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魯迅

關於魯迅的故事

魯迅9.62K

關於魯迅的小故事1

在魯迅博物館裏陳列着一盒修書工具,那是一些簡單的畫線儀器、幾根鋼針、一團絲線、幾塊砂紙以及兩塊磨書用的石頭。魯迅就是用這些極其平常的東西,使他珍藏着的一萬多冊圖書歷久常新,沒有一冊書裏有污損、破散的狀況。

關於魯迅的故事

魯迅先生一向樂意把書借給別人看,個性是青年學生,但是歸還時,如果上方有了破邊卷角等損壞的狀況,他會不高興的。對於那種不愛護書的借閱者,魯迅寧願把書送給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躪過的原書再轉回來。”魯迅先生時常把一些好書主動寄贈給渴求知識的人,每當把書送出去時,總是十分仔細地包紮好。魯迅先生愛護書籍的故事至今還在廣爲流傳。

關於魯迅的小故事2

魯迅先生先學礦路,再學醫學,最後棄醫從文,可謂“半路出家”了。然而魯迅一登上文壇,就寫出了大量優秀文學作品,於是就有人稱讚魯迅是“天才”了。魯迅先生卻感慨地說:“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是啊,例如魯迅先生在寫作《阿Q正傳》時,寫到阿Q賭錢一段寫不下去了,因爲他是從不賭錢的。先生廢寢忘食,冥思苦想,可始終寫不出令自己滿意的場景來。於是他又抽出時間,請一個名叫王鶴照的`工人來表演賭錢的情景。王鶴照對紹興戲的攤牌九極爲熟悉,在手舞足蹈的表演中,他還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咳,開啦裏格……天門啦,角回啦,人和天寶在哪裏啦……啥人的銅錢拿過來咧……”魯迅先生一邊傾聽,一邊記錄,在此基礎上終於寫出了生動的賭錢場面。今天,當我們驚歎於《阿Q正傳》的精妙時,你可知道魯迅曾經爲此付出了多少工夫嗎?

關於魯迅的小故事3

愛惜時間,爭分奪秒

魯迅,原名周樹人,是近代一位出色的文學家。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祕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着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爲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爲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閒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關於魯迅的小故事4

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裏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裏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爲自己作任何辯解,低着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裏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裏,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藥店去買藥,家裏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牀,料理好家裏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裏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裏,每當他氣喘吁吁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後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在三味書屋讀書,私塾裏的壽鏡吾老師,是一位方正、質樸和博學的人。老師的爲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讓魯迅留下深刻的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着“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着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

標籤: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