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關於教育扶貧的調研報告

報告2.59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教育扶貧的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教育扶貧的調研報告

關於教育扶貧的調研報告1

爲進一步提高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實效,按照市政協安排,前不久市教育局組織開展了全市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貧困鎮村教育基本情況

據調查,目前全市共有貧困鎮村中小學幼兒園546所,在校(園)生11.85萬人,其中:初中含九年制51所,在校生2.3萬人。小學264所,在校生4.4萬人;小學教學點389個,在校生0.8萬人。幼兒園231所,在園幼兒3.3萬人;附設幼兒園(班)297所,在園(班)幼兒1.05萬人。其中建檔立卡困難學生(幼兒)6.34萬人(幼兒園0.88萬人,小學2.28萬人,初中1.09萬人,高中段0.99萬人,大學生1.09萬名),約佔全市農村學生總數的34%、貧困鎮村學生總數的54%。

 二、全市教育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全市教育扶貧工作爲我市脫貧攻堅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今年以來全市教育系統緊緊圍繞全市脫貧攻堅大局,再強措施,再加力度,聚焦重點,聚力推進,教育脫貧工作力度持續加大、成效明顯增強。

(一)抓救助,貧困學生資助工作有力有效。以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學生爲重點,加大資助力度,完善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蓋學生資助體系,落實了“普惠+特惠”的一系列教育資助政策,資助面達到全覆蓋。特別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了就讀商洛職業技術學院家庭經濟困難戶及移民搬遷戶子女“兩免一補”政策。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共籌措中省市縣各級教育資助資金近3億多元(爭取中省資金20821萬元,市縣區自籌資金近1億元),救助各類貧困學生46.68萬人(次),其中:投入3200萬元,爲全市3.48萬名學前一年幼兒免保教費並補助公用經費;投入640萬元,爲全市8000多名建檔立卡在園困難幼兒補助了每生每年750元的生活費。投入1.3億元,爲全市義務段19.63萬名中小學生全部免除了學雜費並免費發放了國家教科書;投入2200萬元,爲全市4萬多名義務段貧困寄宿生補助了每生每年小學1000元、初中1250元的生活費。投入1350萬元,爲全市近9000名建檔立卡貧困普通高中學生免除了200-800元不等的學費;投入1400萬元,爲全市近1.5萬名普通高中貧困學生髮放了每生每年平均20xx元的國家助學金。投入1000多萬元,爲全市1.6萬餘名中職學生髮放了國家助學金並免除了學費;投入300萬元,爲全市1000餘名建檔立卡中、高職貧困學生一次性發放了人均3000元的生活費。投入5500多萬元,爲全市縣區1077所14.67萬名農村義務段中小學生實施了每生每天4元的營養改善餐補助。在此基礎上,各學校也從公用經費中拿出3%-5%比例的資金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進行了重點資助。

(二)抓培訓,貧困人口技能教育紮實開展。市教育局成立了以主管局長爲組長的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將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做爲一項重要內容認真進行了安排部署,把職業技能培訓納入市、縣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對接我市特色產業發展需要,優化職業學校專業設定和課程內容,增強教育技能扶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市各級教育、發改、財政部門透過不同渠道累計爭取資金投入3000餘萬元,改善了職教學院和縣區職教中心基礎設施條件,校容校貌、食宿教學場地、實訓場所不足等方面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以我市鄉村旅遊服務、餐飲廚藝、家政服務、養老服務和特色農業“八大件”、中藥材、高產農作物等種養殖爲重點,依託縣區職教中心和鎮農技校開展轉移就業、實用技術免費培訓。各中職學校積極與政府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聯繫,建立培訓基地,制定培訓方案和計劃,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各級各類培訓。如洛南縣從農技站、菸草公司、信用合作社聘請專家10餘名充實培訓師資隊伍,山陽縣、鎮安縣透過“高校招錄、企業聘用、轉型培養”等多種形式充實專業教師隊伍,柞水縣創新培訓形式根據培訓對象的培訓目標和空閒時間安排培訓課程,提高了培訓效率。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共完成各類技能技術免費培訓17984人次,其中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8898人次,創業就業培訓1465人次,職業農民培訓510人次,農村實用技術培訓3600人次,雨露計劃培訓200人次,行業崗位技能培訓1800人次,其他培訓1511人次。

(三)抓建設,貧困鎮村辦學條件持續改善。以貧困鎮村學校爲重點,整合中省教育項目,加強標準化建設,優先改善辦學條件,優先保障經費投入,全市貧困鎮村辦學條件大爲改觀、經費保障水平明顯提高。特別是今年以來,全市教育脫貧攻投入進一步加大,共爭取到位中省教育項目建設資金33283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將其中近70%約2.3億元資金用於貧困鎮村學校建設,共開工建設貧困鎮村幼兒園11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建設項目58個,爲150多所鎮以下學校購置計算機800多臺、現代化教學設備300多套。對全市學生規模不足100人的貧困鎮村初中、小學和教學點按100人覈撥了公用經費,共新增公用經費投入600多萬元。

(四)抓隊伍,貧困山區師資建設全面加強。以貧困鎮村師資爲重點,加大補充力度,各縣區按照編制標準對中小學校重新進行了覈編,對10人以下的教學點基本配備2名編制。20xx-2015年全市共招聘義務教育特崗教師3624名,其中90%以上分配到貧困鎮村學校任教。20xx年全市特崗教師招考計劃312名,7月份招聘到位後將100%安排到全市貧困鎮、村任教。強力推動城鄉教師教師交流輪崗,今年春季全市有198名教學骨幹到貧困鎮村送教下鄉。在鄉鎮工作津貼的基礎上,全面落實了鄉村教師生活補貼,目前全市爭取專項資金1500餘萬元,爲717所、5168名教師崗位發放了每月100-600元不等的政策補貼,有效緩解了貧困鎮村教師數量不足、素養不高、隊伍不穩等突出問題。

三、目前教育精準扶貧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貧困鎮村辦學條件還不達標。全市鎮以下村辦獨立公辦幼兒園數量較少,少數村小(教學點)服務半徑偏大,部分農村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短缺,標準化建設任務依然繁重。

(二)貧困鎮村教師結構性短缺。全市200多個教學點中,多數年齡老化,隊伍不夠穩定,骨幹教師數量少,體音美、英語和資訊技術等學科教師緊缺,教非所學、學非所教現象比較突出。

(三)貧困鎮村學校規模偏小效益不高。目前,全市貧困鎮村學生人數在20人及以下的教學點佔教學點總數的60%,基本上實行復式班教學和教師包班制,教學質量和安全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對進一步加強教育精準扶貧的對策建議

今後一個時期,全市教育精準扶貧應緊緊圍繞“有精準有力資助政策、有高素質教師隊伍、有標準化辦學條件、讓貧困生都讀得起書、讓貧困農民有致富技能”的工作思路,在繼續落實好已有政策、堅持以往成功做法、做好已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創新、精準施策,再提出如下工作對策建議。

(一)加強貧困大學資助政策項目整合。由市、縣區黨委政府出臺管理實施辦法,成立由黨委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及單位負責人爲成員的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統一規劃、統籌使用、渠道不變、各計其功、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資助工作機制,由教育部門資助中心牽頭,將教育、民政、扶貧、團委、工會、婦聯、慈善協會以及社會力量等資助項目資金進行有效整合、統籌安排,做到“收入一個籠子、計劃一個盤子、支出一個口子”,實施統籌資助、精準資助和重點資助,進一步提高資助工作的力度和實效。

(二)加大貧困人口技能培訓統籌力度。主動對接我市特色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緊密結合貧困鎮村、貧困人員轉移就業特點、需求和地域經濟特色,依託市、縣區職教(培訓)中心主陣地,由市、縣區政府統一領導,將教育、人社、農業、扶貧等部門技能培訓資源進行有效統籌,聚焦重點,聚合力量,按照“需要啥、培訓啥”的原則,做到技能培訓的計劃、項目、內容、人員、課程、時間“五統籌”,免費對所有貧困勞動力開展定向、定崗、訂單式實用技術技能全員培訓,使每個貧困人口有技能、能致富。

(三)強化教育建設項目資金縣級統籌權。按照“管總量、不管項目,管效益、不管用途”的原則,賦予縣區政府更多更活的項目資金統籌使用權,按照“雪中送炭、缺啥補啥”的辦法,重點支援貧困鎮村學校優化佈局、改善條件、加強資訊化建設,使所有貧困鎮村學校辦學條件全部達標,使貧困鎮村孩子有學上、上好學。

(四)改革貧困鎮村師資均衡配置機制。按照“管總量、不管分量”的辦法,適當放寬貧困鎮村學校編制配備要求,優先保證貧困鎮村教師需要。進一步提高城鄉優秀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和跟班學習比例。各級財政應設立貧困山區教師培訓專項資金,加大培訓力度。適時擴大邊遠山區教師生活補助實施範圍和補貼標準,進一步強化均衡配置師資,使貧困鎮村教師教得好、留得住。

關於教育扶貧的調研報告2

根據涼山州委、州政府《關於實施百鄉教育扶貧工作的決定》,20xx年以來,涼山州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百鄉扶貧辦關於教育扶貧工作的總體要求及統一安排部署,始終把我鄉教育扶貧工作列入了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情繫民族教育、心連貧困兒童,認真履行宣傳、督導、調研、聯絡、幫扶五項職能。動真情、動真格,進一步明確思路,抓住重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幫教扶貧工作,使我校的教育基礎設備設施得到較大改善;校園綠化、美化、淨化等得到規範有序,教學質量取得明顯提高。

在貴局的幫扶下,教育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適齡女童入學率均達到100%。當前,“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啓動以來,貴局在劉斌局長的帶領下,多次深入到我鄉,與基層黨員幹部羣衆面對面的交流,聽取羣衆的意見,並指導羣衆如何開展我鄉的“新生活運動”。使我鄉的教育和社會事業都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現將貴局在本年度對我鄉教育扶貧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本年度,貴局認真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教育扶貧共精神,積極投身到我鄉教育扶貧工作之中。成立了教育扶貧領導小組,並擬定了工作思路和工作計劃,把此項工作納入他們的目標責任管理工作中,作爲年終考覈內容。

二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一) 進一步加強教育扶貧基礎工作

一是立足實際,理清思路。貴局針對我鄉教育發展現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差距,認真研究,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年度教育扶貧工作計劃》。二是深入聯鄉,實地調研。工作組多次深入到我鄉,全面瞭解我鄉教育發展基本情況。爲切實開展我鄉教育扶貧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使我鄉教育扶貧工作真正做到有得放矢。三是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工作組成員視教育扶貧爲己任,深入鄉村、學校,召開鄉村組幹部、教師及羣衆參加的教育扶貧研究會,大力宣傳《義務教育法》、《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四川省對彝區普高以及當前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等有利政策,並利用村支部活動室的黑板報和下鄉深入村組宣傳教扶貧、“新生活運動”等工作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讓大家進一步瞭解教育扶貧、“新生活運動”的重要性和意義,爲推動教育扶貧工作深入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二) 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確保“兩基”達標迎檢。

教育扶貧的真正目的之一是要貧困兒童上得起學,讀得起書,改善貧困地區的教育落後現狀。爲解決貧困學生入學問題,使“一幫一”助學活動開展持之以恆,全局幹部參與了此項活動,向我中心校捐助辦公桌椅12套,價值9600.00元;小型鼓號隊器材一套,價值4000.00元;學生服裝200套,價值10000.00元;書包文具200套,價值8000.00元;協調50噸水泥價值28500.00元。昨天,貴局又給我中心校送來了學生洗漱用具200套和體育用具,價值5930元。小計:62430.00元。透過貴局教育扶貧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改善了我中心校的教學設備和辦學條件,促進了全鄉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確保了迎國檢工作。

(三 )協助鄉黨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積極致力於我學校辦學條件改善,開展教育扶貧工作的'同時,貴局還爲促進我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出謀劃策,主動協調落實建設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協助鄉黨委政府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一是配合和支援我鄉,搞好產業結構調整。鼓勵我鄉結合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發展經濟作物,使支柱產業花椒、核桃、馬鈴薯、菸草等上規模、重效益。從而加快了我鄉經濟發展的步伐。二是積極配合我鄉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等宣傳教育活動。劉局長指示說,要把省委書記劉奇葆在涼山調研時關於“創建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指示化作推進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的強大動力,結合“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活動,將“板凳工程”作爲新生活運動的切入點,以小板凳推動大工程、促進大轉變,着力改善彝區人居環境和羣衆生產生活條件,創建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三是捐贈物資,提高民生。20xx年春節問尉了30戶貧困戶:30袋大米(每袋50斤),價值3000.00元;30桶菜油(每桶10斤),價值3000.00元;30牀毛毯,3600.00元。小計:9600.00元。在啓動彝區新生活運動之際,聯繫了140戶貧困戶,捐贈140牀被褥、140套生活用品,板凳813個共價值27583.00元。給鄉政府贈送了2臺電腦、一臺打印機給鄉政府,價值10000.00元。

以上共計:115543.00元。

爲了及時開展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貴局安排駐鄉聯絡人員一名,長期駐點我鄉,計劃幫扶303戶貧困戶,並擬定了幫扶規劃及措施。給鄉政府預訂了12套辦公用具、12張鐵牀、1個冰箱、1套餐桌、1套會議圓桌、1組檔案櫃。

總之,教育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和系統的工程,任務重、工作量大,需要不斷地探索創新。抓好當前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政策的好時機,和聯繫單位連成一片心,一如既往,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致力於我鄉辦學條件的改善和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努力開創“百鄉教育扶貧”工作的嶄新局面。

關於教育扶貧的調研報告3

爲掌握農村教育工作實情,提高教育扶貧實效,今年來,鐘鳴鎮就教育精準脫貧開展了調研,調研情況如下:

一、鎮情概況

鐘鳴鎮位於彝良縣西北部,有國土面積106.79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4106.3畝,林地面積74398.76畝,轄鐘鳴、扯爐、麻窩、木龍、廟林、山河6個行政村139個村民小組,20xx年全鎮有農戶6069戶20257人。6個貧困村15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5498人。全鎮因學致貧的貧困家庭750戶,在校貧困學生931人,其中在校大中專學生102人。在扶貧工作上,我鎮按照“基礎先行,產業支撐,素質提升”的扶貧工作思路,率先做實脫貧攻堅規劃,以規劃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在基礎先行上,重點抓好集鎮片區引水工程,解決1萬餘人飲水困難;實施2條出境建制村公路建設,抓實96公里村組公路硬化或改擴建,解決出行暢通問題;實施1000戶危房改造工程,解決羣衆安居問題。產業支撐上,短期靠畜牧,中期靠林果,長期靠硅產業開發。在素質提升上,一是提升文化素質。穩定提升現有教育水平,着力扶持貧困家庭學生教育,關心關愛留守兒童教育;二是提升技能素質。透過整合培訓資源、強化技能宣傳、發揮農家書屋陣地作用,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三是提升文明素質。依託“婦聯+”模式,充分調動鎮村兩級婦女幹部、農村女黨員、女能人積極參加到文明新風進千家活動,從操家理務,講文明、講禮貌,尊老愛幼,一點一點抓起,逐步提升文明鄉風素質。着力實現20xx年脫貧目標。即易地搬遷脫貧276戶931人,發展生產脫貧728戶2834人,教育扶持及技能培訓脫貧350戶1194人,實施生態補償脫貧97戶326人,社會兜底133戶213人。

二、全鎮教育發展基本情況

目前全鎮共有中學1所,小學6所(其中:完小5所,教學點1個),幼兒園1所,學前班5個,在校(園)生共計2420人,其中:初中生59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280人),小學生157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474人),幼兒園學生25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7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人數約佔全鎮學生總數的34.2%。

三、全鎮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主要做法

近年來,全鎮教育扶貧工作緊緊圍繞全縣脫貧攻堅大局,強化措施,加大力度,聚焦重點,聚力推進,教育脫貧工作力度持續推進。

(一)抓救助,着力扶持貧困家庭學生教育。以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學生爲重點,加大資助力度,完善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資助體系,全面兌現“兩免一補”政策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0xx年至20xx年度,全鎮落實寄宿制小學生每生每學年1000元生活補助,寄宿制中學生每生每年1250元生活補助,惠及學生1722人187.1萬元;落實營養餐補助每人每天4元標準,惠及學生2170人173.6萬元;兌現雨露計劃補助資金12萬元,惠及學生40人;發放建檔立卡貧困生十四年免費教育補助資金共計37.035萬元,惠及6所幼兒園(學前班)學生117人;發放學前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助學金2.5萬元,惠及學生167人。同時積極擴大教育資助渠道,鼓勵引導社會愛心人士捐贈資助,構建政府投入與社會資助、短期助困和長期幫扶並重的教育扶貧格局。

(二)抓基礎,着力改善辦學條件。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投入,着力改善辦學條件,近年來,先後投入教育建設資金3000餘萬元,新建了鐘鳴中心小學、麻窩小學,改擴建了鐘鳴中學,配套完善了學校的綠化、圍牆、操場、大門、排污溝等附屬工程設施,新增了一批桌椅、電腦、實驗器材、電子白板等教學設備,對教室內外進行粉刷、美化,完成了夢想教室、鄉村少年宮等項目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日趨完善,辦學條件不斷提升,這些設施的不斷完善,原來廟林小學、蔡家坡小學、發杜小學、田壩小學、牛角小學6個教學點的240餘名學生已完全轉到中心小學就讀,浩林小學10餘名師生併入麻窩小學新建校園,改善了貧困地區學生的就學條件,讓他們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得到了家長、社會的一致好評。抓好學校教育的同時,切實強化村級文化建設,近年以來,鐘鳴鎮投入資金300餘萬元,在村級建文化活動場所8個,配套籃球場、活動室、健身器材、農家書屋等設施,加強村級文化陣地建設,讓羣衆有活動場所,有活動形式,着力從兒童教育抓起,切實提升鄉村文化素質,讓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協同共進。

(三)抓輟學,着力鞏固適齡學生入學。堅持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深入宣傳《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教育政策法規,使學校、家長和社會進一步深入瞭解入學鞏固率問題,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建立鎮村與學校聯動包戶機制,嚴格落實控輟保學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控輟保學目標責任落實到學校、村委會,每學期對未按時報道入學的學生列出清單,由鎮人民政府將勸反通知形成材料由鎮村幹部送達學生家長或監護人,並弄清學生流失的原因及去向,督促其送子女或被監護人返校就讀,今年,小學入學率達99.77%,不存在輟學現象;初中階段本學期開學輟學39名,透過鎮村幹部及老師認真做工作後,勸返21名初中輟學生繼續讀書,因家長思想觀念落後及厭學原因輟學18名,已全部外出務工,初中輟學率達3%。同時認真堅持建立貧困生救助機制,落實“兩免一補”等各項救助措施,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困而輟學”。對留守兒童家庭,實行鎮村組幹部與教師共同幫扶,包戶到人,從學習、教育、生活行爲、品行樹造上“一對一”幫助。全鎮494名留守兒童全部在校讀書。

(四)抓隊伍,着力加強師資建設。全鎮有教師154人,其中中學52人(專任教師51人,工人1名,大專以上學歷51人,學歷合格率98%,進階職稱19人,中級職稱15人,平均年齡35歲),小學102人(其中本科學歷64人,副進階教師7人,縣級名師3人),在師資配備上堅持均衡教育,實行人性化管理,強力推進鎮村教師交流輪崗,送教下鄉,大力改造育人環境;一是強化培訓。創新鎮村教師培養模式,對貧困村青年教師進行全面培養,建立中心校優秀教師與農村青年教師“一對一”、“一對多”幫扶機制,開展“送教下鄉”全覆蓋活動,帶動一批農村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升綜合素質,中心校每學年對貧困村教師教育教學工作開展考覈評價,根據考覈結果,由鎮黨委政府表彰一批先進個人,並給以一定的資金獎勵,鼓勵教師以更高的熱情投入教學工作。二是強化教師品質教育。創新師德教育方式,引進多元開放活潑的德育素材,提高師德教育實效,建立師德師風問責制,加強師德師風的社會監督,全面提升貧困村教師能力素質;同時施行集體備課、集中學習,既確保了教師的備、批、改的有效時間,又培養教師良好的學習習慣,期末學校結合德能勤績對教師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價,從而在發展黨員、提拔幹部,在晉職、評優、績效工資的分配等方面優先考慮貢獻卓越的教師,從而有效地鞭策了後進、激勵了先進,大大激發了教師愛崗敬業的熱情。三是強化激勵提品質。鎮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經費,凡是中小學的學生能考取到水富中學、昭一中、昭通實驗中學的,將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進行單獨獎勵,激發教師積極性,着力提高教育水平,切實打造鐘鳴教育品牌。

(五)抓扶持,樹造優等生獎勵導向。對考取本科及以上的大學生,鎮政府建立了扶持基金,主要透過幹部職工和社會捐贈款額,對考入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的建檔立卡戶子女,在縣級獲得每生每年5000元獎勵資金的基礎上,鎮上對其實行就讀路費扶助。讓愛心溫暖他們,記住家鄉,當畢業的時候,爲家鄉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推動家鄉更好發展。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資源配套不足。鎮村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不全,教師經費、校舍面積、實驗設備、圖書資料、計算機等硬件設備還需加強,目前無法滿足逐漸擴大的教學規模。

(二)基礎設施有待完善。鐘鳴中心小學學生住宿非常擁擠,2-3人睡一張小牀,幼兒園活動房、休息室、衛生間等功能用房需重新改建。鐘鳴中學附屬設施建設缺乏資金。

(三)師資力量有待提升。全鎮教師多數年齡老化,近年來新招聘進來的年輕教師外地較多,人員流動頻繁,隊伍不夠穩定,幼兒園、體音美、英語、資訊技術、學前教育等學科教師緊缺。

(四)幼兒園建設需加快。目前,只有一所幼兒園,其餘5個貧困村都沒有幼兒園,只有學前班。

四、對策建議

(一)強化教育建設項目及補助資金統籌。按照“雪中送炭、缺啥補啥”的辦法,由教育部門牽頭,將教育、民政、扶貧、團委、工會、婦聯等資助項目資金進行有效整合、統籌安排,對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實施統籌資助、精準資助和重點資助;對項目資金重點支援貧困鎮村學校優化佈局、學生住房、教師住房等設施建設,健全貧困鎮村學校辦學設施,改善辦學條件,使貧困鎮村孩子有學上、上好學。目前,鐘鳴只有集鎮村辦了幼兒園,其餘村都沒有條件辦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還需要加強。

(二)適當增加貧困鎮村師資編制及補貼。由於受教師編制限制,鎮村條件落後,因各種原因教師流動頻繁,當前鎮村教師還有很多是一個教師一個班,要負責教育、安全等管理工作,工作任務重、責任大,建議適當增加貧困鎮村學校編制,進步一擴大邊遠山區教師生活補貼標準,使貧困鎮村教師教得好、留得住。

(三)加大職業教育辦學廣度。把職業技能教育辦到鎮,針對學習不好的部分學生,根據所需技能需求,採取讀夜校、週末班等形式,切實強化技能教育,解決貧困家庭學生出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