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家庭教育

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七大原則

每個家庭不一樣,每個孩子不一樣,對這個家庭、這個孩子成功的具體做法,換一個家庭、一個孩子,不一定就有效。但可以有一些一般的大原則。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七大原則,希望有所幫助!

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七大原則

第一條,父母以身作則。

這是老生常談,但是還要談。

子女身上反映出來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師,如果父母親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範作用,自然無法要求子女,父母親的話也就沒有權威。

中國父母對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學習,認真讀書。

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調查,絕大部分好學上進學生,都出在家庭父母本身熱愛學習。這不是說父母一定要天天讀書。

學習可以是各種不同的文化愛好,熱愛戲劇、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歷史、熱愛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愛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較能夠發展起上進心。

當然,許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子女也同樣好學上進,這類家庭往往父母言傳身教、爲人正直、勤奮,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學習是自己的準則。

好學上進,本身是一種追求。有調查顯示,子女問題比較多的主要是四大類家庭,第一類是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太低,而家庭又非常富有,那些農民暴發戶,第二類是高官後代,第三是父母衝突不斷或離異家庭。第四大類家庭,父母本人都不錯,可是工作太忙,只忙工作,沒有抽時間關心子女教育。

西方人有句諺語,造就一個暴發戶只需要一天,造就一個貴族至少需要三代。中國人的諺語,富不過三代。

現在全中國人的理想都是“暴富”。經濟富裕本身是好事,但缺失了文化追求與道德準繩的富裕環境,很容易使青少年迷失,失去上進的動力。

第二條,家長要學會保護子女。

在處理子女教育問題上,有兩個錯誤的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學校和教師;另一個是完全信任學校,信任老師,不信任自己的子女。

現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隸。在學校裏壓力很大,學業壓力、考試焦慮、人際關係壓力、包括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的壓力,不可能個個同學都是學習優秀的學生,實際上大部分同學是學習一般的學生。

到初中以後,少男少女還有體相煩惱壓力,體相煩惱,對自己的長相很在乎,對同學的評價很敏感,還有生理和身體迅速發育帶來的種種困惑與煩惱,等等。

當子女與學校與老師發生衝突矛盾的時候,父母既不能無原則地偏袒子女,也決不能不問青紅皁白就站在學校老師的立場上批評子女。

要替子女設身處地着想,要學會傾聽子女傾訴,實事求是地瞭解情況,如果確實是子女的錯,也要心平氣和地幫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錯,更應該心平氣和地與子女交流,找出解決的方法。

如果確實不是子女的錯,而是學校方面的問題,老師方面的問題,家長就應該積極想辦法解決,分擔子女的壓力,而不是與老師一起對子女施加壓力。

兒童少年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不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尤其需要家長的呵護。

家庭和家長是子女健康成長的最後堡壘。簡單地說,家長要學習在學校的壓力下保護子女,學會維護子女的權利,不能夠事事都與學校站在同一個立場。

許多反面的悲劇的例子,導致學生走向極端行爲的,許多都是因爲家長不問青紅皁白跟着老師訓子女。

第三條,學習與子女平等交流。

父母和子女之間總會有所謂代溝的。在初中到高中階段,是子女容易產生叛逆的一個階段、逆反的一個階段。

子女生理髮育迅速,長成半個大人,個頭與父母差不多,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從各種媒體接受了很多資訊,有自己的主見,但也常常過分地自以爲是。

父母的那些說教也聽了10多年了,聽煩了。加上學業壓力大,這個階段的子女,一般都會非常討厭嘮叨的家長。

要學會傾聽子女,學習與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學階段還願意有什麼事都與家長交流,那家長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願意與家長交流,有什麼問題都能夠得到比較妥善地解決。

許多家長忙於工作,忙於賺錢,不想聽子女的傾吐,認爲那是毛孩子雞毛蒜皮的事。這樣就喪失了了解子女、引導子女最重要的一個渠道。

第四條,對子女多鼓勵,少批評。

少年兒童只有在鼓勵的環境中才能健康成長。

第五條,給子女一定的自主空間。

有些家長總是想控制子女、管制子女、設計子女。適當的控制是必要的。

但隨着年齡增長,更多地是靠子女的自覺和自律,而且要給子女以自主的空間,要尊重子女自主的空間。

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不僅孩子要解決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決好自己與子女關係上的困惑。父母親過分管制已經長大的子女,是許多子女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

過分的戀子情結戀女情結,是子女不幸福的重要原因。

家長應該明白,子女的快樂和幸福,就是家長最大的幸福,如果子女對家長非常服從,但他/她自己不快樂,那麼家長還是失敗的。

子女來到這個世界是家長的選擇而非子女自己的選擇。

而來到這個世界以後,恰如金庸小說裏所說:“憐我世人,憂患實多”,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學生少年又有那麼大的.壓力。

所以,家長有責任創造條件使子女健康成長,而不是使子女完全成爲實現家長願望和要求的機器。

第六條,對於學業,不過分苛求。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適應目前這種學校教育的。有些孩子盡了努力,可是成績還不理想,家長要學會爲孩子化解煩惱、分擔壓力。

西方人說,壓跨駱駝的是最後一根稻草,總是給孩子施加壓力,好了還要再好,一次考試就要達到什麼什麼名次,這些都是沒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險的方向。

家長應該懂得並記住,子女的身心健康、個性開朗豁達,比學業成績重要得多。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只有在父母慈愛而不寵愛、多幫助少施壓、多引導少管制、多鼓勵少批評、多寬容不苛責的家庭環境中,子女才能逐步發展健康的個性。

第七條,要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這是富裕地區、富裕家庭的一個問題我想,對子女成長和教育的重視絕對必要,對具體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方案可以也應該精心設計。

但千萬不要把孩子本身當作一個可以設計的對象。孩子是人,是生命,而不是工程師手中的一塊材料。

在父母的引導和學校的教學之外之上,要給孩子自主的空間,要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愛好,不要把孩子當作爲學校製造分數的機器、爲老師製造教學業績的努力,也不要把孩子當作爲父母爭光的工具。

沒有人能夠設計出愛迪生,沒有人能夠設計出愛因斯坦,沒有人能夠設計。人最重要的素質:好奇心、興趣與愛好、欣賞與追求美與和諧的能力、創造發明的能力、求智愛真的渴望,都不是他人能夠設計出來的。

這些素質只能在一個平等、寬鬆、自由而又富於文化傳統的環境中自發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