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2021年《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精選24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21年《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精選2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年《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精選24篇)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1

開學了,開學了。又是一年開學日。

九月一日是我們正式開學的日子,八月三十一日我們去學校報到,老師告訴我們:晚上,中央一套有《開學第一日》希望我們能按時收看。晚上吃完飯,我準時守在電視機旁。8點鐘,中央電視臺CCTV—1準時上課了。

《開學第一課》講的是什麼呢?語文,非也;數學,非也。哪講的是什麼呢?講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的傳統美德:孝、禮、愛。

第一節:“孝”孝字怎麼來的呢?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帶我們學習了孝的來源。孝是個會意字,老人老了要跌倒了,需要子女扶着。鄭淵潔又給我們講了,他們家的故事,他的爸爸和兒子。平常我看到媽媽總是把好吃的東西留給姥爺,剛開始我不理解,後來我慢慢的理解了。就像鄭淵潔講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將來吃原子彈蝦的機會都有!”我們還學過好多關於孝的故事如《香九齡能溫席》等。我們一定要孝順老人。

第二節:“禮”裏不光是禮貌,還有對別人的尊重。第二節課的演講嘉賓是容祖兒,她說有禮節有禮貌的孩子纔會受歡迎。她的媽媽教導她要把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吃飯夾菜要有規矩。家裏等長輩來了才能吃飯,不能翻來翻去,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就像我們學過的課文《程門立雪》,楊時和同學爲了儘快弄清一個問題,他們冒雪專門去請教程頤老師,可他們走到老師家門口,看見老師在椅子上睡着了,他們怕打擾老師休息,於是他們就站在大雪紛飛的門外,等老師醒來。“做個受歡迎的人,做個文明禮貌的人。

第三節:“愛”講的是秦勇和他兒子“大珍珠”的故事。

大珍珠被診斷出重度感統失調,很長一段時間大珍珠不會說話,對周圍的一切漠不關心,僅繫鞋帶這個簡單的工作,就需要比別的孩子多幾千倍的時間。秦勇感覺天快塌下來了。秦勇說,“既然改變不了過去,那就用愛改變他將來的樣子”。大珍珠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唱歌等一些知識。我們要做一個有愛的人,不但愛自己,還要愛別人!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2

俗語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相互之間的禮讓,能促使人際關機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禮儀也是每一個公民的道德與責任。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懂得了自己作爲一名普通人應盡到的道德義務和社會價值。

《開學第一課》中有一段內容引起了我的注意——班主任王小丫和撒貝寧扮演兩位旅客乘坐飛機。兩人因爲讓位問題和使用手機的問題引起了糾紛,最後由金風航空公司的一位乘務員進行了禮貌的勸阻,成功的化解了這次糾紛。“謝謝”、“打擾了”、“不客氣”等禮貌詞彙不僅緩解了當時的緊張氣氛,而且讓兩位旅客倍感內疚和自責,進而也跟着相互禮讓地道歉起來。

看到此處,我的內心猛然一震,彷彿與兩位旅客內心引起了共鳴。在生活中,我常常因爲對方一句聽起來不舒服的話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現在想起來,自己的做法違背了基本禮儀和道德的規範。其實並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更加複雜。很多時候自己迴避一下,並向對方說一句“不好意思”“對不起”事情不就解決了嗎?遇到矛盾衝突,雙方各退一步,換位思考,禮讓也能打敗衝突。

有時候,善意的禮讓能給人帶來溫暖。看過一名小男孩的故事,他年僅3歲,因調皮打翻水壺燒傷了身體。父母叫不到救護車,只好攔出租車送往醫院。等了好半天才路過一輛出租車,師傅姓李,本來要去機場接人,看到這一家三口的難處,果斷的放棄了這單生意。一路上李師傅透過廣播求助,全程路段中的市民們紛紛自覺的讓出了一條綠色的生命通道……此時,淚水沾溼了我的眼眶。我看到爲了拯救一名受傷的小孩,大家讓出了自己的金錢、自己寶貴的時間,這不僅僅是讓出了一條通暢的車道,更是一條挽救生命的通道。我看的了這座城市的正能量,看到了這座城市的溫情。這便是一座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禮讓讓這裏充滿了溫情與溫暖,讓這座城市變得更美麗。

禮讓,讓道德文明之花綻放,願文明之花在每個的心中永存,願禮儀在每個人身上成長。我相信,社會會在禮儀和文明中進步。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3

上個星期五,我們全班同學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看了一半,我的眼眶就溼潤了。我真的被感動了。有些人爲了夢想付出了許多努力,吃了很多苦,卻沒有退縮,依然用盡全力去追夢。這讓我深深的震撼了。

最令我難忘的,是舞蹈老師——廖智。她是汶川地震中的倖存者,曾被壓在廢墟下26個小時。廖智原是位舞蹈老師,她從小就有個“舞蹈夢”。可不幸的是,在地震中她失去了雙腿,連走路都非常困難。可她最終並沒有放棄那個“舞蹈夢”,而是帶上假肢不停地練習。儘管每走一步都鑽心的疼,但她還是堅持了下去。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想想我自己,真覺得慚愧。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服裝設計師,可我卻沒有絲毫努力,還經常覺得這個夢想太難實現,想要放棄。廖智在失去雙腿的情況下都能堅持,我比她差遠了。

現在想想,哪有什麼事是一帆風順的,成功背後總有付出,沒有人是在追夢路上不遇到困難的。我們應該頑強一些,遇到困難不退縮,這樣才能成功實現夢想。

夢想是燈,照亮我們人生的路;夢想是金,讓人生變得更加輝煌,有夢就有希望。讓我們向着夢想前進!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4

9月1日,又是一個熟悉的日子,孩子們揚起青春的笑臉,背起小書包,踏進了期盼已久的溫馨的校園。就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日子裏,中央電視臺在雄偉的八達嶺長城下,舉辦了一場羣星璀璨的大型公益晚會《開學第一課》。

我們作爲祖國未來的希望,更要認真的進行愛的教育,愛國的教育,努力繼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並更要的把它發揚光大。

開學第一課》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主題班會的形式,更融入名人演講和遊戲互動環節,把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變成了一臺別開生面的晚會。

開學第一刻第一節是《我的夢》,李連杰叔叔講了他自己的夢,有實現的,有未實現的,還有龐清、佟健,他們花了整整十七年終於奪得了花樣體操冠軍,還做了遊戲:夢想長城,告訴我們要互相信任。

第二堂是堅持夢想,馬雲叔叔向我們講了堅持的故事,特讓我感動的是楊孟衡、劉偉兩位大哥哥,他們雖然沒有雙臂,但他們卻用雙腳替代雙手,一個完成大學的夢想,另一個完成彈鋼琴的夢想,他們精彩的活着,可想而知,要取得這樣的成績,他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刻苦、艱辛,克服了重重困難,告訴我們夢想是跟眼淚和汗水在一起的,要用智慧,要堅持,別放棄,成功是因爲多少次的失敗不放棄而換得的。

接下來又由試飛英雄李中華叔叔講了探索夢想,又講了甘肅舟曲的泥石流中的韓旋小姐姐,那一幕幕感動的我掉下了眼淚。

從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爲中學生的我,現在的我是多麼的幸福,在這麼優良的學校,有這麼多優秀的老師培育我,有着強健的身體,我們更應首先樹立起自己的夢想,然後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去努力一步步的靠近夢想,並且實現夢想,同學們,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夢想,並且爲着它努力奮取吧!讓一個個的夢想匯成中國之夢!

開學第一課讓我受益匪淺,相信愛會讓我們的祖國更美麗,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5

傍晚時分,太陽收斂起了那刺眼的陽光,變成了一個金燦燦的光盤,紅光披灑在了湖面上,幾朵粉紅色的霞雲在天空中飄逸,發着瑰麗的光。湖面上浮光躍金;綠樹們也顯得更加翠綠了。

伴着晚霞與微風,我從學校回到家,開啟電視機,收看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一共上了三節課,三個主持人,每人帶着一個小班長。

這次節目是以“幸福”爲主題。

同學們問:“什麼是幸福?”董卿打了一個比方:“幸福,就像是班上一位調皮的學生,你找他的時候卻找不到,但就在你不經意的情況下,他就會自己冒出來。”

于丹老師說:“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王小丫說:“如果大家一起合作,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奇蹟。”

節目中有一個真人真事:一個5歲的孩子失去了雙親,成了孤兒,於是她的鄰居劉女士就收養了她,過着幸福的生活,可這份幸福只維持了3年。三年後,這位養母便癱瘓了,這時這個孩子纔剛8歲,養父因養母癱瘓,便離開了她們,從此,娘倆相依爲命,過上了更加艱苦的生活。一年過去了,女兒就編一個長命結給母親,如今養母的雙手,雙腳上都有長命結。這個女孩現在已長大,已經二十歲了,她叫“劉佩傑”,她說:“媽媽幸福,我就幸福。”一次一位女記者採訪她,給她買了一整套肯德基,她卻一口不動,說拿回家慢慢吃,回家把肯德基給媽媽吃,說自己已經吃的夠多了,看都不想再看了。到了如今,女兒連肯德基是什麼味道都不知道。多麼感人的故事啊,現在像他這麼孝順的人還能有幾個呢?

夕陽獻出了她那最後的一絲餘暉,微笑着逝去了。然而,明天的早晨,一輪紅日又將從東方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新的學期開始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6

今天下午,我急忙開啟電腦在電腦裏搜開學第一課看。首先吳磊唱歌。

主持人是撒貝寧和董卿。撒老師說:“我給你們上一節語文課。”撒老師手上有一塊石頭,石頭上刻着許多甲骨文。撒老師指着兩個一模一樣的甲骨文說:“它們其中2個是一樣的,你們說它像什麼?”有個小女孩說像出字,另一個小女孩說像字流。撒老師說:“你們說得都不對,這個字是雨字。”撒老師還請上了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王老師,撒老師請王老師講漢字的形成,王老師講:“漢字是幾千的文化和歷史,值得驕傲。”王老師還講解了正和直這兩個字的變化。

董老師說:“我還請了一位叔叔,他是來自美國的叔叔,外號叫‘漢字叔叔’,也叫理查德。”理查德說:“我6歲才學漢字,用一張小紙上面寫着漢字,下面寫着拼音,背面寫着英語。他連上廁所、吃飯等手裏都有這張卡片。他一直堅持了8年,後來,他開了一個網站,開始,看我網站的人沒那麼多,後來在一個夜晚,忽然看的人暴增,他的網站開始瘋傳起來。但有一次,“漢字叔叔”突發心臟病,後來他的一個朋友——迪恩在他的網站裏說:“他任何困難都沒有放棄,你們幫一下他吧!網友看了後,很感動!竟在短短几天裏就收到了理查德的500封信。”董老師說:“他講漢字,研究漢字,理查德任何困難都沒有放棄!”

學習一樣,任何困難也都不能放棄,有發揚釘子精神,要有擠勁、鑽勁,這樣才能把學習搞好。上課認真聽課,不做小動作,不講小話。爲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學習!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7

9月1日晚九點準時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本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爲“中華驕傲”。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許多博大精深的文化,這些獨一無二的文化,再一次讓我們領略了中華民族的風采。

第一課講述的是中國的漢字,漢語爲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那漢字的文化也是源遠流長,漢字是“因義而造型”,著名的漢語老師也向我們介紹了“正直”兩字的歷史。“正”中的“止”腳不走了也就停止了,“直”只有眼睛的目光是最直的,所以,”正直”的`意思就爲目不斜視正向目標,之前我們只是在學讀學寫,卻不知道漢字的來源原來如此有意思。

接着是一位英國的漢字愛好者理查德西爾斯給我們帶來的演講,當聽他講述自己的經歷的時候,我情不自禁的掉下了眼淚,他爲漢字而瘋狂,他曾經制作了15000張卡片來記漢字,他花費了自己全部的積蓄來製作網站宣傳漢字,雖然遇到了許多困難,但他從未放棄過。他說“中國是我的家鄉,我不想離開中國”。一個外國人都可以對中國對漢字有這樣深厚的感情,作爲中國的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熱愛祖國熱愛文化呢?

“琴棋書畫”是從古到今中國傳統的藝術,其中的“棋”最爲一門深奧的學問,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有10的25次方的沙子,而圍棋卻有10的808個變化。在今年的人機大戰中,柯潔雖然輸給了“阿爾法圍棋”,但並沒有輸給自己,因爲人有鮮活的情感和靈動的思想,就算是“阿爾法圍棋”贏了,可它卻沒有任何情感上的變化,但這一切又可以告訴我們人工智能和科技發展有多麼迅速,值得我們期待!

開學第一課,關於中國博大精神文化的一課。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8

9月1日,我在中央一臺晚黃金檔收看了《開學第一課》。本次《開學第一課》的話題爲“乘着夢想的翅膀”,分別由主持人撒貝寧、王小丫和方瓊來主持本次節目。

第一節課是由撒貝寧撒老師來爲我們主持,撒老師帶領着這節課的小班長迷你彬,開講啦!首先,一架飛船到達了課堂中間,一位漂亮的宇航員——王亞平,我們的夢想老師從飛船慢慢下來跟我們說了一段話,最讓我難忘的是這樣一句話:“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並非一帆風順,擦乾眼淚不輕言放棄,就會離夢想近一點再進一點”。不久,撒老師又“召喚”出一位中國傘兵,付麗娟。又讓她如願的見到了自己的奶奶,我們都爲祖孫倆人能重逢而喜極而泣。

《開學第一課》第二節課是由王小丫老師主持的。講述了,最美舞蹈教師廖智失去雙腿依然綻放微笑,女演員章子怡的故事。印象最深的黃綺珊、方俊、廖智共舞《怒放的生命》,一曲動人心。夢想,就是廖智在失去女兒後堅持下去的動力。

《開學第一課》第三節課是由方瓊老師來上。這節課郎朗讓我們明白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鄭媽媽鄭亞波雖是加油站女工,但爲了患有自閉症,也就是不愛跟別人說話,只自己跟自己說話的兒子。沒有叫苦叫累,反而堅持在十一年中教她兒子鋼琴,想要讓孩子活得更有希望。她說:“即使全世界都放棄你,媽媽也不會放棄你。”感動了很多人。我和父母也流下了眼淚。

夢想是人人都擁有的,但我們是否能夠實現不是取決於別人怎麼看,而是自己怎麼做。看了《開學第一課》後,我會更加堅持自己的夢想,讓自己的夢想開出驕傲的花。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9

新學期伊始,《開學第一課》也如期而至。《開學第一課》是愛的築造,是心的領航,讓我們感動不已,讓我們用心起跑。這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觀看後,我知道了什麼纔是真正的孝。

“孝”字表示老人需要子女的支撐,孝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感恩和扶助。孝順不能掛在嘴上,要付諸行動。

童話大王鄭淵潔來到現場,講了他家裏孝的作爲和傳承:父親悄悄地爲他抽鋼筆水,他自己將好不容易買到的平角電視送給父母看,兒子將最愛吃的大蝦讓給他吃……一件件孝的事例讓我非常感動,我知道了孝就是默默地付出。《禮記》中說:“孝,樂其心,不違其志。”一個叫何洪濤的工人做到了。爲了滿足父親的願望,他親手改造摩托車,不辭辛苦地帶着父親去旅行。何洪濤盡了孝心,爲我們做出了榜樣。

父母辛勤地養育着我們,而他們卻在慢慢地老去。於是,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前幾天,奶奶生病住院了,爸爸幫奶奶接屎接尿,好幾天都沒有脫衣服,身上由於過敏起了好多小紅豆。爸爸好幾天都沒有閤眼了,每天既要照顧奶奶,又要上班,整個人都瘦了一圈。爸爸多孝順呀!他用行動讓我明白了孝的真諦。

父母以言傳身教告訴我,要把孝落實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裏,不論是每天放學回家親熱地叫一聲“爸爸、媽媽”,還是多和父母聊天,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還是幫父母做家務……“孝”要從現在做起,從關心父母的小事做起。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盡孝不能等待,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吧!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10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整日無所事事,怨天尤人,整日抱怨老天的不公,自己的不幸。而他們卻不知道,只要他們再向前一步,幸福唾手可得。老天就是這樣安排幸福,他給每個人的幸福一樣多,但它忽視了距離。

對於小劉浩來說,他距離幸福很遠。也許一開始上帝認爲給他的幸福太多,就又收回了一些,可上帝也許收錯了,竟收走了他的眼睛。可他沒有比正常人少些什麼,他擁有的甚至比正常人還要多,偉大的母愛創造了劉浩的幸福,編織了劉浩多彩的人生。

比起劉浩,孟佩然也許好得多。但是她以對繼母十幾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顧,詮釋了幸福的真諦:與親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再來談談我們吧。比起劉浩,我們都擁有明亮的眼睛,我們可以自己去品讀斑斕的世界。比起孟佩然,我們擁有一個快樂、完整的家,我們可以在愛的沐浴下健康成長。我們應該是距離幸福最近的人了吧!

我相信命運,並且堅信我們可以改變命運。而幸福和命運一樣,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找到幸福並不難,因爲幸福就在身邊,存在與無形的小事中。樂觀向上的精神、自信的生活態度、敢於超越的品質、感恩的心、分享的快樂、寬容的力量都是幸福。只要我們無私的創造幸福,就會得到更多的幸福。

相信自己,幸福中國,未來有我!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11

這學期剛開學的時候,我看了《開學第一課》,看完之後我覺得自己才明白美的真正的含義。

這次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美在你身邊”,第一篇由中國首位女航員劉洋向我們講述了探索美的特點,也有籃球巨星姚明擔任課外輔導員,作爲野生救援協會的形象大使,在非洲大陸向同學們講述他在探索沒和發現美的一些故事。使我瞭解到探索美要從尋找美、發現美從接觸自然、接觸動物開始。大自然之美,人類文明之美,還需要主動去探索,一部人類文明史,其實就是人類不斷探索自然界,探索社會,探索人生的歷史。

第二篇由今年倫敦奧運會游泳冠軍焦劉洋向我們講述了創造美的特點,也有山村支教老師鄧麗和她的學生們來到現場,更有擁有拿手絕活的大成,帶着他研究的各種各樣的樂器來到現場讓我們大開眼界。讓我明白了創造美就像授人玫瑰,手有餘香,那樣。分享正如那玫瑰散發出的幽香,縈繞在指尖,經久不散。這時分享是一種令人心曠神怡之美。正如最近流行的句子:“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你的態度,也影響和改變着周圍這個世界,這是人格之美帶來的美好改變。

第三篇由《開學第一課》的老朋友學者于丹向我們講述了傳遞美的特點,還有今年倫敦奧運會帆船的冠軍徐莉佳來到現場,更有最美的司機吳斌的妻子和他的女兒來到現場。使我瞭解到傳遞美就要幫助別人,能獲得一種快樂,一種幸福,能感受到美的享受。人不是獨立存在於世界,人是社會之人,需要從小培養孩子們幫助別人、體諒他人,與社會相融合,體現心靈之美。

第四篇由中國男子體操代表團團長陳一冰向我們講述和諧美的特點,也有林書豪擔任課外輔導員,以特別的方式,給我們送上祝福,更有內蒙古少年合唱團,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合作美。使我瞭解到和諧美就像小美”上升到“大美”,集體主義的美,體現的“是和諧和力量著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美在和諧。”和諧之美是一種集體主義的美,在一個集體裏,儘管每一個人都不是很完美,但這個集體裏的所有人匯聚起來,就能展現集體的和諧的美和力量。

這堂《開學第一課》讓我更清楚的瞭解到美,瞭解到美的含義,瞭解到美就在我們的身邊。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12

昨天晚上九點,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節目一開始,吳磊哥哥便唱響了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曲,接着小撒叔叔和董卿姐姐便告訴我們今年的主題是“中華驕傲”。我聽了之後感到特別好奇,我在想,中國的驕傲是什麼呢?於是我懷着好奇的心情接着往下看,首選小撒叔叔給我們介紹了一位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王寧教授,她告訴我們:中國漢字源遠流長,即是我們的文化的精神之源,也是古人獨特的思考方式,更是中國文化的根基。漢字穿越歷史把古人的智慧帶到現在,十分了不起。

接着小撒叔叔又給我們介紹了一位爺爺,他來自美國,但中國人卻叫他“漢字爺爺”,爲什麼呢?原來他從小就喜愛中國文化,最喜愛的就是漢字了。他覺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字都有自己的故事很有趣所以就努力學習漢字,慢慢的他也出版許多本關於漢字的書目。他還建立了一個介紹漢字文化的網站,但他的網站卻沒有幾個中國人去看,有一位好心的中國叔叔幫助了他,使看他網站的人數一夜之間迅速猛漲。他在做網站的時候曾多次心臟病發作,但他還是堅持繼續做,他爲此付出了所有精力、財產和時間也在所不惜。接着小撒叔叔還給我們介紹了在巴基斯坦堅持教中文的老師;96歲高齡的翻譯官爺爺;年輕的圍棋高手柯潔;世界級著名鋼琴家郎朗的故事。

聽完這些故事我深受啓發:我爲我是一名中國人感到非常的驕傲,我作爲一名小學生,我一定要堅持練習寫字,認真學習漢語,多背誦古詩詞,更多的瞭解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從今天做起,請大家監督、鼓勵我。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13

我觀看了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裏面有一位人物特別讓我感動,他就是用義肢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峯的夏伯渝。他在二十六歲攀登珠峯時,沒有成功。而且雙腳凍傷,做了截肢手術。以後又經歷了三次攀登珠峯,結果都失敗了。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在2018年,年齡高達69歲的夏伯渝又一次向珠峯發起了衝鋒,這一次他終於成功登上了頂峯。

8848米一直都是夏伯渝一生的目標,他始終向着這個目標不斷努力,不停堅持,才完成了登頂這個創舉。由此我聯想到了“堅持就是勝利”這句名言。

在去年學校運動會上,我抱着“堅持就是勝利”這個信念參加了800米的賽跑,這是一項極爲考驗耐力的比賽,尤其是對於個子矮小的我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在比賽前,每天課後我都會鍛鍊跑步,做一些充分的準備。

比賽開始了,只聽裁判員一聲槍響,我們都像箭一樣的跑了出去。由於個子矮小腿短,一開始,我就被其他選手擠在了後面。於是我趕緊加快速度,想要超過前面的同學。但不知是緊張還是其他原因,手腳突然不聽使喚,怎麼也使不上勁。奇怪了,這才跑了100多米,怎麼就沒有力氣呢。一圈過後,我已經筋疲力盡了,離前面的同學也越來越遠了,我甚至有了放棄的想法。

這時候,旁邊的同學在給我打氣“加油呀,趕上前面的同學”。同學的鼓勵聲讓我找回了信心,堅持就是勝利,是的,同學們都在看着我,不能給班級丟臉,我一定要堅持下去。

兩圈過後,我已經感覺到呼吸困難,嘴巴幹得不得了,手腳也抖動的厲害。但我始終咬牙堅持,心裏想,就算是最後一名,我也一定要衝過終點線。第三圈終於跑完,離終點只有50米了,這時我又聽到了同學們的加油聲,於是我使出了全身力氣,終於衝過了終點線。

是啊,認準自己的目標,堅持就是勝利。正因爲有了堅持,夏伯渝登上了珠峯。正因爲有了堅持,我才順利地跑完了800米。我想,任何事情,只要我們一直在堅持,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勝利終將會來到。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14

幸福是我們每天坐着舒服的椅子,聽着老師上課,放學後我們可以去實習班,或請家教。星期六和星期日可以跟着家長去買自己喜歡的書或影碟。幸福是我們每一次吃的漢堡、可樂,可口的飯菜。

今天是9月1日,學校組織我們全體學生一起觀看《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由教育部和中內電視臺聯合主辦,今年的主題材是“愛是什麼”。節目現場,功夫巨星李連杰、航天英雄楊利偉、著名學者于丹、大明星李宇、人氣明星SHE……進行了愛的演講。

其實“愛是什麼”一課,講述了擁有天簌般的嗓音五彩呼倫貝爾草原兒童合唱團的孩子們,因爲讀書會讓嗓音變聲所以不能不離開合唱團。需要照顧奶奶的馬鵬飛讓人感動的故事;有位藏族老人99歲的高齡還是風雨無阻的在自己家門前升降國旗……

愛是什麼?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

看完之後,我非常感動。我學會了分享快樂——當我得到一件非常渴望得到的東西時,我會與朋友一起來分享我的喜悅;愛是承擔——當一個人有壓力的時候,我會與他一起承擔,這樣,壓力就會少一半;愛是力量——在另人有危難的時候,用自己的力量卻幫助另人;愛是榮耀——勝利後人們的第一聲吶喊。

我知道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報答祖國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和平,爸爸媽媽的愛,我也要把我的愛獻給社會,讓愛一直陪伴我成長。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15

大家都知道,南京大屠殺是我國不能忘記的一個歷史,它使許多無辜的家庭破碎,分離。死了大約三百萬的中國人,而日本人則是無情的屠殺着手無寸鐵的當地居民。讓我們傷亡慘重,這是不可饒恕的,而《開學第一課》則是爲我們講述了抗日戰爭中的種種事蹟。

《開學第一課》分爲四個部分,分別是:愛國、勇敢、團結、自強。而秦怡奶奶爲我們講述了國歌的創作的背景,透露自己與國歌之間的“特殊緣分”。趙一曼的愛子心切讓我感受到她的忠直;左權的鐵血柔情讓我感受到他的勇敢……還有許多愛國英雄也爲祖國付出了生命,愛國柔情,英雄不朽!

《開學第一課》讓我感受到中國英雄的勇敢,也感受到了日本倭寇的殘酷。飛虎隊的機智也讓我爲他們捏把汗……而這次參加現場演出的最年長已有98歲,最年輕的也有85歲了。《開學第一課》用最誠懇的方式盡最大可能地向這些抗戰老兵致敬。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要學習這些抗戰英雄堅強的毅力,嚴謹的作風。用勇敢、堅定、自強不息這樣的精神去學習,去建設自己的國家!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讓我們去學習他們鐵血錚錚的意志,守好祖國的每一片寸土,做一個守家衛國的熱血男兒!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16

"你醒來時候,問候你好…你我的臉上,寫滿微笑…成長的路上,總有煩惱…校園的花草,一同長高…"一道道悅耳動聽的聲音從電視中傳出,《開學第一課》拉開了序幕。

今天是9月1日,是全國中小學生開學的日子,也是今年《開學第一課》正式播出的日子。《開學第一課》是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這天晚上我陪着我的同學與全國的中小學生一起觀看着這個勵志的節目。

兩位主持人剛開始便向我們講述了今年的主題──"中華驕傲",身爲中國人的驕傲!

北京大學的王寧教授向我們展現了"正直"二字從古至今,由繁化簡的變化過程。說道:"我研究漢字二十年了,漢字是我們中華的瑰寶。中國文字是因義而構形,每一個文字都有着自己獨具一格的含義。"所謂"正直"就是目不斜視,奔向目標。

主持人董卿說了一段話:"漢字除了歷史悠久,它還獨一無二。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方塊字中,有着中國人的風骨,更有着中國人的智慧。"漢字不愧是中華第一驕傲!這段話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一位人稱"漢字叔叔"的外國友人,也在臺上表達了他對漢字的熱愛。22歲那年,他來到中國臺灣,他用盡了自身所有的財產與全部的心思投入到對"漢字"的研究中。連一位外國友人都如此地對漢字着迷,我們不更應該好好學習嗎?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它有着幾千年的歷史,是唯一最悠久、並延用至今的文字。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寫照。每一筆每一畫,都蘊含着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承載着中華文明厚重的底蘊和價值。只有學好漢字,才能更好的領略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才能更好的瞭解歷史,瞭解我們的祖先!才能更好的去創造未來!

《開學第一課》讓我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我們中華的驕傲與文化的自信。一份中華的驕傲,一份獨屬於我們民族的驕傲!我爲中華而自豪!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17

開學第一課將於9月1日播出,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我們要向先輩學習,接過先輩的旗幟,勇敢向前。

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那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那堅毅執着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勝利後的笑容。七十六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動地的故事,用生命譜寫了‘長征之歌’。

今天,我們重溫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途,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面對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去傳承去發揚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進而培育我們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的新時代長征精神。

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着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着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衝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着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18

有一段路我們不能忘記,那就是長征;有一種精神我們更不能忘記,那就是長征精神。

節目請來了很多革命老兵或他們的後代,講述自己或父親的長征故事。這一個個故事猶如夜空中的滿天繁星,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

最讓我難忘的是耿飈將軍的故事:行軍途中,他們因爲缺少糧食,一天只能吃一顆黃豆。當我看到這裏時,我驚呆了,一顆黃豆是什麼概念?我們每天大約要吃2kg食物,也就是4斤2000克。而一顆黃豆大約只有0.2克。很難想象紅軍是怎樣堅持住的。如果按照每天2000克食物來算,人要吃大約5000顆黃豆才能吃飽。這種懸殊的差別讓我感慨萬分。

現在,很多人都嚷嚷着要學習長征精神,但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比如遇到難題,大多數人在自己做不出來的時候都會選擇問別人或上網查答案。如果能多想想,換一種思路去思考,也許就做出來了。

作爲祖國的新一代,我們還要努力,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從前輩手中接過那金光閃閃的火炬,讓長征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新長征路上,譜寫出新的奇蹟,新的輝煌。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19

9月1日是開學的第一天,今天老師交給我們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晚上八點整觀看中央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到了點我迫不及待的開啟了電視機。這次的課程內容主要圍繞長征精神,講述百萬紅軍過萬里長征的故事。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樑天文老爺爺,當時抗戰的時候他和老政委楊朝禮相依爲命,爲了報答楊政委,他一直想找到楊政委的孩子們,去看看他們,報答老政委的恩情。寫到這裏,我的心情真的是無比激動,感慨他們老一輩之間的革命情誼,他們是在用生命來託付信任,是我們這一代人無法做到的……

最後出場的是航天員王亞平,她講述了當時的訓練艱苦,但是她沒有因爲種種困難而退縮,選擇了堅持再堅持。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給了我很大的啓發,教育我們要學習長征精神,愛國勇敢,團結自強。以後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長大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20

今天,我認真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節目,給我印象最最深刻的是樑老先生,他的事蹟令我很感動!

樑老先生13歲就參了軍,那時候楊政委對他非常好,樑老先生把楊政委當成自己的父親,楊政委也把樑老先生當成自己的兒子。那時候紅軍過草地條件非常艱苦,在三年中,他們共用一個碗吃飯,共蓋一牀被子睡覺,直到楊政委犧牲。幾十年來,樑老先生透過多種途徑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楊政委的後人。

看了這個節目我對照自己,樑老先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首先是懂得感恩。樑老先生對於楊政委的教育感激不盡,幾十年後仍然無法忘懷。而我們現在對於父母的養育之恩,對於老師的教導之情,表現出來的往往是不耐煩和理所當然。

其次是百折不撓。樑老先生當年小小年紀,他就能夠克服困難,永不放棄,終於走出了草地。而我們遇到困難時往往繞道而行或是輕易放棄。

我們要牢記紅軍精神,高舉先輩的旗幟,懂得感恩,學會直面困難,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21

每年9月份的《開學第一課》已成爲我們迎接新學期的特殊“儀式”。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爲“美就在你身邊”。2012年的中國,我們身邊涌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最美人物”: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司機吳斌,最美戰士高鐵成……這些最美人物和他們的故事讓我們感動。

中國第一位女宇航員劉洋和籃球巨星姚明給我們上了第一課“探索美”,浩瀚、蒼茫的宇宙,神祕、美麗的大自然等待着我們去發現、去探索,更需要我們去保護;奧運會游泳冠軍焦劉洋、葉詩文攜手鄉村女教師鄧麗給我們帶來了第二課“創造美”,生活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創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夢想,併爲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一個人感動了一座城”最美司機吳斌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上了第三課“傳遞美”,正如於丹老師所說的擁有信念和道德是大美,這種大美需要我們在接力傳遞;體操男團和內蒙古少年合唱團用他們的經歷給我們上了第四課“和諧美”,“沒有完美的個人卻有完美的團隊”,我們生活在集體中,只有相互信任、團結協作才能創造出集體的和諧美。

著名雕塑大師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用我們的眼睛仔細觀察生活,就會發現很多美好事物。是啊!美是春天,萬物復甦的季節,桃紅柳綠,鳥語花香,是最令人陶醉的;美是天空,藍藍的白雲在空中飄蕩,是最悠閒自在的;美是孩童,當天真可愛的小朋友露出笑容,是最好看的;美是老師,當老師循循善誘地教導學生,是最動聽的聲音;美是家人,當一家人團聚一起吃飯歡笑,是最溫馨的。

美來源於生活,我們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只要我們用心去尋找、去體會、去傳遞就會發現更多的美。用心感悟生活,用愛傳遞美麗,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多姿多彩。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22

今天,陽光明媚,是個好日子。我們在學校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深深的感動了我。

《開學第一課》開始了,節目裏有很多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爲了賺錢養家餬口,只能遠走他鄉,而那些懂事的留守兒童只能跟隨爺爺奶奶生活,上學要走兩三個小時,而我們天天可以和父母在一起,有吃有喝,甚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節目中有兩個姐妹,每天上學放學,都要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經常因爲路滑,還會摔倒。而且她們住的房子都非常簡陋,遇到下雨的時候,外邊下着大雨,屋裏下着小雨。

還有一個小男孩,也是留守兒童,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他樂觀向上,活潑開朗。一般的留守兒童都是內向,靦腆的。這個小男孩本來是可以和父母在一起快樂的生活的,可是因爲洪水沖走了他們的房子,家裏簽了很多的錢,父母被迫離開家鄉,出去打工。小男孩明白父母的難處,即使環境在艱苦,可是他依然堅強。

看完了這個節目,我們班上的同學都哭了,因爲我們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陪伴,有良好的居住環境,和那些留守兒童相比,我們太幸福了,我們要感恩我們現在的一切,好好學習。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23

9月1日晚上,我準時收看了中央一套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當我開啟電視時,我立刻被《開學第一課》的內容給吸引住了。

這一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節目開頭是一段歌舞表演,然後是幾位久經沙場的老紅軍爲我們講述他們長征的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賀炳炎將軍的故事。在長征的一次戰鬥中,他被敵人打斷了一隻手臂,必須馬上截肢,但是,當時沒有手術用具,醫生只好把他綁在門板上,用鋸子把他的手臂一點一點的鋸了下來,而且,整個過程沒有用麻藥!

看完這個節目後,我感慨萬千:記得我6歲時,第一次拔牙,我因爲怕痛,死活不敢去,就是躺在了拔牙的牀上,也不張開嘴。後來,媽媽說給我買玩具,我才張開了嘴。跟賀炳炎將軍比起來,我十分慚愧。賀炳炎可是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一點一點的把他的手臂鋸下來的啊!

紅軍在長征中走了十萬公里,而且,每天就只吃手指蓋大小的黃豆。跟人家一比,我跟紅軍簡直不是一個層次的。我覺得,我想要達到紅軍那個境界,還差四個詞,這四個詞分別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

同學們,讓我們接過先輩們的旗幟,將先輩們的精神和激情延續下去!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篇24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老師給我們看了《開學第一課》。這一次的主題是美就在身邊。節目分四課來講述了四種不同的美:探索美,創造美,傳遞美,和諧美。其中第三課傳遞美讓我感動頗多。

它講述了最美的司機吳斌的事蹟。5月,吳斌開着大巴在寧杭高速上行駛着。突然,一塊很重的鐵片打中了他,他忍着劇痛在幾十秒內把車安全的停下來。在他爲乘客安排好一切後纔想到自己。他自己犧牲了,而車上的24人卻沒有受傷。他把自己的美傳遞給了更多的人。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和吳斌叔叔一樣傳遞美的人。他們爲了別人不惜犧牲一切,就算是死亡,也會義無反顧。如汶川地震中捨身救學生的譚千秋老師,爲了保護自己的學生,犧牲自己的殷雪梅老師……這些人就像雷鋒叔叔一樣,擁有着一顆時時爲別人着想,無私奉獻的心。如果每個人都能傳遞自己的美,世界將會美不勝收。

美,需要傳遞,更需要創造。鄧麗老師就是最好的榜樣。她不怕山裏條件苦,堅持留在山裏,給山裏的孩子上課。她給山裏的孩子帶去了從來沒接觸過的英語課;她爲了讓孩子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教孩子們跳舞……在她的教育下,孩子們見到了大山以外的東西,學到了不一樣的知識。她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別開生面的美。

我們身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來發現身邊的美吧!其實,美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