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文言文

初中語文文言文固定結構的用法介紹

文言文3.15W

一、以爲,以爲

初中語文文言文固定結構的用法介紹

以爲是由介詞以和動詞爲組合而成的凝固結構,完整形式是以爲。隨着語境的不同,這種凝固結構的用法和意義也有不同。

1.認爲是。

例如:

臣以王之攻宋也,爲與此同類。(《公輸》)

我認爲大王攻打宋國,是同這個人一類。

2.用做或把當作的意思。

例如:

至丹以荊卿爲計,始速禍焉。(蘇洵《六國論》)

到了燕太子丹,用派荊軻行刺作爲計策,這才招致禍患。

3.當以的賓語,在上文已經出現時,這個賓語便省去,以爲便結合在一起,構成以爲的固定格式。這種凝固結構相當於認爲(覺得)怎麼樣,或者認爲(覺得)是。

例如:

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爲神。(柳宗元《黔之驢》)

老虎看見它(驢子),真是個龐大的傢伙,把(它)當作神怪。

4.以爲的後面跟了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它與現代漢語的以爲、認爲相當。

例如:

臣竊以爲其人勇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我私下認爲他這個人(藺相如)是個勇士。

二、不亦乎、無乃乎、得無乎(耶)

1.不亦乎

文言文常用的不亦乎句式,表示測度或委婉的詰問,實際上是用反問的形式表示肯定,相當於不也是嗎或豈不是嗎。

例如: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行進,而劍卻在水裏並沒有跟着行進,像這樣找劍,豈不是太糊塗了嗎?

2.無乃乎

無乃與句末的疑問語氣助詞乎相呼應,用委婉的語氣對某種情況加以推測,相當於恐怕吧、只怕吧。

例如:

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左傳餚殳之戰》)

**筋疲力盡,遠方的國君(鄭國國君)又有了準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

3.得無乎(耶)

得無乎(耶)中的得,和否定副詞無、微、非連用,構成得無、得微、得非(相當於口語的莫非、恐怕、該不會),並與乎相呼應,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莫非吧、恐怕是吧。

例如:

(1)日食飲得無衰乎?(《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范仲淹《岳陽樓記》)

(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恐怕有所不同吧!

三、何以爲、何爲、何爲

1.何以爲

在文言中,何以爲這種句式表示反問,何有時可用奚、惡代替,是怎麼,爲什麼的意思。這種形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怎麼用得着呢,或用(要)做什麼,或有什麼呢。

例如:

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爲?(《論語顏淵》)

君子講究質樸就可以了,要那些文采幹什麼呢?

2.何爲

相當於(要)幹什麼呢。

例如:

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史記鴻門宴》)

現在人家正像是菜刀和案板,我們則是待切的魚和肉,爲什麼要告辭呢?

3.何爲

何爲就是爲何、爲什麼,多用於直接詢問,有時也用於反問。

例如: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爲斬壯士!(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漢王劉邦不是想要取得天下嗎?爲什麼要殺掉我(韓信)這樣的壯士!