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節日常識

揚州人的大冬習俗

冬至,揚州人俗稱大冬。在古代,冬至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令。而在古城揚州,老百姓對大冬這個日子,有着特別的情愫,稱“大冬大似年”。大冬何以“大似年”?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揚州人的大冬習俗,希望有所幫助!

吃湯圓

“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湯圓;先生不放假,學生不把錢。”

“湯圓”是大冬必備的食品,吃了圓子,象徵着全家團圓,家庭和諧、吉祥,討個吉利,所以要家家吃湯圓,湯圓揚州話中也叫做“圓子”。揚州大冬早上吃湯圓。湯圓用糯米粉做成,圓餡大湯圓是糯米粉製成的,糯米粉在揚州話裏叫粉子面。“圓”意味着團圓圓滿,過去也有“吃了圓子大一歲”的說法。

四喜湯圓是有四種餡的湯圓,分別是薺菜肉、豆沙、筍肉、芝麻餡,每樣一個,將四種不同餡的湯圓放在一起煮,合在一個碗裏,因此纔有了出名的四喜湯圓。

祭祖

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

大冬這天,揚州人最隆重的一件事,要算是祭祖了。午飯前擺供桌、點香燭、燒紙錢,全家人穿戴整齊,按長幼尊卑,男左女右次序排列,對着祖先的牌位行叩拜大禮。中午敬祖宗,有紅燒肉、紅燒魚,還有大粉、青菜豆腐,這是敬祖宗的老四樣,家家都差不多,這都是揚州的老習俗。

數九寒天

揚州有一首民謠,叫“九九歌”,歌詞爲:頭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河開凍,八九燕歸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歌謠中的“九”是指從冬至那一天起算,每九天算一“九”。過了九個“九天”,冬天就要結束,春天就來臨。所以揚州人把進入冬至以後,叫做“進九”,又叫“入九”。“這首歌謠大體反映了揚州地域氣候變化的規律,有一不定期的科學性和適用性。”

冬至的次日開始數九,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提冬數九"。數上9天是一九,再數9天是二九,以此類推,數到"九九"就算"九"盡了。"九盡楊花開",那時天就暖了。入九以後,文人墨客,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令進補

老揚州有“今年冬至進補,明年三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用羊肉、母雞等與大棗、肉桂、黃芪、生薑等中藥材燉煮。“什麼時候補,老百姓習慣性把冬至這天作爲起始。隨着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冬季進補已成爲一個新的、普及的民俗習慣。”

從冬至開始,交冬數九,老揚州講究“一九一隻雞”,其保健之意就在於此。揚州喜歡熬製生薑、紅糖、桂圓、核桃仁、芝麻膏,進補滋補。現在超市、菜場有現成的五穀雜糧搭配好的磨坊滋補品。

“冬至之後不作興搬家。”老揚州吳德祥告訴記者,“具體說法我不清楚,只記得快到冬至時,要搬家的人家就着急了,緊趕慢趕都要趕在冬至前把家搬好。”冬至日,揚州老百姓稱作大冬,有很多講究,不作興曬被子是其中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