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數學課題開題報告範文5篇

報告2.35W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課題開題報告範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課題開題報告範文5篇

數學課題開題報告範文5篇1

課題的提出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我縣抓住新課改的有利時機,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和科學實質,以期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尤其以安圖三中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爲翹楚,小組互動,六步達標課堂教學模式已在全縣全面鋪開,我校也積極響應,首先在數學學科嘗試採用小組互動,六步達標教學模式。

但小組合作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小組內缺乏有能力的組織者,不會進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麼進行合作學習,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組活動的目標是什麼。目標不明確原因一個可能是學生沒有認真聽講,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教師對目標描述的不夠清楚。教師也缺乏適當的組織和指導,所以六步教學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出了初中數學有效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的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改變小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熱鬧,不求實效的現象。透過有效的合作學習,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成績。本課題的研究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題關鍵概念界定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爲基本形式,即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也就是說小組內的成員是由性別不同、性格不同、成績不同的學生組成的,從而使小組間的整體素質相仿,差別不大,具有可比性。

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即: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把交流與合作能力視爲當今學生必需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我們要儘可能多地開展生生合作交流、師生合作交流、家長學生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進學生間、師生間、親情間的感情交流,融洽人際關係,促成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課題研究的目標

透過本課題研究,探索出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方式和策略。

透過本課題研究,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教學質量。

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實驗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課題研究內容

本課題重點解決教師在學科探究活動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與交流。

《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有效方式的研究》的課堂操作流程。

(1)教師設計合理的預習內容,它是學生合作學習的知識基礎。教師要提前一天把預習反饋內容給學生。

(2)教師精心設計出合理的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目標閱讀教材,獨立完成要達到目標而提出的問題,弄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

(3)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在上一環節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小組透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梳理出疑難問題的答案,若仍有些問題不能解決則由小組長整理好,準備在下一環節講解質疑中提出來共同解決。教師只做適當指導。

(4)學生講解質疑,教師恰當點拔。對各小組合作交流中存在困惑不解的問題由其他組來講解,共同探討,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表達問題、展開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教師做適當的點拔,破解迷團。

(5)鞏固練習,互幫互助。以小組爲單位,採取一幫一的互助方式,讓學困生逐步提高,儘量轉化學困生。

(6)達標檢測,綜合評價。最後透過典型的習題檢測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逐漸改進。本環節採取小組互批的方式進行,公平、公正、公開。

課題研究的方法

具體研究方法有:

個案研究法:透過對典型課例的分析,尋找出其中規律性的東西,加以整理,逐步完善。

經驗總結法:依據教師在教學中的經驗事實、分析、概括、篩選、總結出教師在科學探究中,指導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的方法策略。

問題探討法:根據學生合作交流中共同存在的問題,組織實驗教師進行探討,總結出有效的方法與策略。

數學課題開題報告範文5篇2

一、課題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農村全日制普通中學,近年來,由於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教學結構的調整等原因,學校提出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學習新的教學思想,運用新的教學模式,限度地教會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進一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使教師與每一位學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幫助的機會,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學生,讓學生的想象力、動手動腦能力、表達表演能力及團隊意識大大增強;更進一步推進了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對於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大意義。由於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很多教師對新一輪課改只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抱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雖然用了課改教材,也是穿新鞋走老路。綜觀當前農村的教學現狀,許多教學活動仍是一種單向的傳授活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扼殺。教師更多考慮的是教學條件差,怎樣教給學生知識,怎樣迎接考試,很少考慮到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然會殘缺自主性、適應性和創造性等作爲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擬訂了“合作學習的探究”課題進行研究,以此在實踐中摸索、探究出有效的教學模式,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優化數學課堂,推動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學生只有在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效果纔是有效的。培養合作精神。從客觀上看,世界各國的教育都在強調合作,人類今後所面臨的問題越來越複雜,要解決這些問題,光靠個人力量已很難實現。因此,當代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而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加重缺少形成這種意識的氛圍,而合作學習無疑是這種能力培養的途徑。由一人或幾人人組成的學習小組,要想在整個班級中取得優異成績,就必須精誠合作,將個人融入這個小小的集體中,一切以集體利益爲出發點,經過長時間的培養,學習的合作能力肯定會大大提高。

培養交往能力。社會越發展,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就越明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增強了交往,形成了初步的社交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此過程促進了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學生既能忘情投入,又能規範、約束和指導自己的課堂行爲。

培養創新精神。釋放學生的創造力是當今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對於作爲學習主體的學生來說,教學不應當是傳道,教學必須是伴隨着喜悅與感動的探究發現過程,或是伴隨着驚異的問題解決過程。合作學習由於採用的是異質分組方式,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知識面寬度都不一致,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間、師生間的互相啓發、相互討論,都會將另一些同學的思維導向一個新的領域,出現一些新的視角,提出一些值得爭論的問題。可以肯定,這樣一個知識不斷生成、不斷建構、具有創造性的過程,要比傳授性教學更受學生歡迎,更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

培養平等意識。在學校裏,每個班級中都存在着歧視性、階層性的結構,如性別的男與女、體力的強與弱、長相的美與醜、家庭的貧與富、能力的高與低、尤其是學習成績的好與差等等的差異與對立。這樣一來,創建民主平等型集體的任務,尤顯突出。在合作學習中採用異質分組的方式,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性別、個性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同學們可以相互啓發、補充,不存在誰更行、誰更聰明的問題,大家都是討論成員之一。這樣,學生之間的關係會更平等,更民主,更有利於一個良好班集體的形成。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主要內容

本課題實驗研究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轉變教學方式,從過去主要研究如何教到現在研究如何學,希望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創新精神和平等意識。

(一)、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獻研究法。

實驗中,實驗教師認真學習研究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主體性教學思想,在網上以及各種教育書籍中搜尋有關合作學習的案例和理論,找出適合我們學情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2、行動研究法。

在實驗過程中,實驗教師認真研究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備課關注學生的需要預設,上課關注師生合作預設與生成和諧,課後關注反思學生的表現,致力於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研究。課題組實驗教師認真履行實驗教師的權利與義務:積極參加實驗培訓,主動對實驗提出合理的建議,制定並履行實驗計劃,每學期至少做幾節教學觀摩課,每學期進行一次實驗班和對比班成績統計與分析,提出有效可行的提高措施。每學期至少寫一篇實驗論文或經驗材料,定期交流。

(二)、本課題研究的預期突破性進展:

在研究課題的同時,我們教師掌握了更多的教育理論知識,學生學會了如何在學習困難的時候用好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教師不再是爲了教而教,學生也不再是爲了學而學,建立融洽平等的師生關係和生生關係。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主體的參與與發展,需要教師的外在激勵和培養。因此,合作學習在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極其重視教師的作用,但教師的作用只能用在指導上。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立足於學生的主體作用,其關鍵在於激勵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動機,爲學生的參與創設一個充滿民主、和諧、愉悅和思維智慧的教學環境氛圍,從而產生師生合作參與、和諧共振的激勵場面,爲程度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展創造良好的前提。

掌握新型師生觀的理念。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應是情感相通、親密無間、心理相容的朋友性關係。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入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肩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其情感對學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保持良好的心態,無論在課外受到多大的刺激。都不能把消極情緒感染給學生。教師的情緒是良好的,情感是積極的,課堂氣氛就容易和諧,師生關係就容易融洽。心理學家勒溫和李皮特等人透過實驗發現,教師與學生合作,和睦相處時,學生情緒高漲,表現出的活動興趣。反之,如果教師對學生專 制,學生的表現不是冷漠無情,就是懷有敵意。師生之間沒有心靈溝通,缺乏情感共鳴,是難以產生合力效應的。因此,合作學習的課堂必須注重師生之間真誠的、積極的情感交流,進而達成和諧的、合作的教學氣氛,以建立的教學情境。

數學課題開題報告範文5篇3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我校學生數學作業現狀:

我校位於市郊,近些年來,本學區的大部分優秀學生都上了民辦學校,留下來的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習慣性都非常差,給我們的常規教學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惑,而且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習難度的加大,學生的作業情況變得日益糟糕,有近一半的學生作業有空題現象,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作業純屬搪塞,有的甚至隨意寫上一些阿拉伯數字或無人認得的符號作爲答案來應付老師,更有的是極少交作業或根本不交作業,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種種現象表明,我們的數學作業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只是過場戲而已,根本談不上鞏固提高與創新,作業的有效性很低,與新課程的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相差甚遠……

我校七、八年級數學主要作業是課本習題和基礎訓練,其它是各任課教師自己選擇一小部分習題或由學生自己買資料來補充。但從學生的作業情況與教學實際中發現,這些作業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學生的實際水平,雖然編寫得比較好,但對我們學生來說難度有所偏高,基礎題量偏少。在實際使用中,不少後進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實在太多,影響了數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已經成爲我校課改的焦點之一,而其中作爲學習方式載體之一的作業也成爲研究的熱點和重點之一。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課堂的教學觀念、課堂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校領導及老師們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追求,數學教育、教學的模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仍有教師講、學生聽,平鋪直敘的複習、新授、鞏固、佈置大量課後作業,忽視學生學習興趣及數學學習的實際,嚴重阻礙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數學作業是其中一個重要指標。鑑於此,我們的課題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設計、合理佈置作業,能使學生鞏固、內化學得的知識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爲目的。對教師來說,是對教學過程的一種資訊反饋,它可以使教師判斷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調整今後教學活動的組織或者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數學作業的設計,是一件具有創造性的工作。作業過程是學生的智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最理想的生成過程和體現過程。在數學教學中,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

針對我校實際,本學期教導處提出“以作業爲抓手,採取低起點、小步子、勤反饋、多補救”的教學策略。因此,開發與利用適合校情、學情的數學作業,對深化我校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三、省內外此課題研究現狀

(1)在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優化數學作業設計,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實現“輕負擔、高效率”,這一相關課題越來越備受省內外教育者關注。如西安鐵一中學的“初中語文作業有效性研究”,雖然學科不同,但有許多可借鑑的地方。

(2)“提高作業的有效性”也是本課題的研究點,它關注的是教師怎樣“設計”、如何“有效”,這也是當前教師繼續教育“命好題”的研究需要。

(3)透過有效作業的實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學情的作業模式,已成爲省內衆多學校教改的熱點。如:東廬中學的講學稿,洋思中學的堂堂清,側重的都是練得精到,練得有效。我市部分學校均開發適合自己校情的導學案,其中就有作業設計。

四、課題涵義的界定

1、數學作業:是教師佈置的用於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數學學習,檢查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反饋教師的教學情況的一種手段。

2、有效的數學作業:是指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對知識掌握和運用的程度,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作業的效度(質量)有效地提高。

五、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有效教學理論:有效教學理論認爲,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其理念主要體現在一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標準;二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有效教學的出發點和基礎;三是提供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2)掌握學習理論:美國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掌握學習”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達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多數學生學習能力、速度和動機方面的個別差異將會消失,大多數學生將獲得較高的學習動機。

(3)多元評價理論:學習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個學習者都有各自優勢。學生在意義建構過程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不是單一維度的數值反映,而是對多維度、綜合能力的體現,因此對學生學習評價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元評價理論體現了主體多元化,內容多維化,方法多樣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因材施教原則: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的發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國古代教學經驗的結晶,還是現代教學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它具有非常豐富的現代價值。

(5)《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調查作業佈置、設計、指導、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

2、開發符合校情、學情的校本作業。

3、探索有效作業實施方案(包括作業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評講形式等)。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透過發放問卷,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方法、態度以及作業中存在問題的處理方式等進行調查分析。

(二)文獻資料法。廣泛收集、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學習、研究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教改經驗,以提高思想認識,借鑑他人成果。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制定課題研究的具體策略,構建課題研究的理論框架。

(三)行動研究法。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制定的實施方案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學工作中開展行動研究,邊教學邊研究,不斷調整方法,完善實施方案。

(四)經驗總結法。在實驗探索過程中不斷分析總結,透過對成功經驗的理論分析和科學總結,推動本課題不斷深化研究。

(五)個案研究法: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建立個人學習檔案,進行追蹤分析,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對策。

八、課題研究成果的呈現形式

1、各年級實驗前後成績分析。

2、《馬鞍山四中初中數學校本作業》。

3、“研究論文集”、“優秀命題集”、“教學案例集”、“教學設計集”、“研究課教案集”、“學生優秀作業彙編”等。

4、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方案。

5、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批改方案。

6、馬鞍山四中學生問題作業矯正方案。

7、馬鞍山四中“有效作業”背景下的教學改革綜述。

九、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準備階段

1、提交課題立項申請書

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課題組內人員分工,並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

3、撰寫開題報告。

4、邀請專家進行課題可行性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5、舉行開題論證會。

(二)研究階段

1、調查作業佈置、設計、指導、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研究相應的對策。

2、針對小班化的特點,結合本校學生實際,開發校本作業。

3、開展提高作業質量的研究,探索學生完成作業的方式和教師批改作業的形式,落實高效率、輕負擔。

4、探究學生問題作業矯正方案,總結補救策略。

5、充分利用資訊資源,加強交流學習,促進課題研究向縱深化發展。

(三)總結階段

1、開展“初中數學有效作業設計的研究”論文、優秀命題、個案分析徵集活動,編輯“論文集”、“優秀命題集”、“教學案例集”、“學生優秀作業彙編”。

2、完善《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方案》、《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批改方案》、《馬鞍山四中學生問題作業矯正方案》。

3、組織座談,邀請專家進行評價和指導。

4、對實施操作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彙總、分類,做好資料的補充、完善工作。

5、編輯《馬鞍山四中初中數學校本作業》。

6、撰寫課題結題報告,邀請有關專家、領導對課題進行鑑定。

數學課題開題報告範文5篇4

一、研究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研究背景

1、時代背景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經濟的競爭演化爲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演化爲教育的競爭。教育的創新、教學的改革已成了永恆的主題。只有培養出了適應現代生活的實踐型人才、才能在參與國際競爭中獲得成功。

2、數學教學改革發展的背景

(1)數學教學理念已發生了深刻變化。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要努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於實際情境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未來社會公民所必須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爲主線,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以與小學生年齡特徵相適應的大衆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學內容。使學生在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發展數學、掌握數學。

(2)傳統的數學教學現狀需改變。

傳統的數學教學與社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脫節,主要體現在:

(1)目標上只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技能的達成,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

(2)內容上過分拘泥於課本,忽視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3)學生的學習活動單一、被動,缺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忽視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忽視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意識和興趣,忽視讓學生活潑、主動地學習。

(4)評價上對書本知識、運算和推理技能關注較多,對學生學習的態度、情感及實踐能力關注較少。

(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改革教學內容,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傳統的數學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我們開展本課題的研究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要使我們的數學內容是充滿生活氣息的,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密切相關性。

2、改革教學活動,解決“怎樣教”的具體操作問題。傳統的教學過程枯燥、機械。透過本課題的研究,要使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吸收現成結論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活體驗的活動過程,是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

3、改革教學評價,解決“爲什麼教”的目標導向問題。透過本課題的研究,要探索出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爲教學行爲科學導向。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1、社會價值。爲了適應時代發展,社會呼喚實踐型人才。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透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2、教育價值。本課題的研究雖然是數學教學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卻能提供一個範例,即如何讓數學走向生活、走向實踐的範例,所以,它有助於深化數學教學改革。

3、辦學價值。本課題注重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意,更注重創新精神的激發,實踐能力的提高,所以,它既能提高教學質量,還能爲學校創特色,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和辦學聲望。

三、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本課題的研究是科學的、必要的、注重時代性。時代呼喚實踐型人才,小學數學改革的方向是要讓數學走向生活、走向大衆、再現數學與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教改背景下,我們提出本課題是科學而必要的。

2、本課題具有可操作性和注重實踐性。課題符合課程改革倡導的新理念,便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踐,即解決實踐中教學於生活實際脫離的現狀,形成適合農村小學生的具體的教學方式。

3、本課題注重合作性,強調師生共同創造豐富的課堂生活,課題組成員都具有良好的教學素質,並且對“數學教學生活化”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實踐,透過今後進一步的培訓、學習,我們是有信心能完成這項研究的。

四、課題解讀與理論依據

(一)課題解讀。

“生活化”在這裏是指數學教學的內容、過程、評價等要素都要體現與生活的密切相關性。“數學生活化”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論、素質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建構一種具有主體性、生活性、情意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爲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爲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其內涵有如下幾點:

1、在目標指向上不僅是知識的掌握,技能的達成,還主要指向兩點:

(1)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促進學生情意的健康發展。

2、在內容上,主要以現有的教材爲內容,但在組織教材、利用教材時我們要進行創造性地勞動,再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呈現給學生的應是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3、在教學方式上,數學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實踐活動將成爲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將在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發展數學、掌握數學。

4、在評價體系上,改革評價的甄別功能,變“篩”爲“泵”,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積極導向功能;改革評價內容,重過程、重情感、重個性、重生活實踐能力;改革評價方式,優化筆試,融合檔案袋評價、實踐活動評價等多種方式;改革評價主體,教師、學生、家長等社會人員都將成爲評價主體。課題的評價理念是:“評價不是爲了排隊,而是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了學生今後更好地生活。”

(二)理論依據

1、素質教育理論。素質教育實質上就是“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1)陶行知的大教育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所以在教學內容上應把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密切結合。

(2)陶行知的實踐教學法,即“教學做合一”。在教學方式上主張以“做”爲中心,把教與學統一起來,改變傳統教學重教不重學,重知不重行的狀況。

3、弗賴登塔爾的數學教育理論。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主張“現實的數學”,主張“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用於現實”。他從數學教育的特點出發,提出了“數學現實”、“數學化”、“再創造”等數學教學原則。所謂“數學現實”乃是人們用數學概念、數學方法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的總體,其中既含有客觀世界的現實情況,也包括學生個人用自己的數學水平觀察這些事物所獲得的認識。“數學化”指人們運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種種具體現象,並加以整理組織的一個過程。“再創造”是指數學實質上是人們常識系統化,每個學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導下,透過自己的實踐來獲得這些知識。

數學課題開題報告範文5篇5

一、研究實驗的課題

總課題:課本導讀教學模式的探討與研究子課題:

A、如何閱讀概念、定理、公式、例題、應用題。

例子:兩次購買同一種物品,可以用兩種不同的策略,第一種是不考慮物品價格的升降,每次購買這種物品的數量一定;第二種不考慮物品價格的升降,每次購買這種物品所花的錢數一定,哪種購物方式比較經濟?能把所得結論作一些推廣嗎?

設第一次和第二次購物時的價格分別爲p1,p2按第一種策略,每次購nkg,按這種策略購物時,兩次平均價格是:×、×。

B、課本習題的變式的方法與途徑的研究。

C、在課本導讀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研究。

二、課題的意義與目的

教學藝術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題研究是它永恆的主題。吹盡黃沙始現金,讓我們以沒有,只有更好的理念來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方式,實現真正意義的與時俱進,發展學生的數學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有了載體。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於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這些方式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爲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高中數學課程應力求透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想透過課本導讀法的教學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於學生終身學習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

三、課本研究的理念依據

數學教學要以人爲本、注重人的可持續發展,變“學會”爲“會學”的今天,還學生“讀書”的權力,多讓學生讀書,使學生形成閱讀數學教材的習慣,掌握數學閱讀的方法,已越來越重要。課本導讀教學模式是教師指導學生透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烏克蘭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對於後進生“不是補習,不是沒完沒了的督促,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是學習的基礎,多讀能提高理解能力。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使他們能逐步地獨立獲取知識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學生沒有閱讀課本的能力和習慣,自己不會讀書,教師的課講得再好,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是不十分理想的。課本導讀教學模式的內涵其實就是迴歸課本、利用課本、挖掘課本、拓寬課本。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在教學模式研究的實踐中,探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的困惑與疑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如何適時引導,有效地讓學生在閱讀讀本把握課本的主旨;數學閱讀又與我們平時的語言閱讀的區別是什麼;教師如何用問題來牽引學生的閱讀;如何高效挖掘教材的內容,實施數學課堂的總目標。要根據數學課的特點,積極創設促進學生讀書的情景,使學生對需要閱讀的內容產生興趣,從而讓他們爲探究問題,發現知識去閱讀數學課本,激發起讀書的動機。

五、課題研究目標

以課題研究爲切入點,推進校本教研,探索實現新課程教學目標的策略和方法,關注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與學習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課堂教學目標

1、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提供有利的交流空間,在交流中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

2、收集問題,啓迪學生的智慧,激活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習的興趣。

3、變式問題情景,整合學習資源,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問題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再次閱讀重點內容,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4、加強師生互動,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閱讀自學學習品質,使他們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人。

5、獨立解決課後習題,反覆閱讀教材,尋找變式問題,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6、主動探求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成果目標

深化素質教育,真正使自主閱讀,合作交流成爲學生的重要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師成果目標

經歷課題研究,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造就大批教學教研骨幹教師。

(四)學生成果目標人人獲得必須的數學,並且摸索出一套個性化的學習方法。

六、課題研究實驗原則

1、堅持數學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堅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堅持在閱讀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合作交流中拓展思路,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

3、科學性原則。

4、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5、可操作性原則。

七、課題研究步驟與內容

1.實驗班級:一、二、三年級

2.實驗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立題、開題、實驗階段。第二階段:實驗探究、階段性總結。第三階段:研究、結題階段。

3.子課題

A、如何閱讀概念、定理、公式、應用題。

B、課本習題的變式的方法與途徑的研究。

C、在課本導讀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研究。

八、課題研究方法

1、注重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潛心學習素質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教育教學研究期刊,並注重拓廣自覺的內容,搞好有關數學教研的培訓;在學習中做到重點、有心得、有反思、有效果。

2、注重課堂教學研究,豐富師生互動平臺。爲學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感受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形成人人蔘與,合作研究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