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科普知識

關於科普知識作文集錦九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科普知識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科普知識作文集錦九篇

科普知識作文 篇1

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

生態農業是相對於石油農業提出的概念

,是一個原則性的模式而不是嚴格的標準。而綠色食品所具備的條件是有嚴格標準的,包括:綠色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準;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準。所以並不是生態農業產出的就是綠色食品。

生態農業是一個農業生態經濟複合系統,將農業生態系統同農業經濟系統綜合統一起來,以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整體效益。它也是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起來的大農業,又是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綜合起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農業。

生態農業是以生態學理論爲主導,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爲前

提,因地制宜地規劃、組織和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農業。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作爲"石油農業"的對立面而出現的概念,被認爲是繼石油農業之後世界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主要是透過提高太陽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轉化率、廢棄物的再循環利用率等,促進物質在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的循環利用和多次重複利用,以儘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儘可能多的產出,並獲得生產發展、能源再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相統一的綜合性效果,使農業生產處於良性循環中。

生態農業不同於一般農業,它不僅避免了石油農業的弊端,併發揮其優越性。透過適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農藥等,突破傳統農業的侷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細作、施用有機肥、間作套種等優良傳統。它既是有機農業與無機農業相結合的綜合體,又是一個龐大的綜合系統工程和高效的、複雜的人工生態系統以及先進的農業生產體系。以生態經濟系統原理爲指導建立起來的資源、環境、效率、效益兼顧的綜合性農業生產體系。中國的生態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和某些鄉鎮企業在內的多成分、多層次、多部門相結合的複合農業系統。20世紀70年代主要措施是實行糧、豆輪作,混種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機肥,採用生物防治,實行少免耕,減少化肥、農藥、機械的投入等;

80年代創造了許多具有明顯增產增收效益的生態農業模式,如稻田養魚、養萍,林糧、林果、林藥間作的主體農業模式,農、林、牧結合,糧、桑、漁結合,種、養、加結合等複合生態系統模式,雞糞餵豬、豬糞餵魚等有機廢物多級綜合利用的模式。生態農業的生產以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爲重要前提,根據生物與環境相協調適應、物種優化組合、能量物質高效率運轉、輸入輸出平衡等原理,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資訊的輸入組織生產。透過食物鏈網絡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充分發揮資源潛力和物種多樣性優勢,建立良性物質循環體系,促進農業持續穩定地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因此,生態農業是一種知識密集型的現代農業體系,是農業發展的新型模式。

生態農業最早於1924年在歐洲興起,20世紀30-40年代在瑞士、英國、日本等得到發展;60年代歐洲的許多農場轉向生態耕作,70年代末東南亞地區開始研究生態農業;至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均有了較大發展。建設生態農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已成爲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共同選擇。

科普知識作文 篇2

人類,這種高端的生物,是無可替代的,現在人們的智慧,早已超出我們的想像……——題記

20xx年5月26日,學校組織我們八班的部分同學去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參加“青少年食品質量安全科普活動”。

下午3點鐘,我們興奮地排好隊伍就出發了。一路上,我們激動不已。很快,我們來到了研究所,大門上“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映入眼簾。

我們來到電梯門口,爲了方便參觀,隨後又分爲男女兩小組,陳老師帶領男同學,而鄭老師就帶領我們女同學啦!

電梯上來後,我們女生組先在8樓參觀。穿過一個長廊,直接進入“檢測區域”,三臺大機器就擺在眼前,第一臺是纖維機器,第二臺是脂肪機器,第三臺是蛋白機器。研究所裏的李老師告訴我們蛋白質打碎後的最小單位是“氨基酸”。

接着,我們又來到了天平室,這裏的天平可是最先進、最準確的天平,可以把物品的重量精確到小數點後第四位小數,不可思議吧!

之後,我們還去了氣質館、色譜館等實驗室。特別是美國賽默飛世爾公司製作的氣象測繪儀,它的型號是TSQ—QUAUTUMGC,其作用是檢測農藥、獸藥的殘留,我覺得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有價值。

以上那些都是在八樓實驗室裏看到的,後來我們又去了九樓實驗室,看到了平時見都沒見過的儀器,真是大開眼界:有幾百萬的自動旋光儀(上海精密科儀公司)、近紅外分析儀(美國)、制水室(經它淨化後的水無細菌)、超冰溫冰箱(最低可達零下86攝氏度)……

在參觀過程中,研究所的老師還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三品一標”,即:農業部把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以下簡稱“三品一標”)作爲長期的發展目標,無公害農產品作爲市場準入的基本條件,綠色食品作爲安全優質品牌,有機農產品是擴大農產品出口的有效手段,農產品地理標誌將保護著名產地產品的品牌。選擇並獲得恰當的認證,將大大增強食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保障我國食品安全。

透過這次參觀活動,讓我們親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增強了我們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引領我們參與社會實踐,激發了學習興趣,增進了生存體驗。我覺得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好好學習,長後成爲一個有價值的人,爲祖國美好藍圖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科普知識作文 篇3

要想知道天氣的變化情況,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大自然中有很多東西會告訴我們答案。比如,“要想知道天下不下雨,先看雨蕉哭不哭”,雨蕉就是一種預報天氣的好幫手。

在美洲的多米尼加,人們都會在自家門前栽上幾棵雨蕉,外出前看一看,來判斷天氣的陰晴狀況。

這種樹木在當地真的十分常見。

雨蕉樹是怎樣預報天氣的呢?

原來,雨蕉的葉片和莖幹的表皮組織十分細密,全身好像披上了一層防雨布。天下雨以前,空氣溫度很高,雨蕉樹體內的水分很難靠平日的蒸騰作用散發出去,於是便從葉片上溢泌出來,形成水滴,不斷地流下來。這就是人們看到以後所說的雨蕉樹在“哭泣”了。因爲看到雨蕉樹哭泣以後,天都要下雨,所以,人們便把雨蕉樹“流淚”當做要下雨的徵兆。

大自然的規律總是那麼神奇,留心的人總能從中收穫學問。

科普知識作文 篇4

今天,我又積極參加大蒲灣社區的活動——科普知識競答大賽。

我早早地來到社區三樓的會議室,一走到那裏,“哇!真涼快呀!”我不禁叫了起來。原來是社區的阿姨們已經爲我們準備了一個舒適的環境。浙江海洋學院的哥哥姐姐們也已經把精美的獎品擺在了講臺上。

9點整,活動準時開始了。大哥哥先說明大賽的規則:誰舉手最快,誰參與答題,答錯了得一顆糖,答對了得兩顆,最後看誰的糖最多,取前三名領取獎品。競答開始了,當哥哥唸完第一題時,我馬上舉手,但還是慢了一拍,給一位高年級的哥哥搶到了,但他回答錯誤,我們就有機會了。這次我抓住了機會,答對了題目,贏得了2顆糖。在接下來的答題中,我越戰越勇,幾乎都是第一個舉手答題,其他同學都非常生氣,爲什麼都是我回答。我看着他們不高興的神情,心想:這樣的活動重在參與,也應該讓給其他同學,讓他們有答題的機會。於是,我減少了舉手的次數。隨着活動快接近尾聲了,我爲了能得到獎品,又積極舉手。最後一題我又搶到了答題權,並答對了。我可高興了,是因爲第一題是我打頭陣答對題,最後一題也是我收尾的,我真幸運,最終進入了前三,贏得了獎品。

今天的活動真有意義,讓我懂得了很多,不但增加了科普知識,更明白要謙讓宜人,這樣才能快樂別人,也快樂自己。

科普知識作文 篇5

此刻的地球,基本上都是黃色,綠色超多減少,這是爲什麼呢?原先因爲人們超多砍伐森林,這不僅僅讓鳥兒沒了家,讓其他動物無家可歸。還造成了崩塌,洪水,泥石流等災難。沒有了森林,我們的地球就好像少了一根支撐的樑柱。

此刻各個商店都跟我們嗜好,超多產生汽水、飲料,而汽水、飲料的‘‘外衣''''就是罐子,兒們喝完汽水,把罐子隨手人在馬路邊、公園裏。馬路和公園甚至連更多的地方,都成了他們的家園。罐子是鋁做的,鋁也是對人體有害的。

你明白嗎?廢舊電池中包含着超多的污染物。由廢舊電池所產生的污染,危害作用極大。當他們和普通的垃圾混合起來後,會釋放出超多的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一旦被焚燒後,會污染空氣;也會污染江、河、湖、泊;一但進入土囊、水源,將會透過各種各樣的食物進入人們的身體,損害人的各種部位。因此它屬於危險垃圾。

以前的小河,溪流生活着着可愛的小魚,可此刻的工廠爲了提高效率,竟然把工廠建在河邊,還排放污水。從此小河就變成了工廠排放污水的好地方。小河被污水弄的骯髒不堪,小魚的屍體被漂浮在水面,過路的人聞到這股氣味,都迅速離開。

節約用水是在保護我們的環境,就是節約資源。我們要從實際行動來表現,注意節約用水:比如用完水龍頭後隨時關掉水龍頭;把洗菜的水用在澆花、洗拖把。

幸虧此刻人們都領悟到了地球以被污染,大家都已經行動起來了,我期望那些沒行動起來的人們,都彎一下腰把地上的紙撿起來,讓我們的明天更加美麗,整潔!

科普知識作文 篇6

“哦耶,我們班在科普知識搶答賽中拿了二等獎,太棒了……” 階梯教室裏響起了我班同學的歡呼聲和一陣熱烈的掌聲。

這一次的二等獎可來之不易,是我們三個參賽的同學辛辛苦苦尋找資料並齊心協力地準備,才取得的不錯成績。雖然這次比賽已經落下了帷幕,但我的心還是沉浸在緊張和興奮之中。

比賽之前,我反覆讓老師和同學檢查我對資料上的題目掌握情況:“新房中最厲害的‘空氣殺手’是誰?”“地球的地軸指向哪顆星?”“娃娃魚屬於我國幾級保護動物”……我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來,答題的速度也很快。比賽前的上一節課,我們還在教室外面背資料,我把每一道題都背得滾瓜爛熟。

終於到了比賽的時候,我們踏着鈴聲走進了比賽場地——階梯教室。我心裏像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手心裏冒着冷汗,雙腳也不聽使喚,像篩糠似的亂顫起來。我拼命讓自己靜下來,對自己說:“不要緊張,保持冷靜,冷靜。” 我又回頭看了看老師和同學們,他們正用信賴的眼光看着我們,我看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漸漸地忘記了緊張和害怕。

老師宣佈比賽規則後,比賽正式開始了。 第一個環節是“必答題”,每個班都必須回答,我班抽到的題目是“魚類的祖先叫什麼?”我們回答得很順利,“文昌魚”這個答案脫口而出。第二個環節是“搶答題”,也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一開始,五(1)班一馬當先,答對了好幾題,分數一下子遙遙領先了。我心裏有些着急了,頓時發覺察覺是我按搶答器比別人慢了幾秒,心想:下次一定要機靈一點。掌握了這一要點,我們也搶答了好幾題,分數很快就追了上去。比賽剛進行到一半,從旁邊傳來一陣竊竊私語聲,原來,五(4)班的隊員由於用力過猛,把搶答器給按壞了。老師修好搶答器後比賽繼續進行,我也立刻回到了比賽狀態。“哪位科學家發明了避雷針?”我聽到熟悉的題目,馬上按下搶答器,把答案准確地說了出來。同學們聽到老師肯定我的答案後,發出了非常熱烈的掌聲,爲我們加油打氣。最後一個環節是風險題,我們選到的題目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是哪些?”這可一點都難不倒我們,我們順利地拿到了滿分。

這次科普知識搶答賽上的題目,有的是生活中的基本常識,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發現,就能獲得;有的是小學生必備的科學常識,需要平時多閱讀多積累。這次科普知識搶答賽再次讓我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真希望下次我還可以參加這樣的活動。

科普知識作文 篇7

科普徵文中國科技館坐落在北京北三環中路,它是用紅色磚瓦砌成,共有三層樓。中國科技館旁邊還有一座銀色的圓形建築,那就是有名的變幕影廳。

我和媽媽先來到二樓的實驗場地。這時,實驗剛好開始,只見解說員阿姨拿出一支用合金材料做成的花蕾,又拿出一個吹風機,用吹風機給花蕾一加熱,只見花蕾就慢慢地綻開。關掉了吹風機,溫度降下來以後,綻開的花蕾就又漸漸的閉合了。解說員阿姨說這種現象叫做雙向記憶。

解說員阿姨又拿起另一種合金材料做成的彈簧,彈簧的一端綁着一隻小毛絨鴨子,她讓一個小朋友拿着毛紺鴨子,然後給彈簧加溫,彈簧漸漸變直,成爲一根直鐵絲。當溫度降下來後,彈簧仍是直的,回不到原位,只有再次給它加溫,彈簧才能一點兒一點兒地縮回原位。這種現象叫做單向記憶。

經過講解,我明白這種材料用途很大,比如它常用在賓館中的煙火報警裝置中。第三個實驗是法拉第籠。有一個很大的鐵籠子,裏面放着絕緣板,這樣,人站在上方就能和地面隔絕。解說員阿姨請了兩個叔叔進籠子裏,關上門。這時,她按一下電源開關,籠子就帶電了。她告訴大家,這時籠子的電壓是5萬伏。哇!人們都爲籠子裏的人擔心,但是籠子裏的人並沒有危險,他們甚至還敢用手去摸籠子。外邊的'人敢去摸籠子嗎?解說員阿姨說她可不敢冒這個險。她拿來一根長長的杆子,在杆子的頂部有一段鐵絲,她用這根杆子的頂部去觸籠子,只見閃出藍藍的電火花,發出啪啪的響聲,真是嚇人!爲什麼呢?解說員阿姨告訴我們:這是因爲籠子裏的人是站在絕緣板上,他們身上任何部位的電壓都是5萬伏,而籠子的電壓也是5萬伏,電壓爲零。而外邊的人是站在地上,地面電壓爲零。而籠子的電壓是5萬伏,所以外邊的人是萬萬不能摸籠子的。這個實驗也告訴我一個道理一一小孩子不能輕易動電,因爲有電沒電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看完實驗表演,我又看了奇妙的水珠,潛水艇,肥皂膜留影牆,是你還是我等等,使我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

中國科技館,你像一本書,使人們學到科學知識;你像一張龐大的圖畫,向人們展示這天的科學。我讚美你中國科技館!

8月中的一個星期天,綿綿的細細雨滋潤了萬物以後,太陽重新露出了笑臉,鳥兒歡快地歌唱,草木滴着露珠,好像都在讚美這場小雨,馬路兩旁的月季花,紅紅的花朵挺立在綠色的枝葉上,陽光在絢麗的各色花朵上浮動着。在這樣完美的日子,我和媽媽來到中國科技館參觀。

科普知識作文 篇8

星期五,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科普表演,來,讓我們一起去探索科學的奧妙吧!

“小朋友們,大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一個蜻蜓飛出來說,在她的一段自我介紹之後,我們終於知道了她的來意,她想送我們一份見面禮,就給我們來了一段小魔術,我們睜大了眼睛,站起身來,屏住呼吸,哇塞,這個蜻蜓人把一根毫無異樣的繩子一變,就變成了三根繩子,她在從尾到頭一摸就變成了一根長長的繩子,她再從尾到頭這麼一摸又變回了原來的那條繩子,哇塞,我們一個個心服口服,十分敬佩。

“蜻蜓人,蜻蜓人。”博士大叫,蜻蜓聽見了,就以爲博士要來批評蜻蜓,所以蜻蜓就躲到了我們中間來,可還是被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士給找到了,蜻蜓人口渴了起來,蜻蜓問博士要水喝,博士爲蜻蜓人準備了淡鹽水,可蜻蜓人不愛喝淡鹽水,之後博士叫蜻蜓人把淡鹽水倒入另一個空空如也的杯子裏突然就變成了鮮紅的西瓜汁。博士說:“這下你滿意了吧。”蜻蜓人還在驚訝中沒有醒過來,蜻蜓人好像故意對博士說:“我不喜歡喝西瓜汁。”博士說:“那個西瓜汁倒入另外一個空空如也的杯子裏。”倒入下去後,西瓜汁確變成了乳白色的牛奶,我的天啊,太神了!可是蜻蜓說:“我也不喜歡喝牛奶。”蜻蜓人以爲博士沒法子了,可誰知博士面不改色反而還笑嘻嘻地說:“你再把牛奶放入另一個杯子裏,蜻蜓人一放,牛奶又立刻變成了淡黃色的哈密瓜汁,這下蜻蜓人心服口服了,她拿起哈密瓜汁喝,可被博士攔住了,博士說:“其實這裏面博士我是提前放了科學物品纔會變成剛纔的水果汁。”

蜻蜓人邀請了六位小朋友,上去跳分子舞,大家就在這優美的音樂和歡樂的笑聲中結束了這一次科普活動,透過了這一次的科普活動我也學習到了許許多多的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作文 篇9

如果你乘輪船,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當輪船要靠岸的時候,總是要把船頭頂着水流慢慢地向碼頭斜渡,然後平穩地靠岸。江水越急,這種現象越明顯。在長江及其他河裏順流而下的船隻,當它們到岸時卻不立刻靠岸,而要繞一個大圈子,將船逆着水流行駛以後,才慢慢靠岸。

這是因爲船逆水靠岸,可以利用水流對船身的阻力而起到一部分“剎車”的作用,小朋友,你以後乘輪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下這個有趣的現象!

我們在水邊靜靜地注視着水面,就會發現:在沒有風的時候,水面幾乎平穩如鏡;但在有風雨時,水面就會波浪迭起。

很明顯,起浪的原因是風在作怪。浪實際上是由於能量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運動而形成的。風就是這樣的能量。當風向水施放能量時,水面就會起波浪。

當人們看到波浪起浮時,會以爲水在向前滾動。但是,如果你把木塊扔在波浪上時,便會發現這木塊並不隨波浪向前滾,而是隨着波浪一會兒升到浪尖上,一會兒又跌入浪谷裏。如果木塊向前移動,那也是風的作用或是水在流動。

飛機要迎風起飛,看來很奇怪,因爲頂着風衝會降低飛機與地面的相對速度。

你有一點可能不清楚,實際上,飛機從地面起飛時,重要的不是飛機與地面的相對速度,而是與空氣的相對速度。假定飛機速度達到150公里/小時,迎面風的速度爲30公里/小時,則飛機與空氣的相對速度爲150+30=180公里/小時。如果順風飛行,飛機與地面的相對地速度就會快一些,假定爲165公里/小時,可是,這樣一來,飛機與空氣的相對速度則只有165-30=135公里/小時了。

你現在知道了吧,飛機通常要迎風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