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某鄉婦聯關於農村家庭暴力的調查報告

報告2.41W

在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某鄉婦聯關於農村家庭暴力的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某鄉婦聯關於農村家庭暴力的調查報告

家庭暴力,特別是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問題,已成爲當今國際社會的熱門話題。家庭暴力問題逐步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因爲,對婦女的暴力,是侵犯婦女人權、摧毀婦女的自信心和尊嚴、阻礙其發展進步的最重要障礙之一。

在實際工作中,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往往因種種原因不願意公開自己的受暴經歷,有的認爲對自己面子不好看,有的害怕丈夫知道了報復,還有的受害人對婚姻抱有期望,怕引起夫妻關係糾紛。透過對__鄉進行了調查,全鄉有3900戶,有3786對夫妻,在調查120對夫妻中,有50%關係不大和諧,偶爾吵架;有10%的家庭有暴力行爲,如:下小言村,有一位50來歲的婦女陳菊妹在近兩個月來遭受丈夫打罵,每次丈夫喝了些酒就發火打人,有時甚至還把家裏的東西摔了,要趕她出家門。有一次她的額頭打出血,打到鄉婦聯。經過調查,原因是她老公每天喝藥酒過量,酒醒後又認錯了。還有些情況,有些婦女考慮到以後過日子,認爲家庭暴力是陰暗面,是自己的“隱私”,並不希望外人瞭解,這樣的認識也使我們的調解工作受到一些侷限。家庭暴力就是這樣在人們的不經意間被層層包裹着。

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婦女原本都是善良、勤勞的,她們大多是長期遭受暴力,在受暴的過程中,她們中有些人曾經多方求助,但沒有得到有效的救助,面對丈夫的`暴力,她們無能爲力,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也不肯走到離婚這一步。應該說這些婦女都具有“受虐婦女綜合徵”的特徵。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婦女“以暴抗暴”在所有家庭暴力事件中僅佔相當小的比例,絕大多數受暴婦女並沒有因保護自己的權益而逾越法律。

(一)家庭暴力的類型

我們知道,家庭暴力通常分爲3種類型:身體的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幾種暴力的表現形式,每一種暴力的手段都是多種多樣的。身體暴力中拳打腳踢只是基礎形式,針扎、火燒、刀砍、油燙這些極端的事例也不鮮見;在__鄉如此惡劣的情況沒有。精神暴力中常見的有惡罵、訓斥、羞侮、冷漠、過度役使,同時還有各種手法的心理虐待和情感虐待。性暴力是一個更加隱祕的話題,即使在私訪中也不便於直接問及,從中可以看出,性暴力可能更加普遍,它像是一條潛藏的河,被其他形式的暴力所掩蓋。

對家庭暴力進行分類是理論上認識家庭暴力的需要,但在暴力發生時,很難截然地將幾種類型的暴力分開。施暴者常常是幾種暴力同時並施,毆打時伴有辱罵、恐嚇,強迫性生活時又有毆打和謾罵,同時還有經濟控制、人身自由控制等等,都是多種暴力手段交織在一起。

(二)家庭暴力發生發展的過程

家庭暴力具有如下幾個規律性特點:

其一,婚後丈夫施暴,與婚姻基礎沒有明顯關係,自由戀愛結婚的丈夫仍然可能施暴。這個發現打破了暴力是發生在婚姻基礎不好或關係不和的夫妻之間的習慣認識,不恰當的愛有可能演化爲更激烈的暴力。希望這個發現能夠提醒未來的青年女性及早識別對方的暴力傾向。

其二,家庭暴力幾乎和婚姻關係的建立同時發生。大部分第一次暴力行爲在婚後半年之內發生,還有些婦女婚後三四天開始捱打,甚至有婚前就開始受暴的。由此可見,配偶間的權力關係在婚姻初始即已建立。從男性施暴的動機看,施暴者的目的是爲了更有效地控制女性,而不是讓她離開自己。所以,一旦婦女表示要離婚,施暴者就會認爲是對其權威的挑戰,從而施以更嚴厲的暴力,包括威脅恐嚇。但在男方有了婚外戀,以離婚爲目的的情況下,暴力發生發展的情況又有所不同。這時的暴力是以離婚爲目的,實質仍是控制受暴人,依照施暴者的意志行事。

其三,家庭暴力很難自行結束。原因有二:第一,如果婦女沒有打算離婚,她對自己受暴的事實更加避諱,或是怕丈夫報復,或是顧及面子,她們接受訪談的可能性很小;第二,在調查中我們逐步瞭解到,婦女在脫離暴力的控制之後,會對家庭暴力有新的覺悟,她們更有勇氣控訴暴力。在這類家庭暴力中,男女權力關係暫時達到了某種平衡,暴力還沒有激發出尖銳的衝突,但暴力並沒有消失或結束,它只是被掩蓋着。我們可以這樣的認識:家庭暴力必須干預,婦女一味地忍耐,不可能制止家庭暴力,只會縱容施暴者更加有恃無恐。

(三)家庭暴力對婦女的傷害

家庭暴力不僅讓婦女身心備受摧殘,還徹底改變了她們的人生軌跡。第一,暴力對她們軀體的傷害是看得見的,而對她們精神和心靈的傷害更加深刻和久遠。

家庭暴力傷害的不僅僅是受暴婦女,它對兒童的傷害、對家庭的破壞性非常嚴重。孩子是家庭暴力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施暴者在對妻子施暴時,往往也對孩子施暴。孩子和母親一樣直接受暴,所有在家庭暴力中成長的孩子在精神上和心靈上都有嚴重的創傷,青少年時期的經歷還將影響他們的一生,由於家庭破裂,子女往往陷入無人撫養、照料的艱難困境。

反對家庭暴力,反對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是全社會的共同職責。讓我們行動起來,爲促進男女平等國策的實現,爲共同呵護我們美好的生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