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雜文

反思我們的賞識教育(教師中心稿)

雜文2.16W

江蘇省睢寧進階中學  汪振學  郵編 221200

反思我們的賞識教育(教師中心稿)

    畢淑敏的《請爲你的誇獎道歉》,耐人尋味,也令人震驚。文中談到北歐一教授要求中國學者向她女兒道歉的事情,教授認爲中國學者的誇獎傷害了她的女兒:“你是因爲她的漂亮而誇獎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於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與她個人基本上沒有關係。你誇獎了她,孩子很小,不會分辨,她就會認爲這是她的本領。而且一旦認爲天生的美麗是值得驕傲的資本,她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醜陋的孩子。而且,你未經她的允許就撫摸她的頭,這使她以爲一個陌生人可以隨意撫摸她的身體而不經她的同意。”

   中國學者對教授女兒的誇獎和喜愛,反而惹得教授不高興,仔細想想,我們不能不反思我們的誇獎,反思我們的賞識教育。

    反思一:我們賞識的是什麼?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許多與生俱來的特質,比如相貌、氣力、智商等,許多的家長和親戚朋友總喜歡誇獎孩子聰明、漂亮,正如中國學者對教授女兒的誇獎一樣,這樣的表揚、賞識對孩子是極爲不利的,因爲孩子多是根據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來發展自己的。從教授的話語中,我們感到賞識應該着眼於受表揚者個人的勞動和努力,着眼於受表揚者今後的發展,否則,就會產生錯誤的導向。

    反思二:我們是怎樣賞識的?

    有的家長喜歡對孩子講“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採取這種與別人比較的表揚方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以爲是、自滿、瞧不起別人等心理,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也有的家長在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後,都要“真乖”、“ 真好”、“真聰明”的讚揚個不停,其實這種無節制的廉價的表揚,也會使孩子滋生虛榮、自負、驕傲心理。我們的一些教師經過多年的師德教育,漸漸摒棄了“懲罰”手段,開始想方設法去發現、尋找學生的優點給予表揚,有的教師在爲學生寫操行評語時挖空心思、搜腸刮肚去尋找最美妙的字眼誇獎和稱讚學生,而在提到學生缺點時,卻總好像陪着一百個小心的樣子,什麼“如果……就更好了”,什麼“你要是……老師就更喜歡你了”之類,這樣的賞識純屬於走入“誤區”。

    正確的賞識,應該做到兩點:(1)要細心地觀察和了解,準確、具體說出孩子的表現與成就,把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艱難努力都看在眼裏,然後再誇獎孩子。比如,孩子在寫完作文之後,你透過認真閱讀把孩子在作文選材、立意、表達、結構上所做的努力一一說了出來,愉快自信的笑容就會洋溢在孩子的臉上。(2)賞識表揚要及時。家長、教師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每一點細微的進步,每一個小小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誇獎和鼓勵,讓孩子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斷進步。

    反思三:怎樣理性看待賞識教育?

    毋庸置疑,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鼓勵,離不開老師的表揚。誇獎是一種激勵,激勵比批評的效果要好得多,但也不能走向極端。反思我們的工作,也會發現由於不適當的表揚留下的後遺症,比如備受家長、老師賞識的學生,往往經不起批評,心理承受能力差。這是爲什麼?實際上就是家長、教師濫用表揚給“寵”的!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家庭與學校應密切配合,達成一致,要牢固樹立“以人爲本”的理念,徹底摒棄“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的“懲罰”教育,積極地進行賞識教育,最大限度的促進孩子的成長,同時也要努力避免不恰當的“表揚”所產生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