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護士工作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護士工作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護士工作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護士工作的心得體會1

新加坡的患者對醫院要求很高,有位病人出院時向主管護士打聽一個地址,這位好心的護士反覆給他講了,又怕他忘記,就隨手撕下半張廢紙將行程路線寫出來給他帶上,這事辦得夠圓滿了吧。可第二天早上,護士長的信箱裏就有一封由出院的那位先生髮來的E—mail,他先表揚護士的熱情,又抱怨她寫地址的廢紙反面記錄了部分有關他的病情資料,還說,如果這片“廢紙”給了別人,他會考慮要起訴該護士。

那麼,新加坡的醫院是如何贏得這羣高要求患者的良好滿意度的呢?我在新加坡醫院工作期間深感他們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患者第一”的思想深入醫院包括衛生員、保安員在內的全體員工心中。

在新加坡中央醫院,只要患者入院,不管你是國家總統,還是街頭小販,都會得到醫院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醫院爲患者考慮得很周到,他們每天給病人換一套封口的消毒牀單,每天安排病人洗澡,護士查房時除醫療問題外還會徵求患者對飯菜的滿意度,查體前總會把患者牀旁的布簾拉上。病人出院時,都要填寫醫務人員服務態度調查表。調查表開頭寫着:感謝您選擇了中央醫院,希望您在住院期間感到舒適,請您抽一點時間填寫此表,本人將親自檢視,落款是院長簽名。醫院則是根據此表評選出優秀職員,並佩帶不同顏色的胸牌,這是對他(她)們的最高獎勵,一年中表現最突出者還會得到總統勳章。

二、“良好的職業修養”爲他們贏得了高分。

新加坡中央醫院人手一本的服務手冊上一開始就寫到:第一印象往往是最後的印象,一個良好的職業形象象徵着我們的自信和病人對你的信任,切記:患者對醫院的評判來源於您的形象和服務!所以,醫務人員的服飾、個人衛生、坐姿立態都要求嚴格。比如醫生,個個皮鞋鋥亮、髮型大方、讓您頓感信任。護士更是端莊,醫院要求護士的工作服應該每天洗淨熨平後才穿。不允許有污漬皺褶的制服出現在患者面前,否則便認爲是對患者缺乏禮貌。工作認真負責,無怨無悔,微笑服務是新加坡醫院工作者的顯著特點。病房有一位老太太想喝綠茶,拿出一張兩元紙幣讓護士去自動售貨機買,護士告訴她自動售貨機不接受紙幣,老太太堅持說可以,護士面帶微笑,掏出自己準備買飲料的硬幣給老太太換來了那桶綠茶。

三、“靈活多樣的後勤保障”贏來了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微笑。

新加坡醫院的病號伙食花樣繁多,物美價廉。那麼,他們是怎麼解決伙食問題的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採用“廣泛、靈活的社會化服務”。他們把多家信譽良好的飲食公司引入醫院,這既滿足了患者和家屬,又方便了工作人員。他們還把全國最著名的連鎖超市、書店、美容院、自動銀行、郵局、藥店、售租醫療用品的公司、警察局等辦進醫院。病房大樓的一層一般不是病房,而是餐館、超市等後勤保障部門,或義務部、護理部這樣的職能機關。對新加坡醫院的後勤部門來講,除了具有“患者第一”的思想外,還多了個“員工第一”的概念。他們每年給護士量體裁衣配發三套漂亮的工作服和兩雙品牌軟皮鞋,每人一塊漂亮的夜光胸表。病房大樓的九層,設有工作人員休息室,裏邊有錄像廳、遊戲廳、KTV音樂廳、茶點廳、網吧、閱覽室及體育活動廳等。他們認爲醫務人員對醫院的滿意度會直接影響到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讓臨牀一線的工作人員舒適是醫院的職責。

護士工作的心得體會2

事業上來,外科護理雖然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但我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履行了一名護士的天職。

大家都知道這麼一句話:“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可見護理的重要性,尤其在普外科,入住的患者危情危重,隨時都會有失去生命的危險,沒有親人的陪護,沒有護工的護理,患者的吃、喝、拉、撒、睡,全是由我們的護士承擔的,待病人如親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始終如一,盡我們一切所能給患者提供最優質的護理。

傳染病區的護理工作中沒有轟轟烈烈的輝煌,卻寫滿了簡單而平凡的愛,最能在生活護理中體現出來的:給病人翻身、拍背、餵飯、喂藥、口腔護理、會陰沖洗,大小便等等,每一件事都是平凡到不能在平凡的小事。

記得甲流疫情嚴重,醫院收治了很多甲流病人,我覺得這是最能體現護士價值的時候所以我加入了甲流病房隊伍。我深知這危險時刻責任是什麼?責任就是挽救每一位病人的生命,病人的生命重於一切,重於自己、重於家人,爲病人吸痰、爲病人擦浴,我們竭盡全力使病人感到舒適,讓他們早日康復和家人團聚。確診爲重症甲流的患者都十分恐慌,加上又要隔離治療,恐懼和孤獨寫在每一位甲流患者的臉上,我們在工作空閒時和病人聊聊家人,聊聊工作,別看只是短短几分鐘,會使病人感到不是他們自己在面對病魔,他們不是孤獨的,還有一羣無私無畏的醫療工作者和他們能一起努力着。

有人說傳染病區是鬼門關,但我們認爲傳染病區是與病魔抗爭的戰場,在這裏雖然很少聽見患者的歡聲笑語,更多聽見的是病痛的呻吟聲、沉重的喘息聲,這裏是沒有鮮花的芬芳,有的只是血的腥味、膿的臭味,然而在這種環境下,強烈的責任感使他們每一位醫護工作人員都在用心的照顧病人,從死神的魔掌下挽救他們,我們知道這是責任,我們就應該辛勞耕耘默默奉獻,無怨無悔!

護士工作的心得體會3

靜脈穿刺技術是護士最基本的護理操作技術之一,在臨牀工作中,靜脈穿刺更是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病人以及家屬對護理工作最爲直觀的感受和評價。我們科室,由於病人的特殊性,燒傷患兒頗多,對燒傷患兒的靜脈穿刺,仍是許多護理工作人員所面臨的一項巨大的挑戰,爲了提高我們科室護理工作者對這項技術有所提高,有所突破,我們科室組織了一批護士院內進修的培訓,而我很榮幸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是我在兒科進修期間的心得感受:

作爲一名責任護士,我想有時候面對一個燒傷的患兒,爲什麼會穿刺不成功?一邊是患兒的哭鬧掙扎,一邊是家屬的怨聲載道,此時此刻自尊心應該很受挫,我們的工作是爲他人減輕痛苦,不希望因爲自己的技術不精,增加患兒痛苦,但是由於燒傷患兒的特殊性,燒傷後穿刺部位的受限,體液的丟失,孩子的不配合性,家屬要求一針見血,這些重重的壓力,都是影響我們穿刺技術的因素!兒科進修期間,在王老師的指導下,我對小兒穿刺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首先,心理素質。在兒科面對小兒這一特殊羣體,家屬期望值過高,一個個目不轉睛的望着你,這樣的場景已經是實屬平常,而這無疑會增加你的壓力,作爲一名護理工作者,這些外界的因素你是不可改變的,因此就需要我們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不要因爲家屬的原因而變得膽怯,做好自己該做的準備,我們的工作就如同一場戰鬥,如果我們武器都沒有準備好怎麼去上戰場,怎麼會擁有必勝的信心。對於兒科的護士,她們在面對每一個患者,都不是唯唯諾諾,都不會看人行事,不會像我們如果看到這個患兒的家屬多,要求一針見血,就自己膽怯,不敢上前穿刺,委託他人。相同的他們的穿刺技術也不是每一個護士都能夠保證一針見血,但是敢於上前挑戰,勇敢的邁出那一步,這就成功了一半,就算最後失敗了,至少我們實踐了,不是俗話說嗎,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所以,在我看來,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穿刺成功的一項重要保障。

其次,環境很重要。肯定很多護士都會覺得兒科的環境是壓抑的,是緊張的,面對每一項操作技術都是一場戰鬥,在患兒靜脈穿刺時,我們需要的是寬敞的,明亮的環境。而環境的另一方面,就是學會溝通取得家屬的配合協助,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在兒科我發現每一個護士都是巧言令色,都可以稱得上一個說客,他們的溝通技巧是值得我學習的,學會換位思考,學會說出家屬想說的,引導他們的配合,而我們的共同目標就是爲了患兒的健康,減輕患兒的痛苦,俗話說,溝通的力量完全可以彌補技術的失誤,溝通的順利,取得家屬的配合也能夠增強操作者的自信心。

最後,操作技巧。對於小兒靜脈穿刺,首先,應該合理的選擇穿刺部位,根據年齡的大小選擇不同的穿刺部位。接着,對於患兒穿刺針頭的選擇也十分的重要,由於小孩血管的特殊性,我們儘量做到選擇最小號的針頭;還有就是家屬的配合,在爲小朋友做靜脈穿刺的時候,由於其對操作的不配合性,增加了我們操作的難度,因此家屬的配合十分的重要,在操作中應該指導家屬協助我們的工作,儘可能的保持孩子穿刺部位的穩固。

在兒科兩週的學習中,學習了兒科護士的穿刺技術,也努力的在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深深的認識到了我們科室目前對燒傷患兒穿刺的有待改進的種種方面,這種院內進修的學習機會,更有利於我們的取長補短,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

護士工作的心得體會4

記得在我的孩提時代有着這樣的記憶:因爲生病,心急如焚的父母把我送進了醫院,本來就對醫院有恐懼感,剛一進醫院大門,就一直哭嚷着要回家,醫生還說需要打針,於是在爸爸媽媽軟硬兼施的誘逼下,來到了打針的地方,就見有位阿姨穿立腳點白大褂,戴着白口罩,頭上還戴着一頂白色的帽子,全身上下都是白色,一手舉着針,一手拿着棉籤,面無表情地來到了我的面前,我越發害怕,嚇得一直往後退,雖然被父母強行按住身體,但還是不停地扭動,就這樣,折騰了老半天,那阿姨急了,大嚷道:“你再動,再動就給你多打幾針!”還邊責令母親將我按得動彈不得,現在想來,如果當時那個護士不是那麼隱,而是微笑症鼓勵我,也許我就不會那麼害怕了吧!

隨着時光的推移,我慢慢地長大了,面對人生選擇時竟然也戲劇化地做了一名護士,成了人們眼中的“白衣天使”,當我成爲兒科護士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說:既然我也是一名兒科護士,就一定要用我的微笑來面對生病的孩子,改變我孩提時腦海中那咱面無表情,看上去讓人生畏的護士形象。前不久,有一位6~7歲的'小男孩的一句話讓我更堅信我這樣做是對的。第一次給這個小男孩做治療的時候,我就像平時一樣面帶微笑一樣走進病房,他就總是盯着我看,到了第二年,他哭吵着奶奶要找我給他打針,聽他奶奶說本來有護士準備給他打針的,可他硬是不肯,握着小拳頭不讓人碰,偏要找我,於是我就去了,他看到我之後竟然不器了,只是乖乖地伸出兩隻小手由我挑選,我很詫異,爲什麼這個小男孩會有這樣的舉動,但當時沒有問,只是在思考,接下來幾天的治療都由我爲他進行的,可由於工作忙,打完了他的針,我便忙着我自己班上的事兒去了,好久沒看到我,他就說打針的部位很痛,要奶奶找我去看他,我去了之後,邊微笑着輕輕撫摸,邊細聲問道:還痛嗎?他眨眨眼望着我說:不痛,其實一點都不痛。到了他出院的時候,我就問他,爲什麼每次打針都找我,而他說了句讓我非常感動的話,阿姨,因爲我想看見你對我笑。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於是我越來越能夠感覺出護理工作的重要必。曾經有人說過。“拉開人生帷幕的人是護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護士。”是啊,在人的一生當中有誰會不需要護士的細緻關心和悉心照顧呢?“護理工作是一門精細的世術。“護士要有一顆同情的心,要有一雙願意工作的手。”新形象的護士是會用她們的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無私的奉獻支撐起無力的生命,重新揚起生的風帆,讓痛苦的臉上重綻笑顏,讓一個個家庭都重現歡聲笑語~“神話中天使的美麗在於她的聖潔與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麗在於溫馨與微笑。”進入新的世紀,特別是在加入wto以後,我們的各項工作都面臨着新的環境,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我想要塑造新時代護士的新形象就應該從心開始,從心做起!

人們常說:“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戶”,人類情緒中的喜怒誤用東都可以從眼神中表現出來,而人們更希望看到的是醫務工作者熾熱的眼神和那張被蒙在白色口罩後面真誠的笑臉,要塑造一個城市的新形象,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形象建設,更離不開一個個行業的新變化,衛生部門作爲“視窗”行業影響和反映了一個地方的新形象,要塑造醫務人員新形象,離不開醫生護士的共同努力,必須要以敏銳的洞察力和靈敏的觀察力,棄舊圖新,銳意進取,並要有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腳踏實地,奮力拼搏,不斷地完善自己,充實自己,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善於學習,借鑑,取長補短,實踐着護理模式由個案護理,小組護理到功能制護理,責任制護理及現在的系統化整體護理,不再是像以前那麼單純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將病當作一個整體的人來進行護理。這每一個新的工作方式都是在原有護理工作方式的繼承,者是爲了讓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整體,更系統化的服務!

作爲新時代的護士,作爲江西醫務人員中的一員,我一定順應時代的要求,堅持不懈的努力,爲塑造江西醫務人員新形象貢獻一份力量,爲提升江西醫務人員整體形象建設增光添彩,緊跟衛生改革發展的步代,爲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宏偉大業而努力奮鬥!

從心做起,聽似簡單,其實不簡單,如何才能夠從心出發把工作做得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們全心投入,真誠相待。記得在我的孩提時代有着這樣的記憶:因爲生病,心急如焚的父母把我送進了醫院,本來就對醫院有恐懼感,剛一進醫院大門,就一直哭嚷着要回家,醫生還說需要打針,於是在爸爸媽媽軟硬兼施的誘逼下,來到了打針的地方,就見有位阿姨穿立腳點白大褂,戴着白口罩,頭上還戴着一頂白色的帽子,全身上下都是白色,一手舉着針,一手拿着棉籤,面無表情地來到了我的面前,我越發害怕,嚇得一直往後退,雖然被父母強行按住身體,但還是不停地扭動,就這樣,折騰了老半天,那阿姨急了,大嚷道:“你再動,再動就給你多打幾針!”還邊責令母親將我按得動彈不得,現在想來,如果當時那個護士不是那麼隱,而是微笑症鼓勵我,也許我就不會那麼害怕了吧!

隨着時光的推移,我慢慢地長大了,面對人生選擇時竟然也戲劇化地做了一名護士,成了人們眼中的“白衣天使”,當我成爲兒科護士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說:既然我也是一名兒科護士,就一定要用我的微笑來面對生病的孩子,改變我孩提時腦海中那咱面無表情,看上去讓人生畏的護士形象。前不久,有一位6~7歲的小男孩的一句話讓我更堅信我這樣做是對的。第一次給這個小男孩做治療的時候,我就像平時一樣面帶微笑一樣走進病房,他就總是盯着我看,到了第二年,他哭吵着奶奶要找我給他打針,聽他奶奶說本來有護士準備給他打針的,可他硬是不肯,握着小拳頭不讓人碰,偏要找我,於是我就去了,他看到我之後竟然不器了,只是乖乖地伸出兩隻小手由我挑選,我很詫異,爲什麼這個小男孩會有這樣的舉動,但當時沒有問,只是在思考,接下來幾天的治療都由我爲他進行的,可由於工作忙,打完了他的針,我便忙着我自己班上的事兒去了,好久沒看到我,他就說打針的部位很痛,要奶奶找我去看他,我去了之後,邊微笑着輕輕撫摸,邊細聲問道:還痛嗎?他眨眨眼望着我說:不痛,其實一點都不痛。到了他出院的時候,我就問他,爲什麼每次打針都找我,而他說了句讓我非常感動的話,阿姨,因爲我想看見你對我笑。

護士的工作崗位神聖而崇高。身穿白大褂在崗履責,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方纔能夠做好方方面面的事務。不僅講究工作效率,更要講究工作質量,注重工作效果。我認爲,護士工作看上去容易,其實真正做好卻又不是件易事。這項工作有其自身的職責和內在的標準,各位護士做起來因自己年齡大小、工作經驗、履責態度、個人性格等因素,雖然也能在工作職責和工作標準範圍內完成任務,但效率和質量卻是千差萬別,而且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標準是沒有頂的。有的護士完成了硬件工作(如量體溫、打針、發藥等)之後,安心無事地歇之辦公室;有的護士做了硬件工作之後,又做了大量軟件工作(如給病員以更多的真、善、美的精神性東西)。“硬”有範圍有尺度,“軟”則沒有指令性的規約。那麼,護士在崗履行職責,怎樣能夠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創造性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達到最佳工作效果,讓病員安心、放心,並積極配合醫院治療?雖然沒有千篇一律的格式,但有規律可循。透過這次醫德醫風的學習,引發了我對護士崗位意識的確立,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促進作用問題的思考!

1、責任意識

責任心纔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這“責任心”的“心”,早被中國古代哲學家喻指思想、精神,即今日廣義的哲學範疇“意識”,與醫學上稱身體某部位的那個“心”有別。工作上的“心”(責任心)到位,即捧着一顆心來,在班用心去做,不夾私心離班,這樣專“心”之致,就能做好護理工作。身爲年青的護士,對剛接手的工作有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只要有這份心,相信自己定會早日勝任此項工作。如果缺乏責任心,無論是新護士,還是老護士,都不會做好護理工作的。事物有因果關係,即有因纔有果,護士工作也存在因果性的一面。工作是靠人做的,護士工作要達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最佳效果,必定要求護士本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有正確的意識指導自己去履行職責。有好的開端,纔會有好的結果。

歪打正着的事是有,但不具有普遍性。護士工作切忌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之念,“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歪打是不會正着的。加強責任意識才是良好的動因,也是最佳出發點。當然,工作中也會有好心辦錯了事,這屬正常範圍,世界觀方面是沒有問題的,有其正確的意識,只是世界觀轉換成方法論的環節上出現了失誤,或是方法的運作上出了差錯。“好心辦錯了事”是方法問題,而不是思想問題。方法問題很複雜,也很有講究。對護士來說,護理工作有個業務水平、經驗多寡、病員配合、他事阻礙等,使之方法不得力,或者不到位。這些屬外在原因,是客觀造成的,非主觀所致,這種“錯”容易被防止和克服。如果不該出錯而因責任心不強出了錯,性質就變了,就不屬正常範圍,也就不能用“出錯”來塘塞,那要追究其責任。所以,責任意識對護士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自我內修、點滴養成這種意識。責任意識與工作職責的要求是緊密聯繫的,有時能合二爲一,但區別是顯然的。前者屬自我意識、自我要求,強調個體的內控,具有軟性的一面;後者屬外在規約,強制要求,具有硬性的一面。“硬性”是工作職責、標準,“軟性”是個體工作的靈魂,“硬性”好比骨骼,“軟性”恰似血肉。

2、平等意識

護士加強責任意識是做好本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但僅僅有責任意識還不夠,應該在責任意識的基礎上,並緊緊圍繞責任意識創造性地拓展工作。這個“拓展”就是由護士單方面努力,一廂情願的工作,變成護士與病人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協調。而護士與病人之間的密切協作的主動權、選擇權在於護士這方。護士工作如何才能適應、迎合並受到病人的支援,確立平等意識是其關鍵,即護士對待病人採用平等的觀念,不僅對待所有病人一碗水端平,而且時時處處與病人平等相處,護士不能有居高臨下之感。在病房裏護士是相對固定的,病人是流動的,選擇住院的權力在病人手裏,若把護士比作主人,那麼病人就可比作客人。護士與病人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應該是“主便客勤”。

主人怎樣接待客人,方便客人呢?首先要尊重病人,重視對方的存在,象招待客人一樣熱情地招待每一位病人,力爭使病人感覺到主人待客熱情、隨和,服務周到。做到這些,主要體現在護士的服務態度上,護士應該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護士的工作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平等意識也應包含對生命的尊重。病人在生理上與健康人有區別,但在人格上與健康人是一樣的、平等的。如果護士在思想上確立了這種意識,那麼在對待病人的態度上就不會有居高臨下的表現,代之的是說話和藹可親,做事輕巧靈敏。但有時也會有這樣情形的發生,當護士好聲好氣地對病人說話,回報的卻是惡言惡語或是不理不睬,從現象上來講就是用平等沒有換來平等,這是什麼原因呢?很顯然這是因爲病人的心理狀態發生了改變。當人受到疾病侵擾時,機體的正常組織細胞受到損傷,影響人的正常活動,打亂了多年的生活規律,從而產生煩躁情緒,這時病人也許正沉浸在痛苦和煩惱之中,所以也就不會對護士的好聲好語給予應有的重視和回報。如果我們能夠想到,當我們護士自己遇到不愉快的事時,也會有這種表現,也許比他表現還差呢,那麼我們也就能夠理解他們了。這就要求護士有了平等意識,還要有同情心和寬容心。現在病人到新聞媒介投訴我們護士的主要理由是態度問題,佔85%以上。從中說明病人對護士的態度是非常在乎的,也說明護士的態度對病人病情的發展和轉歸起着重要的影響。

以平等的態度對待病人,並不降低護士身份,相反能夠促進護士與病人之間的協調工作,相互交流,相互溝通,使病人信任護士,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疾病。同時,病人得到了平等相待,受到了尊重,減少了因病而帶來的失落感,本身就是自我的生理、心理乃至精神狀態的有益調理,極大地增強了自覺抵制疾病侵蝕的信心。因此,我們認爲,護士在責任意識的基礎上確立平等意識是高質量完成本職工作的重要一環,也是護士創造性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3、朋友意識

有了平等意識,避免與病人產生不必要的衝突和不協調,達到了護士與病人之間的初步溝通的目的,彼此有相敬如賓之意,但相互間似乎還有距離感,即主人與客人界線分明,在彼此心目中未能融爲一體,即尚未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溝通仍須拓展、昇華。在平等意識的基礎上,護士還應確立朋友意識。有了朋友意識,就可以縮小護士與病人之間的距離感。護理工作中的朋友意識,是指護士在工作中把病人和他們的親人象朋友一樣對待,與病人相處的過程中投入一定的感情(當然這種與男女之間的異性感情是不相同的),這種感情表現在爲病人病情好轉而高興,爲他們的心情舒暢而共同愉悅。護士有了朋友意識,在主觀上確定了這個朋友目標,就能主動地與病人交朋友,在對病人治療和相處中就能仔細地瞭解和觀察病人:他是什麼樣的個性特質的人?他的家庭成員對他怎樣?他的職業是什麼?這種職業對他的性格有什麼影響?他熱愛他的職業嗎?等等。在關心病人疾病的同時,還要關心一個個性格相異的人。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議論:“這個病人好”,“那個病人不講理”,“這個病人本人倒不錯,可他的家屬太夾生”。這就是護士與病人相處中滲透的感情色彩。

有些病人入院前位於領導崗位。平時呼風喚雨,唯我獨尊,到了醫院對待護士也象對待他的下級一樣,呼來喚去,發號施令,擾亂了正常的護理工作程序,也有些病人自己很有錢,認爲錢能買到一切,他們對護士的要求特別多,有時超出了護理的範圍,遇到這樣的病人,確實令護士頭痛。如果有了“朋友意識”,我們護士就會這樣想:“這位朋友有點傲氣,我可要勸勸他,要他知道醫院有醫院的規矩,不可以隨心所欲。”“這位朋友觀念上有問題,我要開導他一下,讓他學會尊重別人”。當然,朋友意識不是讓我們放棄原則,放棄嚴格的操作規程,相反,爲了朋友的安全和康復,我們更應該小心謹慎。以朋友之心去待人,也一定能夠得到朋友之心的呼應,病人一定能夠遵守醫院規章制度,理解護理工作的艱辛,默默地提醒自己:應給朋友增光添彩,不給朋友添亂抹黑;應主動配合治療,而不消極、作梗;願把朋友之心作我心,定不負醫護人員的義。

以朋友的態度待病人,不是護理工作上的庸俗哲學,而是處理好護士與病人之間關係的高層次溝通,我們日常護理工作能夠做到,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少有護士能真正做到待病人如朋友,也很少有人能真正領悟到護理工作中的“朋友意識”的價值所在,即使是領悟到其中的意義,也因與“不能增分文酬金”而棄之。我們認爲,護理工作中的朋友意識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高質量護理的不可忽略的一環,有了這種意識並在這個意識驅使下工作,不僅工作效果好,使病人放心,還能做好“令人頭痛”的病人的思想工作。這是現代整體護理的內在要求,是新形勢下護士應備的素質,因爲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朋友意識就是感情的凝鍊、昇華。

4、親人意識

在朋友意識的基礎上,護士與病人之間的關係再昇華,就會形成親情感,彼此都會萌發出親人意識。這種親人意識是護士與病人工作關係上溝通的最高層次。一般來說,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稱之爲親人,親人之間的感情是不同於其他的感情,據調查,海外華人在經營活動中,財團的最高機構是由親人們組成的,這說明中華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血永遠濃於水”的親緣觀念。對親人的依賴和信任是無價可比的。護士與病人沒有血緣關係,但如果護士把病人看作是自己的親人結果會怎樣呢?護士在思想上樹立親人意識,把年紀大的病人看作是自己的長輩,把年齡與自己相仿的病人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年齡幼小病人看作自己的孩子,護理時感覺就不同,操作中每一具體細小的動作都會考慮到是否對病人有利,對操作技能的要求就會更高,因爲“我”是在爲親人做治療,一定要把痛苦降到最低點,把舒適提高到最高點。如果說明朋友意識具有感情色彩,那麼,親人意識則具有親情色彩。

當一位長久臥牀的病人離開人世的時候,護士和病人親屬一起傷心落淚,這就是親人意識的體現。當看到一位病人痊癒出院,與護士依依不捨千恩萬謝的道別場面時,人們一定覺得護患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融洽的。我們在給病人打靜脈針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這種情形,在爲一位熟悉的、關係融洽的病人打針時,往往能夠“一針見血”,一次進針的概率很高,而爲一位新病人或是與護士發生過糾紛的病人打針時,心裏總有些緊張,這時一次進針率就低。同樣的操作手法,在爲護患關係好的病人做肌肉注射時,他們不覺得有多疼,而爲護患關係緊張的病人做肌肉注射時,他們就覺得疼得不得了,而且會感到一次更比一次疼,而當他們與護士的關係改善以後,又不覺得打針有多疼了。這種現象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人與人之間有了良好感情時,大事可以化成小事;當人們之間有憎恨之意時,小事也能變成大事。

護理工作的操作中,有很多種是會爲病人帶來不適甚至疼痛感,如果我們把病人當作長輩、兄弟姐妹、孩子的話,那麼在操作中不但會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去做,而且還會想方設法使自己的技術熟練,效率更高,減少對病人造成不適和疼痛的時間和次數。另一方面,“以心換心”也得到病人的真誠相待,他們會把護士當做親人,“有這麼好的孩子、姐妹、阿姨爲我做治療護理,這點疼又算得了什麼呢?!”這樣護患關係就進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因此,親人意識是爲達到高質量、高效率、好效果的護理工作鋪平了道路。當病人帶着美好的回憶出院時,他自身的生命得到了延續,他的社會生命同樣也得到了延續——這就是“親人意識”的魅力和價值所在;當一個病人帶着生離死別即將辭世之際,醫護人員在他心目中作爲“親人”的成員,對他的病情治療已經傾注了“親人”的情感,盡到了“親人”應盡的職責(義務),他在感謝“親人”的同時,留念生命最後的一刻,應該是無憾於“親人”的盡心。

親人意識作爲護患關係溝通的最高層次,比朋友意識更難做到,我們認爲,“更難”並不意味着就不能做到。戰爭年代裏,後方醫治戰場上負傷的官兵,醫護人員和廣大人民羣衆把傷員當作親人,全心全意爲傷員服務,唱出了可歌可泣的親情戰歌,這優良傳統難道說沒有普遍意義嗎?難道說不應該普遍推廣嗎?醫院是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的場所。這種場所應該是潔白無瑕,一塵不染,應該把能夠使的力量全部用於救治病人,不藏半點私心雜念。我們所倡導的親人意識,說到底就是發揮護士最大的技能和智能爲病人服務,技能是硬性,是靠訓化產生並形成的。而智能往往滲透着更多的知識、人品、人格等修養成份。與病人產生了親情感,就能象待親人一樣來善待病人,將自我的技能與智能融爲一體用於工作,使工作錦上添花,取得最佳效果。

總之,護士工作千頭萬緒,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全心全意爲病人服務”,這“服務”思想的確立,就是護士崗位意識的形成,而崗位意識的具體內容就是責任意識、平等意識、朋友意識、親人意識。這內容的四個方面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環環扣緊,形成一個綜合的、立體的意識網絡,指導護士工作。真正將這四個方面創造性地運用於護理工作中去,則完全體現出真、善、美,力避護理工作中的假、惡、醜。因爲護士確立責任意識在工作中就必然求真務實;確立平等意識,尤其是確立朋友意識、親人意識,在工作中就必然善待病人,與同事相互協作,與病人和睦相處,整個病區(病房)不是家庭,甚似家庭氛圍;在“和睦的家庭”氛圍中,護患之間彼此配合默契,心心相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靈必然涌現出美的和諧,昇華出人間真情。我們說,護士工作千萬件,件件連着病人的“臉”,這並不是意旨要看病人的臉色做事,“臉”牽繫着病人的健康狀況;牽繫着病人的心情是否愉快;牽繫着病人對護士工作的滿意程度;牽繫着護患之間關係是否和睦;牽繫着“家庭”氛圍是否溫馨。畫“臉”的主動權在護士,畫得好不好的關鍵也在護士。我們要牢牢記住“畫狐不成反成狗”的訓道,真正去加強崗位意識,纔是畫好“臉”譜的要則,這個“臉”譜中也滲透着護士自我的臉譜。

護士工作的心得體會5

我院協助xx市殘聯開展精神疾病普查已半年時間了,現在經過大家的努力終於完滿地完成任務。在普查期間所見所聞,到現在心情依然盪漾……

從病人身上所看到的震撼

我們普查的對象是精神病患者,而有大多數都是住在偏遠山區貧窮的村落。在我們醫護人員給他們診療後他們才悄然大悟;這就是精神病症狀,在這之前他們都是認爲鬼神作怪,一味的信邪歸神,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很多在家庭無法監管的病人,家屬就將他們關在另一間破房子裏,而且用鎖鏈鎖起來。這是什麼生活——在新時代的今天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就連動物也不是這樣過日子啊!

最讓人心痛的是小孩子、年輕姑娘及小夥子。他們有的是因爲家庭經濟情況或家屬對精神病知識的認識不足,而沒有得到好好的治療護理。每一次我們的到來,他們都會用無邪的、呆呆的、充滿期待的眼神望着我們,像是訴說着:我們的明天在那裏……

普查過程中苦樂連連

這次普查工作是由文春光副院長及醫務科主任李振超、精防科主任鄭小泳親自帶隊;工作的出色當然少不了完成還有我們精神一科的一班醫生護士們的努力。大家除了要完成普查工作外還要兼顧自己本職崗位的工作,由於人員的緊張,故我們的醫生護士都是在上完夜班後的第二天白天緊跟着又投入下鄉普查的工作中。有時候護士們完成一天的普查工作回來後緊跟着又上一個通宵的大夜班。而且在課室還要擔當起帶教的重任及完成相關的護理書寫及檢查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普查的地方,大多數是鄉村。純樸的村民好多都是講自家的家鄉話,所以在溝通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我們有的時候一句話要重複幾遍,還好鶴山殘聯的工作人員們有時也會及時的幫忙翻譯。

鄉村的路不寬,也不好走。有的地方連車也開不進去,在這樣酷熱的天氣下我們只好用我們的雙腿代步。有的時候上門普查完一個病者回來的時候真有中暑的感覺!

鄉村的鄉道上有二大特點:就是狗和蚊子特多。記得有一次,在與一普查對象健康教育過程中,有三隻大黑狗兇猛的衝過來,嚇得我腿都軟了。還好大家在這之前有學習過危急應對課,能及時應變處理才逃過一劫,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心驚膽跳……

下鄉普查工作環境條件有限,有的地方連坐的也沒有。無論是石板上、自行車尾上、救護車上;站的、坐的、蹲的;各種地方、各種模樣都印記着我們努力勞動的證據。

在過程中雖然有苦,但也覺得窩心。我們團隊總有着熱血及調合的氛圍。繁忙中偶爾的一個冷笑話,偶爾的一句關心的語言。在給予患者及家屬幫助後他們那感激的眼神。這點點滴滴總會帶給我們快樂,消除了一半的疲憊!

普查後看得見的成效

在普查的過程中,常常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原來還有一間江門第三人民醫院啊!以前一直都不知道去哪裏看這種病,可費精神了。”

自從社區防治科開展鶴山四個定點送醫送藥後,我們醫院的名聲也逐漸傳開。而這次的鶴山精神疾病普查工作的開展更加打響了醫院的知名度,我們優質的服務受到了人民羣衆的認可及好評。在鶴山送藥點取藥的病人數,可謂是突飛猛進!

這一次的普查工作完滿完成離不開我們團隊裏每一分子的辛勤汗水。我們付出了很多,同時我們也收穫了很多······就這些我所看到的,我所感受到的就已經是讓我收藏了寶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