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林清玄

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原文及賞析

林清玄2.67W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就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原文及賞析

《心田上的百合花》原文

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裏,有一個高過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剛剛誕生之際,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裏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

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

那些雜草看不慣了,嘲諷百合說:“即使你真是百合,在這種荒郊野外你的結果還不是跟我們一樣嗎?就算你開出世界上最美麗的花來又有誰來欣賞呢?

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爲知道自己是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爲了完成一株花所擁有的莊嚴的使命;我要開花,是因爲要用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爲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

這時候,野草與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爲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着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幾十年後,遠在百里外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淨溫柔的一角。

那裏,被人稱爲“百合谷地”

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芳草地】: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

讀罷此文,心中的感動久久揮之不去。默默地坐在電腦旁,眼前猶如浮現出一幅美麗的畫面: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裏,在那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上,開滿了潔白無瑕的百合花,春風拂過,百合花隨風搖曳,特別美麗妖豔……啊,是的,正如歌中所唱,野百合也有春天……

這是多少努力和汗水的結晶啊!

這是第一株百合揹負了多少譏笑和諷刺而得來的果實啊!

這又是經歷怎樣的頑強和不懈的奮鬥啊!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賞析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就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一個小小的“心靈”,爲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爲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爲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着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爲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纔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爲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爲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爲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透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鬥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臺灣文壇,林清玄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爲臺灣最爲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

林清玄多次提到影響他性格和寫作風格的母親。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間裏哭就行了。因爲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裏得到安慰,得到啓發,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得到安慰,得到啓發,得到提升”。他認爲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啓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捨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準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內容拓展:

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讀後感

今天,我閱讀了一篇臺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讀此文讓我深深地陶醉於清新的文字中,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小小的“心靈”,爲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株小小的野百合,它出生在一片偏僻的山谷裏。那裏野草叢生,那裏沒有它的同伴。它沒有對生活絕望,它一心一意地要開花,因爲它知道只有開花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它無視鳥獸蟲魚的冷嘲熱諷、野草的鄙夷。野百合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終於,它開花了,它證明了自己是一朵能開出花的百合花。後來,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着,那偏僻的山谷上,成了“百合谷地”。

“我要開花,是因爲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爲了完成作爲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這句話,百合花說的很堅定。因爲裏面包含着它對夢想的追求,包含着它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百合花的身上,有一種堅毅:百合花的身上,有一種堅持:百合花的身上,有一種奮鬥;百合花的身上,有一種努力。 農村裏的教師,身上不就具備着這種精神嗎?

他們紮根於農村,甘守清貧,服務農村,獻身教育,把愛的種子撒播在山鄉村野,栓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一耀眼的光環。他們爲了生存,爲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每天不停的忙碌着、耕耘着。他們不辭辛苦的給“幼苗”灌溉營養,他們對自己的“成果”欣喜若狂。他們很有愛心,他們很有毅力,儘管鄉下的教學設備很老化,儘管鄉下的工資入不敷出,他們沒有嫌棄,他們沒有放棄鄉下的孩子。

每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會遇到挫折。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就成功。”

或許,你一生下來,父母就已經幫你搭好了一個比別人好的平臺;或許,在你童年的時候,從沒有做過什麼重活;或許,在你從出生到現在,都還沒有受過傷,一切的一切都有父母或者家人幫你扛着。但是,你又沒有想過,父母和其他的家人並不能長生不老,他們不能幫你一輩子,他們也沒有能力,幫你扛住你頭頂上的天空。那麼,這一切,只能靠你自己。你要像文中的百合那樣,放得下別人的虛情假意,無視別人的冷嘲熱諷,努力地向前,向你的夢想前進。

貝多芬曾經也說過一句至理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讓命運使我屈服。”

恍惚間,你有沒有意識到貝多芬與那株百合花有太多的相同點,都受盡了命運的捉弄,但也都不屈服於命運的坎坷,他們心裏那份堅定不移的信念是使他們與命運抗衡的唯一精神支柱和力量!

看看文中的百合花,看看農村裏的老師,看看貝多芬,都那麼的堅強,那麼的堅韌不拔。那,我們呢?

我們遇到一點事情,就在父母前撒嬌;遇到一點難題,就不願意去想明白;遇到一點挫折,就哭哭啼啼。我們,一點都不堅強。我們應該學習百合花的堅強,學習農村老師的堅毅,學習貝多芬的堅韌,難道,不是嗎?

人生就象奔流的大海,沒有島嶼和暗礁,就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寒冬總會過去,暴雨總會停止。只有經歷了冬的寒瑟,才倍感春的溫馨;受過了暴雨的沖洗,纔會有清新幾縷。即使生活有一千個理由讓你哭泣,你也要拿出一萬個理由笑對人生。

這就是《心田上的百合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