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寓言

關於寓言的故事成語

寓言2.71W

寫寓言的故事成語,大家知道有多少?下文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些,歡迎大家閱讀與瞭解。

關於寓言的故事成語

關於寓言的故事成語:終身不遇

從前,洛陽有一個人,總想做官而一輩子都沒遇到做官的機遇。時光如流水,幾十年彈指一揮問。這個人眼看着自己頭髮已白,年紀老了,不禁黯然神傷。一天,他走在路上,不禁痛哭流涕起來。

有人看見他這般模樣,感到很奇怪,於是走上前問他說:

“老丈,請問你爲何如此傷心呢?”

這個人回答說:

“我求官一輩子,卻始終沒有遇到過一次機會。眼看自己已這樣老了,依然是一身布衣,再也不可能有做官的機會,所以我傷心痛哭。”

問他的人又說:

“那麼多求官的人都得到了官,你爲什麼卻一次機會也沒遇上呢?”

這個老人回答說:

“我年輕時學的是文史,當我在這方面學有所成時出來求官,正好遇上君主偏愛任用有經驗的老年人。我等了好多年,一直等到喜好任用老年人的君主去世後又出來求官,誰知繼位的君主卻是個喜愛武士的人,我又一次懷才不遇。於是,我改變主意,棄文學武。等我學武有成時,那個重視武藝的君主也去世了。現在繼位的是一位年輕的君主,他喜歡提拔年輕人做官,而我,如今早已不年輕了。我的幾十年光陰轉瞬即逝,一輩子生不逢時,沒有遇到一次做官的機會,這難道不是十分可悲的事嗎?”說罷,他又哭起來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認準了某個遠大目標,並且腳踏實地、始終不渝地去努力拼搏,總是有成功機會的。然而,一個人一受到挫折就改變志向,自然只會一事無成。

關於寓言的故事成語:華而不實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陽處父到衛國去出使。在回國的途中,他經過魯國的寧城,住在一家客店裏。店主寧嬴看到陽處父長得儀表堂堂,很有氣勢,心想他肯定品德出衆,就對妻子說:“多年來,我一直夢想着能夠侍奉一位品德高尚之人,但總是沒有找到這樣的君子。現在,我覺得陽處父這個人挺好的,所以想投奔他,爲他辦事。”

於是,店主就去找陽處父,表示自己願爲他效犬馬之勞。陽處父覺得有這樣一個人在自己鞍前馬後服務也很不錯,就表示自己求之不得。到了第二天,寧嬴辭別妻子,跟隨陽處父走了。

兩人往前走,寧嬴就和陽處父聊起天來。經過交談,店主發現陽處父並沒有真才實學,個人品德也不高尚。他想了一想,就改變了主意,離開陽處父回到家中。

妻子見他回來,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問丈夫:“你不是要去晉國嗎?爲什麼走到半路上又回來了呢?”

寧嬴回答說:“我看他長得相貌堂堂,舉止有度,以爲這人必是品德高尚的貴人。沒想到他不說話還好,一張口就誇誇其談,讓人討厭。虧他還能出使外邦!他這個人雖然外表好看,但總是不務實,只怕會招來別人的怨恨。

“我跟着他,不但學不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反而可能遇到禍害。我越想越覺得跟着他走不靠譜,就離開了他。”

華而不實

只開花而不結果。比喻外表好看,腹內空空,沒有學問。華:花,開花。實:果實。

關於寓言的故事成語:百里負米

仲由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字子路,師從孔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在仲由少年時,遇到一場大旱,當地糧食價格飛漲。他家裏比較窮,實在買不起高價糧,只好吃野菜度日。

這樣過了幾天,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係,年紀大的父母長此下去怕是吃不消,很是擔心。這時恰巧有消息傳來,說百里以外沂河的糧價比較便宜,仲由就辭別父母,帶上家裏所有的錢拿着糧袋子奔沂河了。

仲由家沒有車和馬,他只能徒步而行。爲了省錢,自然就沒有住店,反正是累了就睡,歇過乏來就走,這樣走了三四天才到。到了沂河糧店一看,時間太晚了,糧店都關門了。他只好夜宿在糧店的房檐下。

第二天天一亮,他第一個就買好了白米,然後急匆匆往回趕。才走了幾里路,他就聽到肚子咕嚕嚕地叫,該吃東西了。這路上的三四天,他都是靠着從家裏帶的野菜糰子支撐下來的,可現在往腰裏一摸,發現野菜糰子都吃完了,這可怎麼辦呢?

這時候的'仲由是飢腸轆轆,聞着袋子裏白米的香味,不由直咽口水。看看回家的路,還有九十多裏,他真想抓一把白米嚼一嚼吞下肚去,可是想到家裏白髮蒼蒼的父母,米又這麼少,他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可不吃東西又不行,他想找點野菜吃,可是沒找到。他又往遠處的田地裏一望,嘿,有主意了!

再說仲由家中的二老,早也盼、晚也盼,終於盼着兒子仲由回來了。他們倒不是特想吃到白米,主要是擔心兒子,這時候兵荒馬亂的,可別出個差錯。

仲由進了家門,把白米袋子往二老手裏一放,說:“爹,娘,孩兒把白米買回來了,你們快點煮好吃點吧。”

仲由爹沒接白米,而是看着瘦了一圈的兒子,心疼地說:“沒想到這一路這麼遠,給你拿的野菜糰子一定不夠吧,有沒有吃點白米?”

仲由笑呵呵地說:“我吃了一點,真好吃啊。”這時仲由娘一眼看見兒子的腰裏鼓鼓囊囊的,一把翻出來,卻發現是一大團豆葉,上面還有齒痕。她立刻就明白了:“孩子啊,你一路上就是吃這個撐過來的?”

仲由眼見瞞不住了,這才承認:“人家收完豆子,豆葉就扔在地裏不要了,我覺得怪可惜的,就撿起來吃了。”

這話一出口,仲由的父母一把抱住了兒子,真是個孝順孩子啊。

若干年後,仲由在父母過世後,南下到了楚國。楚王對他很是禮遇,擺了酒席給他接風,還派了很多高官陪同宴請。席間,楚王提出讓他擔任官職,給他配了一百輛車馬作隨從,每年給的俸祿也非常多。

這下子,同席的官員紛紛向他道賀。可誰也沒想到,仲由反而痛哭失聲。楚王有點不高興,就問:“難道仲由對本王的賞賜不滿意嗎?”

仲由連忙離席,說道:“大王,我是想念我的父母啊。我多麼希望他們還活着,能同我一起過這樣的好生活。可是,即使我仍然想像原來那樣揹着白米奉養雙親,也永遠不可能了。”

一時間,宴席上靜悄悄的。包括楚王在內,都被仲由的孝心打動了。仲由的老師孔子聽說這件事後讚揚他說:“仲由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在《孔子家語》裏有這麼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能孝敬父母的時間是一日一日地減少,如果不能及時行孝,會留下終生的遺憾。故此我們在父母健在的對候,孝養要及時,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時候,才悲痛親已不止。

百里負米:形容非常孝敬父母

關於寓言的故事成語:磬鳴有因

在洛陽的一座寺院裏,有一隻磬(qing)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出響聲,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又沒有人去敲擊它,它總是這麼自己響起來。僧房裏的僧人對這隻會自鳴的磬十分恐懼,總以爲是鬼怪在作祟,時間長了以後,這位僧人因驚恐而嚇出了病。寺院裏上下都有些惶恐不安,他們請來許多術士、法師,讓他們施展出各自的高招,也沒有一個人能制止這隻磬的自動發聲。這件事搞得僧人坐臥不寧,惶惶不可終日。

僧人有個好朋友,名叫曹紹夔(kui),他聽說僧人病了,便前往寺院探望。這一天,曹紹夔來到洛陽的這座寺院,見到自己的朋友面目憔悴,眼神惶惑,很是同情,便詢問病情病因。僧人把磬自鳴的情況和自己的懷疑都告訴了曹紹夔。正說話間,寺院裏敲起了齋鍾。忽然,那磬又自己響起來了。僧人一聽到磬又響起來,自然是嚇得臉色慘白,跳起來一把抓住朋友的衣袖,哆嗦着說:“你聽……你聽……”曹紹夔已基本明白了磬鳴的原因。他見朋友嚇成那個樣子,不覺笑了。他對僧人說:“這樣吧,我能替你解除磬自鳴的侵擾,你明天擺好豐盛的酒宴等着我!”

僧人迫不及待地央求道:“爲什麼要等到明天呢?今天不行嗎?”

曹紹夔神祕地笑了笑說:“我必須回去拿一樣東西來才能解決問題。”

僧人以爲朋友跟自己鬧着玩,不大相信他說的話,但是,還是抱着一線希望,爲曹紹夔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宴席,第二天,曹紹夔果真來了,僧人十分高興,招待曹紹夔吃過飯,便一同來到那隻會自鳴的磬跟前。只見曹紹夔不慌不忙從衣兜裏掏出一把銼刀來,在磬上連銼了幾下,就告辭走了。

說來也怪,打這以後,這隻磬真的再也不自鳴了。僧人不解其中奧祕,便專門找到曹紹夔,問是什麼原因。曹紹夔笑笑,解釋說:“你僧房裏那隻磬和你們寺院裏那口鐘有相同的頻率,那邊敲鐘,鍾一響就引起磬的共鳴,於是磬也就發出聲響,哪來什麼鬼怪作祟!我只不過將磬銼幾下,破壞了它原有的頻率罷了。”僧人聽了,如釋重負,病也很快就好了。

凡事只要懂得它的科學道理,就能掌握它並改造它,而不致於疑神疑鬼了。

標籤:寓言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