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席慕容

席慕容的散文特點

席慕容7.03K

散文是指以文字爲創作、審美對象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形式。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席慕容的散文特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席慕容的散文特點

席慕蓉寫作特點:

席慕蓉的作品包括散文和詩歌兩大部分。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兩大方面,一爲對花卉的描述,二爲顏色的詞彙使用。另外,兼論席慕蓉的寫作技巧,席慕蓉的寫作筆法擅長運用重覆的句型和問句,這使她的文章呈現舒緩的音樂風格而充滿了田園式的牧歌情調,在句法的經營上,除了着重整體的效果外,也追求詞藻的華美。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淺白的訴說裏,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誠,具有衝澹型散文的特點。

而席慕容的詩歌多寫愛情、鄉愁、時光和生命,愛的抒發已成爲席慕容詩歌的第一主題。而在這些愛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憂愁。席慕容以一個女性特有的細膩的視角,來體驗着生命中的溫存。其中席慕容的詩作《無怨的青春》、《一棵開花的樹》和《致橡樹》飽含了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席慕容的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着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曆程。其中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一直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爲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作者在生命現場遇見了一棵開花的樹,在替它發聲。”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一直被解讀成“女孩子站在那裏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詩

全詩共三節。第一節抒寫了“我”對“你”的深切期待。“爲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癡人癡語,癡得讓人感動。你能說這不可能嗎?五百年太長,但和巫山上的神女相比,五百年又太短。爲愛而期待,千年萬年又何妨。這是一個美麗的夢,儘管美麗得有點憂傷。這裏詩人運用誇張的手法,先聲奪人,把熱烈、誠摯的愛塗抹得如此濃重。詩的第二節,“我”以樹的形象出現。“樹”作爲一個意象承載了“我”的愛的全部內涵。五百年的誠心終於感動了佛,“佛於是將我化作一棵樹,”詩人爲何要將“我”化作一棵樹呢?這正是詩人的匠心所在。“我”作爲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日日夜夜守望着愛情,堅貞不渝,何等的熱烈、執著。

這種感情非此意象難表達。詩的第二節接着寫道:“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花開還要“慎重”,可見不是隨意開放,只是爲“你”而開放,將“我”“最美麗的時刻”奉獻給“你”。“朵朵”,花開熱烈,正因爲“我”對“你”愛得熱烈。“前世的期盼”照應詩的第一節“求了五百年”,說明這種熱烈的愛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由來已久,使人聯想到愛情的逾久彌堅。

詩的第三節寫“我”的心靈低語。“當你走近請你細/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顫抖的葉”發出的微響是來自我心底對愛的聲聲呼喚,因此,“顫抖”的不再是葉,而是“我”熱切期盼的心,可“你”卻沒有停留地走過去,“我”的傾訴付諸東流。無論何種原因,這種結局對“我”來說都是殘酷的、令人心碎的。既然花只爲“你”開放,而“你”卻“無視地走過,”那花還爲誰榮呢?“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飄零的分明是花瓣,卻又不是花瓣,看似矛盾,實則是物化的情感。花自飄零,人自惆悵,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透過對一棵開花的樹的描寫來表達作者對於自然的感悟。即生命是不斷的經過、經過、經過,她寫的東西都是在生命現場裏所得到的觸動。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把一位少女的懷春之心表現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作者介紹

席慕容,女,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王族公主,後隨家定居臺灣。

她於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詩集《七里香》,在臺灣颳起一陣旋風,其銷售成績也十分驚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長的痕跡》,表現她另一種創作的形式,延續新詩溫柔淡泊的風格。代表作品有《記憶廣場》、《成長的痕跡》等。

作品風格

席慕蓉的散文詩中表現出來,如幻似夢,似有若無,又遠又近的境界。人存不存在前生?我們就不用去作科學的探討與論斷了,僅就《前緣》一文而言,詩人是借前生的存在來表達她對相悅者熾烈的愛戀。

席慕蓉這愛戀曾被忽視:“你若曾是江南採蓮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一朵。”

這愛戀含着埋怨:“你若曾是那逃學的頑童,我必是從你袋中掉落的那顆嶄新的彈珠,在路旁的草叢裏,目送你毫不知情地遠去。”

這愛戀甘願犧牲:“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燒着,陪伴你過一段靜穆的時光。”

三個並列的意象,均用詞精美,格調清新,特別是把相悅者與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動與猛烈,極大的增強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爲如此:“今生相逢,總覺得有些前緣未了,卻又很恍惚,無法仔細地去辨認,無法仔細地向你說出。”這無法分辨,無法述說之情,就起了如幻似夢,似有若無的作用。

也因爲將此生與前生交錯描寫,給我的感覺是又遠又近,遠近界限難以劃分,現實與理想難以劃分,心相與理析難以劃分。

標籤:散文 席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