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梁實秋

梁實秋《鳥》教學設計(精選3篇)

梁實秋1.07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梁實秋《鳥》教學設計(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梁實秋《鳥》教學設計(精選3篇)

《鳥》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深入理解課文

2、理解作者表達的主旨。

教學內容與步聚:

一、閱讀第一、二自然段,然後思考:

1、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總領全文,爲全文奠定感情基礎。

2、“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閒,卻是那鳥的苦悶。”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一是緊扣鳥來寫,使行文緊湊。二是表明對籠中鳥的情感。

3、“鳥到了這種地步,我想它的苦悶,大概是僅次於貼在膠紙上的蒼蠅,它的快樂,大概是僅優於標本室裏住着罷”的深刻含意是什麼?

明確:鳥的快樂都被那些閒人閒情禁錮成了苦悶,作者在這裏用看似平緩實則嚴峻的語氣斥責了那些束縛鳥類“自由”的閒人閒情。

4、第二自然段寫鳥兒的“苦悶”,有什麼作用?

明確:①表現作者對苦悶的鳥兒的同情;②與下文那些歡快的鳥兒形成鮮明的對比;③和第6段寫鳥的悲苦相呼應。

二、閱讀第三自然段,然後思考:

1、“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烏鴉”,作者連用兩個“不是”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透過否定麻雀與烏鴉的叫聲,表明作者所愛的鳥的聲音是清脆的,嘹亮的,圓潤和諧。

2、作者寫杜鵑的聲音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表達自己客居於四川的酸楚。

補充資料:

杜鵑,又名杜宇,子規。相傳是古代蜀國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禪讓而隱居山林,思歸朝而不得,鬱鬱而終,魂化杜鵑,叫聲悽切;同時杜鵑的嘴角鮮紅之說——古典詩歌中往往和哀怨,思歸相關。21

杜鵑鳥是悽怨哀傷的象徵。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

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

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三、閱讀第四自然段,然後思考:

1、作者爲何喜歡鳥的形體?

明確:因爲鳥之形俊俏,鳥的身軀玲瓏飽滿。

2、“好銳利的喜悅刺上我的心頭”中的“刺”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刺”形象地寫出了鳥帶給“我”的喜悅強烈而深刻。

四、閱讀第五自然段,然後思考:

1、“我愛鳥的聲音鳥的形體,這愛好是很單純的”,作者的“單純”指的是什麼?

明確:只愛鳥的聲音與形體,而不管鳥的行爲,也不將鳥詩意化。

2、 作者寫杜鵑的豪橫無情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表達鳥本身不能幻化出詩意,也表明作者愛鳥的單純。

3、作者聯想到了濟慈、雪萊有關鳥的作品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聯想到濟慈、雪萊的詩是想表明詩中鳥兒的形象都是詩人自我的幻想,與鳥兒並無關係

五、閱讀第六自然段,然後思考:

1、“鳥並不永久的給人喜悅,有時也給人悲苦”,這句話有怎樣的作用?

明確:承上啓下。

2、 作者聯想到哈代有關鳥的作品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聯想到哈代的作品是說明鳥兒有時會給人帶來悲苦。

3、作者寫自己與哈代類似的經驗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強調鳥有時也給人悲苦。

六、閱讀第七自然段,然後思考:

作者在最後一自然段中寫了怎樣的內容,有怎樣的言外之意?

明確:寫自從離開四川以後不再容易看見那樣多型類的鳥的跳蕩,也不再容易聽到那樣悅耳的鳥鳴。

言外之意: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沒有強權、沒有欺壓、沒有貧困的社會,希望有個能夠自由地發展個性和才能的人生。

七、結合全文思考作者喜愛鳥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1)“我”愛鳥的聲音。聲音,如交響樂,如哀樂,讓我的心情爲之沉醉。

(2)“我”也愛鳥的.形體。鳥的形體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盤旋着的鳶鷹亦是一種令人喜悅的雄姿。21·世紀*教育網

(3)鳥給“我”的悲苦也是讓“我”喜愛鳥的原因之一。

探究中心:

學法指導: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寫作重點和文章中對整體內容進行抒情或議論的部分;指導學生結合上述內容,根據作者的寫作背景、意圖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並理解含義;理解這個中心的深刻或新穎之處,並理解這個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達出來的;指導學生理解這個中心對自己的啓示。

1、本文表達了怎樣的中心?

明確:作者通自己對鳥的生存和命運的情思,寄託着作者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和對囚籠般的現實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