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魯迅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優秀評課稿

魯迅1.1W

聽了黃老師和孩子們上的這一課,令我感受特別深。首先他們的課堂體現了以下教學理念: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優秀評課稿

1、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爲主體,學生處於主動學習的地位。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是新課改的重要一環。黃老師的課,把問的權力放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引導學生養成自動、自學、自得地尋求知識,獲得知識。

首先,在讀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這個課題,你要提什麼問題?學生提完問題後,老師引導孩子那就帶着同學的這些問題讀課文。像這樣的匯入初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帶着自己的問題讀課文,主動地尋找答案。學生成爲了課堂真正的主人。

其次,在梳理完全篇課文後,老師引導孩子細讀第一段時,教師用了這樣的語言:讀讀第一段,讀着讀着,你感受到了什麼?黃老師就是這樣引導着孩子,自己去讀,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去表達。

最後,黃老師還很注重課內外相結合。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曾說過:差的教師只教語文知識,好一點的語文教師教語文學習方法,最好的教師提供學習資源。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好課堂教學向課外的輻射作用,引導學生透過各種渠道獲取學習資源,使有限的時間、空間獲得無限的延伸,使課內外學習相結合,作到取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更進一步的體現。黃老師在學生感悟第一段後問:魯迅是誰?你瞭解嗎?學生說完,教師趁着補充介紹魯迅,重點介紹了魯迅的文學作品。又在課的最後幾分鐘拓展內容,引導孩子讀巴金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談自己讀到和悟到的,爲本課的教學做了適當的延伸。黃老師總結時還激勵孩子們課外去讀魯迅的作品。

這堂課告訴我們,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每一堂語文課都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抓重點字詞感悟句子,進行朗讀訓練,學生的情有感而發。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是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閱讀教學注重培養語感,學習感悟,突出感情,淡化技巧。黃老師在教學伯父去世了,他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裏,許多人都來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聲痛哭。這一句時,先讓學生說說失聲痛哭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說說已有的生活經驗我們會在什麼時候也會失聲痛哭?學生說:親人去世時被爸媽批評時內心有委屈時等等,接着老師話鋒一轉而這裏的人爲什麼會失聲痛哭?學生個個很有體會,表達的淋漓盡致。最後老師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體會,進行朗讀訓練。黃老師在這個環節裏沒有過多強調哪兒重讀,哪兒換氣,哪兒抑揚頓挫等技巧,而是引導學生體會失聲痛哭,然後談感悟,帶着感悟讀出學生自己獨特的感受。學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經驗。對句子的理解體會也各不相同,所以讀出來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3、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初讀課文前,老師先讓孩子讀讀這個單元的學習提示,向單元提示學習讀書方法,使學生讀前有一個很好的參照,要怎麼去讀。這樣做,對高年級學生是很有必要的,他們已有一定的閱讀積累,能按照方法讀、思。

在交流句子感受時,學生說:我從數不清的輓聯掛滿了牆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這一句話中感受到魯迅先生生前很受人愛戴。老師追問:那你是從哪些詞中感受到的?該生回答後老師又說:有些同學把這些詞畫出來,真好!這一處,教師隨機把抓重點詞體會句子涵義的方法水到渠成地教給了學生。

4、注重課堂的整體性,層次分明。

整體性首先體現在課堂內容的設計上。這堂課是第一課時,教師安排揭題後初讀,在檢查中梳理了課文,在學生心中初步建構魯迅的形象。然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第一段,最後是拓展閱讀,直到學生心中的魯迅形象清晰深刻。

還表現在課堂面向於每一個學生, 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機會參與課堂教學的各項活動,使他們各自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習得、有所提高、有所發展。雖然個別學生沒有發言,但是他們在認真傾聽同學們的討論表達,並透過朗讀表達了他們的體會。

這一堂課的優點還很多。總之,黃老師的課是一節很值得我學習的課。

標籤:評課 魯迅 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