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餘秋雨

難能可貴的餘秋雨

餘秋雨2.26W

高中時我最常閱讀的散文集便是《餘秋雨散文》了,主要原因大概也在於受到當時一位同桌潛移默化的影響吧,他是一位學習非常用功且成績非常優異的所謂優等生,當然我的成績也是相當不錯。那時他最喜歡讀餘秋雨的書,他曾到學校外的書店花當時比較寶貴的20元錢買一本精裝的《秋雨散文》,書中文章似乎不多,印刷字型特別大那種。後來讀大學時我在一箇舊書攤上發現了那個版本,激動得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才花六七塊錢的樣子。當時那位同桌買過那本書後就經常廢寢忘食地閱讀,日積月累地賞析,看過之後就把裏面精彩的部分講給我聽,他總算有了用武之地,也算現學現賣吧,不管是在自習課上還是課間休息時,甚至是在平時的課堂上老師在正常講課的時間,也不管我愛不愛聽,他都會發揮特長慢慢地一遍遍不厭其煩地把自己看到的內容原封不動毫不添枝加葉、添油加醋地講給我聽。久而久之,我也受益匪淺,瞭解了書中不少關於中國歷史文化的內容。也許是受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吧,到了高三我便開始自己購置餘秋雨的文集了,以至於到後來一發而不可收拾,只要見到印刷質量看起來還過得去的版本,必定收入囊腫,但畢竟都是盜版書,那種看起來賞心悅目、裝訂精良的版本實在是難得一遇。

餘秋雨的書我確實是看了很長一陣子,但是最終沒能經受住時間和歷史的考驗,到了大學之後便對他的書日漸冷淡甚至與之斷然“絕交”了。當然這不能歸結爲喜新厭舊的緣故,畢竟我還沒有找到另一位更吸引我的作家和作品,直到現在爲止。之所以後來冷落餘秋雨的書,因爲突然有一天我開始覺得餘先生的文章怎麼就像是小學作文一樣。所謂的“文化散文”都是一副德性,歷史故事的散文化敘述加上自己心理活動的描寫,就這樣一篇篇大作橫空出世,裝訂成集便成《文化苦旅》,還被人調侃成“文化苦驢”。我甚至曾懷疑,如果沒有史書中那些歷史文化故事做支撐,那他還能不能再寫出一篇轟動一時的文章來。當然答案是,應該也會。因爲餘秋雨算是一個暢銷書作家,據說在前兩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作家排行榜”上還曾憑藉遙遙領先的高額版稅坐上過第一把交椅。但這似乎一點兒也不影響餘秋雨成爲一個常處於風口浪尖的極具爭議性的.作家。首先是上海《咬文嚼字》雜誌社一位叫金文明的資深編委“咬”住他死死不放,盡挑其作品中諸如語病、錯別字之類的硬傷,足足整理成了一本厚達好幾百頁的書,並且還引經據典取了一個非常霸氣、氣宇軒昂、氣勢非凡的名字《石破天驚逗秋雨》,不錯不錯,“石破天驚逗秋雨”似乎是詩鬼李賀詩句吧,記不太清了。隨後,其他的指責與爭議聲也鋪天蓋地、紛至沓來,批評聲不絕於耳。鑑於其頻頻活躍在諸如“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之類的各種電視節目上的評委席或嘉賓角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也恰如其分地送給他一頂“電視教授”的桂冠,不過我覺得這頂有點兒貶義色彩和調侃意味的帽子對餘教授來講也算是實至名歸、名副其實,既形象得體,又傳神逼真。聽說前段時間又由於四川地震後賑災圖書館捐款問題,又一次把餘教授推到了風口浪尖上,面對紛紛揚揚的批判與指責,不知道一向存得住氣的餘教授會作何感想。其實,在內心我也是非常理解餘教授苦衷的,難言之隱啊,做男人難,做名人更難,做一名名男人更是難上加難。其實說真的,餘秋雨是有着值得我們去尊敬的資本的,不僅僅看他那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副院長的頭銜以及其他被授予的各種各樣的榮耀與光環,但憑那厚厚的幾大沓戲曲文獻研究資料成果,再加上他那英俊帥氣十足、愈老愈顯成熟穩重的外表以及端莊氣質,就足以讓我們頂禮膜拜了。難怪,他的非凡魅力幾十年前就已迷倒了黃梅戲之大家馬蘭馬大美女,兩個人在一起也算是天設地造、非常般配的一對吧。

總之,餘秋雨是一個很會迎合世俗的名人,一個能在這個紛繁蕪雜的社會遊刃有餘的名人,實在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