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禮儀常識

關於禮儀修養小常識

所謂禮儀是指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和國際交往活動中,用於表示尊重、親善和友好的道德行爲規範和慣用方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禮儀修養小常識,歡迎閱讀參考。

【關於禮儀修養小常識】

第一,禮儀是一種道德行爲規範。

規範就是規矩、章法、條條框框,也就是說禮儀是對人的行爲進行約束的條條框框,告訴你要做什麼,不要作什麼。如果你到老師的辦公室辦事,進門前要先敲門,若不敲門就直接闖進去就是失禮的。禮儀是一種道德行爲規範,表明禮儀比起法律、紀律,其約束力要弱的多,違反禮儀規範,只會讓人產生厭惡,別人不能對你制裁,爲此,禮儀的約束靠道德修養的自律。

第二,禮儀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對他人的尊重。

尊重是禮儀的本質。人都要有被尊重的進階精神要求,當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按照禮儀要求去做,就會使人獲得尊重的滿足,從而獲得愉悅,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

第三,禮儀的根本目的是爲了維繫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

沒有它,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就會被破壞,在這方面,它和法律、紀律共同起着作用。

第四,禮儀要求全體成員共同遵守。

道德體系中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職業道德、婚姻家庭道德、社會公德。禮儀要求全體成員共同遵守,因此停止屬於社會公德的內容。社會公德是最簡單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如果一個人連社會公德都不能遵守,那麼就說明這個人的道德修養太差了。由此說明禮儀修養的重要性。

第五,禮儀要求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中遵守。

這是它的範圍,超出這個範圍,禮儀規範就不一定適用了。如在公共場所穿拖鞋是失禮的,而在家穿則是正常的。

在現實生活中,知禮、守禮、行禮的人會贏得別人的尊敬和信任,反之,非禮、棄禮的人往往爲社會所唾棄。作爲大學生要注重禮儀修養。然而,禮儀修養決不僅僅是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它是與人內在的道德、文化和藝術修養密切相關的,是其內在的道德、文化和藝術修養的反射和折射。古人云:“相由心生。”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現在人也曾提出這一觀點:知識美容論。他們認爲掌握豐富的知識,深化自己的內涵,是一種深層次的化妝,生命的化妝。因爲人的精神面貌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文化素養這些內在的品質。這纔是人生命美的長青樹。比如,有的人儘管穿着進階的名牌衣服,但他的服飾樣式、色彩的選擇都不合適,穿在身上整體效果並沒有顯示出美的效果;有的人禮儀語言表達很動聽,但給人的感覺是言不由衷;有的人在社交場合儘管按要求做了一些禮儀動作,但只是形似沒有神似,因爲他沒有外在表現的根基——內在的修養。爲此,大學生在學習行爲規範的同時,還要注重自己的內在修養,在勤奮求知中不斷地充實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禮儀水平。大學生注重內在修養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思想道德修養

思想道德修養是反映一個人的道德意識、信念、行爲和習慣的磨練與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指達到一定的境界 。有德才會有禮,缺德必定無禮,道德是禮儀的基礎。現實生活中,爲人虛僞、自私自利、斤斤計較、唯我獨尊、嫉妒心強、苛求於人、驕傲自滿的人,對別人不可能誠心誠意、以禮相待。因此,只有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養,不斷地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才能使人的禮儀素質和禮儀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文化修養

風度是人格化的表徵,是精神化了的社會現象,它是人們長期而又自覺的文化思想修養的結果。有教養的人大都懂科學、有文化。他們思考問題周密,分析問題透徹,處理問題有方,而且反應敏捷,語言流暢,自信穩重,在社會交往中具有吸引力讓人感到知識上獲益匪淺,身心上愉快舒暢。相反,文化層次較低的人,缺乏自信,給人以木訥、呆滯或狂妄、淺薄的印象。因此,只有自覺地提高文化修養水平,增加社交的“底氣”,才能使自己在社交場合上溫文而雅、彬彬有禮、瀟灑自如。

三、藝術修養

藝術是透過塑造具體、生動的感性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審美活動。藝術作品積澱着豐厚的民族文化藝術素養,更凝聚着藝術家的思想、人生態度和道德觀念。因此,我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必然會受到民族文化的薰陶,同時也受到藝術家世界觀、道德觀等方面的影響,傾心於藝術家所描述的美的境界中,獲得審美的陶醉和藝術的昇華。思想道德得到啓迪,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習慣就會培養起來。因此,要有意識儘可能的多接觸內容健康、情趣高雅藝術性強的作品,如文學作品、音樂、書法、舞蹈、雕塑等,它對人們提高禮儀素質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