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遲子建

談遲子建的創作

遲子建2.58W

引導語:遲子建始終是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着——她的寫作,綿長而暢達,悠遠而深邃。

談遲子建的創作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寫作的作家中,遲子建是爲數不多的沒有“混跡”在某個潮流裏的作家之一。三十多年來,文學史和評論界幾乎沒有辦法將她划進某種“類型”,無法以一種個性化的“命名”來界定她寫作的風格。這樣,她也許能夠感覺到自己周遭愈發沒有光環閃耀的自由,沒有束縛和羈絆的快樂,反而是多了許多更加自省和反思自己的勇氣。因此,她雖然沒有特立獨行的樣態,卻富於大氣灑脫的氣度。她常常是“心在千山外”,用心捕捉“廢墟上的雄鷹和蝴蝶”,藉着時間的行走,呈現對世界的傷懷之美。

遲子建寫出她的處女作或成名作《北極村童話》的時候才二十歲。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這篇小說決定了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遲子建寫作的美學方向。說是“童話”,其實內裏蘊籍着的,卻是成熟的、不可複製的一種“成人經驗”。遼闊的東北邊域,一個大北國小女孩對生老病死、離情別意的感知和細膩體悟,過早地越過了“懵懂的萌”的邊界,彷彿直抵冰雪封滿的曠野,自覺地走向一種神性的存在。

此後,我感到,這個小女孩的身影,一刻也不曾離開過遲子建的文字和敘述,隱隱若現。無論在遲子建的長篇小說,還是中、短篇文字中,這個“意象結構”如影隨形般地幻化成故事、人物和情節密林中的精魂,也在冥冥之中引導着她尋找和發掘存在世界裏的神性,像她文字中總是飄忽着一股淡淡的憂傷。神性,構成了遲子建寫作重要的精神內核之一,這也使得她呈現出作爲一位女性作家鮮有的氣韻、氣度和風骨。童年的經驗和獨特的地域薰染,這一片充滿了靈性的土地,以及激情和才氣,決定了她作品的一切基調。

 的確,“大約沒有一個作家會像遲子建一樣歷經二十多年的創作而容顏不改,始終保持着一種均勻的創作節奏,一種穩定的美學追求,一種晶亮的文字品格。

每年春天,我們聽不見遙遠的黑龍江上冰雪融化的聲音,但我們總是能準時地聽見遲子建的腳步。遲子建來了,奇妙的是,遲子建小說恰好總是帶着一種春天的氣息。”(蘇童《關於遲子建》,載《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一期)而我們在充分地閱讀遲子建的大量文字時,也深深爲她作品的精神力量所折服。

在蘇童和許多人看來,數年來她作品的“容顏”及其“顏值”,沒有絲毫的遜色,最重要的原因,我想,除了神性力量的驅使,還有她對生命、生活飽含激情的表達願望。“因爲生命的激情是那麼捉摸不定,它像微風一樣襲來時,林中是一片鳥語花香,但它在我們不經意間,又會那麼毅然決然地抽身離去。它雖然離去了,但我們畢竟暢飲了瓊漿!在經歷了生活的重大變故後,我爲自己還能寫出這樣有激情的作品而感到欣喜。”(遲子建:《我能捉到多少條“淚魚”》,載《當代作家評論》2015年第一期)有激情,纔有敘述,纔有創作,纔會有與衆不同的驚人的發現和表達。

如此說來,遲子建主要是依靠才情和激情寫作。但是,在她的身上,或者說從文字方面看,包括童年經驗在內的生命體驗和經歷,對於她後天持續三十幾年的寫作而言,無疑都佔據重要的成分。而更重要的,當然還有遲子建一如既往地勤奮。說實在,她的長篇小說、中篇和短篇小說都好,但在這三種文體的作品中,她的七八部長篇,在當代長篇小說的寫作水準中,一直佔據着相當的高位,但相比較而言,我還是最喜歡她的短篇,其次是中篇。

可以說,她的短篇小說,不僅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表現出最有魅力的激情,而且,恰到好處的敘述控制力,也使得故事和人物獲得了最大的正能量。“短篇小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激情的演練。故事裏凝聚着激情,這故事便生氣勃勃、耐看;而激情渙散,無論其形式多麼新穎,也給人一種紙人的單薄感。”(遲子建《與水同行·序》,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也許,短篇小說這種文體,更符合遲子建那種舒展而沉鬱的才情和性情。

她自己對短篇小說的確是情有獨鍾:“我覺得要想做一個好作家,千萬不要漠視短篇小說的寫作,生活並不是洪鐘大呂的,它的構成是環繞着我們的涓涓細流。我們在持續演練短篇的時候,其實也是對期待中的豐沛的長篇寫作的一種鋪墊。”儘管遲子建像許多有遠大藝術抱負的作家一樣,都渴望在自己的寫作生涯中留下紀念碑式的長篇傑作,但是她對於短篇小說的理解尤爲深邃的,她顯然十分清楚短篇小說的價值和意義,她之於短篇小說,一定是源於激情的推動,是源於一個作家的“滄桑感”:“激情是一匹野馬,而滄桑感是馭手的馬鞭,能很好地控制它的‘馳騁’。”

遲子建的小說裏面的人物和故事,無論少年和老年,男人和女人,彷彿都被凜冽、料峭的歲月風寒沖刷過,滌盪在命運之舟中的人性、苦難、溫暖和荒寒,都從人物內心的褶皺中擠壓、滲透出來。體溫,在我看來,是凝結並代表着遲子建心靈方向和精神內核的一個情感“座標”,這個恰切的體溫,使她對於外部世界的感受、驚悸、隔膜、焦慮和疑惑,都神奇地轉換爲大氣磅礴、包容萬象的寬厚和從容。

有了這樣的溫度感,纔會對世間萬物、斗轉星移、天地變化、草木人生以及人類困境有感慨萬端之情,纔會產生內在的糾結,纔會有撕裂感,疼痛感,纔會真誠地投入情感,悉心地對待自己的文字,也纔會生出爲人、爲文的大境界。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滄桑感吧。這實在是一個作家最難修煉的境界,而遲子建始終是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着——她的寫作,綿長而暢達,悠遠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