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研究性學習報告(彙編15篇)

報告3.06W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研究性學習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研究性學習報告(彙編15篇)

研究性學習報告1

隨着現代都市的發展,出現了一種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爲現在都市的環境公害,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而這種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廈的玻璃幕牆。在下午約2~4時折射的太陽光正好對着公路,司機們的視線受到干擾,存在安全隱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種問題,特別是繁華地段的高層反光反熱的玻璃幕牆,因此,本小組在深圳市的蔡屋圍等繁華地段進行調查研究,開展了“光污染”的課題研究。 課題目的:

1。認識和了解光污染的有關知識。

2。調查城市光污染,並提出有關建議。

3。學會團結合作,學會對知識的探討與研究?

課題研究過程與方法:

1。查找資料:上網查找,翻閱書報。收集資料。

(1)光污染分爲人造光與自然光,這些光照對人體有害處。

(2)人對光的色彩有何反應。

(3)光污染對各種人羣的危害。

2。實地調查

(1)對行人、司機的採訪。

(2)採用拍照,進行實情記錄。

3。總結整理

(1)整理資料,分析內容。

(2)製作網頁。

研究結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據環境科學的解釋,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輻射,紫外線輻射和紅外線輻射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現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輻射中常見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視野內有光亮度範圍不適宜,在空間或時間上存在着極端的光亮度對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見度的視覺現象,玻璃幕牆的光污染就是由於其反射太陽光、燈光等光線過強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視力下降並迅速疲勞,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間迎面而來的汽車前燈的眩光會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機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發生危險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來源太陽輻射。太陽光主要有紫外線、紅外線、可見光等。而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的輻射,紫外光的輻射,能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線過度的照射,便會引起日光性面板炎,會使人身體暴露部位紅腫,嚴重者起水皰,患部有灼熱,刺癢或疼痛感;病情嚴重時,可伴隨身體不適、發燒、噁心及心跳加速,長期日曬過量會造成慢性損害,長期照射陽光,紫外線能誘發面板癌。但適量的陽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陽光

反射太陽光,這種光污染是城市中最爲嚴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築,雖然以玻璃幕牆爲主,是很美觀,但在美麗的背後卻潛藏着殺機,它給周圍的人帶來了很多危險,如:使正常細胞衰亡,出現血壓升高,心急燥熱等不良症狀,還可以使人的視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們日常使用的電燈,舞廳用的彩燈等。在舞廳裏,我們看到的燈光五光十色,美麗萬分,可你對它的危害又認識多少呢?各式各樣的彩燈是光污染的來源之一。彩燈雖然能夠強烈的刺激感官,同時刺激也能病發細胞,使人的眼睛不適,影響人的中樞神經,令人產生頭暈目眩,站立不穩的感覺,長期處於這種燈光下會引起頭痛,失明,食慾不振。此外經科學研究表明,彩光能給人產生心理壓力,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

(5)彩光心理壓力指數

燈光顏色 白光 黃光 綠光 藍光 紫光 紅光 黑光

壓力指數 100 113 133 152 155 158 187

(6)光污染如何導致近視

作爲學生的我們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嚴重了,現代學生的近視眼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學生所用的檯燈,光質分爲紅外光、紫外光。紅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長期吸收紅外光會使眼組織變異;紫外光有穿透力,殺傷力強,長期受紫外光輻射,眼細胞受到傷害。檯燈的光污染會對眼睛造成疲勞,損傷,從而使視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與建議

(1)在光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可以多植樹,樹木可以減少光污染的強度,從而減少光污染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區的建築物應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熱的建築材料。

(3)住宅區不用反光、反熱性強的建築材料,因爲它會直接危害到人們的健康,生活習慣。

(4)若使用反光的建築材料做外牆,應有自動轉向反光系統。如:兩棟樓隔着一定的距離而對立,若太陽光從對面大樓方向射過來,那麼這棟大樓的反光外牆透過自動反光系統調節一定的角度,射向另一棟大樓再經過自動反光系統,把光反射到天空去,這種設想的可行性是可以的,但依現在的科技水平要完成這一系統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與高能量的消耗,因此這種想法只有在未來實現了。

(5)現代社會提倡使用新能源,而太陽能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可以利用太陽的高熱能來發電,在某些高原地區長年受到太陽的照射,我們就在那裏安裝了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儀器,同樣我們也可以在高樓大廈上安裝此種儀器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大量減少,因爲我們利用太陽能發電,可以減少對植被的砍伐,也可以減少燃煤的數量。二是能爲此大廈減少電費,甚至可以倒賣電給發電公司,同時,能給在此大廈工作的人們帶來合適的室內溫度,夏不熱,冬不冷。

(6)對已經產生光污染的玻璃幕牆,專家建議可採取其他補救方法,如用新型的亞光外牆建築材料置換或對受光污染影響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國尚未對光污染立法。隨着社會的發展,市政府應制定有關光污染的法律。如,如何使用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與對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對光污染嚴重的地區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國現階段,制定有效的法律來改善現代化都市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況,這樣才能保證這裏的人們的健康。

參考文獻

1。《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廣東省教育初版社》20xx年。

2。“不可忽視的光污染”《深圳法制報》20xx年10月10日

研究性學習報告2

一、研究性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數學文化是一個單獨的板塊,給予了特別的重視。許多老師會問爲什麼要這樣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xx年的數學曾經存在着脫離社會文化的孤立主義傾向,並一直影響到今天的中國。數學的過度形式化,使人錯誤地感到數學只是少數天才腦子裏想象出來的“自由創造物”,數學的發展無須社會的推動,其真理性無須實踐的檢驗,當然,數學的進步也無須人類文化的哺育。透過研究重點突出是分析數學文明史,充分揭示數學的文化內涵,肯定數學作爲文化存在的價值。

所謂數學研究性學習,是指主要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爲目的的活動課程。它主要是給學生初步介紹數學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知道學生開展數學課題研究;它從問題的提出、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到得出結論,均由學生來做。因而具有自主性和創新性,它一般要經過調查、實驗、小課題研究、專題討論、社會實踐等方式學習,因而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要使學生“初步瞭解數學產生與發展的過程,體會數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作用”,而現階段高中學生對數學的看法大都停留在感性的層面上---枯燥、難學。數學的本質特徵是什麼?當今數學研究發展到了哪個階段?在科學中的地位如何?與其它學科有什麼聯繫?這些問題大都不被學生全面瞭解,而從數學史中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研究性學習報告3

一、研究背景

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發明逐漸走邁人們的生活。家用電器更是爲我們提供了方便與豐富我們生活。而與同時,一個隱形殺手的潛伏在人們的四周。它無色無味,也許在短時間內不被人們發覺。可久而久之,它便威脅到我們的生命。爲此,我們希望透過我們的研究,瞭解更多的輻射危害,尋找出可以防輻射的方法,給予更多人幫助。

二、生活中的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是一種物理現象,是指“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電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電磁輻射有兩大類:一是自然界電磁輻射源,來自某些自然現象,如雷電、颱風、太陽黑子活動與黑體放射等。二是人工型電磁輻射源,人工型電磁輻射源,來自人工製造的若干系統或裝置與設備,其中又分放電型電磁輻射源、射源電磁輻射源及工型頻電磁輻射源。

三、電磁輻射的危害

1969年~1982年,美國與裏州有951名男子死於腦瘤,當時該地區在發展多項電器工業,而這些人之中大部分就是電工或電器工程師。對此,得克薩州癌症醫療基金針對這一些人進行抽樣化驗,發現好多人的癌細胞比一般人的生長速度快24倍。吸收電磁輻射過多,會導致胎兒變形、骨髓早死、白內障、肺致病死性損傷。

四、有效防護電磁輻射措施

1、縮短一次接觸電磁輻射的時間

2、使用防輻射護膚霜。

3、別把家用電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4、假如有應用手冊,該根據指示規範,保持安全操作距離。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6、當電器不用時,最好將電源關閉。

五、各家用電器的輻射量。

也許這些電器的電磁輻射不是很大,然而我們卻不可忽視。電磁輻射有一個累計效應,偶爾一兩次看不出什麼毛病,但日月累積到一它程度就會慢慢對人體產生危害。

注意:對人危害三大要素

a、輻射源的強度

b、受輻射的時間

c、與輻射源之間的距離

六、調查周圍人羣對電磁輻射的認知程度。

爲了更深入的研究,我們深入周圍身邊的人們,其中多數都是我們的親人,在一次調查中,點共調查了20人,其中男的有12人,女的有8人。知道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危害的人有8人,知道皮毛的有7人,5人可以說一點都不知道。可見,在日常生活中有大多數人不明白什麼是電磁輻射。爲此,更加地堅定我們對電磁輻射的研究。

七、組員的感受

我們都認爲了解電磁輻射是很緊要的,廣大的人民羣衆在使用家用電器並不知道電磁輻射是對人體有危害的。就算知道的也不以爲然,並不重視,久受電磁輻射的危害很快就會顯現出來。因此,我們認爲是否國家可以宣傳電磁輻射的危害。這樣的話,應該可以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八、疑難問題

電器在使用過程中是否產生的電磁輻射都是相同?

每一種電器的使用是否有一個安全的距離?

九、參考文獻

1、《電磁波傳播與研究》

2、《電磁波》 黃宏嘉 著

3、《電磁波傳播原理》 候傑昌 著

調 查 問 卷

親愛的阿姨叔叔:

您們好,這是我們的一個調查問卷,我們想了解您對生活中的電磁輻射的認知程度,謝謝您的合作。

1、您知道電磁輻射嗎?

① 知道 ② 不知道

2、您知道電磁輻射的來源嗎?

① 知道 ②不知道

3、對電磁輻射的危害,您有防範過嗎?

① 有 ② 沒有

4、一般您是怎樣防範?

①不與電器接觸過近

②使用防範工具

③擦防護輻射霜

④其他方法

5、長久接觸電器,您出現過什麼症狀嗎?

① 有 ② 沒有

6、以後您會對電磁輻射有嚴加防範嗎?

① 會 ②不會

研究性學習報告4

一.選擇課題原因

酸奶是以鮮牛奶爲原料,加入乳酸桿菌發酵而成,牛奶經發酵後原有的乳糖變爲乳酸,易於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風味,其營養成份與鮮奶大致相同,是一種高營養食品,尤其對胃腸功能紊亂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適宜的營養品。

酸奶的製作是我國傳統發酵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選擇此課題,不僅可以鍛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還能使學生從中學到一些生活小知識,讓學生們體驗製作的樂趣。因此,我們選擇此課題來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透過本次研究性學習以酸奶的製作爲例初步瞭解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大致瞭解酸奶製作的製作原理和過程和影響酸奶品質的因素。其次,透過研究此課題,不僅加強了同學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了同學之間的交往能力,還激發了同學們對科學探究的興趣,鍛鍊了同學們的學習和動手能力,讓我們對此次研究充滿無限期待。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瞭解的酸奶的製作原理

(2)知道酸奶的作用

(3)分析影響酸奶品質的因素

(4)清楚酸奶製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四.研究方法:

(1)查閱相關書籍、上網查閱資料

(2)進行製作酸奶的實驗

(3)討論並交流

(4)總結並歸納

五.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11月—11月底)

1.成立課題小組,並進行組內分工;

2.制定課題研究計劃,撰寫小組及個人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圍繞課題在網上查找課題研究所需的資料;

2.整理資料並進行小組內交流;

3.小組內進行課題研究實踐;

4,展開小組內經驗交流與共享活動。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與其他組交流實踐經驗並展示課題成果;

2.撰寫小組及個人結題報告。

研究性學習報告5

一、調查背景

很多初來乍到的寄宿生對我校的食堂總是不太滿意,無論是高校或是中小學校,學生對食堂的笑料或評判層出不窮,近年來食堂問題也接連不斷,十分有必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二、引子

20xx年,國內各地上半年學校接二連三發生了多起食物中毒事件,海南省連續發生了12起中毒事件,其中學校食物中毒佔7起,學校中毒人數佔了中毒總人數的七成;暑假開學前後,江蘇省共有10所學校發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數達300餘人有消息說,今年衛生部收到的重大食物中毒報告在發生起數、中毒人數、死亡人數方面呈明顯上升趨勢,特別是學校食物中毒時有發生。

幾乎每一次學校食物中毒的調查結果,都會出現“食堂衛生存在多種隱患”類似的字眼。校食堂引進社會化管理後,飯菜的品種確實豐富了,這是現實。對食堂飯菜質量的不滿,導致了不少學校的學生外出“覓食”,這使得許多學校周圍的小飯店和小飯攤繁榮昌盛,生意異常紅火。然而,這些飯店和露天小飯攤,大部分的衛生狀況極其糟糕,也許是另一次食物中毒的起源地。

三、收集資料

1、透過寄宿生的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對本校食堂的評價;

2、透過縣裏的學生了解各縣食堂作爲對比;

3、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四、研究過程

(略)

五、建議

1、衛生管理待加強;

2、清理校內小賣部,校外飲食小檔應嚴管;

研究性學習報告6

研究課題:

傳統與外來節日

課題組成員、課題組組長、班級和指導教師:

研究背景:

世界文化豐富多彩,在節日方面表現尤爲突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加強,機遇與挑戰並存,借鑑與競爭並在。在中學生當中,很多學生熱衷於過“洋”節日,被冷落一旁。因此,我們此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尋找中學生熱衷“洋”節日的原因,冷淡傳統節日的原因。

正確認識“洋”節日,對待傳統節日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尋找傳統節日創新的途徑,使傳統節日在新世紀世紀時期發揮應有的作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真正實現互相學習,互相借鑑,共同進步。

第一組:研究內容:傳統節日,“洋節日”有哪些?中學生喜歡過的節日是哪些?爲什麼?

全組調查問卷的內容,製作調查問卷(張小鳳曾維萍)

調查、分析問卷結果(連靜君邢月萍)

查閱、收集相關資料(曾慶梓)

全組成員共同討論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撰寫報告(組長)

第二組:研究內容:目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對中外文化的交流與碰撞,表現出什麼樣的狀況,在節日方面有哪些表現,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

全組討論、商議研究的側重點和方式

瞭解目前國際的大背景,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衝突與競爭(陳潔琳王桂婷)

側重節日方面的交流,查閱典型的例子,說明中西節日的特色以及差異(吳玉馨林夏妃)

整理前幾個成員的資料(高靖張勇陳森源)

全組就整理資料進行討論,商議,形成最終結論

撰寫報告(李海燕)

第三組:研究內容:傳統文化在新世紀是如何發揮自身的作用,對待“洋”文化的衝擊,傳統文化如何體現它的價值,就傳統文化的創新你能不能提出幾條可行性的建議

全組討論、商議研究內容的關鍵點和方式

傳統文化在今天的表現,尋找事例(何深欣關雲舒魏琳雅)

整理尤其在節日方面的新穎之處(莊全雄陳俊傑劉丹芸)

歸納出這些傳統文化傳新的途徑,並提出自己的建議(全組成員)

撰寫報告(組長)

結合三組的研究結果,由六位組長進行最後的總結並寫出作中的報告。

研究性學習報告7

本學期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興趣愛好和辦事能力等,按級組安排,我負責指導高一

(三)班23位同學的研究性學習課題。

按照自願的原則,我指導的23位同學分爲兩個小組,一個組11人,另一組12人,大家選出小組長和副組長共兩人負責本組的課題研究。我對於怎樣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作了充分的說明,並佈置了兩個任務。

一:研究確立各小組探究的課題。

二:每位小組長負責,讓大家集體討論一下每位同學的性格愛好,負責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工作。

我負責的兩個小組中,透過大家的集體討論確定了大家研究的題目,第一小組的題目是:茶文化的研究,第二小組的題目是:對廣告的研究。兩個小組的負責人分別是:一小組組長何監基,副組長是鄭景峯,二小組的組長是胡英亮,副組長是何肖雲。

大家透過討論每組都確定了研究題目的步驟,第一組的步驟是:1、茶葉的來源。2、茶葉的種類。3、茶葉的製作工藝。4、茶葉的作用。5、茶具。第二組的步驟是:1、種類。2、傳播途徑。3、經典名句。4、好與壞。5、羣衆的看法

我們覺得這些話題很有新意,它來源於生活,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很貼近,值得我們去探究,調查這個話題對我們在社會上,生活上都有很大的益處,因此我們展開了我們的探研活動。

我們初步分析了這個課題,覺得這個話題在很多方面都有跡可尋,於是討論要在哪裏找資料?要做怎樣的問卷?要去訪問一些怎樣的人?隨着這些問題的出現,我們組進行一系列的分工。使整個探研活動井井有條,辦起事來也頗爲順利,進展較有效率。

我們這個學期按照分工情況進行分工合作,也有集體行動。

我們結合主題,分別到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和電腦室查找有關資料,把每組再分爲五個小組,每組負責一項工作分別重點查找資料,最後彙總,形成共識。

這個學期我們組就做了這些工作,從查資料這方面已爲下學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想下學期的活動會更加成功。

其實研究性學習活動使們懂得了很多東西,懂得了團結精神,懂得了獨立自主學習,使我們更貼近生活,瞭解生活中的某些問題,使我們見識廣闊,吸收外界資訊,是一門不錯的學科,今後我們會加倍努力,做得更好。

研究性學習報告8

研究小組成員:xx

指導教師:xx

 課題:北京老城區文化古蹟的保護與開發

1.選題意義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歷史底蘊深厚,文物古蹟衆多,爲後人留下了爲數衆多的自然和人文遺產。近年來,隨着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以及北京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北京城區的土地資源緊張,人地矛盾突出,而位於北京中心地帶的老城區成爲問題最突出的地區。一方面,老城區交通發達,人口稠密,商業基礎好,是北京發展服務業、商業區位條件最爲優越的地區。“這種需求和房地產商的對經濟效益的追求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中結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對歷史街區的保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開發和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發展中儲存歷史更成爲矛盾的焦點,這使得保護歷史街區成爲當代世界各國城市建設中最富人文色彩也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濟南城市歷史街區的保護與開發研究》田芸)另一方面,北京的老城區歷史文化古蹟衆多,衚衕密佈,居民衆多,且多生活在文物古蹟之中或四周,多以大雜院的居住形式聚居,居住面積小,房屋老舊,居住條件差。因此,在北京市文物古蹟保護工作和民生安居工程中,老城區居民的搬遷工作成爲最爲重要的部分之一,並且得到了社會各個方面的普遍重點關注,並且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效應,也不可避免的引發了一些矛盾糾紛。現在,隨着北京城區的地價房價不斷上漲,人地矛盾更爲突出。北京市,尤其是老城區的發展問題亟待解決。

歷年來,圍繞北京老城區歷史文化古蹟的保護開發問題,社會反響劇烈,各方面意見針鋒相對,曾經引發大規模的社會大討論。在北京市發展的初期,政府和民衆對文物古蹟保護意識淡薄,破壞拆除文物古蹟的事件時有發生,社會影響極差,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評。此外,在老舊城區居民的搬遷問題上,有關部門採取的措施也有不當之處。但隨着文物古蹟保護意識的增強和北京市政府部門的服務能力提升,對於這方面問題的處理逐漸走向成熟,得到了社會的基本認可。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提高。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其他城市發展的模板,具有很強的示範作用。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衆多,例如南京、西安、上海、成都、昆明等,歷史文物古蹟數量很多,保護和開發價值巨大,北京在歷史文化古蹟保護與開發中,應當承當領頭者和領先者。此外,北京作爲世界大都會,與世界其他名城相比,北京的歷史文化古蹟保護與開發制度還不夠完善,工作不夠細緻,在立法方面存在空白。在經濟發展和人文北京的建設中,要做的工作還有許多。因此,對於北京老城區歷史文化古蹟的問題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於北京人文景觀的保護,有助於北京的科學發展,有助於北京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助於北京經濟發展,有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於北京成爲世界性的大都會,有助於北京國際地位的提高,有助於我國文化產業的提高,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2.國內外研究現狀

2.1國外研究現狀

2.1.1國外理論研究和立法現狀

世界上的一些發達國家對於歷史文化古蹟保護問題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解決辦法,並且有許多成功的先例。歐美地區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開始關注歷史街區的保護問題,併成爲國際社會的共識,引起了我們國家對歷史街區保護問題的關注。

國際上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有一個認識過程,從開始保護建築藝術珍品,如宮殿、教堂、官邸等發展到保護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一般歷史建築,如住宅、作坊等。以後又從這些單個的文物建築發展到保護周圍的歷史環境,最後發展到保護歷史街區乃至整個城市。保護與發展已成爲世界各國共同的目標。

1976年11月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在肯尼亞內羅畢透過了《關於歷史地區的保護及其當代作用的建議》

至此,國際上對歷史街區保護理論的研究已具有了相當的規模,並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規範。除了國際組織的這些研究活動之外,世界各國,尤其是意、英、法、美、日等國家的歷史街區保護研究和運動也在轟轟烈烈地開展着, 並逐步將保護納入了法律範疇。

2.1.2國外的實踐

法國

早在1840年,法國對古建築保護就開始認真制定法律法規。當時法國一個著名的作家(卡門歌劇的作者)梅里美,對法國領導人提出了建議:我們對國內很多的歷史建築應該進行保護。當時法國政府就接受了他的意見,成立了歷史建築保護局。該局一成立就制定了法蘭西建築保護法。

最早進行立法保護的是法國。1962年法國頒佈了《馬爾羅法》,該法律規定將有價值的歷史街區規劃爲“歷史保護區”,制訂保護和繼續使用的規劃,納入城市規劃的嚴格管理。保護區內的建築物不得任意拆除,維修、改建要經過-國家建築師”的指導,符合要求的修整可以得到國家的資助,並享受若干減免稅的優惠。現在全法國有國家級的保護區92處,地方各級保護區幾百處。

坐落在塞納河邊左岸的奧賽美術館,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與位於右岸收藏豐富、有皇家氣息的羅浮宮相互輝映。參觀完這座藏品豐富、空間流動、設旋先

進的藝術殿堂,你一定很難相信這個世界一流的美術館,卻是由一處廢棄的舊火車站改建而成的。奧賽火車站建於1898年,1939年就關閉了。因爲久已廢棄不用,20世紀70年代初曾經決定予以拆除,後來由於觀念的改變,奧賽火車站在1978年被列入了國家保護建築名冊,並被改建爲美術館。奧賽美術館成功的實踐證明, 由歷史建築改建的這些功能性設施比一般的建築更有吸引力,能夠爲這些設施的經營者和所有者帶來更大的經濟利潤。

但是,可以注意到,西方國家城市的空間佈局結構與北京有所不同,而且在北京,有關歷史遺留問題更加嚴重而複雜。此外,建築材料、建築年代以及各種客觀原因,我們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具體措施,而應當在學習中創新,發揚創新精神,提出符合北京實際情況的解決方案。

其他歐洲國家

意大利的歷史名城相當多,羅馬、龐貝、比薩、佛羅倫薩、拿波里、斯普萊 託等城市,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意大利對這些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從環 境保護考慮的多,不是單體保護,而是成片保護,如古羅馬城就被全城保護下來。整個羅馬可以說是一個歷史和藝術的博物館,城中遍佈着古城廢墟、雄偉的建築、迷人的雕刻與繪畫以及巴洛克風格的廣場等衆多反映古羅馬風貌的歷史古蹟,但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處被稱爲“羅馬廢墟”的文化遺址。這裏是古羅馬的心臟地帶,曾經殿堂高聳,神廟林立,如今卻成爲一片斷壁殘垣,所有的一切都原樣保留,只是部分牆體用腳手架加固支撐。處處向人們展示着一種歷史的滄桑之美和殘缺之美。至身其間,不能不勾起人們對古羅馬時代的追憶。

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樣有着嚴格的保護手段,體現出政府和社會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重視。馬德里市中心區劃定了5個歷史街區,政府明文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市中心的古建築進行任何改動,並且每隔20年必須按照原來模樣重新進行維修和粉刷,否則將課以重罰。

2.2國內研究現狀

1950年2月,樑思成先生和陳佔祥先生共同提出《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設》,史稱“樑陳方案”。他們建議在舊北京城西郊公主墳一帶另建新城。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樑陳方案”未被採納。

1980年,平遙古城得到了保護,開創了中國歷史古城保護的先河。從那時起,中國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理論與方法。

1982年,國務院公佈了重點保護的2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佈了第二批38個,1992年公佈了第三批37個,20xx年補充了4個,這樣共有103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另外有的省也公佈了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國共申報192個歷史文化名城。

從1995年起,在專家建議下國務院撥出了專項資金,幫助歷史名城的歷史街區進行基礎設施和風貌保護,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有60餘處歷史名城得到補助。

但是,就與西方國家相對比,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立法成果,中國都處於落後階段,而中國歷史文化古蹟衆多,問題複雜,尤其是首都北京,作爲現代化大都市,如何將現代化和古風古樸有機結合起來,是一個非常現實而又嚴峻的問題。

3.論文基本內容

以下是論文的提綱:

一、 介紹歷史文物古蹟的相關概念,介紹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二、 北京歷史文物古蹟豐富地區簡介

三、 北京對歷史文物古蹟保護與開發的歷史經驗與教訓

四、 實地考察報告

五、 解決實地考察地區存在的問題

六、 北京歷史文物古蹟保護與開發的方法

4.研究方法

在此次研究性學習中,擬利用文獻資料法和實地調查法進行研究。

(一)文獻資料法

在形成我們的觀點以前,我們需要學習借鑑前人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擬查閱學習國外歷史文物古蹟保護與開發的實踐成果,重點爲西歐各國(意、德、法、西),蒐集圖文資料,查閱其他學者的研究著作。

此外,除了國外的資料,我們還將針對中國國情和北京的歷史,着重研究對北京歷史文化古蹟保護與開發的實踐和理論成果,以及政府決策,專家意見,羣衆反映,媒體報道等一系列資料,從中找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二)實地調查法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除了查閱相關資料,我們還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文獻資料有滯後性,不能非常直觀的客觀的體現事物的本質。我們研究小組擬利用寒假時間到歷史文化古蹟豐富的老城區進行走訪調查,記錄改造痕跡,調查羣衆反映,考察改造效果,尋找遺留問題,解決現有問題。

5.選題的特色

“北京老城區歷史文化古蹟的保護與開發”選題的特色有:

(一) 切合生活實際

我們生活在北京,學習在北京,對於北京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理應給予高度關注。目前,關於北京老城區的改造和開發問題一直是是社會的焦點問題,不僅僅是政府給予了高度關注,媒體和市民,包括我們,我們感同身受,同樣對這個棘手而又迫切的問題非常關注。因此,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能夠切實影響我們的生活,能與實際相結合,體現出一種實用性和社會性。

(二) 符合學科特點

對於文科學生,這樣的選題囊括了地理、歷史等多學科方面的問題。對於我們將理論轉化爲實際,將課堂中所學轉化爲現實中所用,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正所謂“學以致用”,透過研究,我們可以運用所學,深入社會,瞭解民情,關注民生,培養社會責任感,這對於文科學生是很有益處,很有幫助的。

(三) 現實意義突出

我們所選擇的題目,是人人都可以明白的,具有普適性和共同性。因此,這樣的一個社會、經濟、歷史、人文的交匯問題,它的現實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僅能夠推動具體問題的解決,還能夠引發一系列的後續問題,這也是社會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作爲高中生,影響力可能並不是非常大,但是現實意義突出是十分重要和突出的。

研究性學習報告9

年級:20xx班級:17

課題題目

酸雨與人體健康

指導教師

溫秀清

課題組成員

孫xx、王xx、姜x、張xx、王xx、李xx、姜xx、姜xx、韓x、欒xx、劉xx

相關課程

化學

研究方法

調查

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某天在看天氣預報時候,播音員善意提醒:明天有酸雨,注意保護面板。於是,我們決定研究一下酸雨對人體的危害具體怎樣

研究課題的意義和價值:

瞭解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化學成分,對人體的危害是什麼,是怎樣危害人體的。儘自己的力量阻止酸雨的形成和防止酸雨對人體的危害。

任務分工:

孫Xx、王xx、姜x負責上網,去圖書室查閱資料。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張可慧、王力濤負責採訪老師。李xx、姜xx、姜xx負責到工廠實地考察。韓xx、欒xx、劉xx負責實驗室研究。孫xx負責分析資料,撰寫報告。

活動步驟:

第一階段6月1日到8日,上網,去圖書館查找資料

第二階段6月10日到14日,訪問化學老師,瞭解酸雨對人體的危害

第三階段7月1日到10日,到附近的化工廠進行調查

第四階段7月15日,對酸雨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研究

第五階段,7月25日,整理資料,分析結果,撰寫報告

研究內容:酸雨的來源及對人體的危害

可行性分析:

圖書資料、相關書籍、報刊,實驗室設備,網絡

預期成果:調查報告

呈現形式:文字、圖片、動畫

指導老師意見:

目的性很強,可操作性強。在實驗室做實驗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

簽名:溫秀清

9月3日

可能存在的問題:

對化工廠的調查可能不是很順利。

研究性學習報告10

一、研究背景:

平時我們都經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賣部買的,後來發現網上其實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裏很想自己做,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擱置着。

現在學農的時候能提供一個機會我們自己做酸奶,既能鍛鍊動手能力。又能積累一門手藝,感覺非常高興,就參與了這項活動。

實驗中需要控制變量,我們想了很久,奶源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奶質和形態都能影響酸奶的味道,所以我們選擇了控制奶源變量的酸奶製作研究性學習,探究選取哪一種奶源纔會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活動目標

近幾年,發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讓整個社會陷入了誠信危機。對於青少年,奶製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對酸奶的事件,我們產生了恐懼與擔憂。所以我們想透過自己製作酸奶,感受酸奶生產的過程,同時體會製作每種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與口感來源。

我們對於酸奶成品的期待並不高,希望結果製作出來的酸奶,能在凝固中傳遞出當代酸奶的香氣與奶味。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一)分組分工,選取實驗材料,制定活動方案。

(二)材料

1、發酵用的原料

伊利純牛奶、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香滿樓鮮牛奶、伊利高蛋白脫脂高鈣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發酵劑。

2、工具及儀器

RC-H2日創酸奶機(5個反應杯)、標籤紙數張、量筒、電子天平、稱量紙等。

三、實驗原理:

在42℃恆溫環境下7小時,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將乳糖分解爲2分子單糖,進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膠粒中的膠體磷酸鈣轉變成可溶性磷酸鈣,從而使酪蛋白膠粒的穩定性下降,並在PH4.6 -4 .7時,酪蛋白髮生凝集沉澱,形成酸奶。

四、實驗的設計

杯①用100ml香滿樓鮮牛奶,倒入100ml反應杯,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④用100ml伊利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經發酵後品嚐5杯酸奶的味道,比較5杯酸奶的酸度、顏色、香味、狀態、口感的不同。

實驗步驟:

1、煮開水,並將五個玻璃杯、五個蓋子、量筒、燒杯清洗乾淨並消毒;

2、杯①:加入100ml香滿樓鮮牛奶;

杯②:加入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④:加入100ml伊利純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

3、待奶粉冷卻到室溫,五個玻璃杯各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

4、酸奶機恆溫42℃發酵7小時;

5、品嚐並比較各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總結。

研究性學習報告11

課題名稱

從穿着打扮看我們生活的變化——中國古今服飾文化小探

課題編號

20xx—01702

導師:

成員:

組長:

班級: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將“衣”擺在首位。可見,“衣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絢麗多彩的服飾不僅體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更作爲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不同的服飾打扮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從遠古時代的人類用樹葉獸皮遮羞保暖,到當今社會講究時尚、潮流、個性的流行服飾,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麼?我們將帶着這一系列的問題,追尋我國服飾文化史,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與博大。()希望透過我們的研究,制訂出一個可行方案,宣傳服飾文化,讓服飾文化引起更多當代中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認識與品味,讓他們的穿着打扮展現出當代中學生動人的風采。

預期成果

體驗、調查分析報告、論文

研究方法

透過查閱書籍、報刊雜誌、互聯網、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基礎知識、能力,收集有關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活動計劃

任務分工:由於人數有限,所以全組全過程參與。

活動計劃:

第一階段(第3周):參加課題研究培訓,開好開題會,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第4—10周):透過各種有效途徑蒐集中國古今服飾文化的有關資料,並整理分析資料。

第三階段(第11周):對我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對穿着打扮追求與認識的問卷調查,整理分析調查數據。

第四階段(第12—13周):總結課題研究工作,撰寫和修改課題研究報告。準備相關驗收材料,完成有關結題驗收的準備工作,申請課題鑑定、驗收。

可行性分析:

人員條件:我們對這個課題充滿着濃厚的興趣,這將會使我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這門課程。

我們的成員中有一名是團支書,這將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本組成員團結互助,善於分工合作,這也將促使我們的活動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質條件:我們家中都有電腦,上網查找資料較爲方便

時間條件:現在下午一般都是兩節課後就放學了,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充裕;同時,課間,中午的時間我們也都可以利用。

總結:對我們來說,研究性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同其他功課相比,它的學習範圍,內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強了。雖然開始大家都有點兒摸不着頭腦,但在我們的努力以及朱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這次開題報告 。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的收穫和體會:

1。我們共進行了兩次開題論證。第一次論證時我們做得很不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兩組同學的展示,我們感到很沒面子,也有些不服氣。我們決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時希望再有一次論證的機會。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論證我們做得非常好,不僅內容充實,而且做成了幻燈片的形式,視覺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由此我們感到,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無難事信心,是我們研究過程中的第一個收穫。

2。研究活動是一個團體活動,無論是制定研究框架還是具體實施,都需要幾個人共同討論決定,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觀上爲我們創造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會合作,學會取長補短,這是我們研究活動的又一個收穫。

3。透過此次活動我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說辦事拖拉,效率太低,對問題的理解不夠透徹等等,我們要在今後的活動中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教師評價:

1。研究小組的學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熱情高,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研究過程紮實,能記錄下每一步的研究歷程;組員分工比較合理,基本能作到在研究過程中分工協作。總體來說,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小組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這是值得肯定和表揚的。

2。研究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對研究的課題缺少整體上的宏觀把握,題目過空,過大,這也造成了學生的研究思路幾經周折才梳理清晰;在研究目的與意義上,語言較爲空洞,內容不夠充實,這樣就使得第一次的論證不夠生動,吸引人;

3。第一次各組間的相互論證,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經過修改後,進行了第二次論證,效果非常好。具體表現在:

(1)題目範圍變窄了,增強了現實意義;

(2)內容方法具體,詳盡,豐富,可操作性強;

(3)有外出實踐活動,資訊來源豐富,等等。他們表示,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得更出色。

研究性學習報告12

一、摘要:本小組6名成員透過探究實踐,闡述了網絡的產生及發展,調查了各

年級初中生對網絡的看法,及網絡對各年級初中生的影響。最後,我們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總結歸納,並透過分析結果得出網絡對中學生學習生活的利與弊,針對這些利與弊,我們向廣大中學生提出了良好的建議。

二、關鍵詞:網絡發展,網絡用途,心理健康,學習生活。

三、前言:

(1)問題的提出::經調查發現,周圍同學普遍擁有電腦,並能夠上網。但同學

們對網絡的認識及應用不盡相同,爲了明確網絡在我們生活中究竟有何作用,並使同學正確認識網絡,我們決定以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爲課題展開研究。

(2)探究方法及成員分工

①方法:a,向附近三所學校的學生共100名分發問卷,並收回反饋。

b,透過網絡,書籍等方式搜查相關資料。

②成員分工:

③步驟:

9月1日:討論研究內容,確定主題

9月2日—9月3日:擬訂實施方案,人員分工

9月4日—9月11日:開展研究調查

9月12日:小組成員討論調查結果,歸案總結

9月13日:撰寫研究成果。

四、正文

(一)網絡及網絡的誕生與發展

1、什麼是網絡:

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將分佈在不同地點的多臺自治計算機系統互相連接起來,按照共同的網絡協議,共享件、軟件和數據資源的系統

2、網絡的誕生:最早的網絡,是由美國國防部進階研究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絡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 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

以ARPAnet爲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 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2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CSNET和BITNET先後建立。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技網。隨後替代了ARPANET的骨幹地位。 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3、網絡的發展:

第一代:遠程終端連接

20世紀60年代早期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主機是網絡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鍵盤和顯示器)分佈在各處並與主機相連,用戶透過本地的終端使用遠程的主機。 只提供終端和主機之間的通信,子網之間無法通信。

第二代:計算機網絡階段(局域網)

20世紀60年代中期

多個主機互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網、用戶資源子網。 終端用戶可以訪問本地主機和通信子網上所有主機的軟硬件資源。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第三代:計算機網絡互聯階段(廣域網、Internet)

1981年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訂:開放體系互聯基本參考模型

(OSI/RM),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計算機之間實現互連。 TCP/IP協議的誕生。

第四代:資訊高速公路(高速,多業務,大數據量)

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資訊高速公路

ATM技術、ISDN、千兆以太網

交互性:網上電視點播、電視會議、可視電話、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絡圖書館等高速、可視化。

(二)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

1、調查方式:透過發放給周圍三所中學的100名來自不同年級的學生,並收回反饋資訊,運用統計學知識進行總結。

2、調查問卷內容:

中學生如何看待網絡調查問卷

年級:學校:

①你上網的地點是?

A 家中 B 網吧 C 其他

②你認爲網絡是用來?

A查找資料 B收發郵件 C用來娛樂 D網上聊天

③你一天上網?

A1小時以下 B 1-2小時 C 2-3小時 D 3小時以上

④你認爲網絡對學習?

A有幫助 B不影響 C影響成績

⑤網絡對於你的身體健康有影響嗎?

A無影響 B視力下降 C睡眠不足 D頭昏眼花

⑥網絡對你的性格有影響嗎?

A 無影響 B情緒低落 C煩躁 D孤獨

⑦ 家長對你上網的態度如何?

A 認可 B 無所謂 C 不認可

3、調查結果:

小組成員回收問卷,並透過統計得出以下結果

在100名同學中,

①52%的同學上網地點在“家中”,32%的同學上網地點是“網吧”,16%同學在其他地點如“學校機房”、“圖書室”等。

②34%的同學認爲網絡是用來“查找資料”,19%的同學用來“收發郵件”,30%的同學用來“娛樂”,17%的同學運用“網絡聊天”。

③67%的學生每天上網“一小時以下”,24%的學生每天上網“1-2小時”,5%的同學每天上網“2-3小時”,%4的同學每天上網“3小時以上”。

④43%的同學認爲網絡對學習“有幫助”,21%的同學認爲“不影響”,36%的同學認爲“影響成績”。

⑤32%同學認爲上網“不影響健康”50%的同學認爲“視力下降”,12%的同學認爲上網導致“睡眠不足”,6%的同學因上網導致“頭昏眼花”。

⑥45%的同學認爲上網對性格“無影響”,18%的同學由於上網導致“情緒低落 ”,21%的同學認爲上網使人“煩躁”,16%的(轉載於:研究性學習報告)同學因上網感到了“孤獨”。

⑦45%的家長“認可”孩子上網,13%的家長認爲孩子上不上網“無所謂”,42%的家長“不認可”孩子上網。

(三)調查結果分析

小組成員統計出調查結果後,對於調查結果大家持有不同的看法,透過討論,大家根據每個調查問題的回饋情況得出了以下分析。

1、周圍的中學生家中普遍擁有電腦,所以大數中學生上網地點是“家中”,但是仍有部分學生出入“網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場所上網,這些場所有些常常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還可能有危險發生。

2、關於中學生上網的用途,越來越多的同學運

用電腦來獲取資訊和蒐集資料,也有很多同學視網絡爲展示自己的平臺,或交友園地。還有一部分同學運用網絡來釋放壓力,比如聽音樂,看電影等。但仍有一部分同學沉溺於網絡遊戲,這樣上網會殘害身心。

3、多數同學的上網時間控制在每天2小時以內,這令我們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保證體力充沛。

4、幾乎一半的同學認爲網絡不會影響學習。因爲很多同學透過將網絡視爲學習工具,非但沒有成績下降,反而取得了進步。但對於過度上網的同學們,大多數人認爲這樣影響成績。

5、電腦對人身體有一定的輻射,所以如果上網時間過長,會導致身體的不適,長時間盯着屏幕更會導致視力下降。更有同學因爲長時間上網而沒有時間休息,這樣不僅對身體不利,也對學習不利。

6、多數同學認爲上網不影響性格,但有部分同學因爲上網而出現了煩躁、失落等心理反應。還有一些同學因爲上網,而忽略了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從而自閉,感到孤獨。

7、家長對於孩子上網的態度是一半一半,認可的家長認爲透過上網,孩子見識了更多,學習了更多,只要有節制地上網,網絡不乏是一個完美的學習工具。而反對的家長認爲,孩子一上網就不想離開,這樣會影響學習。

(四)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

小組成員在對結果做出了詳細分析之後,發現中學生的上網情況不盡相同,多數小組成員認爲上網對於中學生是具有幫助的,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險。透過進一步的討論,大家總結出幾條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

1、利處

①網絡爲中學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空間。據調查發現,許多中學生能透過網絡搜尋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料並有43%的同學認爲上網對學習有幫助。網絡使中學生的受教育環境不僅僅限制在課堂上,並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適合於自己類型的教育。

②因特網網絡資訊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強,實現了全球資訊資源共享。調查表明,34%的學生都能透過因特網隨意獲得自己的需要的資訊,可以“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不但開闊了中學生的視野,也給學習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樂趣。③中學生也可以透過使用網絡培養自己的個性。網絡給中學生帶來了更多的資源。每個中學生都可以全面瞭解自己的愛好。很多中學生對資訊技術有一定的興趣,網絡可以幫助他們更加透徹的'瞭解資訊技術,並提高學生的資訊技能。

④網絡可以增強中學生的交流能力。網絡的匿名性等特性決定了中學生可以在網絡上與更多的同齡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而得到更小的侵犯與傷害。19%的同學運用電腦來收發郵件,14%的同學能夠網上聊天,這對於現在多數是獨生子女的中學生來說,無益是拓寬了交際面。

⑤適量的遊戲,可以幫助中學生放鬆心情,擺除壓力。一些電腦遊戲還能鍛鍊中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2、弊處

①網絡資訊的豐富性容易使中學生濫用網絡,容易弱化中學生的道德意識。 ②中學生上網情況的不同,32%的同學上網地點是“網吧”,一些在網吧上網的同學容易遭到人身危險。過度上網也對身體有所損害。50%的同學認爲“視力下降”,12%的同學認爲上網導致“睡眠不足”,6%的同學因上網導致“頭昏眼花”

③網絡的虛擬性容易使學生缺乏與現實的交流,16%的同學因上網感到了“孤獨”。

④調查中也發現18%的同學由於上網導致“情緒低落 ”,21%的同學認爲上 網使人“煩躁”。網絡的誘惑性造成中學生“網絡上癮”、“網絡孤獨”等症狀。

⑤中學生自制能力較差,上網容易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

關於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小組成員認爲,只要正確上網,不濫用網絡,上網的利大於弊。

五、結論及建議

關於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已經結束。透過調查,小組成員發現,大多數學生都是能夠正確認識並使用網絡的。但有部分學生仍因使用不當而使身心受到傷害,爲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學校引起重視.

調查中發現:許多學校對校園網建設進行了大規模的投入,促進了學校教育資訊化的進程。但大多數校園網功能、校園網資源(包括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資訊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不少教育工作者對網絡知識、網絡應用還知之甚少,遠不及自己的學生。這樣去引導被教育者,結果可想而知。調查中一些學生呼籲:教育工作者要積極迎接挑戰,努力提高自身資訊素養,提高計算機水平。

2、家長學會方法,減少或者避免網絡文化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

透過調查瞭解:中學生在上網時可能遇到這些潛在威脅:

(1)不適宜的內容。很多中學生在網上經常接觸一些非法行爲的內容。調查表明,有很多同學因此導致了性格的變化與成績的下降。

(2)技術問題。中學生可能因爲無意中開啟了神祕郵件的附件或者從不安全的網站上下載內容而將病毒、蠕蟲、殭屍、特洛伊木馬或其他惡意程序代碼引入計算機。

那麼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呢?作爲父母,可以採取很多方便的措施,在孩子上網時得到保護。

(1)指定互聯網規則。明確地瞭解什麼樣的網站是適合訪問或可接受的,使用互聯網有 麼樣的規則。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一系列家庭裏任何成員在瀏覽網絡時應該或不該做的事情.

(3)將計算機安臵在所有家庭成員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間裏。

(4)監督孩子接收和發出的電子郵件。

(5)安裝一套互聯網安全產品,對孩子瀏覽的網站加以限制。

透過採取上述簡單的步驟,家長和孩子就互聯網指南作開誠佈公地交流,這樣家長就不必焦慮不安,而孩子也可以享受安全而有教育意義的網上體驗,從而最大限度減少或者避免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

六、收穫與反思

透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解決了什麼是網絡,網絡的誕生與發展,中學生如何看待網絡,網絡對中學生有何影響,及學校和家長應如何幫助學生正確上網等一系列問題。使我們大家對網絡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並使我們在探究當中,學得了許多知識,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並沒有明確各年級同學的調查人數;調查方式較單一;調查內容略顯不足的問題,將來定會注意。

研究性學習報告13

一、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修正液,又稱“塗改液”,“改正液”,是一種普通文具。於1951年由美國祕書貝蒂·奈史密斯·格萊姆發明的。塗改液是一種白色不透明顏料,塗在紙上以遮蓋錯字,乾涸後可於其上重新書寫。塗改液不像膠條一樣容易把紙撕破,也不像橡皮那樣對鋼筆、圓珠筆束手無策,它方便、快捷、乾淨、覆蓋力強,揮發快。被學生們當作是改正錯誤的好幫手。

塗改液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據調查,在部分大中城市的中小學生中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學生的使用比例高達95%以上。但在同學們使用的過程中,往往會聞到一些刺激性氣味的氣味。有些同學爲尋求快乾,用手去擦拭未乾的表面,結果將液體粘在面板上。更有甚者,有的學生還把修正液當成玩具,互相擠射。而多數的塗改液都標稱有進口產品,但沒有中文標識,更沒有印有“兒童不宜接觸”等警示語。有關人士還認爲,修正液用多了可能產生依賴心理,尤其是孩子。

爲此,有記者到中山區某小學採訪了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他告訴記者,自己三年級就開始用塗改液改作業了,班裏30多人,至少一半人有塗改液,沒有的同學需要時就借用別人的。“直到修正液有什麼危害嗎?”記者問。“知道一點,但用它改錯習慣了,反正只要不吃就行了。“記者又隨機採訪了10名小學生,他們中有6人擁有修正液,僅有3人知道修正液的主要成分和主要危害。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對於大多數同學而言,持明確反

對態度的不多,有的學生雖然知道修正液的危害,但由於其十分便捷的修改功能,覺得利大於弊,所以仍繼續在使用,較高的使用率和學生對相關常識的漠視,實在令人擔憂。

瞭解到這裏,我不僅對修正液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白的像雪一樣的修正液背後究竟有什麼我們還不瞭解的東西。

二、研究課題的途徑:

透過查閱報刊、互聯網、訪問、調查問卷等形式

三、研究內容:

1、修正液主要成分

2、修正液毒性探究小實驗

3、修正液的危害

4、修正液的用法

四、研究目的:

修正液的成分到底是什麼呢?她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呢?對人體有什麼危害呢?在使用的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呢?如今市場上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了許多環保型的修正液,這樣的修正液是不是就真正安全了呢?

五、任務分工:

負責活動記錄,實驗記錄:

資料保管和整理,陳述報告,問卷調查:

負責上網及上圖書館查資料,撰寫報告:

負責各超市實地考察:

六、活動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01~02月,上網,圖書館查找有關修正液的資料。

第二階段:20xx年02~03月,訪問同學,瞭解修正液種類及可能產生問題。

第三階段:20xx年03~04月,實地考察,瞭解修正液在學生中運用的普遍性。

第四階段:20xx年04~05月,整理資料,分析結果。

第五階段:20xx年06月,撰寫結題報告。

七、預期成果:

調查報告

研究性學習報告14

課題名稱

從穿着打扮看我們生活的變化--中國古今服飾文化小探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將"衣"擺在首位,研究性學習報告開題報告。可見,"衣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絢麗多彩的服飾不僅體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更作爲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不同的服飾打扮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從遠古時代的人類用樹葉獸皮遮羞保暖,到當今社會講究時尚、潮流、個性的流行服飾,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麼?我們將帶着這一系列的問題,追尋我國服飾文化史,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與博大。希望透過我們的研究,制訂出一個可行方案,宣傳服飾文化,讓服飾文化引起更多當代中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認識與品味,讓他們的穿着打扮展現出當代中學生動人的風采。

預期成果

體驗、調查分析報告、論文

研究方法

透過查閱書籍、報刊雜誌、互聯網、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基礎知識、能力,收集有關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活動計劃

任務分工:由於人數有限,所以全組全過程參與。

活動計劃:

第一階段(第3周):參加課題研究培訓,開好開題會,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第4-10周):透過各種有效途徑蒐集中國古今服飾文化的有關資料,並整理分析資料。

第三階段(第11周):對我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對穿着打扮追求與認識的問卷調查,整理分析調查數據。

第四階段(第12-13周):總結課題研究工作,撰寫和修改課題研究報告。準備相關驗收材料,完成有關結題驗收的準備工作,申請課題鑑定、驗收。

由這個開題報告,我們可以很顯然地看出來,做這項研究時我們的選題是來源於中學歷史課本的。這說明在進行中學歷史教學時,我們應該時刻想到研究性學習。看一看自己所上的內容是否能爲成爲研究性學習所研究的選題。《從穿着打扮看我們生活的變化--中國古今服飾文化小探》這個開題報告,在課題背景中就提出了"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麼?"這樣就很好地將課本上的歷史知識和當今中學生對穿着打扮的觀點聯繫起來了。很好地解決了將課本知識轉移到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這個研究選題變得更有意義。

從學科教學中我們找到了開題的素材,然後我們怎麼將學科教學深化呢?這個任務就要交給研究性學習來完成了。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會取得什麼預期效果呢?進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在上述選題中我們可以採取調查法、文獻研究法、訪談法等。然後再根據這些研究方法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一步步地完成研究性學習的證題和結題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歷史教師外,其他各個科目尤其是人文與社會學科的相關教師都可以做爲該研究選題的指導教師。這樣就使得原本讓一個歷史老師花很多時間和心血想深化研究的歷史問題,變成了一項計劃周密、步驟嚴謹的集體活動。很多原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在這裏都迎刃而解了。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來,研究性學習和各學科教學不可分離和不可割裂的,它們是一個整體,有很好的互補性,將兩者結合起來可以相得益彰。

那如何將各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有意互補呢?我認爲應該重點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一.人員配置問題:

研究性學習是一門涉及範圍廣,融合程度高的學科,首先要設定一個專家組來保證其師資的質量。這個專家組應該由各個科目的科組長和任教該年級的備課組長擔任。這樣一個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教師隊伍可以保證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時候有相應的專家做指導。其次全體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都是研究性學習教師組的成員。除了師資以外還要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才行。所以學校各行政領導要對研究性學習予以高度重視,開題報告《研究性學習報告開題報告》。在各個場合做好宣傳和發動工作。還可以擔任研究性學習的名譽專家等。總之,研究性學習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成員要廣,宣傳的力度要大,畢竟新事物要被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二.師資培訓問題

專家組的老師要定期對普通教師進行培訓,讓其在各具體學科教學的過程中要聯繫到研究性學習,用研究性學習的理論和方法指導具體學科教學,把具體學科涉及到的一些問題提供給研究性學習做開題參考。

三.合作與交流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是透過學科教學發現問題然後將問題提出來,讓研究性學習去研究達到進一步深化,但是大多數時候是我們提出一個研究問題,該問題涉及到很多學科要求各科老師互相合作配合一起爲研究性學習服務。這個時候各學科的老師一定要通力合作取長補短,透過互相交流和學習達到共同提高。

·學習總結報告·學習工作報告·公司學習報告·交流學習報告·出差學習報告

四.評價問題

新課程改革要求強化評價的診斷和激勵功能而弱化其甄別功能。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成果我們要組織專家組進行集體評價。採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對指導老師和學生進行評價。把一些優秀的成果推薦到相關的雜誌,專刊上發表。對於發表的成果學校給予表彰和獎勵。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一門新的學科,雖然某些學校在該課程開設之前已經進行過類似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作爲一門必修課程還是第一次被列出來。對於它的探討和研究正始興未艾,如何使研究性學習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思維,如何將科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這些都是我們在前行的路途中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其他資料:

以下是關於如何適應高中生活的資料:

一、放鬆自己

面對一個不熟悉的陌生環境,人們會有一種緊張不適的感覺,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在一種新的環境裏,無論是人的肌體還是心理,出於自我保護需要,人都要對環境加以觀察、瞭解,作出判斷,然後選擇。不管新的環境跟以往的環境有多麼不同,我們都要面對這一現實,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儘快融合到新環境中去。

新學期馬上就要到了,很多的同學會從原來的學校畢業,到新的更高一級的學校去深造。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同學卻因爲換了一個新的學習環境,覺得特別不舒服。有的同學說,新學校、新班級、新老師、新同學使他們感到緊張,不知應該怎樣去應付。

曾經有一位同學說,開學第一天,老師讓每個人介紹自己的情況,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可是輪到他時,他卻緊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兩個手心都是汗,出盡了洋相。後來,那個場面不斷地在他腦海中浮現,他便認爲同學們一定瞧不起自己了,老師對自己也有成見了。於是他不敢跟同學在一起交往,有時恨不得一放學就馬上回家。由於過分緊張,課堂上的聽課效果不佳,他覺得自己的記憶力也出現了問題。開學後的第一次"摸底"考試也考"砸"了,他越想越害怕,不知該怎麼辦。

其實,從這位同學敘述的內容分析,他存在着社交障礙,他沒能從社會交往中得到愉快的情緒體驗,加之因家庭、學習等影響,"客觀"上導致他們的內向性心理特徵傾向。由於在衆人面前"交往"失敗而極易導致自卑心態,越想交往成功就越易出現緊張心理,甚至焦慮、恐懼,以至影響到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心裏非常苦惱,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幫助。

此外,具有社交障礙的同學對自己的神態、舉止特別敏感,生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出醜、失態,自尊心極強。這種強烈的恐懼感,反而使自己在別人面前感到異常緊張,說話語無倫次,口齒不清,行爲拘謹。而面部表情和行爲透過反饋更加強了緊張意識和恐懼感,形成了惡性循環。嚴重者不僅不能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甚至不敢出戶一步,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

交往不適或交往障礙的中學生還存在着一個共同的特徵,即主動性比較差,在其內心深處有着較強的依賴心理,所以也就使他們產生希望別人或外界的力量去幫助自己,使原有的自卑被逐漸消弱,如果一旦沒有外界的鼓勵和指導,他們交往不適的症狀就會更加顯著。

因此,從內心裏擺脫依賴,表現自信,是他們戰勝自我的關鍵。加強主動性,不要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到他人的身上,則是他們行動的保證。

爲此,建議:

第一,要敢於面對現實,承認自己交往的失敗。因爲一個心理正常的人,其認識和行爲是不能脫離現實的,並時刻與現實相接觸的。相反,心理有障礙的人,總是想盡辦法逃避現實,甚至希望生活在假想的環境當中。

第二,解剖自己,認識自己。在出現問題時,中學生應首先了解自己,解剖自己,特別是對自己的不足不要"諱莫如深",而要敢於"暴露",同時還要尋找自己的長處以增強自信心。

第三,發揮自己優勢,在人多的場合表現自己,及時抓住各種能鍛鍊自己的機會,每一次交往的成功,都將有效地加強對自己交往能力的正確認識。用"我能行!"這樣積極的語言暗示自己,即使偶爾失敗也沒關係,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具體辦法:

一是發揮自己的優點,增強信心,知道自己原來也不差。

二是找出學習榜樣或能激勵自己發奮的格言,作爲自己追求的方向。

三是肯定自己的能力,重新振作精神。

二、樹立自己的自信心

在初中時,你也許是一位學習出衆的尖子生,而進入高中後,你突然發現周圍高手如雲,自己並不出衆,你是否爲此感到傷心和懊惱呢?

在我們中學生當中,有一種常見的毛病或叫"通病",就是自我期望過高,而自我評價過低。也就是說,有些人志向很高,心氣兒很大,可是一提起自己的條件,又覺得這也不行,那也太差。這種"過高"和"過低"的反差就造成了一些人產生消極的自我。

研究性學習報告15

託·布·裏德說:“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習慣抵得上一磅智慧。”古今中外,也許沒有人不知道習慣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對學生提出了要求:“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爲此,我於20xx年5月開始進行關於《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本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均能按照課題實施計劃有序推進,自從立項以來,我做了較爲廣泛和深入的探索。

一、針對課題,分析原因確定方法。

我校雖地處縣城,但仍屬於農村學校,而且大多是留守孩子。學生程度參差不齊,本身生活的環境也截然不同,許多家庭在教育問題上存在不少誤區如父母不愛學習,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形不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指導學生的良好習慣也就只能在學校裏,作爲教育人的教師就必須擔負督促教育培養這一重責。

二、本階段實驗做法,取得的成果。

《一、》預習和複習方面的習慣

透過對本校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60%的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而70%以上的學生學完新課想不到複習,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更沒有隨手記筆記的習慣。學生在剛進入初中時,老師佈置任務讓預習下節課內容,很多學生只是把課文讀完一遍就完事了,在他們的認識中,他們覺得預習就是看一遍課文。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教他們預習的方法,不光是看課文,首先解決生字詞和文學常識,對於初中生來說,學習一篇課文不再是把重點放到識記字詞和文學常識上,但是不能說明這些不重要了,相反,基礎知識在初中階段所佔比重還是非常大的,但是需要學生在預習時就能掌握。其次,瞭解寫作背景,尤其具有時代特色的文章必須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最後,建構文章的框架,這樣可以一目瞭然。由於一些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或者根本不會預習,所以前期我會經常提醒他們,透過這一階段的慢慢培養,大多數學生已經能自主去學習一篇文章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複習的重要性,“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篇課文學完了,需要他們把老師講授的知識轉化爲自己的知識,這就需要課下及時複習鞏固,初中階段語文課文是比較淺顯易懂的,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都能讀明白,那麼,我們爲什麼還要講解這篇課文?有句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課文,主要是在教學生怎樣去理解分析一篇文章,教給學生做閱讀理解的方法,所以學生在課下複習的內容主要是鞏固閱讀理解的做題方法,對待不同體裁的文章怎樣去分析。

《二、》聽課習慣的培養

在接手現在的班級後,上課時有一些重點內容,需要學生隨手記下來的,我會加重讀音,而且會重複兩遍,但是,我發現學生仍是聚精會神的看着我,或者看着黑板,或者看着書本,他們不明白我重複的原因,我頓時瞭解了:原來他們還不會聽課!於是,我只好放下所講的內容,先給他們上一堂學法指導課。我告訴他們,如果某個句子我加重了讀音,並且重複兩遍及以上就是提醒你們該記下來,而且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都要養成隨手記筆記的習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堂內容那麼多,就算當時記住了,可能一會就忘了。另外,聽的時候自己也要思考,我們現在反對“填鴨式”教學,提倡自主、探究性學習,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內容要多問個爲什麼,否則一股腦的接受了,也不會靈活運用。

《三》閱讀習慣的培養

農村的學生極少能有在小學時就養成讀書的習慣的,但是他們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不過直接經驗需要和間接經驗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它的效力,初中生總是會拿沒有時間閱讀作藉口,於是,久而久之除了課本上的幾篇課文,有的學生甚至沒再讀過其他的文章,更有甚者連名著中的人物都搞不清楚。我在學習課文時遇到相關的名著總是會給他們拓展,然後,週末會佈置他們看幾篇文章,遇到暑假或寒假會讓他們閱讀一部到兩部中長篇名著。另外,我還發現一個現象,我們在學習一篇課文時,如果涉及到歷史知識,學生竟也不知,所以,我經常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戰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

學生不喜歡閱讀,歸根結底是沒有培養起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語文是博大精深的,它涵蓋了各個學科、各個領域。學生可以先閱讀自己較感興趣的文章,慢慢培養自己的耐心,對文章的閱讀也要由短到長。閱讀時,最好能養成隨手摘記的習慣,對於自己喜歡的作品或優美的語句要隨時記下來,有利於寫作的提高;讀完一部作品,最好能寫一篇讀後感,一方面可以強化自己的記憶,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寫作水平。

《四、》書寫的習慣

書寫在語文的學習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多數的學生能夠書寫工整,尤其女生能夠認真書寫,有少數男生書寫比較潦草,首先要求他們端正態度,認認真真的書寫。練字,其實也是在練自己的心性,其實,不必用專門的時間,專門的紙張去練字,只要平時書寫時都認真去寫就行,無論是平時的作業,還是上交的作業、試題等都認真對待,相信書寫一定能有所提高。

三、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透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大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已有進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學生往往開始的時候信心百倍,熱情高漲,但經過一段時間,他們身上天生的惰性就會表現出來。解決思路:在好習慣的形成過程中,教師的監督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督促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採用教師不定期抽查、同學之間互查、學習小組長代老師檢查等。經過如此經常性的訓練,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會形成。

(2)在良好的習慣形成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

解決思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對技能的形成會產生遺忘。今後,學生好習慣形成後的鞏固是一項重要環節,需要“反覆抓”“抓反覆

四 今後努力方向

透過這一階段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已經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了學習,但是一些不良習慣還是根深蒂固,比如閱讀的習慣、書寫的習慣等。語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學科,要想學好語文這一學科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也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中學生要想學好語文,與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密不可分,所以還是任重而道遠,我們也將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繼續貫徹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都能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都能得到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