個實驗了。我不肯就此罷休,便去鄰居家去借,可鄰居家也沒有。我忽然在鄰居家想到噴花露水的空瓶子,心想,這個也可以當噴霧器呀!於是,便借了鄰居家噴花露水的空瓶子,這樣,材料就準備好了。

接着,我回到家,那本書上說的去做。我先把水裝在花露水瓶裏,跑到樓下,在建築物少的地方,朝空中一噴,只見眼前一片模糊,接着又感到一些清涼,於是,我又噴了幾次,直到噴完一瓶,也不見有任何反應。我想:是不是時間問題呢?要不我先等一會兒。可是,過了大約五分鐘,仍沒有反應。我擡頭看看天,恍然大悟:應該背對太陽,我卻是面對太陽了。於是,我又加了些水,噴了一會兒,果然,彩虹隱隱約約地出現了。我十分高興,想起了一句話:“探索真理比佔有真理更可貴。”的確,我感到了探索真理的快樂。這時,媽媽來了,我問:“媽媽,爲什麼北對着太陽噴霧會產生彩虹呢?”媽媽笑着說:“那是因爲光折射,你以後就會學到了。”

想到那件事,我想起了波蘭哥白尼的那句話:“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是啊,人這一生,要想使其變得豐富多彩,就來迫近真理吧!

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小學作文2

語文家庭作業要求做一次科學小試驗,今天我回家後,便迫不及待的準備好了蠟燭,盆子和水,想快點看看這個實驗到底有多麼神奇。

我先拿一個鐵盆子,把蠟燭的蠟油滴在鐵盆子底面,然後趕緊把蠟燭放在那些滴的蠟油上面,我用手輕輕的碰了一下它,沒倒,我想這下它怎麼樣都不會倒了吧。於是,我另外用一個盆子接了水,小心翼翼地往裏面倒水。第一次倒水我都要看一下蠟燭是否安全,生怕把蠟燭弄滅了。儘管我這麼小心,但是百密終有一疏,蠟燭像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竟然浮起來了,我非常驚訝,心想:難道實驗結果就是這樣的?我不甘心,決心再試一試。

這一次,我比上回更小心了,生怕有什麼地方再弄錯。我又拿了一要蠟燭,讓蠟油多流一會兒,趕緊粘上去,然後非常小心的倒水,幾乎是一滴一滴往下倒的。但意外還是發生了,當水快要淹到蠟燭頂端的時候,蠟燭突然倒了下去,火一下子滅了,蠟燭浮了上來。我很失望,心想,肯定是有什麼原因的。在爸爸的幫助下我找到了原因:因爲水太多了,浮力大於蠟燭的重力了,所以浮了下來。於是我把蠟燭切短了一節,拿了一個小點的盤子。

第三次實驗開始了,我讓蠟油滴了很多,然後把蠟燭放了上去,更小心的把水一滴一滴的往裏倒,倒到快要接近蠟燭頂端時我便沒倒了。我靜靜地等待,但很緊張,我不希望重演前兩次那一幕情形。快了,快了,蠟燭就要燒到水面了。當蠟燭芯燒到水面下時,我不禁驚叫了出來。火併沒有滅,邊上的蠟燭把水給攔住了,我這次實驗成功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蠟燭可以燒到水下面呢?在爸爸那,我獲得了答案:原來蠟燭的蠟油燒到水面的時候會迅速凝固,凝固之後就像砌了一堵圍牆一樣,不會讓水打溼燈芯,所以蠟燭可以燒到水的下面。

這次實驗,不僅讓我懂得了做事情一定要堅持不懈,還讓我收穫了快樂,並且讓我懂得了一個科學道理,真是收穫不小呀!

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小學作文3

進步源於嘗試,沒有嘗試就沒有進步,哪怕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何況成功會讓你手舞足蹈,而我就有這麼一次成功的嘗試。

我是一個山路盲,在大山裏會經常迷失方向,出去旅遊,有的.景點已經走了兩遍,有的景點卻從未走過。這使我萌發了一個想法,就是自己動手做一個帶記憶的山地探路車,幫助象我一樣的山路盲。

我從爸爸那裏要來了一些廢舊木材,有的光滑平潤,有的粗糙剌手,有的方方正正,有的卻奇形怪狀,可是不管它是什麼破木爛材,到了我這兒都能變廢爲寶。不大會兒的功夫,車形便完全顯露出來,我找來原來廢棄的四驅車,卸下它們的四個輪子,安裝在我的新車上,用兩根牙籤固定住,爲了適應山地起伏不定的特點,保證爬山順暢。我將車鋸成三段,安上可擰曲的雙節鋼材,使它能象蟲子一樣向前爬行。

對比動力馬達的安裝,可費了我不少腦筋。放在外面佈線就很困難,裏面又放不下。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全新想法在我腦海中浮現,把馬達放在空心的備用輪胎裏,線走內部纏繞。解決了這個問題,喜悅的心情猶如喝了蜜一樣甜。接着又一個難題出現在我面前“如何讓車從山地變成平地行駛?變回的方法”,我在苦苦的思索着……有了,我忙拿出汽車人大黃蜂玩具,仔細端詳着,想着……辦法終於浮現出腦海。我在新車下面加了一道長長的變形鋼筋,在後備箱上裝上一個開蓋葉片,兩邊加上一對小冰刀,在變形時一點剎車閘,馬達連線把後備箱向後拉,因爲槓桿原理,使前輪浮上去,鋼筋一緊,兩輪向內一縮,冰刀被自動放下,可以行駛。而且冰刀在冬天冰面上能快速行駛,平常也會防止小石頭把車拌倒。再安上控制器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那就是安裝數碼相機記下所到過的景點,在前車燈上安上攝象頭,變形後就成了人形金鋼鏡,接下來我又安上一把自制傘,雨天防雨,晴天防曬,太陽出來不會使鏡頭模糊,雨傘變遮陽傘,兩全其美,這樣能拍攝出清晰的圖像。

有了探路車的幫助,就再也不會迷路了。

忙碌了一天,晚上躺在牀上我在想,人的一生不就在不停的摸索中嗎?何爲摸索,摸索就是大膽地去嘗試,只有嘗試纔會有成功,嘗試無所不在呀!

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小學作文4

在那時,我還是一個在上四年級的小學生,在家中無意看到了一本雜誌,上面有一位科學家給動物做了一個整容手術,這次我也要給動物整容。

這個星期天,我和弟弟還有爸爸媽媽去了縣城,轉了一會兒我們買了兩條金黃色的金魚回到了家裏。家裏沒人,我和弟弟便開始給金魚做整容手術,金魚他只有一個尾巴,我的這個整容手術就是要把金魚從一個尾巴變成兩條尾巴。我是主科醫生,弟弟做我的助手。我們先拿工具:爸爸的剃鬚刀,紗布等。工具都一一準備好了,手術將要開始了。弟弟把剃鬚刀給我了,我先從純淨水深的地方把金魚拿到水淺的地方,金魚在一個空間裏遊,它在掙扎,真不忍心啊。接着我又用刮鬍子刀一點一點的把金魚的尾巴割開,成了兩條尾巴的金魚,在我喊成功的聲音時,我看見碗裏有一絲絲血跡,我以爲金魚要死了,我每天都給金魚換上純淨水,吃饅頭花,把另一條金魚隔開,在過了幾個星期後,我割開的那個金魚的尾巴突然又好了,真的好神奇呀!我又給另一條金魚做手術,都是過了幾個星期之後又重新長了出來。爲什麼哪?到底是爲什麼啊?

隨後又請教了四年級的老師,也就是我的班主任,請教過我的班主任之後,透過這次試驗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一、金魚是簡單的生物,從繁殖到生理結構也很簡單,所以被割之後會重新長出來尾巴。

二、是讓我們懂得做事不能憑空猜測,要有憑有據,善於觀察、研究,勇於發現問題。

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小學作文5

可愛的堂妹來找我玩,問了我一個奇怪的問題:“爲什麼玩具小鴨會浮在水面上,而雞蛋會沉到水底呢?”我連忙回答:“那是因爲你的玩具小鴨輕一些,雞蛋重一些,所以小鴨會浮起來,雞蛋會沉下去。”

“那有什麼辦法能讓雞蛋‘減肥’,可以讓它在水裏浮起來呢?”堂妹瞪着水靈靈的眼睛,好奇地問。

我沒有回答她,畢竟這個問題太深奧了,需要好好研究一番,爲了尋找這個答案,只好請教《十萬個爲什麼》了。“聽”了《十萬個爲什麼》的講解,終於有了一點眉目。死海爲什麼能讓人在上面悠閒的躺着而不會讓人沉下去呢?那是因爲死海的海水成分中,含鹽量超過了30%,所以人才會浮在海面上。我想,要讓雞蛋浮在水面上,是否也可以運用這個原理呢?有想法就要馬上付諸行動,我馬上召集“材料大軍”,它們是一個光溜溜的蛋、一些鹽和一盆清水。

實驗開始了,首先我把雞蛋放進水裏,她迅速的溜到了水底,再把鹽一勺一勺地放進水裏,果然,雞蛋慢慢地探出頭來了,怎麼按它也按不下去,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孩兒一樣,一直在跟你唱反調。

這次的實驗成功了,我心裏美滋滋的。終於,我明白了“失去好奇心是科學發現與發明的最大忌諱”的真正含義。的確,怎麼去發現、去創造發明呢?透過這次實驗,我頗有感悟:對周圍的事物一定要留心觀察,不然,你怎麼會有發現、會有所作爲呢?其次,有想法必須要有行動,如果你不行動,單單有想法也毫無用處。

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小學作文6

我非常喜歡製作,儘管有時候做的不成功,但我依然沒有放棄製作,我最成功的一次科學嘗試一一就是製作扇子。

記得前年夏天的一個上午,我在學校裏都快熱瘋了,根本沒有認真聽老師講課。當時教室裏沒有空調,只有兩個風扇在呼呼地扇着,扇來扇去都是熱空氣,一點也不解熱。下課後我急忙跑到小賣部買了一把扇子,扇了半天才把汗水給趕走了,看着扇子,我心想:爲什麼不自己做一把呢?

放學回家後,我急忙去問見多識廣的爸爸怎麼做扇子。爸爸說:“很好做,回頭我給你做一個。”不!”我堅定地說,我要自己做,爸爸笑着爽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一早起來,我剛走出屋門,就看到爸爸在院子裏忙活。我看着疑感不解,爸爸一早起來弄這些竹竿幹啥呢?“爸,你在幹啥呢?”我好奇地問。“你不是要做扇子嗎?我正在做材料呢,你也趕快過來幫忙吧!”爸爸邊破竹竿邊對我說。

我先找來一塊白布,又找來了一些釘子,把那一條條竹片釘在一起,又用雙面膠把他們粘在一起,最後把白布剪成扇子的形狀,蒙在竹片上,還用固體膠粘牢固。終於做成了,但是扇子展不開,爸爸讓我把釘子鬆鬆,果然把釘子鬆完之後,扇子就能展開了。

這把扇子很實用,但是樣子不怎麼好看,我用顏料給它們塗上顏色,這樣就好看多了。

這是我最成功的一次製作,到現在我還留着那把扇子呢。

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小學作文7

有一次,妹妹跑來問爺爺:“爺爺,剛纔脫毛衣時有噼啪的聲音,怎麼回事?”爺爺說:“是靜電。上了初中老師會給你們講的,我現在也說不清!”我當時就在一旁,想:靜電?什麼是靜電?爲什麼會有靜電?

我上網查了資料,原來是一種科學現象――摩擦起電。比如天上打雷時,是因爲雲和雲產生了摩擦,脫毛衣時也是因爲摩擦!

這些似乎不夠我理解,我特地拿了勺子和紙片來做實驗。

我把勺子放在紙片上方,晃了幾下,不見動靜。再晃,還是沒用。“怎麼回事啊,不是說勺子和紙片了能摩擦起電的嗎?”我皺着眉頭,看着手裏兩樣東西。這時,我偶然看見電視上的“智慧樹”里正好做這實驗。我欣然學着他們:把勺子在毛髮上擦了好幾下,然後放在紙片上,紙片竟奇蹟般地被勺子給吸住了。我也試了,效果相同,無論怎麼甩都甩不掉。看來,是我剛纔沒摩擦啊!我恍然大悟。

我覺着好玩,就來回玩了好幾次,每次都開心得不得了,像一隻飢餓的小鳥找到了食物一樣,興奮極了!

其實,在我們周圍,每個問題,都可以激發你的想象力,讓你不斷雲追問“爲什麼”,讓你去發現,發現後又無比高興。透過親自實驗,真的會發現這個世界到底有多麼奇妙的事情在等我們挖掘,多少問題在等我們解決!

身邊到處都有奇蹟!只要用一顆敏銳的心和關於發現的,會是你,發現了奇蹟,創造了奇蹟!

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小學作文8

星期五科學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任務——製作太陽能熱水器。一回到家,我就興奮的說要做太陽能熱水器,並在飯桌上與爸爸討論起我的製作想法。爸爸聽了非常支援我。

吃好飯,我便迫不及待地在家裏找起材料。哈哈,我在廚房裏找到了太陽能熱水器的底座——個金屬的水果籃,這樣可以方便熱量的傳遞。但奶奶聽說要用水果籃當底座,就和我着急。經過我的軟磨硬泡,說了無數好話,並答應用完後一定會完璧歸趙,奶奶才把她“心愛的”水果籃借給我。我還找到了反光設備——鋁箔紙,這要感謝老媽英明,上次燒烤完把多餘的鋁箔紙帶了回來。可是沒有裝水的容器,這可怎麼辦呢?突然,我看見了一瓶可樂。爲了這個寶貴的容器,我和媽媽一起把它喝光。然後我把它的身子嚴嚴實實地包上了黑色膠帶,這樣可以更好地吸收熱量,而且還可以保溫。

找好材料,我就動手製作了。我先把水果籃包上鋁箔紙,並把鋁箔紙調整成一個弧形,使它可以把光反射到一個點上去。下來,我又遇到了一個難題,怎樣把可樂瓶安裝上去呢?爸爸找來了之前用過的黑色膠帶和一次性筷子,把瓶子固定在了水果籃的把手上。瞧,一個利用光學原理的太陽能熱水器做成了!還挺專業的呢。看着它,我真希望太陽公公能馬上鑽出雲層,讓我試試加熱效果好不好。

週一的時候我要帶它到學校,希望也能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小學作文9

有一天,我突然看見科學作業本上有一道題目,上面寫着:自制小棒冰。我又看了一下製作的方法,然後就開始動手製作了。

按着上面的方法,我先在我準備好的杯子裏倒了十勺糖,然後把滾燙的熱水倒進了杯子裏,看着杯子裏的糖溶化。可是,過了好長時間,杯子裏的糖還沒有溶化,我等得不耐煩了,忍不住喊了起來。站在一旁的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就對我說:“你把筷子拿來一起攪拌,就能加快糖溶化的速度。”我聽了媽媽的話,連忙拿來一根筷子攪拌。果然,糖溶化的速度快了不少。終於,一杯糖水做完了。等糖水涼了,我又把糖水倒進準備好的冰盒裏,然後小心翼翼的把糖水放進冰箱裏,生怕糖水會倒出來。放進冰箱以後,我就等待着明天吃棒冰。

第二天早上,我穿好衣服,就像風似的跑到冰箱前,迫不及待地開啟冰箱,取出冰盒,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晶瑩剔透、閃亮閃亮的小棒冰,就像一顆顆寶石在閃爍,讓我饞得直流口水。我連忙拿來一把小刀。把其中一個小棒冰放進碗裏,嚐了一口。啊!我的嘴巴里立刻產生了一種冰涼涼的感覺,讓我感到棒冰十分好吃、美味。我又吸了一口棒冰裏的糖水,糖水的味道甜甜的,它的味道在我的嘴巴里迴旋飄蕩。

這次自制小棒冰的事情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你認真地對待某一件事情,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的一次科學嘗試小學作文10

這個星期的星期四,我們來到了科學教室。今天不知又會做什麼、有趣的實驗呢?

上課了,王老師拿出了一根鐵釘去碰回形針,回形針一個也沒有吸起來。王老師又拿出了另外一根鐵釘,鐵釘上裹了一層導線,再次去吸回形針,依然是一個也沒有吸起來。王老師又拿出了一節電池,電池的正負極分別連接在裹在鐵釘上的導線的兩頭。再次去吸回形針,回形針竟然被吸了起來。王老師也讓我們像這樣做實驗。

我們組做的時候第一步就出了問題。不知怎們着?在鐵釘上裹導線一直裹不好,一直會鬆開。後來我們組的幾個同學一起摁住裹完的部分,另一個同學一直在裹。經過千辛萬苦才裹成功了。當我們裹完,已經停止實驗了。同學們的電池大多數都能吸出四五個回形針。可我們沒有做到。王老師又讓我們做另外一個實驗。看看兩節電池和一節電池哪個吸的回形針多。我麼組這次像第一次實驗一樣,快速的把導線繞好。我先用我的電池試了一下。呀,竟然吸到了十個。又試了一次,是十一個。我們沒有做第三次。接着,我們做二節電池能吸多少個回形針。我把兩節電池接在了一起。這時,我們組的同學提醒我,說我接反了。果真如此,又重新接。接完了,可是我的手好像有點小,我的大拇指到中指之間沒有兩節電池那麼長,只好用兩隻手。在座的時候,拿鐵釘的同學說很燙。老師也說過,這是短路。

這次科學課是開學以來最有趣的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