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老舍

老舍《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老舍1.75W
  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體會作者對母親的熱愛、讚頌、感激和懷念之情。   過程與方法:學習抒情散文的寫法,學會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形象及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情感,探討情感,從而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習抒情散文的寫法,學會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學難點:   關注情感,探討情感,從而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匯入(2分鐘)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我們稱她——母親。   有人說,母親是一首深情的頌歌,古往今來,永唱不衰;也有人說,母親是一隻臨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更有人說,母親是一雙推動搖籃的手,推動了生命,也推動了世界。而老舍提到母親,是這樣說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近老舍筆下的母親,去感受、去品味字裏行間折射出的母愛!下面請同學們開啟課文《我的母親》老舍。(板書課題、作者)   二、重點研習第13節的細節描寫(26分鐘)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第13段中細節描寫的運用,看看這些細節描寫是如何表現人物形象和情感的。   (1) 先請全班同學有感情地一起來朗讀這一段,然後用最簡潔的語言來概括這段的主要內容。   (2) 生讀後回答,師總結(主要是寫母親對子女深摯的愛/母親對子女的感情內斂而深厚)   (3) 那麼,在這一段裏面,母親對子女的這種愛是從哪幾件事中體現出來的?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來。   答案:1.寫母親籌備“鉅款”,送“我”上學。   2.寫母親送三姐出嫁。   3.寫除夕之夜母親送“我”返校。   (4) 指名回答   (5) 現在我們主要來分析第三件事中的細節描寫,那麼,什麼是細節描寫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動細緻的描寫。主要是細微的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 )   (6) 請大家看大屏幕,在這一段文字中,哪些是細節描寫?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着臉問說:“媽媽,你到底爲什麼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頰,抵住我的前額,溫柔地,不遲疑地說:“不爲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   (7) 下面我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來朗讀這一小節。其他同學找出其中的細節描寫。   (8) 指名朗讀,生評價,師評價。   一、教材依據   《我的母親》是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第三冊第一單元精讀篇目。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記敘文的語言。老舍是著名的語言大師,他的《我的母親》是語言運用方面的典範。教學本文爲學生學習記敘文的語言提供一個範例。   二、設計思想:《我的母親》極鮮明地體現了這樣一個特點:以“致力於全面提高職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宗旨,遵循“注重基礎、強化能力、突出重點、學以致用”的原則,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極強,且具有時代精神和生活氣息。該篇文章語言樸素,情感濃烈,向我們呈現了一位普通勞動婦女勤勞困苦的一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因此,本文不僅是學生繼續瞭解敘事性散文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對處於生理、心理不穩定的職高學生的情感的洗禮。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課文自然樸素又充滿感情的語言。感受母親形象,能夠把父母的那種深沉的愛在作文中運用自然樸素的語言表現出來。   過程與方法目標:1、在學習方式上,針對本課特點與學生實際情況,七八個同學一組,每組選出一位小先生,負責本組活動。透過閱讀、質疑、合作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能力。2、在教學方式上,我主要採用導讀啓示——賞析探究——評價歸納——訓練遷移四步立體的教學方法,透過重點賞析、朗讀品味、寫作體驗等感受母子親情。3、透過多媒體,創設優良的教學環境,催生學生情感,縮短師生、生生距離,爲平等對話創造條件。4、透過比較閱讀,昇華文章主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驗母愛的偉大無私,熱愛母親2、感受作者的博大志遠,學習作者的感恩親情,反省自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教學重點:由於作者生活的時代與學生生活的現在相隔較遠,學生個人的閱歷的不同,他們對母親的詮釋也就因人而異,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品味作品樸素自然的語言應爲教學的重點,   五、教學難點:職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薄弱,爲師生課堂的交流和溝通帶來了難度。調動學生的情感,能夠運用恰當的語言,去領略那血濃於水的親情則是本課教學難點。   六、教學準備:上課前,準備好二首歌曲,一是閻維文的《母親》,二是毛阿敏的《燭光裏的媽媽》,一首鋼琴曲《給母親的信》。一首詩孟郊的《遊子吟》。課件由導讀啓示——賞析探究——評價歸納——訓練遷移四個環節,按照走近母親——認識母親——昇華母親——歌頌母親——體恤母親五個步驟層層展開。   七、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由課前的傾聽母親和課堂上的走近母親——認識母親——昇華母親——歌頌母親——體恤母親五個步驟構成。本文在學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寫作線索、整體感知形象的基礎上進行的重點閱讀及語言品味。   (一)音樂欣賞:傾聽母親   母愛是學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說它熟悉是因爲每位學生都正在享受着無私的母愛,說它陌生是因爲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目前特有的家庭地位,使很多學生很少對母愛進行認真的咀嚼與反思。因此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欣賞震撼心靈的音樂閻維文的《母親》,激發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潛移默化地昇華母親形象。   (二)導讀啓示:走近母親   帶着課前欣賞音樂的那份感動,教師順勢激情匯入:母親!一個飽含多少深情的稱謂;母愛,一種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它如陽光普照般溫暖;如春風化雨般細密,如海納百川般博大,如蠟炬成灰般無私。我們曾經瞭解過朱德的母親,那是一位勤勞善良且富有遠見的女性,今天我們學習的老舍的`母親也是這樣的一位女性。讓我們一起走近老舍的母親。由此展示教學目標。使學生一目瞭然本文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書,關鍵在於發現和提出問題,尤其是要發現和提出那些有思考價值的探究性的問題。變被動學習爲主動研討。   (三)賞析探究:認識母親   本步驟要針對某一問題,激發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讓每一位學生都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我設計瞭如下環節。   1、整體感知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品味是在閱讀的基礎上,經過用心體會產生情感共鳴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爲更好地達到學習目標,完成知識的自然過渡,在認識母親之前,先展示上節課板書設計,讓學生根據板書設計及課文內容以“母親是…….的人”爲格式造句,整體感知母親形象;這一問題的設計有利於瞭解學生閱讀課文後的情感體驗,也是認識老舍母親的關鍵所在,爲重點閱讀、語言賞析打下基礎。   2、重點閱讀   母親是偉大的,她的偉大體現在文章字裏行間,尤其是課文的第13段,是最令人感動的,也是最精彩的。教師引導學生賞析13段,並提出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   文章寫了哪些事?你認爲哪件事最感人?爲什麼?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我採取分組討論,小組選代表回答的方法,在學生闡述理由的過程中,我可用師生對話的方法,聯繫生活實際啓發學生品味所展示的感人細節。並板書“母愛無邊”   3、品味語言   在引導學生重點閱讀的過程中,因勢利匯出本文語言的第一大特色:善於透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講完此問,我再配樂鋼琴《給母親的信》朗讀此段,帶學生再來品味簡樸的語言下蘊含的偉大母愛。朗讀完畢,我由第13段的語言特色拓展開來,再次激疑追問:本文語言在其它方面還有哪些特色!   “白描”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我在引導學生品味這一語言特色時,可先出示孟郊的《遊子吟》,讓學生把詩的前四句與第13段的感人細節比較,引出白描,後指出:作者善於運用白描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什麼是白描?我主要聯繫美術中的白描畫法,讓學生理解文章中的“白描”手法,並以孟郊的《遊子吟》的前四句講析,後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運用白描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辨識糾正,並重點賞析以下語句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1、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   2、她做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   3、桌椅都是舊的,櫃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着光。   以上語言品味是站在作者對母親描寫的角度上來分析人物形象的,對第三點語言特色:以無華的語言表達濃厚的感情,我變換角度。站在作者的角度上,這樣設疑:母愛是偉大的,作者的語言卻是質樸無華的,作者對母親的那種感激、懷念之情是靠哪些語言得以表現的?學生透過閱讀大多都會將目光集中在這樣的句子上。並板書“兒女有報”。   1、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2、街上是那麼熱鬧,我卻什麼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淚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悽慘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這些語言看似大白話,但蘊含着濃烈的感情,讀來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因此在品味的基礎上誦讀這些語言,有助於學生體驗作者對母親所飽含的濃濃深情。   (四)、評價歸納:昇華母親   本步驟要讓學生比較評價,歸納概括出規律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收斂,學生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在此由老師簡單概述本節課講述的內容,並由學生從寫作方法和表達主題兩方面自由發言,談本文的學習收穫。老師適當評價。   (五)、訓練遷移:歌頌母親   本步驟要設計能夠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思維訓練題,使學生的“思考”遷移成爲一種“創新能力”。   緊承上一環節的評價,教師有感情闡述:是啊,母愛猶如一縷陽光,使我們的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愛,猶如一泓清泉,讓我們的心靈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也依然純潔明淨。同學們,儘管跨出一步便是天涯,但作爲遊子的你,永遠走不出母愛的風箏線,因爲線的那頭永遠握在母親的手中,老舍的母親讓我們熱淚盈眶,我們的母親呢?請讓毛阿敏《燭光裏的媽媽》伴着你,以母親或母愛爲話題運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說一段讚美母親的話。   學生考慮五分鐘,小組選代表口頭作文,並採取自評和他評的方式。我們知道,單調的文字閱讀,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因此設計這一環節,既有利於瞭解學生情感體驗的變化,又有利於捕捉課堂的着力點和生長點,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發,使師生對母親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昇華。   (六)、師生寄語:體恤母親   學生自由發言,對母親說一句話。   寄語:同學們,孝敬我們的母親吧,不僅僅是今天。正如歌中唱到:不管你走多遠,不論你在幹啥,不管你功勞多高,不論你成就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咱的媽。進行德育教育的灌輸。   (七)、訓練延伸: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教學,由學生選做相關題目。   A:根據文章的寫作方法,請以“母親”或“母愛”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必做)   B:比較閱讀老舍與胡適《我的母親》在主題、寫作思路、寫作特點方面的異同(選做)   (八)、板書設計   爲了突出板書清潔、清楚、明瞭的特點,力求圖文並茂,並對學生有所啓迪和思考,我採用母子兩心相吸相牽的形狀,這不僅體現了母親撫育一顆生命的不易,更蘊含着母親在兒女生命發展中的影響。從面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母親、善待自己的母親。   我的母親   八、教學反思   首先,我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改精神。課前預習,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生字詞、文學常識。這些小任務促使學生主動認真地自學課文。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時,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上課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自己從課文中尋找答案,我只作點撥和歸納。在拓展延伸階段,我讓學生相互講發生在自己與媽媽之間的生活細節。這既讓學生之間相互啓發,加深瞭解,又鍛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從實際情況來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我落實了“四基”。我沒有放字棄字詞、文學常識這些基本知識,而是把它們放到了課前預習裏面。這樣做既促進了學生自學,又使課堂內容更集中緊湊。在上課過程中,我始終抓住“培養學生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情感及形象”這一教學目標展開。不論是開始的匯入,還是後面的母親性格分析,兒子對母親的愛,都讓學生找到相關的細節,並加以誦讀品味,進一步感受細節的表達效果。可以說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學生的能力,得到切實的培養和提高。   再次,我實現了新課改提出的三維目標。知識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德育目標都得到較好的落實。學生透過這一堂課,切切實實懂得了運用細節描寫的重要性,並在課堂上得到鍛鍊。在情感方面,我透過讓學生聽歌曲《燭光裏的媽媽》、閻維文《母親》尋找母親的感人細節、誦讀表現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賞感人故事等手段,不斷調動、積累學生的情感。後來,在訓練延伸階段,學生講述與母親的故事時,全班同學在下面抹眼淚,其他同學及老師也眼圈紅紅。學生講自己與媽媽之間的生活細節時,也聲音哽咽。我在點評時,也深受感動,幾乎說不出話。可以說,這一節課讓師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禮。經過這一次情感的洗禮,大家更加熱愛父母,熱愛生活。   最後,我充分落實了教材編者的設計意圖。此篇課文是“體驗情感”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編者在課後的“思考探究”中強調了“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表現人物的一個重要手法”,要求教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關注文中細節。我在教學過程中,正是圍繞“情感與細節”作文章,層層推進課堂。以歸納母親性格品行爲綱,串起所有細節,做到了整體把握與局部分析的較好結合。
標籤:教學 母親 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