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文言文

文言文劃分節奏的方法

文言文2.38W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劃分節奏的方法,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言文劃分節奏的方法

文言文劃分節奏的方法1

文言文朗讀節奏是近幾年中考考查的主要內容之一,考生失分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題時無規律可依,心中自然無底。其實文言文朗讀節奏的劃分是有規律可循的:

1、句首關聯詞或語氣詞(夫、蓋、且、若夫、至若)之後要停頓。

如:

(1)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

(2)若夫/淫雨霏霏(《岳陽樓記》)

(3)蓋/大蘇/泛赤壁雲(《核舟記》)

(4)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

2、有些古今異義詞(於是、可以、以爲、妻子、中間)在古代是兩個單音節詞,朗讀時須分開。

如: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3)可/以一戰”(《曹劌論戰》)

3、根據語言順序,分析結構停頓。

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定語和中心詞之間,一般要停頓。

如:

(1)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2)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3)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4、需要着重強調體現關鍵詞的管轄範圍的地方,一般要停頓。

如:

(1)先/天下之憂而憂(《岳陽樓記》)

(2)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也”用在句中時錶停頓語氣,朗讀時應停頓。

如:餘聞之也/久(《傷仲永》)在句中起舒緩語氣和停頓的作用。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頓。

如:

(1)其一/犬坐於前(《狼》)

(2)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3)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7、並列短語間要略作停頓。

如:

(1)岸芷/汀蘭,鬱郁/青青(《岳陽樓記》)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8、古代的國名、年號、官職、人名、地名等應作停頓。

如:

(1)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

(2)陳康叔公/堯諮/善射(《賣油翁》)

總之,文言文停頓節奏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先抓動詞,把和動詞有關的前後各詞聯繫起來,觀察句子的起落,往前找主語,往後找賓語,再旁及其他次要成分(如:行拂/亂其所爲),但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必須正確理解文意,因爲這是確定文言文停頓節奏的前提。希望同學們在總結經驗的同時,打好紮實的文言基礎,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語感,這樣,才能輕鬆地掌握好文言文節奏的停頓。

文言文劃分節奏的方法2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來也會吟。”說的是朗讀在學習文言文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只知死讀,不明文句結構(分不清句讀或朗讀節奏),終究會直接影響對文句、文內容的理解。因此,讀清句讀,正確停頓是朗讀文言文的要求之一。朗讀是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頓,特別是文言文中的朗讀停頓是朗讀能力的重要環節。常見句中停頓有以下幾種方法:

1、句首語助詞(又叫句首發語詞)、關聯詞後面應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一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強調語氣或領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常用的句首發語詞和關聯詞主要有以下這些::

句首發語詞:如“至”、“若”、“至若”、“夫”、“若夫”、“蓋”、“然”、“則”“然則”、“豈”、“豈若”、“宜”、“誠宜”、何嘗、其等。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則北通巫峽誠宜開張聖廷。

關聯詞:且、雖、因、“惟”、“故”等。例如且焉置土石雖我之死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誦讀時,這些詞語後面都應稍加停頓,不能和後面的文字連讀。

2、古代是兩個單音節詞,而現代漢語中是一個雙音節詞的,要分開讀。如:①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②可/以一戰。③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例①中的“於是”,“於”是介詞,“給”的意思“是”是代詞,“這”的意思,它們都應分開來讀。例②中“可以”是兩個單音詞,“可”是能願動詞,“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詞,“用來”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間”,“中”是“中間”,“間”是“夾雜”。

3、根據語言順序來停頓,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狀語—謂語”、“動詞—補語”來停頓,也就是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補語之間要作停頓(定語與中心詞之間一般不停頓),以使語意明顯。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謂短語作賓語,不能讀成“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佳木/秀而繁陰。

③問/今是何世。④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動作的發出者,陳述的對象,它與後面謂語部分之間應作停頓。例③④中的動詞“問”、“刻”與其支配的對象之間也要作停頓。

4、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要連讀,即名詞作狀語時,一般在該詞前停頓,且不能把狀語與中心詞讀開。若分開讀,就錯將狀語當成了主語,改變了句子的意思。如:①其一/犬坐/於前。②山行/六七裏。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隻狼,作全句的主語,“犬”在句中作狀語,修飾詞“坐”,譯爲“像狗一樣”;例②中的.“山”修飾中心語“行”,“山行”譯爲“在山上走”,它們都應連讀。

5、“而”字後應該停頓。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麼就不能停頓,也就是說,“而”字不能和後面的詞語分開讀,應該連讀。①“而”在句中如果連接的是形容詞(或副詞)與動詞,即“形容詞(副詞)+而+動詞”,這時前邊的形容詞或副詞充當狀語,起修飾後面的動詞的作用,不能分開讀。②“而”在句中如果連接的是兩個動詞,即“動詞+而+動詞”,那麼爾表示順接,也就是說,前面一個動作發生了,後面的動作緊接着就發生了,這時“而”後面就不能停頓,應和後面的動詞連讀。③“而”連接詞性相同的兩個詞語(即兩個名詞、兩個動詞、兩個形容詞),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這時“而”後不應該停頓。例如:敏而好學,不恥下問。④表示承遞關係,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例: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餘聞而愈悲。

6、停頓應體現句子結構的原貌。如:①瞻餘馬首/可也。如果讀成“瞻餘馬首可/也”,那麼就歪解了原意。因爲原句是主謂結構,在“可”後停頓,就改變了原意。②“問/今是何世”,原句是動賓結構,賓語是一個主謂短語,如讀成“問今/是何世”,讀成了主謂句,就讀破了。③“兩三點雨/山前”,若讀成“兩三點/雨山前”就讀破了,原句是倒裝句。

7、節奏停頓要體現出省略成分。如:①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動詞謂語“鼓”,應略停,以體現謂語的省略,不能讀成“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8、對古代的國號、年號、官職、爵位、史實、地名要了解,否則易導致朗讀停頓錯誤。如:作亭者誰,盧陵/歐陽修也。盧陵是地名,後面應該停頓。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頓,朗讀時在其後停頓。如:餘聞之也/久。“也”不是謂語前的副詞狀語,不能讀成“餘聞之/也久”。

10、利用對文意的理解來確定停頓。在朗讀文言文時,要根據語境理解文意,只有確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準確地停頓。如: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例①意思是“處在朝庭的高位上,就爲它的人民擔憂”這樣,句中的停頓就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文言文的朗讀停頓,涉及到文字、詞義、語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識。只要我們掌握一些文言文的朗讀停頓知識,並且朗讀一定量的文言文,就能提高自己的語感,熟練地處理文言文的朗讀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